話題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取得哪些成效?怎樣銜接健康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勞動力在就業中還將獲得哪些政策支持?10月15日,紅河州委副書記、州長羅萍率隊做客「金色熱線」,就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解答。
突出抓手 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紅河州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全州貧困人口佔全省12.07%。近年來,紅河州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取得了哪些成效?羅萍介紹:「紅河州通過深化『四個聚焦』,以『百日總攻』行動、百日提升行動,掛牌作戰為抓手,戰『疫』戰貧,全州脫貧攻堅即將取得全面勝利。」一是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2014年以來,紅河州累計實現減貧88.8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末的19.71%下降至2019年末的0.64%,實現了784個貧困村出列,佔全州貧困村的98%。石屏、瀘西、紅河、元陽、綠春、金平6個縣如期脫貧摘帽。屏邊縣、14個未脫貧村以及2.2萬未脫貧人口已經達到脫貧退出標準;二是「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實現產業扶貧和新型經營主體對貧困戶全覆蓋,轉移就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7.4萬人,就業率達73.71%,實現每個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1人穩崗就業。實施14.86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實現了農村危房全面「清零」。建設378個易地扶貧集中安置區,1.7萬戶7.58萬貧困群眾「挪窮窩」。累計發放資助金54.27億元,實現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問題已動態清零。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累計投資9.46億元,解決了41.61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三是貧困地區面貌發生巨變。2016年以來,紅河州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555.79億元,年均資金投入保持在110億元以上,解決了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用電難、通信難等「老大難」問題;實現行政村100%通硬化路,打通了貧困地區通往小康生活的「致富路」;在南部地區建設了5條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440公裡,結束了紅河州南部貧困縣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實現所有行政村100%通4G網絡、通寬帶,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為建設新時代團結進步美麗紅河注入了強大動力。
羅萍表示,通過「十三五」的努力,接續「十四五」的發展,在良好的產業支撐和脫貧共建實效的基礎上,紅河州一定會更加綠色美麗、團結奮進和開放發展。
補齊短板 提升農村醫療服務水平
「我來自瀘西縣,已經享受到了健康扶貧政策,今年脫貧攻堅工作結束後,紅河州將怎樣銜接健康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後續還有什麼好政策?」聽眾張先生打進熱線詢問。
「今年脫貧攻堅實現全面收官後,紅河州將繼續推動健康扶貧工作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紅河州衛生健康委主任毛曉鵬表示,一是聚焦醫療抓保障。繼續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覆蓋範圍,確保貧困人口看病有醫療機構、有醫生、有醫療保障。截至今年9月底,全州因病致貧戶從43700戶減少到1102戶,因病致貧返貧累計減少42661戶;二是聚焦硬體補短板。全面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州1145個建制村衛生室全部達標,142個鄉鎮衛生院,衛生院機構、床位、人員、建築面積達到脫貧成果鞏固要求,各縣市均有二級甲等公立醫院,床位、業務用房面積、人員配置、設備配置均達到脫貧成果鞏固標準;三是聚焦能力抓提升。繼續深入實施基層衛生人員增量提質工程,通過開展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實施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州級三級醫院對口支援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醫生專家定期坐診、「網際網路+」和遠程醫療等方式進行幫扶支援,會同上海2家三級醫院、省內3家三級醫院、州內4家三級醫院分別對口支援7個貧困縣縣級醫院,幫助貧困縣加強臨床專科建設,全州共建成醫療集團23個,醫共體26個,專科聯盟63個,貧困縣醫療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毛曉鵬說,全面提高農村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實現農村群眾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的總體提升,才能有效推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在下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紅河州將持續提高農村醫療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
回應關切 限時解決群眾煩難問題
建水縣曲江溫泉是我省稀有的氡泉溫泉,因水質優良吸引著大量的遊客慕名而來。然而,兩年多的時間裡,從建水縣曲江鎮往曲王線開車不到幾公裡,就進入一段非常破敗的道路,讓遊客望而卻步,也讓道路周邊的數千名群眾出行備受困擾。
這條群眾反映強烈的破敗道路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坑,下過雨後,坑裡積滿了泥水,道路邊的房屋牆面上濺滿黃泥。路邊沒有坑的地方,黃灰足有幾釐米厚。車輛通過這條道路時只得放慢速度顛簸前行。沿道路繼續前行幾百米就來到了岔路口,路邊的牌子標明往左前行就可以到達曲江溫泉。驅車前往溫泉,一路上同樣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坑。
據了解,這條道路是兩年前鎮上修大田水庫被工程車輛壓壞的。在路邊,除了居民的房屋和一家食品加工廠外,還有曲江中學和愛明小學。在學校門口,一說起這條路,幾位家長和商戶直搖頭。在道路盡頭的曲江溫泉度假村,商戶和度假村工作人員說,自從道路損環後,遊客明顯減少。當地群眾表示:「把這條路修好,就是當前最緊迫的民生問題。」
得知這一情況後,羅萍坦言,「十三五」期間,紅河州高速公路和水利項目建設力度加大,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只能保障道路暢通,暫時不能保障路面標準,但隨著項目竣工,就要按要求、按標準把路面復原,解決群眾出行問題。
羅萍說,建水縣政府要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一步核實,形成具體的方案,並在限定時間內給予解決。
加大力度 保障好農村勞動力就業
「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政府通過轉移就業解決了農村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我個人也是其中的受益者。現在,我有了一技之長,工作也比較穩定,我想了解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後,農村人在就業中還能不能繼續獲得政策支持?」網友諮詢。
「鄉村振興與農村勞動力就業並不矛盾,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中,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政策肯定還要持續。」紅河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戴勁松介紹,一是不斷強化農村人口就業保障。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紅河州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37.41萬人,開發各類鄉村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3.61萬人,創建就業扶貧車間333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4803人,農村人口就業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在即將開展的鄉村振興工作中,紅河州將持續推動農村勞動力「五個一批」轉移,通過開展網上服務,及時向農村群眾提供就業信息;二是加強技能培訓,紅河州對所有農村勞動力都實行免費的技能培訓,通過培訓讓農村勞動力特別是建檔立卡農村勞動力有一技之長,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三是鼓勵農村人口州內就地就業。近年來,紅河州陸續引進了一大批企業,州內經開區、綜合保稅區、自貿區的用工需求越來越大。目前,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蒙自經開區、紅河綜合保稅區缺工人數達9000人,就業空間廣闊。
「紅河州將持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業政策不斷延續和繼續完善,保障好農村勞動力就業。」戴勁松表示,下一步,紅河州將開展全州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摸清富餘勞動力「家底」,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流向州內企業,通過搭建市縣與園區的用工交流平臺,多渠道滿足紅河州農村勞動力就業需求。
本報記者 李翕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