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丨錦屏縣啟蒙鎮雄黃村第一書記...

2021-01-10 天眼新聞

我叫李必學,是錦屏縣人民醫院一名已在臨床工作20多年的醫務工作者。2019年8月,任錦屏縣啟蒙鎮雄黃村第一書記。深入農村,接觸到自己完全陌生的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駐村第二天,通過多次走訪,我了解到雄黃村是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34.24%,群眾居住分散,除了公路主道是水泥路外,其餘通組路和串戶路絕大部分是泥土路,基礎設施滯後,沒有產業支撐,制約了我村的經濟發展。

雄黃村高座自然寨有一幫扶戶潘哥,潘哥是獨居老人,女兒2018年出嫁到黎平,自己在家幹點農活,餵養兩頭黑毛豬,有國家兜底保障,並且領了養老保險。潘哥說現在國家政策非常好,不愁吃、不愁穿,住院有報銷,以前做夢都想不到有這樣好的政策,能過上這樣好的日子。

潘哥家衛生條件很差,室內已經多年沒有打掃過了,我親自幫助他打掃室內外衛生,把堂屋、廚房、臥室徹底地打掃了一遍。經過我的努力,潘哥家從原來的凌亂變得整整齊齊,前後相比大變樣。

此外我還跟潘哥說明「人飲工程」提升問題,解決他們的自來水問題。我先向村指揮部匯報,再和村支書、主任向鎮裡領導匯報,召開高座村組幹會議,落實水源問題,2019年過年前通了自來水,看著自來水管譁譁的流水,潘哥臉上笑開了花。

給潘哥送食用油

走訪群眾

2019年冬天,臨近過年了,天空下著毛毛雨,網格員們都回家過年了,因我還有工作要處理沒有走,雄黃村前沿指揮部只留下我一個人,望著空蕩蕩的辦公室,心裡別有一番滋味,昔日的繁忙與笑聲已不見,我默默地在辦公室工作。這時,潘哥冒著雨,蹣跚著從高座走了四、五裡路給我帶來了一隻雞,說:「我們農村沒有什麼好的東西,這是我自己餵養的,不知用什麼感謝你,送你一隻雞,請一定收下。」

潘哥冒雨給李必學送雞

我感到一股暖流湧過心頭,感受到群眾對我工作的支持和認可,雖然是寒冷的冬天,但我心裡暖洋洋的。

【人物小傳】

李必學,錦屏縣啟蒙鎮雄黃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運鎮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微信頭像: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道理其實就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有能力給予別人幫助,當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反過來幫助我們,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真誠對人,別人也會還你真誠。我疑惑地問道,給別人方便,這個我可以理解,那能給你帶來什麼方便呢?老陳再次開口道,可以讓別人看得清楚路面,也看清楚我在這裡走路,他們看清楚了,也就不會撞到我了呀,這不是給自己方便嗎?這時的我才恍然大誤,是啊,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 「我的扶貧故事」真蹲實駐戰脫貧丨錦屏縣三江鎮令衝村第一書記...
    我叫王源煥,2019年5月主動請纓入駐錦屏縣三江鎮令衝村,並擔任村前沿指揮部指揮長、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網格員。謀劃產業助力脫貧。我深知想脫貧致富快,必須有產業帶。在謀求產業發展過程中,我連同村「兩委」成員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八要素」,因地制宜選準產業,找增收致富的路子,將豐富的水資源和良好地理優勢轉化為水產養殖作為增收突破口,經過反覆的上門入戶做工作,先後流轉105畝稻田栽種蓮子和試養田魚。由於產業基礎好,2019年成功引進東西部協作項目,實施甲魚養殖示範基地。讓溪水入田,鯉魚、甲魚和蓮子共享,實現一水三用。
  •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記長護險服務「技能達人」背後的故事
    >通過這場「比武」湧現出一批優秀護理服務人員今天,讓我們就一起走近她們聽聽她們背後的故事人物上海浦東新區曹路社區護仁為老服務中心劉風蘭獎項浦東新區長護險服務技能比武競賽 一等獎故事我是曹路社區護仁為老服務中心的護理員劉風蘭,已有兩年護理服務工作經驗,在這段時間裡我不僅經歷了艱辛與困難,更多的是收穫了勇氣和喜悅。
  • 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真正含義
    她的舉動溫暖著所有人,正是我們生活中有了像她一樣熱心幫助的人,我們的生活才如此和諧、如此美好!對於救人的人來說是一件小事,但對被救的人來說,是件大事,意義深遠!這個事情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說時遲那時快,她馬上放下手中的孩子,邊跑邊對放下的孩子說:「你在這等著,不要跟來,我馬上回來」 就跳進了池塘,迅速抱起了在池塘掙扎的小男孩,而且只用了「6秒」就把小男孩救上來了。由於發現及時,孩子並無大礙。隨後好心的她又帶著孩子找到了母親。她才領著自己的孩子離開了。
  • 「我的扶貧故事」我來時懷揣夢想,幹時不忘初心丨錦屏縣固本鄉高舟...
    我叫石秦璋,是錦屏縣固本鄉高舟村第一書記,成長於鄰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家裡祖祖輩輩是地道的農民,從小就吃過農村的苦,感受過農活的累,我更能體恤農民的疾苦,對農村有著割捨不下的情懷。「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這是我駐村的初衷。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不只是一項任務,更是一種情懷丨錦屏縣林業局...
    人是感性的動物,我與彥洞村的扶貧故事莫過於一個「情」字。2020年11月20日,我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彥洞鄉彥洞村進行脫貧攻堅「大回訪」,看到群眾們的生活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滋潤,我深感欣慰,四年前的駐村歲月一下子回到眼前。
  • ...退伍不褪色 軍姿颯爽在扶貧一線丨錦屏縣地婁村第一書記姚元海
    我叫姚元海,是一名退伍軍人,1995年從部隊退役後被安置在錦屏縣氣象局工作。2018年1月18日,帶著組織的重託,帶上親人的叮嚀,滿懷當年赴藏戍邊的一腔熱血,我前往錦屏縣鍾靈鄉地婁村開啟第一書記的扶貧新徵程。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從心裡認可我丨錦屏縣平略鎮岑梧村第一書記...
    2018年4月初,我被錦屏縣委組織部選派到平略鎮寨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並駐點岑梧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岑梧村是一個「三鍫」苗族村寨,因為是少數民族中的少數,村民的開化程度及村寨的現代化程度都要比其他村寨落後一些。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致富靠自己丨錦屏縣固本鄉高舟村第一書記石...
    我叫石秦璋,2018年1月,我主動申請到黔東南州錦屏縣固本鄉高舟村,擔任該村第一書記。  駐村後我通過調研村情,了解民意,積極響應上級黨委和政府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打造中藥材種植康養的旅遊思路,積極與鄉產業發展負責人對接我村產業發展各項事宜。從最初合作社的策劃、宣傳、組織、材料編寫到合作社的運營,每一個環節我都親力親為。
  • 錦屏扶貧故事|細數扶貧路上我們那些感人的戰友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派駐錦屏縣敦寨鎮龍池村的「第一書記」楊端明,帶領村民到京城闖市場「賣水果」,為龍池村水果找銷路、創品牌,現如今,龍池村每年水果創收1000多萬元。他被村裡孩子稱為「楊爸爸」,被村裡的村民親切地叫作「老楊」。劉光英 楊秀琴 攝 一輛國產車、四個「第一書記」的戰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基層 無悔前行|錦屏縣河口鄉文鬥村駐村幹部...
    我叫田浩呈,是錦屏縣河口鄉文鬥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工作已四年有餘。文鬥村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老苗寨,2015年6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有千年銀杏、紅豆杉和獨特厚重的錦屏文書,還有歷經數百年的石碑。
  • 《舒克貝塔》老鼠為啥這樣對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就是善良
    今天鍋鍋為大家講講《舒克與貝塔》裡有一個困擾觀眾已久的問題,那就是舒克與貝塔兩鼠為什麼要放了克裡斯王國的國王——白露呢?童鞋們都知道,白露在克裡斯王國幹盡壞事,那裡的居民都非常痛恨他。可是最後舒克與貝塔還是放了他,鍋鍋認為這裡面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兩鼠善良。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不是一個人的事丨錦屏縣偶裡鄉寨歐村幫扶...
    我叫楊延源,是錦屏縣偶裡鄉寨歐村的一名幫扶幹部。我的扶貧故事,得從2017年10月份開始說起,那一年,我剛好參加工作。一開始,他們出於安土重遷的情懷,不願搬遷,我多次入戶宣傳動員,向他們解說國家易地扶貧搬遷需具備的條件,以交心談心的方式向他們耐心解說搬遷中可享受哪些政策以及拆舊復墾復綠相關事宜。經過一番思考,龍開元認為這是離開這偏遠山村的最好的也最難得的一次機會,最終同意搬遷人口2人,安置房面積40平方米,在2019年6月實現搬遷入住。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女兒去扶貧丨錦屏縣偶裡鄉黨委委員、武裝部...
    2016年8月3日,根據組織安排,我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三江鎮調到偶裡鄉工作。我叫潘世安,是一個來自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興仁鎮臺辰村的農村孩子,現在在錦屏縣偶裡鄉工作,任鄉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副鄉長,分管脫貧攻堅工作。   因工作地距我家有240多公裡,所以我無法近距離孝敬父母,父母也不能幫我照顧小孩。
  • 「我的扶貧故事」從育人園丁到第一書記的蛻變丨龍裡縣龍山鎮金星...
    我叫陳仕國,2017年3月,我受縣教育局選派到龍山鎮金星村任第一書記,乍然的身份轉變讓我有些無所適從。然而面對金星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民增收條件差,致富門路少,脫貧難度大的現狀,我第一時間轉變身份,投入到工作當中。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王書記我家糧食直補存摺還沒補回來,我知道你調走了,我又不認識鎮裡面的人,還是請你幫忙問一下?」「好的,我問鎮農業服務中心辦理情況後給你回話。」   「王書記,我在鎮上開了個裝飾裝潢店,是三級殘疾,縣殘聯對殘疾人創業有哪些優惠政策,請你幫忙問一下?」
  • 「我的扶貧故事」薪心之火,送炭情緣丨錦屏縣平略鎮三板溪村幫扶...
    我叫劉蓉蓉,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平略鎮扶貧站的工作員,也是平略鎮三板溪村的幫扶幹部、網格員。2017年,我開始駐村,負責9戶幫扶對象。周彰炳是我印象尤其深刻的幫扶對象。他沒有過硬的技術,只能通過四處打零工拉扯女兒長大。
  • 「我的扶貧故事」向著幸福 一路同行|水城縣老鷹山街道老鷹山小學...
    我叫鄧芬,今年是我接任老鷹山街道石板河村平街組貧困戶陸華方家幫扶責任人的第三年,從陌生到熟悉,從幫扶到牽掛,我們已如親人一樣了。作為老鷹山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一開始我還擔心自己幹不好幫扶工作,可是當真正走上扶貧之路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教育幫扶就是我走向幫扶戶的「敲門磚」。  我的幫扶戶陸華方家,有一個女兒和兒子分別上八年級、七年級,教師的「職業病」,每次走訪時,如果有小朋友在家,我便會忍不住上課。
  • 「我的扶貧故事」搭起幹群連心橋丨錦屏縣固本鄉美樂村幫扶幹部龍...
    我是錦屏縣檔案館幹部龍令洌,根據縣委組織部安排,2016年下派擔任駐固本鄉固本鄉美樂村的脫貧攻堅幫扶幹部,在村前沿指揮部和村兩委的共同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我的幫扶戶潘香花養殖母豬7頭已產豬仔40頭美樂村位於半山腰,有5個村民小組,3個自然寨,居住比較分散,山多田少,道路崎嶇難行,村民出行和生產生活都極為不便。
  • ...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好兒子丨錦屏縣平秋鎮平秋村幫扶幹部楊靈通
    我叫楊靈通,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平秋鎮的紀委副書記,2017年開始到平秋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2019年擔任平秋村第二片區網格員和平秋村幫扶幹部。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我最主要的工作是配合好鎮紀委書記督促平秋鎮幹部作風、監督扶貧項目實施進度,為此我經常到各個村督查幫扶幹部到崗到位情況和惠民政策落實情況,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