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木製飛機嗎?認識一下:航空史上的傳奇——「蚊」式戰機

2020-12-24 裝備資料庫

一戰期間的飛機多為木質結構,超過15萬架軍用飛機的飛速生產使得全世界的航空木材出現嚴重匱乏。隨著全金屬飛機結構的推出和優化,到了二戰時期,軍用飛機已經全面走向全金屬時代。然而。在此期間,英國卻推出了一款木製「蚊」式轟炸機,而且它打得準,跑得快,強度高,既能戰鬥,又能轟炸,還能導航,有著上乘的戰場表現,成為當時最活躍的多用途戰機,也成為人類航空史上的一朵奇葩。

木製飛機的奇蹟「蚊」式戰鬥機

在二戰爆發以前,英國空軍就提出了研製新型轟炸機的需求,雖然並沒有對新機樣式作出具體規定,但需要在攜彈量、航程、自衛能力等方面有所飛躍,著名的「蘭開斯特」、"哈利法克斯」等重型轟炸機隨之誕生。而在輕型轟炸機方面,德哈維蘭公司提出了饒有創意的思路。

德哈維蘭認為,未來戰時條件下,英國的金屬製造業將面臨巨大壓力。因此,決定開發一種木質飛機。該機不需配備自衛武器。只需要更高的速度和高度擺脫敵機進行突防。這與當時的轟炸機發展趨勢可謂南轅北轍,得到的軍方回應只有質疑和否定。但德哈維蘭對此方案充滿信心,並自籌經費開始研製。

「蚊」式轟炸機編隊

二戰爆發後,事實證明了德哈維蘭的英明遠見。戰爭期間,金屬工業從原材料到加工人員都變得嚴重短缺,而木質飛機完全不受影響,即使在軍工企業被德國不停轟炸的不列顛空戰中,德哈維蘭公司的研製工作也能順利進行。在英國空軍轟炸機發展負責人弗裡曼爵士的支持下,「蚊」式於1940年11月25日首飛成功,隨後飛出了631千米的時速,比當時英國最快的「噴火」戰鬥機還要高32千米,也超出了當時其他國家的現役戰鬥機,得到了英國空軍的認可。

「蚊」式為雙座雙發多用途轟炸機,長12.4米,高4.7米,翼展12.4米,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噸,載彈量約1噸,升限約1.1萬米。該機外形優美流暢,簡潔大方,只有水泡流線形雙座座艙突出機頭上方,可安裝4門20毫米機炮和4挺7.62毫米機槍,火力強度甚至超過同時代戰鬥機。此外,「蚊」式630千米的時速和1.1萬米的高度令德國戰機望塵莫及,在遇到截擊時,根本不需進行纏鬥,僅需憑藉高空高速優勢就可輕鬆脫險。

「蚊」式轟炸機的設計者德哈維蘭

「蚊」式最大的特色便是其特殊的木質結構。在20世紀30年代,主流飛機都由木質結構轉為強度更高、重量更低的輕金屬結構,但德哈維蘭公司採用的不是普通木材,而是基於一種廉價輕型的「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發展而來的新型材料。「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於1922年在美國獲得專利,由雲杉木薄片塗上乾酪膠後交替放置,中間充入壓縮空氣,成為木質膠合結構。德哈維蘭將其中的木料改為一種更輕的巴沙爾木,除機翼翼梁、發動機、起落架等少數結構,「蚊」式都採用了這種新式木料,機體重量比同尺寸飛機低出20%以上,從而以相同的發動機功率獲得更快的飛行速度,可謂身輕如燕,機如其名。

「蚊」式轟炸機裝備了多種先進的機載設備。其中,目標引導系統能使飛機按照英國本土兩個地面站發射的信號指示而不參照航路信息便準確抵達轟炸位置,從而使「蚊」式可以擔任轟炸機群的導航飛機。機上的H2S轟炸儀能嚮導航員/轟炸員提供飛機下方的地面圖像,從而大大提高轟炸的精度,使「蚊」式可以完成高、低空轟炸甚至俯衝轟炸和夜間轟炸。部分「蚊」式還安裝了最遠探測距離達到1.6萬米的機載雷達,夜戰能力遠超德國機型。正是基於如此優異的性能,「蚊」式發展了偵察機、夜間戰鬥機、轟炸引導機、獵潛機、晝間巡邏機、布雷機、教練機、特種運輸機等43種改型,是歷史上改型最多的轟炸機。

「蚊」式轟炸機

在盟軍戰機中,「蚊」式轟炸機是實現精確投彈打擊的不二機型。經常用來攻擊高價值點狀目標或執行特種攻擊任務。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還專門成立了一支蚊式特種轟炸部隊。通常情況下,一架「蚊」式掛載4枚227千克炸彈,對重要軍事目標實施集中攻擊,轟炸效果經常好於重型戰鬥機。在1942年5月對德國科隆的「千機大轟炸」中,蚊式作為引導飛機,率先找到目標區並投擲燃燒彈,為後續轟炸機群提供指引。1942年9月25日,長途奔襲的「蚊」式準確炸毀了挪威首都奧斯陸市中心的德國蓋世太保司令部大樓,附近的街區卻絲毫未遭破壞。

1943年底,英國決定營救法國德佔區亞眠監獄裡的戰俘,包括大量英軍飛行員、重要情報員以及法國抵抗組織戰士。計劃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在監獄圍牆上精準地炸出若干個缺口或大洞,供被關押人員能夠迅速逃出,如果破洞不夠大,只能摧毀整座監獄,玉石俱焚。在缺乏精確制導武器的二戰時期,唯一能勝任該任務的就是「蚊」式轟炸機。1944年2月18日,19架「蚊」式轟炸機從英國機場起飛,跨越英吉利海峽,以超低空飛行抵達法國亞眠監獄,按計劃在監獄圍牆上炸開一個缺口,並炸毀了大門和德軍看守人員的營房,250餘位在押人員順利逃出。

飛行中的「蚊」式轟炸機

二戰中,「蚊」式轟炸機還利用其高空高速的優勢經常騷擾德軍,令德軍又氣又很卻無可奈何。1943年1月31日上午,德軍準備在柏林舉行閱兵式,戈林正要演講時,英國的「蚊」式從天空飛過,雖然沒有投彈,閱兵式卻也被迫取消。改為下午的閱兵式又被「蚊」式的不期而至而再度取消,令德國空軍顏面掃地。後來,「蚊」式經常在夜間到德軍空域轉悠,騙得的防空警報不僅讓德國防空系統應接不暇,還大大降低了軍工企業的工作效率。

除了出眾的性能,「蚊」式轟炸機的戰鬥效率也可圈可點。1944年,盟軍派出大量轟炸機摧毀德軍V-1和V-2飛彈發射陣地。據統計,平均每摧毀一個德軍陣地,美國B-25轟炸機需要投擲219噸炸彈,B-26需要投擲182噸炸彈,而「蚊」式只需要投擲39.8噸炸彈。在二戰中,英國出動了近40000架次「蚊」式,僅被擊落254架,戰損率為0.63%不到普通轟炸機的1/3,是英國皇家空軍生存率最高的轟炸機。

「蚊」式轟炸機群

「蚊」式轟炸機各改型共生產了近8000架,但由於本質結構較為脆弱,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蚊」式保存下來。「蚊」式用戰績證明了自己超過全金屬戰機的卓越品質,也極大緩解了戰時的物資和人員壓力,充分肯定了德哈維蘭獨特的設計理念,不僅是木質戰機的驕傲,更是航空史上的傳奇。

相關焦點

  • 最具傳奇色彩的英國蚊式戰機,優雅的木製奇蹟,卻暗藏屠城的殘暴
    木質奇蹟從資料來看二戰時期戰機追求防禦、承重能力材質都偏愛合金鋼鐵材質,而英國「蚊」式戰鬥機是個例外。機身大部分採用木質結構,主要擔任日間轟炸作用,夜間偵察戰鬥,有多種衍生機型。戰損率只有千分之六點三,創造出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作戰生存率的最佳紀錄。
  • 木製飛機立奇功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戰機幾乎都由木材製造,採用布蒙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些型號的戰機已完全由金屬製造,但戰爭消耗巨大,金屬材料作為戰略物資供應不足,因此價格低廉、加工簡單的木材,成為一些參戰國戰機的重要製造材料。如蘇聯的「雅克」和「拉」系列戰鬥機,英國的「蚊」式戰鬥轟炸機。
  • 折翼中國的二戰著名戰機:英國蚊式戰機在中國內戰戰場
    因此,這批引進的蚊式戰機則被指定主要裝備該大隊。為此,1947年冬,空軍總部派一大隊15人前往加拿大,進行為期3個月的練習飛行。結果大隊長王育根被判定不適合飛蚊式戰機,1中隊中隊長岑樹珊(中央航空學校7期畢業)和4中隊中隊長林濟洋(中央航空學校7期畢業)也是如此,但是可以飛其他形飛機,只有4中隊分隊長葉振聲(空軍軍官學校14期畢業)飛得最好。
  • 這架曾在中國服役的戰機十分特殊:木製結構,竟能搭載雙發動機!
    蚊式戰機是英國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服役的一款雙發動機戰機。因為機身結構以木材為主,又有木製奇蹟的綽號。採用特殊的木質結構。蚊式戰機,在服役之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並以其轟炸,探路者和精確低空打擊能力而聞名。戰時發展導致了各種各樣的變型,並且由於裝載了更大的炸彈艙和輔助油箱,彈載能力和射程有了顯著提高。對於全金屬時代,這種飛機似乎是落伍的,但蚊式飛機卻在二戰中有了令人驚訝的戰果:出動近四萬架次,投彈十萬顆,僅有254架被擊落,戰損率為0.63%,不到其它轟炸機的1/3。
  • 優雅的「蚊子」,木質的空中傳奇——英國「蚊」式戰鬥轟炸機
    順便提一下那瓶重水一一玻爾在出逃的匆忙中取錯了瓶子,他帶到英國的是一瓶貨真價實的丹麥啤酒! 但那僅僅是一部分,主體仍採用鋁製蒙皮,比起英國人來,使用了部分木製材料的零式便算不上什麼大膽創新了,因為英國人早已製造出了一種全木製的戰鬥轟炸機——這就是蚊式戰鬥轟炸機。
  • 木製飛機上戰場,創造最佳作戰生存記錄,被稱為「木頭奇蹟」
    不過,英國著名的蚊式戰鬥轟炸機全機身結構居然使用木材,它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擁有「木頭奇蹟」的美譽。▲蚊式轟炸機原型機W4050二戰時期,傳統軍用飛機都是採用鋁製的機身,由於軍用飛機製造太多了,導致傳統飛機所使用的鋁材變得非常稀缺。
  • 拉式戰機:螺旋槳飛機的「絕唱」
    拉-9飛機。 資料圖片說起俄軍戰機,你會第一時間想起蘇霍伊、伊爾、米格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與這些聲名赫赫的明星戰機相比,有一種飛機顯得格外低調,那就是拉式飛機。它在螺旋槳飛機時代達到了巔峰,二戰時期,蘇聯空軍每3架殲擊機中就有一架是拉式飛機。作為拉式飛機的設計單位,拉沃契金設計局是一家極具傳奇色彩的老牌軍工企業。曾起源於家具廠的它,因為戰爭需要投身軍工生產,生產的拉-3、拉-5等型號螺旋槳飛機,憑藉優異的性能和過硬的質量,經受住了戰爭考驗,並一舉打響了拉式品牌,成為當時蘇聯空軍主力戰機。
  • 「蚊」式之父德哈維蘭,才華橫溢德天才設計師,逝世後被授予爵士
    他於1882年7月27日出生於英自白全漢的海威科姆,26歲時開始設計飛機,28歲時進入英國氣球軍工廠任設計師和試飛員,一戰期間研製了DH系列軍用機,成為英國的主力作戰飛機,其中DH-4是一款非常成功的轟炸機和偵察機,速度甚至超過了德國當時的殲擊機。
  • 這款木頭製作的飛機,為什麼能成為一代名機?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二戰英國有一款「蚊式戰鬥機」,它不僅重量底,性能出色,價格低廉,還在二戰期間創造了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作戰生存的率的最佳紀錄,於是成為一代傳奇名機,它是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所以也有「木頭奇蹟」的美譽。
  • 好大一窩蚊子,二戰英國德哈維蘭DH.98蚊式飛機的主要型號
    一位讀者和我私聊說能不能寫個蚊式機的介紹,我說您這個題目可就太大啦。這種飛機人隨便寫個N厚的書呢,你要我個搞自媒體的從何下手?要不我給您拉下型號?他說中,那咱們就拉型號吧。當然開篇前咱們還是要扯點基本的。DH.98蚊式是二戰英國三大名機之一,蘭開斯特、噴火,然後就是它。因為主要是木結構,所以被稱為木頭奇蹟,整架飛機的金屬結構件只有130千克。
  • 夢幻「雲杉鵝」——鋼鐵俠的大玩具,史上翼展最長的水上飛機
    霍華德•休斯名聲極大,不但拍攝了十幾部電影,創立了休斯飛機公司,設計了H-1「競速者」號飛機,還研製了史上翼展最長的、體型最大的全木質結構水上飛機——「雲杉鵝」,也叫H-4「大力神」水上飛機。雖然這架飛機歷盡波折只飛了一次,但它仍然是美國二戰工業實力的象徵,是世界航空史上的一段傳奇。1942年,二戰正打的如火如荼。德國U型艇在大西洋上瘋狂地攻擊從美國開往歐洲的運輸船隻。美國造船巨頭亨利·凱澤的船廠用革命性的方法生產了1000多艘「自由輪」和50多艘護航航母,將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到歐洲,為二戰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 「木製飛機」近乎隱身?目前「五代機」也做不到百分百規避雷達波
    自二戰以來,木質飛機就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而隨著金屬材質飛機不斷問世,雷達搜索與隱身反雷達對抗也成為熱門技術課題。有一種觀念認為,既然雷達偵測飛機主要是通過機身金屬層的反射來吸收信號,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木質飛機對於雷達就是近乎隱身的存在了嗎?實則不然。
  • 二戰德國最拿得出手的戰機—Ju88轟炸機,又被稱為「萬金油」戰機
    在二戰出現很多有名的轟戰機,英國的木製「蚊」式轟炸機,美國的B-29轟戰機,蘇聯的圖-2轟炸機,然而在德國出現過一款「萬金油」轟炸機—JU88轟炸機。JU88轟炸機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它最初設計是具備俯衝式能力的高速中型轟炸機,結果一不小心就變成多用途的作戰飛機,它使用的是雙活塞式引擎中型軍用機,它的最大速度能達到470KM/h。它是單翼布局,懸臂梯形上反下單翼。
  • 德國Me262噴氣戰機,揭開人類航空新篇章,一款戰機改變世界格局
    不僅憑藉強大的軍隊更包括國內雄厚工業基礎支持,「虎」式、「豹」式坦克、Bf-109戰鬥機在早期戰場幾乎沒有對手。引起英美等國家注意,加大在軍武研究上的投入,各種性能優越的戰機。可以說這個時期的德國一手推進了世界重工業發展,二戰後期德國生產的Me-262噴氣戰鬥機,作為人類航空史上第一種用於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帶領飛機產業正式進入噴氣時代。
  • 中國最大航空博物館居然在這裡!太壯觀了,據說北京人都不去!
    當您遊覽了世界著名的長城、十三陵等名勝後,在您驅車返城的途中,請您不要錯過參觀北京航空博物館這個機會,因為它是我國目前最大的航空博物館。始建於1986年的航空博物館,佔地面積48000平方米,收存了全國各地的73種型號140架飛機,和500多件人民空軍裝備過的武器樣品。
  • 經典懷舊木製玩具:精美的木製飛機模型
    【中外玩具網12月16日訊】你是否還記得木製飛機模型,木製玩具車呢?今天,仍有閒暇來珍藏木製玩具的人已經不多了。特別是上班族、80後90後對靜態模型的印象往往只能追溯到孩提時代,為了製造模型而付出的汗水和模型完成後的欣喜是妙不可言,難以形容的。如今的小孩更多也許只能購買塑料拼裝玩具吧!
  • 木頭飛機真的落後?朝鮮戰場見真章,美軍戰機攔截未果自己墜地
    這麼牛逼的一架飛機,如果說是用木頭攢成的,不知道大家能否相信?但是這就是事實,只要設計出色木頭也能飛上天。圖中的飛機就是大名鼎鼎的「蚊式轟炸機」,這架轟炸機之所為人所熟知是因為這架轟炸機的機構全部為木質結構。
  • 從問世時的「不被重視」,到如今「霸主地位」,它的百年傳奇經歷
    這樣的結構雖然能最大程度地減輕飛機自重,提升飛機飛行動力,但缺少必要的防護能力,這就是早期飛機的特點。一戰後期德國飛機設計師容克斯設計出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屬飛機,之後全木質飛機逐漸被金屬飛機取代。但「蚊」式是個例外,作為二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飛機,憑藉著超高的機動性、戰場適應能力、體型小、造價低等特點成為二戰時期用途最廣泛的戰機。
  • 現實中的X翼戰機
    而且,在現實世界裡,早就有人造過X翼戰機了。人類的歷史上有很多「被埋沒」的天才,司楚普(Robert C. Stroop)算是其中一個。這位航空設計師在正史中籍籍無名,甚至沒留下張照片。但是,在美軍的檔案裡,留下了他的X戰機。那是1935年,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的前身)收到了這樣一封信:
  • 現代戰鬥機雛形——伊-16戰機,見證蘇聯航空工業騰飛的開始!
    一戰結束後,各國已經充分認識到制空權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爭相發展各種飛機。20世紀20~30年代也是航空工業蓬勃發展的時期,伊-16就是在這次浪潮中誕生的一種重要機型,它的諸多設計元素被後來的活塞式戰鬥機甚至今天的現代戰鬥機所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