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期間的飛機多為木質結構,超過15萬架軍用飛機的飛速生產使得全世界的航空木材出現嚴重匱乏。隨著全金屬飛機結構的推出和優化,到了二戰時期,軍用飛機已經全面走向全金屬時代。然而。在此期間,英國卻推出了一款木製「蚊」式轟炸機,而且它打得準,跑得快,強度高,既能戰鬥,又能轟炸,還能導航,有著上乘的戰場表現,成為當時最活躍的多用途戰機,也成為人類航空史上的一朵奇葩。
木製飛機的奇蹟「蚊」式戰鬥機
在二戰爆發以前,英國空軍就提出了研製新型轟炸機的需求,雖然並沒有對新機樣式作出具體規定,但需要在攜彈量、航程、自衛能力等方面有所飛躍,著名的「蘭開斯特」、"哈利法克斯」等重型轟炸機隨之誕生。而在輕型轟炸機方面,德哈維蘭公司提出了饒有創意的思路。
德哈維蘭認為,未來戰時條件下,英國的金屬製造業將面臨巨大壓力。因此,決定開發一種木質飛機。該機不需配備自衛武器。只需要更高的速度和高度擺脫敵機進行突防。這與當時的轟炸機發展趨勢可謂南轅北轍,得到的軍方回應只有質疑和否定。但德哈維蘭對此方案充滿信心,並自籌經費開始研製。
「蚊」式轟炸機編隊
二戰爆發後,事實證明了德哈維蘭的英明遠見。戰爭期間,金屬工業從原材料到加工人員都變得嚴重短缺,而木質飛機完全不受影響,即使在軍工企業被德國不停轟炸的不列顛空戰中,德哈維蘭公司的研製工作也能順利進行。在英國空軍轟炸機發展負責人弗裡曼爵士的支持下,「蚊」式於1940年11月25日首飛成功,隨後飛出了631千米的時速,比當時英國最快的「噴火」戰鬥機還要高32千米,也超出了當時其他國家的現役戰鬥機,得到了英國空軍的認可。
「蚊」式為雙座雙發多用途轟炸機,長12.4米,高4.7米,翼展12.4米,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噸,載彈量約1噸,升限約1.1萬米。該機外形優美流暢,簡潔大方,只有水泡流線形雙座座艙突出機頭上方,可安裝4門20毫米機炮和4挺7.62毫米機槍,火力強度甚至超過同時代戰鬥機。此外,「蚊」式630千米的時速和1.1萬米的高度令德國戰機望塵莫及,在遇到截擊時,根本不需進行纏鬥,僅需憑藉高空高速優勢就可輕鬆脫險。
「蚊」式轟炸機的設計者德哈維蘭
「蚊」式最大的特色便是其特殊的木質結構。在20世紀30年代,主流飛機都由木質結構轉為強度更高、重量更低的輕金屬結構,但德哈維蘭公司採用的不是普通木材,而是基於一種廉價輕型的「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發展而來的新型材料。「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於1922年在美國獲得專利,由雲杉木薄片塗上乾酪膠後交替放置,中間充入壓縮空氣,成為木質膠合結構。德哈維蘭將其中的木料改為一種更輕的巴沙爾木,除機翼翼梁、發動機、起落架等少數結構,「蚊」式都採用了這種新式木料,機體重量比同尺寸飛機低出20%以上,從而以相同的發動機功率獲得更快的飛行速度,可謂身輕如燕,機如其名。
「蚊」式轟炸機裝備了多種先進的機載設備。其中,目標引導系統能使飛機按照英國本土兩個地面站發射的信號指示而不參照航路信息便準確抵達轟炸位置,從而使「蚊」式可以擔任轟炸機群的導航飛機。機上的H2S轟炸儀能嚮導航員/轟炸員提供飛機下方的地面圖像,從而大大提高轟炸的精度,使「蚊」式可以完成高、低空轟炸甚至俯衝轟炸和夜間轟炸。部分「蚊」式還安裝了最遠探測距離達到1.6萬米的機載雷達,夜戰能力遠超德國機型。正是基於如此優異的性能,「蚊」式發展了偵察機、夜間戰鬥機、轟炸引導機、獵潛機、晝間巡邏機、布雷機、教練機、特種運輸機等43種改型,是歷史上改型最多的轟炸機。
「蚊」式轟炸機
在盟軍戰機中,「蚊」式轟炸機是實現精確投彈打擊的不二機型。經常用來攻擊高價值點狀目標或執行特種攻擊任務。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還專門成立了一支蚊式特種轟炸部隊。通常情況下,一架「蚊」式掛載4枚227千克炸彈,對重要軍事目標實施集中攻擊,轟炸效果經常好於重型戰鬥機。在1942年5月對德國科隆的「千機大轟炸」中,蚊式作為引導飛機,率先找到目標區並投擲燃燒彈,為後續轟炸機群提供指引。1942年9月25日,長途奔襲的「蚊」式準確炸毀了挪威首都奧斯陸市中心的德國蓋世太保司令部大樓,附近的街區卻絲毫未遭破壞。
1943年底,英國決定營救法國德佔區亞眠監獄裡的戰俘,包括大量英軍飛行員、重要情報員以及法國抵抗組織戰士。計劃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在監獄圍牆上精準地炸出若干個缺口或大洞,供被關押人員能夠迅速逃出,如果破洞不夠大,只能摧毀整座監獄,玉石俱焚。在缺乏精確制導武器的二戰時期,唯一能勝任該任務的就是「蚊」式轟炸機。1944年2月18日,19架「蚊」式轟炸機從英國機場起飛,跨越英吉利海峽,以超低空飛行抵達法國亞眠監獄,按計劃在監獄圍牆上炸開一個缺口,並炸毀了大門和德軍看守人員的營房,250餘位在押人員順利逃出。
飛行中的「蚊」式轟炸機
二戰中,「蚊」式轟炸機還利用其高空高速的優勢經常騷擾德軍,令德軍又氣又很卻無可奈何。1943年1月31日上午,德軍準備在柏林舉行閱兵式,戈林正要演講時,英國的「蚊」式從天空飛過,雖然沒有投彈,閱兵式卻也被迫取消。改為下午的閱兵式又被「蚊」式的不期而至而再度取消,令德國空軍顏面掃地。後來,「蚊」式經常在夜間到德軍空域轉悠,騙得的防空警報不僅讓德國防空系統應接不暇,還大大降低了軍工企業的工作效率。
除了出眾的性能,「蚊」式轟炸機的戰鬥效率也可圈可點。1944年,盟軍派出大量轟炸機摧毀德軍V-1和V-2飛彈發射陣地。據統計,平均每摧毀一個德軍陣地,美國B-25轟炸機需要投擲219噸炸彈,B-26需要投擲182噸炸彈,而「蚊」式只需要投擲39.8噸炸彈。在二戰中,英國出動了近40000架次「蚊」式,僅被擊落254架,戰損率為0.63%不到普通轟炸機的1/3,是英國皇家空軍生存率最高的轟炸機。
「蚊」式轟炸機群
「蚊」式轟炸機各改型共生產了近8000架,但由於本質結構較為脆弱,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蚊」式保存下來。「蚊」式用戰績證明了自己超過全金屬戰機的卓越品質,也極大緩解了戰時的物資和人員壓力,充分肯定了德哈維蘭獨特的設計理念,不僅是木質戰機的驕傲,更是航空史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