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色情圖片看太多或導致大腦萎縮

2021-01-11 環球網

許多青少年從13歲開始就有看色情圖片的經歷。但是大量科學研究表明,經常看色情圖片可能影響大腦健康。

研究發現,看色情圖片可能會導致大腦萎縮,並且看得數量越多,與獎賞和成癮有關的大腦紋狀體區萎縮得越厲害。

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瀏覽色情圖片時,大腦受到刺激會導致多巴胺激增,而不斷反覆的多巴胺激增可能會造成大腦反應遲鈍並萎縮。如果色情圖片看得太多,會讓大腦一直處於興奮狀態,久而久之大腦會變得麻木冷淡,並需要口味更重、數量更大的色情圖片來刺激,結果導致普通真實性愛都無法激起性慾。

看色情圖片是不少單身男女解決寂寞、滿足性幻想的的首選方式,通常也是青少年偷偷探索「性」的重要途徑之一。事實上,看色情圖片和影片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它能夠刺激人的性慾,令大腦產生愉悅高潮,甚至可以改善兩性關係,但是它同樣會影響身體健康。

看得越多,需求越多

做愛與看色情圖片都會刺激腦部,產生令人愉悅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並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但是,經常看色情圖片會導致大腦中多巴胺反覆不斷地激增,久而久之大腦便會對這種刺激變得麻木冷淡。

2014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表示,經常看色情圖片會令大腦對性刺激反應遲鈍。德國科學家指出,這意味著大腦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能感受到同樣程度的「高潮」,結果導致尋求更多的色情圖片。《心理學》雜誌曾發表一篇論文稱,這些多巴胺劇增意味著,看色情圖片的人需要更多重口味的性觀感和體驗才能激起性慾,最終導致普通性伴侶和真實的性愛根本無法激起性慾。科學家指出,在大量色情圖片和影片的影響下,一代年輕人可能會對臥室裡的性愛感到絕望。

看得越多,萎縮越快

德國科學家認為,看色情圖片可能會導致大腦萎縮,並且看得數量越多,與獎賞和刺激有關的大腦紋狀體區萎縮得越厲害。這是科學家首次研究發現,看色情圖片與身體傷害直接相關聯。此外,科學家還發現,在看色情圖片上花的時間越多,大腦也就越不一樣。

看得越多,成癮越深

2013年,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色情圖片成癮的人在看色情圖片或視頻時,大腦中的「毒癮」區會在腦部掃描中發光。沉迷於網絡色情文學的年輕人在瀏覽色情圖片時,其大腦會「像掛滿彩燈的聖誕樹一樣閃閃發光」。在看色情圖片成癮的人腦中,這些負責處理獎賞、刺激和愉悅的區域,與吸毒成癮和酗酒成癮的癮君子大腦中,被高度激發的區域一模一樣。

2014年,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相比沒有性癮的小夥伴而言,年紀輕輕就愛看色情圖片的性愛成癮者,大腦中有三個區域特別活躍,它們分別是腹側紋狀體、背側前扣帶回和杏仁核。專家表示,當吸毒成癮者在受到毒品刺激時,這三大腦區也會被激活且特別活躍。腹側紋狀體與犒賞及動機進程相關,背側前扣帶皮層與預期回報及藥物渴求相關,而大腦杏仁核則參與處理情緒。(彬彬)

相關焦點

  • 常看色情片會讓大腦萎縮? 還敢不敢看AV了?
    常看色情片會讓大腦萎縮? 還敢不敢看AV了?時間:2016-05-19 16:27   來源:果殼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常看色情片會讓大腦萎縮? 還敢不敢看AV了? 根據德國一項最新研究,觀看大量色情影片的人,其大腦負責獎勵和動機的區域體積可能會更小,活躍程度也會更弱。
  • 先別想VR色情電影 看看色情片如何影響你的大腦
    儘管媒體在報導中對研究數據存在過度解讀和炒作的嫌疑,研究中觀察到的腦部變化依然表明,看色情片太多會降低性生活質量(不過首先,你得有……)、造成色情作品成癮,並改變性行為(sexual behavior)與性意願(sexual intentions)。這樣的研究意味著什麼?對於色情片和大腦,科學家們又知道哪些事情呢?
  • 科學家:因太無聊導致大腦萎縮
    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帶待上一年,人的身體和大腦機能是否會受溫度的影響而產生變化呢?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報告就發表了有關南極氣溫對人體影響的研究。在報告中提出,在南極待上一年的確會對人的大腦產生影響。這次研究邀請了8位需要在南極開展14個月科考的探險隊成員參與研究。
  • 人類大腦正在萎縮?科學家作出回應:更應該擔心未來人不會說話
    而大腦是決定智慧水平的關鍵部位,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或許在未來會導致我們的大腦出現萎縮,不利於人類文明的進步。 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準確的科學依據,反而受到了人們的質疑。
  • 這項發現,有望催生治療老年痴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癌症、心臟病...
    形象地比喻Taylor博士的發現,大家熟悉的自然界形成露珠的過程,與腦細胞內的一個基本過程有關。善於舉一反三的Taylor博士發現,像阿爾茨海默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等腦病的患者體內,這一過程會出現混亂。科學家們希望,改變這一過程的藥物,能夠在將來治療多種相關疾病。
  • 我們的大腦曾經萎縮過?帶你看近20萬年的大腦進化史!
    但奇怪的是,它們的後代(如柱頭蟲)體內並未發現諸如此類的結構。一種可能性是,柱頭蟲的祖先最初進化出了原始腦,但後來因為退化失去了這一結構,這說明對於當時的生物而言,進化出一個不甚成熟的大腦是弊大於利的。
  • 哥大新研究:運動可使大腦老化推遲 4 年!磁共振成像是如何掃描大腦...
    基於此,我們通過掃描大腦來測量其容量。近日,一項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相比不常運動的老人,經常進行散步、遊泳或跳舞等運動的老年人大腦萎縮程度更低,大腦老化時間相對晚 4 年。
  • 研究發現:300萬年前的阿法南方古猿具有與類人猿相似的大腦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研究中,德國Max Planck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古人類學家Philipp Gunz 和Simon Neubauer領導的研究研究團隊發現,Lucy(一具古猿人標本)所屬的阿法(afarensis)南方古猿具有與類人猿相似的大腦。然而,遲緩的大腦發育就像人類一樣,古猿嬰兒可能需要長期依賴照顧。
  • 研究表明,太空生活會對大腦產生持續性的生理效應
    一項研究表明,微重力環境會對大腦產生持續數個月的的影響。太空探索將改變人類社會,但科學家們開始發現,它同樣會以某種方式改變人體。該研究展示了航天飛行如何改變大腦腦室(大腦中允許腦脊液流動的空腔)中的液體流動,填補了先前研究的空白。範·歐姆伯格博士發現,由於微重力對大腦液體存在向上推動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十一名太空人的大腦中三個腦室出現了輕度擴張,在169天的時間裡他們大腦中的空腔平均擴張了11.6%。在這些太空人返回地球之後,他們腦中擴張的血管開始緩慢地收縮回正常大小。
  • 男生長期看(嗶——)片,後果居然這麼可怕?!
    反正吧你最後就會強迫的、習慣性的不停的看片對了這個研究其實也是有爭議的你仔細想想這個實驗會發現一個很大的華點就是你沒法確定因果關係是吧可能有人是因為腦子本來就不好所以才看片停不下來呢但是這個爭論其實放到實際生活裡面有時候並不那麼重要的你看抓住重點後有啥區別呢沒區別啊附錄:關於片對人的影響的一些研究結果1.還是上面那個研究, 其實沒掃描大腦的時候,就發現了一些情況比如看色情片越多,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以下事情
    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以下事情。據腦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在嬰兒出生時,大腦有數以百億計的腦細胞,由於胎兒接受很少得環境刺激,因此嬰兒得腦細胞之間的突觸數很少。而在0-2歲隨著孩子接觸外界環境,腦細胞得到應有的刺激,便開始了突觸形成期,從而形成大腦神經網絡。
  • 狂熱驗屍官盜走愛因斯坦大腦,秘密切成240塊,研究幾十年
    學過物理的你,一定聽說過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這個科學概念是解釋,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一聽就是比較複雜的學科,看似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沒什麼用,但是不得不說,廣義相對提出後,人們通過這個理論發現了天文學上的奧秘。
  • 愛因斯坦死後,大腦被人研究,這才發現「天才」的秘密
    1978年,距離愛因斯坦大腦消失已經20多年,而帶走大腦的哈維,在他消失的這段日子裡,他沒有發表一篇關於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報告。一陣寒暄後,記者直奔主題,想了解愛因斯坦的大腦現在在何處,哈維一開始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講了很多關於愛因斯坦的事,這顯然不是記者想要聽到的回答。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下,哈維放棄了逃避,從一個角落的紙箱子裡拿出了一罐黏糊糊的東西,仔細觀察後記者才發現,這個就是他一直所尋找的愛因斯坦大腦。
  • 新研究揭示:當感覺孤獨時,大腦中會發生令人驚訝的變化!
    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中,由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感覺孤獨的人實際上擁有更活躍的大腦,而且,在他們大腦中發現更多對記憶和其他認知能力至關重要的變化。人類演化的軌跡也是社會協調與合作的軌跡。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不是閱讀,而是遊戲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不是閱讀,而是遊戲1995年時,美國的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萊斯利曾做過一項研究,並發表了著名的「3000萬字」調查。這項研究共耗時兩年半,跟蹤調查了四十多個家庭,最終發現了:出生貧困的家庭和出生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會少聽到大概3000玩個單詞。而研究結束時,人們發現富裕家庭孩子的平均智商為117左右,而貧困家庭的孩子智商平均在79左右,這樣的差距不禁讓人深思,為什麼富人家孩子就比貧困人家孩子智商高這麼多?
  • Cell:研究揭示大腦工作記憶新圖譜
    2020年10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提供了證據,表明工作記憶並不是整齊地局限在一個大腦區域,而是需要至少兩個大腦的同步活動。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工作記憶只是大腦一部分的假設,並有助於科學家查明其遺傳和機制基礎。
  • 40歲或患老年痴呆症,72歲才出現症狀,她的大腦有什麼秘密?
    位於美國麥德林的安蒂奧基亞大學神經病學研究人員已經追蹤研究艾麗婭一家30餘年,希望能揭開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症的秘密。 作為此次追蹤研究的一部分,幾年前,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對她的大腦進行了核成像研究並發現,艾麗婭體內含有大量阿爾茨海默症中的一種蛋白質,即澱粉樣β蛋白,但不含太多tau蛋白(一種在疾病級聯中傳播的有毒蛋白質)。
  • 解剖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異於常人,聯合國大腦教練:跟我學你也可以
    在愛因斯坦之前,宇宙學只是哲學的一部分,但當他提出相對論之後,宇宙學就變成了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方向也由純哲學推演,變成了用數理方法研究宇宙的歷史及演變等問題。此外,愛因斯坦的研究還引導人們發現了一些奇異的物理現象,例如黑洞、引力波、量子糾纏、宇宙大爆炸和希格斯玻色子等。
  • 韓國N號房事件,基督徒面對的色情危機不容小視!
    而這不僅僅是一個男性才有的問題,Barna的研究表明,超過15%的基督徒女性承認自己每月至少看一次色情內容,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而這個比例還不包括那些經常閱讀浪漫小說的女性,在這些小說裡基本上都有關於軟色情的描述,並為讀者創造了色情或婚外情的幻想。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閱讀」並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
    閱讀可以刺激大腦發育這件事,似乎已經成為家長們的共識。為了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些父母在媽媽懷孕時就給孩子讀繪本,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閱讀並不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唯一的最佳方法。神經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在1995年初,貝蒂·哈特是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做了一個"3000萬字"的調查實驗,實驗證實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對大腦發育有好處,和閱讀相比較比閱讀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