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八寺為何改名?日軍少將斃殺於此,日本吹為「軍神」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慎獨

在上海,有一個地名叫作大柏樹,此地處於楊浦、虹口交界處,多條道路交匯於此。在1988年之前,這裡還不叫大柏樹,而是叫大八寺。之所以改名,是因為「大八寺」這個名字,與一段民族傷痛息息相關,市民建議改名,最終「大八寺」改名為大柏樹。名稱雖然改了,但在上海方言中,大柏樹與大八寺的發音相似,既保持了名稱的延續性,又規避了名稱引起的聯想,一舉兩得。

大柏樹位置

之所以有市民認為大八寺是傷痛,是因為1932年有一個日本軍官葬身於此。此人叫林大八,1884年出生於日本山形縣一個武士家庭,其父是日本陸軍少佐,1896年全家遷往東京。林大八在東京入學陸軍幼年學校,畢業後考入陸軍士官學校第16期。第16期在日本軍界有榮耀16期的稱呼,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磯谷廉介等都是第16期畢業的。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林大八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被派到俄國留學一年,回國後又學了蒙古語,其目的很明顯,這是日本在為侵略滿蒙做準備。1914年,林大八被派到中國東北任職,1924年,任張作霖麾下吉林督軍署顧問。在郭松齡反奉戰爭時期,林大八來到前線,幫助張作霖布置炮兵陣地。在奉系任職期間,林大八不停地搜集情報,為日後日本大規模侵略東北做準備。但在1931年5月,林大八被調回國內,沒參與九一八事變。8月,林大八晉升為大佐,擔任日本陸軍第9師團步兵第6旅團第7聯隊的聯隊長。

林大八

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後,第9旅團作為援兵投入到上海戰場。沒能在滿洲大展身手的林大八,迫切地希望在上海有機會建功立業。2月19日,第9師團發起了到達上海後的第一次進攻。20日夜,他指揮第7聯隊一部,從江灣鎮向北進攻嚴家橋。由於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日軍陷入苦戰。第7聯隊另一部分在日軍海空力量的支援下從江灣鎮南側進攻,同樣遭遇中國軍隊頑強阻擊,寸步難行。

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國守軍頑強抵抗

連續進攻兩天依舊沒什麼進展的林大八急不可耐,他被告知,第7聯隊要到天樂寺附近,加強第24混成旅團。27日,第7聯隊在炮火支援下猛攻江灣鎮,終於突破中國軍隊防線。3月1日凌晨,日軍第9師團發起猛攻,先是飛機轟炸,隨後坦克開道,中國軍隊拼死抵抗,戰鬥十分激烈。11時,林大八率領第7聯隊朝陸家宅一帶猛攻,不到半小時,林大八就被一顆子彈擊穿腹部倒下。

林大八被抬上擔架

被擊中的林大八很快被抬下去醫治,但因為傷勢過重,幾個小時後,林大八死在了病床上。大佐被擊斃,這在日軍中是很少見的情況,極大地打擊了日軍的士氣。加上之前戰事進展不順利,日軍在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下傷亡慘重,一時間日軍情緒低落。為了挽救士氣,日本軍部追晉林大八為陸軍少將,並大肆宣揚他的「英勇」,把他包裝成「軍神」。

有沒有鼓舞士氣不知道,這一追晉,林大八成了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擊斃的第一個日軍將軍。由於一二八抗戰中,日軍未能全面佔領上海,沒辦法在林大八被擊斃的地方立碑。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結束後,日軍來到當年林大八被擊斃的地方,將此地命名為「大八辻」。

「辻」,在日語裡是十字路口的意思。時間久了,這裡就被當地人叫作大八寺,直到1988年被改名為大柏樹。

林大八搶救無效死亡

林大八成了第一個被擊斃的日軍將軍,但他家的糟心事還未結束。1914年,林大八有了一個兒子叫林八郎,與他爸一樣,林八郎也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林大八被擊斃時,林八郎不過才18歲。這人在1936年參與了二二六兵變。兵變中,林八郎與一眾年輕氣盛的軍官,一起衝入日本首相岡田啟介的府邸,結果沒找到岡田啟介,岡田的妹夫稱自己就是首相,被林八郎等青年軍官殺掉。

報導二二六兵變的報紙

不過,兵變很快被鎮壓,5個月後,林八郎等13人被押到代代木練兵場執行死刑,此時林八郎不過22歲,距離他爸被擊斃不過才4年。僅僅4年,所謂「軍神」的兒子就被槍決,林大八一家兩代都成了日本軍國的犧牲品。對林大八這麼一個先禍東北又侵上海的劊子手來說,是最好的報應。

相關焦點

  • 第一個被中國軍擊斃的日本「軍神」,他的兒子為啥被日軍處死了?
    原來,這是源自一個日本軍官的名字,林大八,他是上海事變中,第一個死在這裡的日軍將領,也是中國14年抗戰中,第一個在大陸擊斃的日本將級高官。 陸相追晉令 當日,日本軍部下令追晉林大八為少將,並大肆宣揚報導他的「武勇」,成為日本陸軍中聞名的「軍神」。
  • 日本「大佐」相當於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近年來,抗日神劇層出不窮,我們經常能從日軍口中聽到「天皇」、「大佐」、「司令」等,當初入侵中國的日軍都是訓練有素,井然有序,他們自稱"皇軍",在我國百姓眼中他們是"鬼子"。
  • 第一個被中國軍擊斃的「日本軍神」林大八,其子結局也不得善終
    1932年爆發的"一二八"事件,就是日本人企圖對上海實施侵略的第一次嘗試。 在東北嘗到了甜頭的日軍卻沒想到在此遇到了從未預料到的激烈抵抗。而侵略日軍在中國陣亡的第一位高級軍官林大八就是死在了"一二八"事件的戰場之上。 被軍國主義"洗腦"的惡魔 林大八,日本山形縣人。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眾所周知,在日本進行過明治維新後,開始對大型控股公司進行扶持,在這之中,六大財閥嶄露頭角,他們直接將全日本經濟進行了壟斷。在二戰之中,這些財閥同樣是先行者,日本高官都是從家庭背景當中進行挑選的,能夠成為日軍高官的平民少之又少。
  • 日本「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在很多人看來,既然日本的佐級軍官都已經如此厲害了,那麼將級的軍官一定更厲害,但事實上在二戰的時候,很多日本軍人寧願去當大佐也不願意當少將。那麼日本的「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呢?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918事變正式宣布日本侵華戰爭拉開了序幕,猖狂的日軍甚至宣布如果日本對中國發動總攻的話,僅僅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將中國徹底攻打下來,但是在經過十四年抗戰之後,日軍最終只能夠灰溜溜的退出中國。    抗日戰爭時期,很多日本人都被帝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洗腦,特別是那些日本軍官,不僅被洗腦了,同時還想著建功立業,擔任更高的指揮官。不過那個時候很多的日軍都爭著當大佐而不是將軍,這是為什麼呢?
  •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軍的團團長,可以帶領三四千人打仗,所以這樣說來,大佐的級別只是一般水平,並且一個少將能夠指揮兩個。也就是說少將可以領七八千個人,甚至可以帶領上萬個人,所以說少將雖然只和大佐差了一個等級,但是地位算是天差地別。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李雲龍一登場,就在蒼雲嶺之戰擊斃了坂田大佐,後來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又幹掉六個大佐外加一個少將,反圍剿戰鬥中又擊斃一個聯隊長,也是大佐軍銜,在攻打平安縣城時用義大利炮轟死了山本一木,他也是大佐軍銜,前後加起來,李雲龍擊斃了將近十個日軍大佐,絕對的「大佐殺手」!
  • 國軍2個保安團被四千日軍包圍,不但堅持九個月,還擊斃鬼子少將
    但有一次,國民黨軍的2個保安團被四千日軍包圍,不但沒有投降,還堅持了九個月,擊斃一名鬼子少將。此戰就是廬山保衛戰,從1938年7月日軍進攻廬山開始至1939年4月廬山守軍撤出廬山,歷時近9個月,創造了抗戰時期孤軍被圍後抗戰的奇蹟。這兩個團分別是國民黨軍江西保安團第三團和第十一團。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可以發現,中國曾歷經了不少屈辱,我們先後經歷了西方列強的攻擊和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但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走向新生的希望,最終在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趕走了入侵者,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對於一些喜歡看抗戰劇的人來說,最常看見的日軍將領應該就是大佐了吧。
  • 此人是日本「軍神」,死於上海後享盡哀榮,兒子卻被下令槍決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日本為了更加掌握中國的信息,向中國派了許多的間諜,他們偽裝成日本商人,以經商目的,秘密收集中國地形、礦產等各方面的信息。 晚清時期,最著名的日本間諜是宗方小太郎,他被稱為「中國通」,曾受到過日本天皇的召見。到了抗日戰爭前夕,日本秘密潛伏在中國的間諜就更加多了,很多時候從他們的身上,完全看不出有日本人的痕跡。
  • 抗戰時期的日本「軍神」,為何死在一名普通士兵的槍下?
    飯冢國五郎是日軍的陸軍少將,任101師團101聯隊聯隊長。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參加過武漢會戰等,戰中有一段時間他的名氣很大,連日本電影院都連續播放「軍神飯冢聯隊長」的戰地錄影!很快,記者們的膠捲都拍完了,從效果來看如果飯冢國五郎活著回到日本,那肯定是國家明星了,他甚至想好了去演電影。但是,這個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要發生了。飯冢國五郎他們所在的陣地對面高地上,就是中國軍隊160師的一個哨所,而且處在哨兵的視線之內,最重要的是:為了拍攝效果,飯冢國五郎頭上戴了一頂日軍鋼盔。
  •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軍的「將」比「佐」等級高,為何很多人卻選擇大佐,不當少將?
    在抗日劇中,日軍部隊裡面的反派大boss都是某某大佐,可見大佐的地位在日本部隊中是很高的。很多日本軍人,甚至願意放棄少將這個軍銜,也要當大佐,這是為什麼呢?01日本明治維新後,建立了新式軍隊,新式軍隊主要分為陸軍和海軍,最高統領為大元帥,由天皇擔任。不過這是能算是一種榮譽稱號,不能算是正規的軍銜。
  • 崑崙關大捷,日軍少將中村正雄被擊斃,杜聿明為何給他立碑
    在戰場上,為敵人立碑是罕見,這是表達對敵人的尊敬與敬重之舉,抗戰時期日軍就曾為中國軍人立碑,長城邊上的北古口鎮,如今立有「北古口七勇士紀念碑」,最早為這七位勇士立碑的是日軍。那是1933年,8萬關東軍侵略長城各關口,國軍第25師防守的北古口遭到日軍猛烈進攻,守軍堅持抵抗8天之後,於3月12日,在25師副師長杜聿明的命令下,部隊往南天門一線撤退。部隊在撤退時遭到日軍飛機和大炮的轟炸,日軍步兵從北山追來,這時7位戰士被留下擔任阻擊任務,由於撤退匆忙,竟然忘記了給7位戰士下達撤退命令,就這樣7位戰士在帽山上死守。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那麼在日軍當中大佐為什麼出鏡率如此之高。大佐之位,又有著什麼迷人的魅力,讓日本軍人寧可放棄軍銜更高的少將,退而求次選擇大佐軍銜,那麼這大佐軍銜又有不同呢?在探討日軍為什麼爭要成為大佐放棄少將之前,讓筆者先帶大家了解一下,日本軍銜制度的發展歷程,以便大家可以對日軍軍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 日本的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士兵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可以發現,中國曾歷經了不少屈辱,我們先後經歷了西方列強的攻擊和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但是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走向新生的希望,最終在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趕走了入侵者,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對於一些喜歡看抗戰劇的人來說,最常看見的日軍將領應該就是大佐了吧。
  • 我軍戰場放哨,看見一物上躥下跳,果斷擊斃後發現是日本「軍神」
    巨大的裝備鴻溝決定了兩方實力的不對等,即便是戰術和策略再如何高明,也很難出現抗日神劇裡,一個中國人打日軍一個連隊的情況。而且,日軍也沒有電視劇裡的那麼傻,不管是軍事素養還是單兵作戰能力,都比我軍要高。 不過,也存在一些特例,還真有像抗日神劇裡那麼蠢的日本軍官。死法也如電視劇中那般蠢笨,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位。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讓人覺得比較兇狠的國家就是日本了。我們知道日本只是個小國,但是日本的軍事實力特別強,這就離不開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是非常喜歡借鑑模仿其他國家的相關制度。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借鑑我國的百日維新變法的,但讓人氣憤的是,日本強大起來就來攻打我國,我國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損失慘重,不僅領土被分割而且還要賠償巨款,更讓人氣憤的是還拿我國的活人來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