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的這個故事很讓人傷感,所以我寫成一集。BUT,安利一下,劇集配樂很好聽——不恐怖,幽怨的日式調調的音樂,可以嘗試一下。
炎炎夏日的一天,太吉坐在路邊賣草鞋。(為什麼又是一個夏天的故事?可能這樣的故事適合在夏季用來降溫?)
他所坐的位置對面有一個告示,旁邊的木頭臺子上有許多骷髏頭。太吉一邊賣草鞋,一邊碎碎念。
逗比搞怪+學藝不精的蘆屋道三大師和小混混堪太,從路旁的草叢裡跳出來,向太吉問路。經過一番攀談後,他們終於弄清楚路邊擺放著很多骷顱頭的原因。
(其實,在古時候的中國也有這樣的規定,年滿60歲的老人要被送到「自死窯」中,任其自生自滅,現在鄂西北的某地還有「自死窯」的遺蹟。)
放蕩不羈的蘆屋大師,對於本地大名的這個腦殘規定嗤之以鼻,並主動提出了要為太吉祈福來消除禍患,卻遭到了無情地拒絕。太吉帶著沒有賣出的草鞋回到家,遭到了母老虎阿林的打罵和羞辱。
太吉的老母親,還有10天就要年滿60歲,拖著行動不便的腿在火爐上煮著最寒酸的貝殼湯。(家徒四壁,三個孩子+妻子+母親+太吉,六口人等著吃飯。)
入夜,太吉借著月光編織草鞋,老母親拿出最珍愛的衣服,要太吉把它撕成布條,編出堅固的草鞋,才能賣得出去。
(老太太這個操作讓我很困惑——衣服難道不比草鞋的價值更高嗎?為什麼不賣衣服?難道日本人的腦子真的這麼軸?困惑ING……)
太吉帶著改良版的草鞋去找蘆屋大師求助。大師不愧是名門之後,直截了當地給出建議——對於官老爺們違背人倫的規矩,根本不需要去遵守。
蘆屋大師和太吉二人,一個比一個貧寒。大師的符咒畫到一半的時候,沒有墨水了。在小混混堪太的忽悠下,太吉帶著半成品的符咒回家了。
10天的時間眨眼過去,很快就到太吉送母親到地獄谷的時候。母老虎阿林主動為太吉提供了老鼠藥,要他帶在身上,如果下不了手,就使用老鼠藥。睡在不遠處的老母親聽到這一切,默默流淚。
太吉背著老母親出發了。山路崎嶇,背上的老母親像往常一樣,溫柔地囑咐他走路要小心,上山要小心,過橋也要小心。
路邊的社神,林間的風,每一株草,每一片樹葉……似乎都在對著太吉說話——你這個不肖子,忘恩負義。
太吉摔傷了腿,換成母親背著他。山間響起雷聲,太吉嚇得瑟瑟發抖,母親像小時候那樣安慰他,「沒事,雷是打在對面的山頭。」
太吉在母親的背上,想起來母親的腿殘疾,是因為自己從小怕打雷,為了保護自己而受傷殘廢的。
母子兩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達到了地獄谷。老母親催促著太吉回家,並在地上盤腿而坐,為歸途中的兒子祈禱。
太吉在歸途中摔下山崖,昏迷許久後,迷失了回家的方向,意外地看到許多小貝殼在月光下閃閃發亮,為他指引著回家的路。太吉想起背著母親的時候,她偷偷地往地上丟貝殼……
太吉回到了地獄山放下母親的地方,背著母親回到家,並且趁著妻子阿林外出的時間,把母親藏到了榻榻米的木質地板下。
本地大名的待執官,給太吉出了一個難題。
如果太吉在兩天內做不出這樣一個大鼓,全家的命都會保不住。妻子阿林再也人忍受不了太吉的無能和懦弱,大鬧一場後,拋下幾個年幼的孩子離家出走。
太吉一籌莫展,只好向藏在榻榻米下的老母親求助。老母親幫他想出了解決辦法——把虎頭蜂裝進大鼓裡,然後用紙封上,並且一定要叮囑大名,想要聽鼓聲,必須要躲起來一個人聽。
兩天後待執官召見太吉,告訴他大名死在鼓中的虎頭蜂下,原來的待執官則成為新的大名,太吉陰差陽錯,為新大名立下大功。
阿林聽說太吉得到了許多獎賞,根據她對丈夫的了解,太吉沒有這樣的智商和勇氣,一定是婆婆給出的主意。阿林在榻榻米的縫隙裡發現了蘆屋大師的符咒,找到了婆婆的藏身地,不料裡面空空如也,婆婆卻如同鬼魅一般出現在她身後。
婆婆在她的逼問下,說出獎賞埋在一座吊橋附近的地藏王菩薩像下面。阿林果然找到了獎賞。
可是那些所謂的獎賞,金幣,之類,不過是一塊塊的大石頭,壓得阿林直不起來腰。阿林在經過吊橋的時候,失足摔死。
太吉帶著獎賞回到了家,和母親、孩子們飽餐了一頓,「年滿60歲要被送到地獄谷」的荒唐規矩也被新大名廢除了。心懷愧疚的蘆屋大師,認為太吉家的悲劇,起源於自己沒有畫完整的符咒,於是上門拜訪。原來,太吉的母親早已去世,放心不下兒子,靈魂才戀戀不捨,不肯離去。
最後,來幾張蘆屋大師的逗比表情包,我覺得他在劇裡就是負責搞笑的擔當,霓虹國的人民能夠把聊齋風拍成搞笑風格,也是沒誰了。
《怪談百物語》第3集《棄母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