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江戶怪談:日本鬼故事裡的歷史與民俗

2021-01-09 網易新聞

編者按:子不語怪力亂神,然志怪獵奇,乃人之本性。鄉野鬼聞,妄言妄聽,考諸史傳,權作茶餘飯後之雜談。

往期回顧

子不語|我在考場撞了鬼:古代書生絕妙的落第藉口!

子不語|別拿黃鼠狼不當神仙:"黃皮子"的邪祟與崇拜

子不語|偉大美國總統,緣何淪為白宮"頭號通緝鬼"?

作者|蕭西之水,網易歷史專欄作家,日本史作家,出版作品《誰說日本沒有戰國》《第〇次世界大戰》,目前研究方向為大正昭和時代政黨政治、昭和時代日本軍部與官僚體系等。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一枚、兩枚、三枚……」

深夜,江戶城牛込御門內五番町,青山家宅邸,不知哪裡傳來一個熟悉卻陰冷的女人聲音。主人青山播磨守一個激靈:這不是阿菊的聲音麼?前兩天她打碎一枚名貴的碟子,被我殺死投井,怎麼會又聽到她的聲音?

匆匆穿上衣服,來到廢棄的古井邊,舉著燈火向下照去,卻總也找不到屍體。

「一枚、兩枚、三枚……」

身後,一隻冰冷的手已經搭上青山播磨守的肩膀。

「奴家就在大人身後……」

·江戶「幽靈」:從庶民英雄走向浪漫人物

這便是江戶時代最著名的怪談——「皿屋敷」(碟子宅邸)。

「皿屋敷」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的奇聞,到1689年《本朝故事因緣集》最早組合成一個完整故事:一名侍女因不慎打碎盤子而受到責罰,受盡屈辱後投井化為幽靈,整日從「一枚」數到「九枚」,直到高僧帶來一枚新的碟子,雙手合十並念出「十枚」,幽靈才消失。1712年故事集《當時智慧鑑》雖然沒有扔進井中的橋段,卻著重塑造幽靈復仇的恐怖感,如主人妻子被詛咒後無法下咽,喉嚨腫脹如同石榴一般,為後來的恐怖怪談打下基礎。

隨後小說家開始對故事進行再創作:1741年淨琉璃劇本《播州皿屋敷》以戰國前期的姬路城為場景,結合1467年應仁之亂的歷史背景,將聽到軍事機密的阿菊以打碎碟子為藉口扔進井中,創作一出極富政治恐怖與心靈恐怖的戲劇;1758年歌舞伎劇本《番町皿屋敷》則把舞臺搬到江戶城,塑造一個尖酸刻薄的青山夫人,因為阿菊打碎盤子而百般責難,逼其自盡。18世紀中期也成為「皿屋敷」故事再創作的高峰期,日本各地都出現相關傳說。


雖然各地傳說在具體細節與橋段有所區別,甚至主人公也不一定叫「阿菊」、「青山播磨守」,道具也不一定是碟子,但起因都可以歸納為一點:武士對於侍女的欺壓。

江戶時代「士農工商」之別讓武士成為社會的統治階層,「帶刀權」更讓武士可以隨時使用武力,甚至當街砍殺自己定義的「無禮者」,「奉行所」官員也都是武士,自然聽之任之。而中高級武士回到宅邸中更會無法無天,他們多在府內招攬年輕美麗的侍女,伺機「潛規則」,事後為了封口則會砍殺了事,投屍入井則是當時最為普遍的處置方式。江戶時代的劇作家抓住平民的復仇心理,將恐怖故事與現實生活掛上鉤:幻想被殺的可憐人化為幽靈,將害死自己的高級武士詛咒至死。

「阿菊」的不幸遭遇在底層百姓心中引發共鳴。「皿屋敷」故事傳開以後,姬路城附近便有了一口「阿菊之井」,習慣於棲息井中的鳳蝶幼蟲也被稱為「菊蟲」;江戶城附近更有大量「阿菊之墓」,拜祭墓地甚至成為一時潮流。據說出於懼怕幽靈作祟,江戶中期以後武士砍殺侍女的現象大量減少 ,某種意義上「阿菊」也可算作庶民英雄。

隨著「皿屋敷」流行起來,怪談成為一種重要的創作題材,以佛教「現世報」為主的一連串怪談盛行於江戶。到19世紀初期,歌舞伎《東海道四谷怪談》帶動了又一波怪談高潮。

「四谷怪談」的男主人公伊右衛門頗具陳世美風格:他靠著入贅而獲得武士身份,卻不知感恩,轉而又與上司女兒結婚以尋求升遷,用毒藥給原配妻子毀容並趕出門外。隨後原配妻子憤而自盡,死前下了惡毒詛咒,而伊右衛門的新妻與子女接連慘死,最終伊右衛門本人也離奇去世。

更有趣的是,隨著「四谷怪談」影響擴大,幕府基層官員都注意到這件事,便追根溯源找到了故事原型,在1827年作為報告書《於巖稻荷由來書上》提交幕府。其中提到在貞享年間(1684-1688),江戶城雜司谷四谷左門町有一名31歲的旗本武士田宮伊右衛門與21歲的妻子阿巖居住,伊右衛門與上司的女兒秘密結婚並有了孩子,原配妻子發瘋出走,不知所蹤。之後不到5年時間裡,田宮家18名家庭成員相繼去世,直接導致旗本田宮家斷嗣而亡。


報告書的考證過程雖然不夠科學,但這起真真假假的故事卻不脛而走,不僅讓歌舞伎《東海道四谷怪談》名噪一時,也讓怪談更有了「警世通言」色彩。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怪談不再拘泥於為庶民打抱不平,更開始走向獨立的藝術化創作——「牡丹燈籠」便為其中代表。

「牡丹燈籠」的女主人公阿露好似《聊齋志異》的聶小倩:幽靈阿露與流浪武士新三郎相戀,卻因人鬼殊途而遭到修行僧人的反對。僧人在新三郎房屋周圍貼上符咒,要求在期限之日前不許出門,阿露就會魂飛魄散。最後一日天亮前,新三郎不願失去阿露而主動衝破符咒,與門外苦等的阿露一起魂歸冥界。

從「皿屋敷」中懲罰武士的庶民英雄,到「四谷怪談」中怒殺「陳世美」的結髮妻子,幽靈形象到「牡丹燈籠」裡終於變成一出愛情的悲喜劇。

·近世藝術:古代的「都市傳說」

江戶時代「怪談」其實沒有一個嚴謹定義,可以理解為「有怪異現象出現的故事」,也可以說成「有妖怪、怪物出現的故事」,故事的發生地點往往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城市中心地區,以虛實相間的手法給人一種「細思極恐」之感,實際形態更類似古代版本的「都市傳說」。其最早形態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的故事集《今昔物語集》,但之所以火熱起來,還是得益於如今日本人仍在進行的夏日傳統活動:試膽。

所謂「試膽」,是指讓人在夜晚前往墓地、森林、廢墟等陰森恐怖的場所,最早是武士鍛鍊膽量的活動。進入江戶時代,世間逐漸和平下來,「試膽」也從走訪山林轉為圍在一起開「怪談會」。


怪談家淺井了意《伽婢子》(1666年)記載過一種「百物語」的怪談會方法:數人在新月夜聚集在某人家中,熄去所有燈火,只在房間留下一盞提燈與一面鏡子;每人都要講故事,無論是幽靈、妖怪還是單純的佛教類因緣故事都可以,每講完一次,講者就起身去把提燈的燈芯拔掉,再照一照鏡子,隨後再把提燈點燃;如此往復循環100次,就會出現妖怪「青行燈」。

當然,為了防止真有妖怪出現,大部分人不會真循環100次,大多都在99次停止,然後慢慢等待白天到來。

為了讓這種類似現代「筆仙會」、「碟仙會」一樣的遊戲進行下去,民眾紛紛將日常發生的奇妙故事編纂起來:「置行堀」提到釣魚回家途中,經常會有河中神靈喝止,要他們把釣走的魚留下,如果無視就會被拉進水裡淹死;「送提燈」中,走夜路的人會看到前面有一盞燈籠,但走近就會突然熄滅,只有保持一定距離才會看到;「無燈蕎麥」講述一家從來都無人經營卻燈火長明的蕎麥店,如果從這裡借火點燈一定會招致不行;「足洗邸」提到某位上層武士在家中洗腳時,天花板突然垂下一個巨腳,大聲喊「給我洗腳」;「狸喇叭」提到夜晚總有喇叭聲音在河邊響起,然而無論怎麼查都查不出聲音何來,最終只好認定為狸貓施法所致。由於故事多發生在江戶城町人文化最為繁榮的本所(東京都墨田區本所町),這些故事也以「本所七大不可思議」(實際故事數量不止七個)之名流傳下來。

江戶時代前半段時間(17世紀),怪談大多記載在各類普通故事集中,如以明代中國小說集《剪燈新話》改寫而成的《奇異雜談集》(1687)、勸人向善的故事集《善惡報》(17世紀中期)等。直到19世紀初期日本傳統「脫口秀」形式——落語發展起來,才讓怪談走向「專業化」發展。

1825年歌舞伎《東海道四谷怪談》上演後,落語師林家正藏請教劇本作者鶴屋南北,將劇本改造為落語本,為落語開闢了「怪談話」這一嶄新種類。在林家正藏之前,落語以搞笑為主的「滑稽話」為主,隨後摻入以父子或夫婦情感為主的「人情話」,主要都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展開藝術創作,表演方式追求一板一眼。但到了完全架空虛構的「怪談話」裡,林家正藏不僅追求故事本身的刺激,更廣泛借鑑歌舞伎元素,用詭異的配樂及飄忽不定的燈光為聽眾營造不穩定感,偶爾還會用鬼怪人偶來達到效果,表演風格更為自由,被世人稱為「怪談之正藏」。


隨著林家正藏崛起,各種形式的新老怪談也得以創作:「皿屋敷」故事被改為《阿菊之皿》,其中「一枚、兩枚」的數皿橋段成為考驗落語師念白功力的經典段落;《反魂香》講述流浪武士夜半經常被幽靈驚擾睡眠,因而用「返魂香」呼喚幽靈詢問的故事,其中落語師如何塑造武士與幽靈雙方的聲效是最佳看點;《已經半壺了》講述開小酒館的店家偷走了六旬老人的救命錢,導致老人投水而死,隨後店家生了嬰兒卻全然是老人模樣,整個故事引人入勝,到嬰兒喊出老人的口頭禪「已經半壺了」的時候到達高潮並戛然而止;《育子幽靈》描述一個年輕女性幽靈為養育孩子而用掉冥界的買路錢買點心,沒錢以後甚至還脫下外衣來換,十分感人。

「怪談話」出現後,落語在19世紀中期迅速迎來發展高峰期,江戶城一度有200多家落語館。隨後天保改革(1841-1843)發布「儉約令」,取締民間各類娛樂活動,落語館迅速減少至15家;不過「儉約令」僅僅持續兩年就宣告終結,落語館又在安政年間 (1854-1858)重新恢復到170多家。再到明治年間(1868-1912),著名落語家三遊亭圓朝也以「怪談話」為重要創作方向,將「四谷怪談」、「阿菊之皿」、「牡丹燈籠」整合為所謂「江戶三大怪談」,三個故事也各自出現大量改編版本,為落語師口口相傳。

·尾聲:明治時代的怪談發展

明治時代日本與西方交流甚多,三遊亭圓朝也適當更新創作內容,將外國著名故事改造為新的「怪談話」:《死神》 關於人與死神之間的對話借鑑自格林童話《名為死神之人》,《名人長二》改編自莫泊桑《弒父之仇》,《錦之舞衣》改編自歌劇《託斯卡》,這些作品也與傳統落語有所區別,形成「和洋和衷」的典範。


日本人以外國文學創作怪談,而日本民間怪談也吸引西方學者注意。1904年,從希臘歸化日本國籍的記者小泉八雲(原名:派屈克·哈恩)讓自己的日本妻子前往各地收集各類怪談,並組合為短篇故事集《怪談:故事與怪事的研究》(Kwaidan: Stories and Studies of Strange Things),並在書末針對「蝶」、「蚊」、「蟻」三種日本怪談中經常出現的意向進行個人解讀。這本書第一次從民間發掘了後來日本最負盛名的妖怪「雪女」(Yuki-Onna),在日本怪談界極富盛名,也第一次向西方讀者介紹了日本的民間「鬼故事」(Ghost story)。

時至現代,各種怪談以電影、電視劇形式搬上熒幕,而「百物語」 、「耳袋」、「本所不可思議」這些曾經屬於江戶怪談的名詞也重新走入大眾視野,燃起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 吳京昴_NN9381

相關焦點

  • 日本最全鬼故事合集《全怪談》出版
    其實早在怪談被歸納成書,或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之前,它們便與黃色笑話一同成了平民百姓打發漫漫長夜的必備法寶。提起「怪談」,想必大部分中國讀者第一個會想到的作者就是小泉八雲,他的《怪談》一書收錄了五十個誕生於日本民間的「鬼故事」,被廣為流傳。然而,若要提起「日本怪談的第一人」,小泉八雲卻不得不臣服於另一個並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名字——田中貢太郎。
  • 走進日本妖怪紀念館!深度體驗日本怪談文化
    到了江戶時代,怪談文化被搬上舞臺,以舞臺表演、戲劇的形式呈現出來,三大怪談中的《皿宅邸》就是出自江戶時代,講述女子阿菊被人冤枉致死,後化作鬼魂,這個故事在日本頗為有名。此外,比較有名的《四谷怪談》,講述一個被丈夫拋棄並殺害的苦命女子阿巖化作怨靈復仇的故事。明治時代,怪談文化發展更加迅速。
  • 「百鬼夜行」的日本怪談文化,讀這一篇就夠了
    讀完下面幾個人的故事,就大致能知曉為什麼日本妖怪如此知名了。小泉八雲小泉八雲是日本怪談文學鼻祖,是他首次將日本文化裡種種志怪集合整理,讓民間口口相傳的怪談成為文化。有趣的是,小泉八雲並不是日本人,而是個希臘人,成長於英國、法國,後到美國當了記者。
  • 從《地縛少年花子君》,看日本的「怪談文化」
    但普通百姓理解不了佛法的要領,只是記住了故事,從而推動了怪談文化的發展。到了江戶時代,怪談文化被搬上舞臺,以舞臺表演、戲劇的形式呈現出來,三大怪談中的《皿宅邸》就是出自江戶時代,講述女子阿菊被人冤枉致死,後化作鬼魂,這個故事在日本頗為有名。
  • 黃油怪談:《美少女萬華鏡5》中的日本民俗文化
    這原本是《地獄少女》裡女主角閻魔愛的臺詞,在 2020 年5 月 31 日被同樣是黑長直、穿著華麗的黑色和服的美少女當作梗借用了。 其中有那些令大家感到害怕的怪談,比如妖狐、人偶:
  • 千萬不要講第100個「鬼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青行燈並不是一盞燈,而是在日本民間自古流傳的鬼怪之一;在鳥山石燕(とりやませきえん)的《今昔百鬼拾遺(こんじゃくひゃっきしゅうい)》與《畫圖百鬼夜行(がずひゃっきやこう)》裡皆有提及,青行燈是黑色長髮、頭上長角、牙齒塗黑,並穿白衣的鬼女。江戶時代的怪談集《宿直草(トノイグサ)》中記載,青行燈是一種從天花板降落的大手。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
    透過這個展覽,觀者增進對日本民族文化、風情、藝術了解的同時,也可以從浮世繪前因後果的傳播途徑中直觀感知全球化時代藝術的跨文化傳播所帶來的奇妙效應。  浮世繪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它興起於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鮮活地表現社會百態和風俗民情,被稱為江戶民俗的「百科全書」。
  • 「xxxholic」簡述《xxxholic》個別設定蘊含的的民俗、歷史文化
    【心漫評-特刊15】【xxxholic】簡述《xxxholic》個別設定蘊含的的民俗、歷史文化作者:落葉聽秋_七堇Hello,大家好,我是落葉聽秋。,每一個設定都引人入勝,而我們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呢,就如標題一樣,簡述作品中相關的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設定,其中大多是民俗、歷史、還有民間傳說等等,也是從另一個角度帶大家了解《xxxholic》。
  • 這才是我從未聽過的怪談……
    這個故事在中國人聽起來,簡直是怪談。我們都不敢相信這種事竟然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要不是有了網絡,有視頻有真相,說不定有些人還以為是吹牛編故事呢!如果回到100年前,我們會聽到什麼樣的外國故事呢?1872年出生的日本作家岡本綺堂是一個會說故事的人,他在當時的報刊雜誌上發表了數量眾多的怪談小說、江戶風俗人情小說。
  • 《怪談》:一個西方人眼中的日本奇談文化
    單看《怪談》的作者名字小泉八雲,以及這些扶桑國氣息濃厚的短篇怪異故事,我是無論如何也沒有料想到,這樣一本講述日本妖怪文化的短篇故事集,竟是出自一位西方人之手。讀過之後,我甚至覺得就算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也不一定可以寫出像小泉八雲筆下這般豐富的故事,他將日本獨特的怪談文化和民俗風情表達得非常精彩了。
  • 一個稱職的《陰陽師》玩家,還需要閱讀這些日本怪談文學
    妖魔鬼怪並沒有藏身在邊遠的深山老林裡。」 在這樣的鋪墊之後,作者遂將幽暗遙遠的平安時代虛構成一個神秘典雅的人鬼共處世界。小說主角是精通陰陽道、淡薄世事的安倍晴明,與其深得天皇恩寵的摯友源博雅,他們共同經歷了一樁樁被稱作「怪談」的離奇故事。書中許多章節見於經史典籍,多數鬼怪生前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這些人物生前的種種疑團也在小說中得到體現。
  • 茶飲料「伊右衛門」與日本怪談
    茶飲料「伊右衛門」與日本怪談   日本的茶飲料  但是在日本,一提到「伊右衛門」,卻更容易讓尋常人全身發緊,汗毛倒豎。因為這個名字,正是《東海島四谷怪談》的男主角的名字,而他的妻子,也就是宮澤理惠所扮演的女子,則叫阿巖,是日本最為著名的女鬼。  《東海島四谷怪談》是根據元祿年間發生的一件不幸事而寫成。住在四谷的武士田宮又左右衛門的女兒阿巖,被丈夫伊右衛門始亂終棄,最後消失匿跡。
  • 怪談漫畫故事:女鄰居的鬼玩偶
  • 日本歷史這麼說的丨娛樂漲知識
    日本室町時代的民俗故事集《御伽草子》有一個故事叫做《咔嚓咔嚓山》,日語叫做《かちかち山》,講的就是一隻邪惡又狡猾的狸貓欺騙善良老奶奶讓她解開陷阱幫助自己逃跑,最後卻恩將仇報殺死了老奶奶,最後老爺爺和兔子設計淹死了狸貓為老奶奶報仇,有點像中國古代民俗故事裡的東郭先生和狼。
  • 講個鬼故事,日本都市傳說之廁所裡的花子
    今天起將會為大家帶來著名的日本都市傳說系列,那些整天做夢都想見鬼的小夥伴們可有福了~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盛產妖怪文化和都市怪談的國家。日本傳統神道教認為萬物皆有靈,一切生物逝去後都會另一種超自然的狀態繼續存留在人世間。
  • 日本「鬼瓦」是個什麼鬼?並不驚悚還很精美
    「世界文化遺產」姬路城,是日本國寶級文物,是江戶時代的古城堡,城堡建築的精緻和戰略防禦技能得以集中體現。在這裡,筆者接觸到了「鬼瓦」這一概念和實物。公認說法是,鬼瓦的原型是中國南北朝至隋唐的獸面瓦當。現在很少有唐代建築遺存,瓦當的實物是看不到的,只能到諸如陝西歷史博物館等機構,去看出土的瓦當構件。但與那些金銀玉器瓷器等文物寶貝相比,陶泥製作的瓦當不大引人關注。鬼瓦是日本古建築房頂的一種陶製構件,是房脊的端頭,疊瓦的收束封口部位。圖為波紋鬼瓦。建築史家認為日本鬼瓦是從中國傳去的。但在中國古建築建材裡,其名稱叫「獸面脊頭瓦」,不會稱為「鬼瓦」,因為帶「鬼」字太不吉利。
  • 從《鬼滅之刃》和《地縛少年花子君》看日本「鬼」與「怪」的區別
    她雖然變成了鬼,但依然能保持著人性,關鍵時刻會挺身而出保護兄長,是少數可以脫離鬼舞辻無慘控制的鬼。關鍵時刻一腳踢飛惡鬼的頭顱,禰豆子簡直是「全村的希望」。這實力護兄的「臨門一腳」,和平日裡躲在竹筐裡的萌萌的樣子,也讓禰豆子成為了《鬼滅之刃》中人氣最高的女性角色。
  • 汗牛充棟|《子不語》- 怪、力、亂、神的故事
    本期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乾隆嘉慶時期的大才子袁枚的另一部筆記小說集《子不語》,作者之所以用「子不語」為書名,是取自《論語·述而》的那句「子不語,怪力亂神」,可見這是一本專門討論神怪的小說集。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還記得小編上一次推薦袁枚的作品,那是一部美食盛典《隨園食單》,加上這部怪神小說集,足以囊括了袁枚生平的兩大愛好-美食與神怪故事。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不過,日本的怪談文化可不止於以《咒怨》為代表的恐怖片,像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小泉八雲的日本民間故事集《怪談》、風靡一時的遊戲陰陽師(根據夢枕貘的小說《陰陽師》推出)、各種妖魔鬼怪題材的漫畫......無一不是對怪談文化的精彩演繹。
  • 日本遊記:飛騨民俗村,飛騨之裡
    飛騨民俗村 飛騨之裡高山市由於保存了自江戶時代以來的城下町、商家町的完整形態,被稱為"飛驒的小 京都 "。雖然在國人心中並不怎麼知名,但據說是 日本 本國人最喜歡去的三大旅遊城市之一,也被Lonely Planet評為 日本北陸必去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