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6月,中華民國海軍剛剛下水的寧海號巡洋艦,到橫濱港參加日本海軍名將東鄉平八郎的葬禮。北洋艦隊覆滅後,中國海軍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寧海號長106.7米,寬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噸,航速30節。
時任日本海軍造船少佐的造船專家福井靜夫,目睹了寧海號的英姿後,寫下:「這艘深灰色的小型軍艦,看上去和我們的軍艦有著同樣風貌,她威風堂堂,壓倒了其他停泊的船艦。筆者所深受的印象是,雖然此艦匆匆來航,但是塗裝和保養竟然是如此的完美,而且甲板上的官兵動作又是如此敏捷。在我的腦海裡,交織著『精悍可靠』和『強敵』這兩種感受! 」
甲午海戰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自少年時代就遠渡重洋學習海軍知識的管帶們,自殺的自殺,充軍的充軍,革職的革職。一些倖存者終生不能再聽到「海軍」二字。從那時起,中國再也沒有一條像樣的軍艦。
一晃30年過去,海軍的衣缽傳到陳紹寬手中。這位由北洋海軍名將薩鎮冰帶領著走上軍旅生涯的軍官,從來沒有忘記中國海軍的大船夢。
1928年,蔣介石在鹹寧號下水儀式上,雄心勃勃地宣布:「我們要挽回國家的權力,必須建設很大的海軍,使我們中華民國成為世界上一等海軍國,全在諸位將士身上。我們預計十五年後,就有六十萬噸的海軍,做世界上一等海軍國家。」
國民政府海軍部長陳紹寬聽得熱血沸騰,但蔣介石的承諾卻從未兌現過。陳紹寬在《海戰》中稱,此後的10年間,國民政府每年給海軍的經費僅為英國海軍預算的二百二十六分之一,日本的一百一十五分之一,「尚不逮他國一艘戰鬥艦經常費之半數」。即便是在國內,也遠少於對陸軍和空軍的投入。
不過,陳紹寬一直沒有放棄向海外訂購軍艦的可能性。英、美、德各國的報價太高,他不得已只好選擇了價格最為低廉的日本播磨造船所。1930年12月,陳紹寬代表南京政府與日方籤了合同。
寧海號造價432萬日元,折合146萬美元。陳紹寬選擇與日本合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方同意中國以東北大豆折價支付。
寧海號其實是一條教學艦。由於經費有限,只能造一條船,所以陳紹寬讓日方把當時最先進的武器都裝在寧海號上了。從現有的資料上可以看到,寧海號上配備了140毫米雙聯裝炮3座6門;76毫米高炮6門,機關炮10門;535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魚雷8枚;深水炸彈9枚;甚至還配了2架水上偵察機。2000多噸排水量的小艦,裝這麼多武器,使寧海號顯得有點頭重腳輕。
與日方的合同中還規定,日方要向中方提供寧海號的設計圖紙。寧海號動工不久,江南造船廠根據寧海號的圖紙又造了一艘排水量稍小的軍艦——平海號。作為寧海號的姐妹艦,平海號是中國自製的一艘巡洋艦,排水量2383噸,艦長109.8米,寬11.89米,吃水4.04米。
寧海號、平海號這兩艘軍艦雖稱不上多麼先進,但終究是中國海軍抗日戰爭前排水量最大、最現代化的兩艘軍艦。營造時,九一八事變已經爆發,國內反日聲浪一陣高過一陣。輿論對陳紹寬在這個節骨眼上還找日本造軍艦多有詬病。既要保持民族氣節,又要在夾縫中發展自己的海軍,誰又知道他的苦衷呢!
愛歷史團隊 黃加佳 原創作品
「愛歷史」一家專門用老照片講述歷史的網站,專注照片十餘年。請記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歡迎訂閱愛歷史官方微信公眾號:愛歷史官網 QQ公眾號:ilishi
投稿及商務合作請聯繫:admin@ilishi.net QQ:114602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