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市場近兩年之所以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一個重要原因是產品功能發生了本質性的轉變——從一個音頻產品向智能電子產品的轉變。由這個本質性變化又引起了用戶、市場、競爭等一系列的變化。這一變化不亞於手機行業向智慧型手機的轉變,可謂是一次革命性的產品升級,讓它從一個單一的音頻產品轉變為多功能的時尚電子消費品,隨之帶來的則是用戶消費觀念的改變。
以前大部分用戶都在用手機標配的耳機,不願意花更多的錢去購買其他耳機,但自從真無線耳機出現後,消費者願意花幾百元去購買,激發了整個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從2016年蘋果剛推出AirPods到2017年整個真無線市場的迅猛增長,耳機行業比過去5年的增長之和還要大!這也讓真無線耳機從一個細分領域市場變成了一個紅海市場。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ZDC數據進一步了解2020年耳機行業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一.2020耳機市場主流價格區間與功能用途關注情況
1.1 不同價格段關注情況
從2020年度ZDC耳機產品線各價格段關注比例情況來看,在國內主流消費人群中,200元以下價位耳機產品的消費者關注度最高,關注比為35.26%,同比去年的21.42%來看增長了將近14個百分點,可見入門級價位的產品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還是保持著非常高的吸引力;而且不少大廠的產品價格甚至已經殺到了99元(甚至更低),搶佔了整個耳機市場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這對於小品牌廠商來說也是個不小的衝擊。
接下來是200—500元價位,關注比為21.83%,同比去年的36.17%則是下降了14個百分點,這也再次說明了大廠產品的低價搶佔市場策略獲得了成功;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也是如此,500元價位以下的耳機市場中,大眾消費者的關注度佔比達到了57%,遠超500元以上價位的關注度。
目前大眾消費者在選購耳機時,外觀和價格通常是他們最關注的兩個點,而對於像功能、音質的關注相對來說會弱一些。從去年的市場銷量情況來看,耳機品牌在消費者中擁有一定口碑,產品設計時尚年輕,同時價格親民,產品在宣傳推廣到位的情況下通常都會拿下不錯的銷量。另外,從「618」、「雙·11」等主要節點的電商平臺耳機銷量情況也能看出,500以下耳機產品佔據了絕對優勢,充分反映出消費者對於價格還是十分敏感的。
目前,耳機的外觀和價格通常是大眾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兩個方面,而對功能和音質的關注卻相對較少。從去年的市場銷售情況來看,耳機的品牌效應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選購。產品設計時尚年輕,價格親民,當產品得到很好的宣傳和推廣時,通常會獲得很好的銷售成績。今年的「雙·11」購物節,各大電商平臺500以下耳機佔據了絕對的銷售份額,充分體現了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
其他價格段,500—1000元價位消費者關注比為13.02%,1000—1500元價位關注比為10.02%,而更高價位的關注比均不到7%,基本屬於耳機發燒友或對產品選購有固定需求的消費者。這些消費者並不會因為便宜而買帳,相反,他們對功能、音質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市場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這類高端消費者。
1.2 功能用途關注情況
細分到耳機的功能用途,藍牙耳機依然是消費者關注度最高的一個品類,關注比為38.09%;雖然同比去年的41.43%略微下降了3.3個百分點,但是依然保持著絕對的優勢。當然這一數據也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在藍牙耳機當道的今天,資本大鱷們幾乎全部入場,從蘋果、哈曼、森海塞爾等國際大牌到華為、小米、vivo等手機品牌,再到耐克、LV等跨行業品牌的集體跟風,產品之間的競爭已然變成了資本的競爭。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降噪耳機和HiFi耳機的關注度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關注比分別為21.93%和11.36%。降噪耳機這兩年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迅速的,環顧周邊,不論是地鐵還是飛機上,使用降噪耳機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在追求音質的同時,也開始關注降噪本身所帶來的安靜、舒適的聆聽體驗。當然,對於那些音樂愛好者來說,耳機的本源還是要回歸到音質上,這一點,HiFi耳機在他們心中絕對是不可撼動的存在。還有,現在的消費者不像以前那麼好忽悠了,大家對於什麼是好聲音也都有了一定的認知,而這也是HiFi耳機關注度越來越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接下來,遊戲耳機的關注比為9.34%,同比去年的9.15%幾乎沒有變化。而對於運動耳機來說,或許是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運動耳機的關注度同比去年下降了4.7個百分點,大家主動或被動地困在家中辦公,外出的時間大幅降低,這可能也是影響運動耳機銷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市場份額已經越來越小的手機耳機和監聽耳機來說,消費者關注度持續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此類耳機其實多為傳統有線耳機(非HiFi類),而隨著各大手機廠商幾乎全都砍掉了3.5mm耳機孔,傳統有線耳機的市場基本已經快被無線藍牙耳機蠶食掉了。也許用不了幾年,我們真的只有在HiFi圈才能看到有線耳機了吧?
1.3 佩戴方式關注情況
在耳機的佩戴方式上,頭戴式依然擁有最高的關注度,不過與入耳式之間的差距已經很小了,只相差了約4個百分點。其實入耳式耳機的關注度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就一直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而從年底的市場關注情況來看,其32.54%的消費者關注度已經呈現出超越頭戴式耳機的趨勢。
說到這裡,我們也可以大膽預測一下,在明年半年度的ZDC調研數據中,我們將會看到入耳式耳機力壓頭戴式耳機的局面;而這一切,也要歸功於這兩年資本大鱷們的全部入場(蘋果、三星、華為、小米、vivo等等)給整個真無線耳機行業帶來的加速助推作用,沒有這些資本大鱷的加入,真無線耳機市場或許到現在依然還是不溫不火。
今年耳塞式耳機的關注度同比去年有所下降,主要也是被入耳式耳機搶了風頭,自從蘋果推出降噪入耳式耳機AirPods Pro,以及像索尼、Bose、森海塞爾等眾多大牌也相繼推出降噪入耳式耳機,像AirPods這類幾乎沒有什麼隔音效果的耳塞式產品也逐漸褪去了光環,這點也可以說是順應了市場的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的改變。
對於後掛式和耳掛式這兩類耳機產品來說,現在來看依然還是歸屬於專業運動耳機以及骨傳導、輔聽耳機的範疇,偏專業市場,因此大眾消費者的關注度並不高。
1.4 耳機單元類型關注情況
耳機的單元類型方面,動圈耳機雖然還是獲得了最高的關注度(關注比為45.12%),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圈鐵混合耳機的步步緊逼(關注度已經超出動鐵耳機11.5個百分點)。其實這兩年圈鐵混合耳機正在大眾消費市場快速流行起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耳機廠商乃至手機廠商都開始推出自己的圈鐵耳機。
毫無疑問,相比於動圈和動鐵來說,圈鐵混合耳機彌補了各自在聲音上的不足,能夠帶來更全面的聲音表現;但是這對於分頻和調音來說也帶來了更高的技術難度,並不是所有的圈鐵耳機都好聽,但是從今年的發展趨勢來看,圈鐵混合耳機的強勁勢頭極有可能會繼續加快追趕動圈耳機的步伐。
二.2020耳機市場品牌及產品關注情況
1.1 熱門品牌關注榜
品牌關注度方面,國產原創耳機品牌1MORE延續了今年上半年的強勢,繼去年拿下2019年度消費者關注度最高耳機品牌後,今年再次以14.73%的消費者關注度問鼎2020年度最熱門耳機品牌。作為藍牙耳機市場的時尚引領者,1MORE這幾年無論是在外觀設計還是產品/技術迭代、品牌宣傳等方面,都比很多友商表現得更加積極;周杰倫、吳青峰、張紫寧等人氣明星的先後加入,以及像降噪豆、新時尚豆、舒適豆等多款時尚新品的快速跟進,讓1MORE在年輕消費人群中的人氣飆升。現在的1MORE,可以說已經成為了眾多年輕人喜愛的時尚潮流耳機品牌。
相對於1MORE的激進高調,國產老牌廠商漫步者則繼續保持著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策略。雖然沒有一線大牌明星的加盟助陣,但是憑藉多年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積澱,當然更重要的還有產品的時尚年輕化設計以及非常具有競爭力的親民售價,讓漫步者能夠在競爭激烈的耳機市場力壓索尼和蘋果,躍居至品牌關注榜第二位。在漫步者豐富的耳機產品線中,像「皮卡丘」和「小黃人」這類定製版真無線耳機產品,售價只有兩三百元,一上市便遭到瘋搶,讓漫步者在消費者心中成為真正的國民性價比品牌。
位列第三至五位的索尼、蘋果和森海塞爾相較去年來看排名基本沒有變化,而且這三個品牌在耳機市場的動作也有相似的地方。首先,他們的產品更新速度遠遠沒有1MORE和漫步者快,都是屬於慢節奏的性格;但是,各自又都擁有一兩款非常能打的爆款產品,比如索尼的WH-1000XM3、蘋果的AIrPods Pro、森海塞爾的MOMENTUM真無線二代等,而且各自都牢牢佔據著高端耳機消費市場,這也是目前國產耳機難以企及的。
華為這邊,今年推出的三款重磅新品:FreeBuds 3、華為FreeBuds Pro、以及FreeBuds Studio,都收穫了非常傲人的市場銷量和消費者關注度(尤其是前兩款真無線產品),本次也是一舉擠進了品牌關注榜的第六位;而同樣是國產品牌的mifo由於上半年基本沒有新品,關注度有所下降,最終也是由去年的前五跌倒了今年的第八位。
同樣情況的還有Beats,全年來看有亮點的創新產品還是比較少,自從被蘋果收購之後,Beats的新品更新速度就變得非常慢,唯一有亮點的也就是前兩年推出的運動真無線——Powerbeats Pro了。這兩年蘋果顯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AirPods系列產品上,Beats的存在感已經越來越弱了。
JBL和飛利浦今年在耳機市場的動作還是比較頻繁的,JBL的真無線系列今年已經推出了至少三四款產品,而且從幾百元價位到千元價位都有覆蓋,外觀設計和產品力也都在逐步提升。飛利浦這邊,除了在真無線市場先後推出了T5505和T8505這樣的降噪真無線產品,在項圈藍牙耳機、運動藍牙耳機以及骨傳導耳機市場也都有新品推出,今年7月還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品發布會,品牌關注度直線上升,最終也是擠進了今年耳機品牌關注榜的TOP10位置。
1.2 熱門產品關注榜
產品關注度方面,今年和去年的形式基本一樣,真無線產品仍然是最大的贏家。本次上榜的10款熱門產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共有8款都是真無線產品;頭戴耳機則只有兩款,分別是索尼WH-1000XM3和華為FreeBuds Studio,可見真無線產品在今年來看依然勢不可擋。
在TOP10產品關注榜中,蘋果 AirPods Pro力壓今年眾多的真無線新品,成為2020年度消費者關注度最高的耳機產品。此外,一同上榜的還有AirPods 2(位列第五),這兩款耳機無論是從自身的產品力、市場銷量還是整體的消費者關注度來看,都擁有非常高的人氣。
位列第二至四位的產品分別是1MORE新時尚豆、漫步者TWS NB2和華為FreeBuds Pro。這三款產品也代表了目前國產真無線耳機的現狀:時尚年輕的外觀設計、不錯的音質、以及相對親民的售價。雖然產品背後的品牌光環遠沒有蘋果那樣強大,但是我們也確實能夠發現,今天的國產耳機產品力已經不輸國外主流品牌,甚至也有不少超越國外主流品牌的產品存在。
位列第六至十位的產品分別是:1MORE Stylish 時尚真無線耳機、索尼WH-1000XM3、榮耀 Earbuds X1、mifo O7和華為FreeBuds Studio。其中,1MORE Stylish 時尚真無線耳機在今年年中的TOP10產品關注榜中也有上榜,只不過當時是排在榜單第二位,現在已經下滑至第六位。
同樣出現下滑的還有索尼WH-1000XM3和mifo O7,而值得注意的是,榮耀 Earbuds X1真無線耳機和華為FreeBuds Studio頭戴耳機本次則是新上榜的兩款產品。榮耀 Earbuds X1今年7月上市,以不錯的產品力和只有一百多元的親民售價收穫了非常高的關注度和銷量,僅京東旗艦店就已售出超過13萬部。華為FreeBuds Studio是今年四季度推出的頭戴降噪耳機,時尚的外觀、出色的動態降噪效果、以及過硬的產品力,讓這款耳機的關注度快速上升。華為FreeBuds Studio在今年12月也是拿下了中關村在線2020年度卓越產品獎。
總結:
對於2020年的耳機市場來說,我們看到了資本大鱷的全部入場為行業帶來了的巨大助推效果,我們也從ZDC數據中看到了很多國產耳機品牌的崛起。無論是這兩年快速成長起來的1MORE、mifo還是像漫步者這樣的老牌音頻廠商,都為市場奉獻出了非常優秀的產品,同時也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以比較親民的價格選購這些產品;而這些都和廠商多年來在市場的深耕和產品上的巨大投入密不可分。相信不需要太久,國產耳機品牌也會在全球耳機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2021年耳機行業產品/技術趨勢展望
2020年,真無線耳機因為藍牙方案的日漸成熟以及產品的快速迭代,成為了音頻市場乃至數碼科技市場銷量最大的垂直品類產品之一。與此同時,以高通3系方案為主的多款優秀產品都在銷量和用戶口碑上獲得了巨大成功,這可以說是2020年整個音頻行業有目共睹的。隨著藍牙技術和晶片方案的快速迭代,2021年真無線耳機將會給市場帶來更多可能。
藍牙5系方案將加快落地
除了我們熟悉的高通系列晶片方案,之前很多的藍牙方案供應商也都在不斷優化和提升自身的方案能力,力求為旗下的真無線耳機新品帶來更加靈活和智能化的用戶體驗。如此炙手可熱的技術趨勢,在我們看來已經跨越了耳機行業的範疇,涉及到AI人工智慧、語音交互、物聯網等更加廣泛的科技領域。
真無線降噪產品繼續引領市場走向
今年,真無線降噪產品已經迎來了一波爆發期,除了標杆性的AirPods Pro,BOSE QC EarBuds、森海塞爾MOMENTUM真無線二代、華為FreeBuds Pro等一票新品都在今年收穫了不錯的銷量。2021年,真無線降噪產品還將繼續引領市場走向,而對於即將上市的新品來說,能夠適應更多場景的動態降噪技術、內外的雙麥克風降噪方案、良好的續航等核心產品力,還都有待進一步加強完善。
2021年耳機行業市場趨勢展望
資本的青睞引來競爭的加劇
市場的增長必然帶來資本的青睞,如今各路資本紛紛入場,以華為、小米、vivo等為主的手機品牌成為市場最有力的競爭者,他們有著強大的資本、技術、渠道,而對於一般小品牌而言,生存之路則變得異常艱難。
如今的大眾消費市場幾乎沒有小品牌的生存空間,從小米的99元到AirPods Pro的1999元,各個價位段都有覆蓋,小品牌根本沒有辦法與之競爭,最終只能成為炮灰。反之,在時尚、HIFI、運動、遊戲等細分領域,消費者有著特殊的需求,這才是小品牌的生存之道。這其中,遊戲耳機市場將成為未來最大的細分領域市場。隨著5G技術的快速發展,手遊將會迎來一波大爆發,當藍牙完美解決延遲的時候,也是遊戲耳機煥發青春的時候。
通過技術和方案的快速迭代,真無線耳機相比前兩年來說已經完善了很多。不過,目前行業中依然存在一些用戶痛點,而這些痛點其實也是2021年耳機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與進步的方向。
產品本質性的變化將帶動市場變化和消費升級
如今很多傳統音頻廠商都將真無線耳機作為進軍耳機行業的切入點,這類產品對於傳統HiFi品牌來說正是切入大眾消費市場以及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絕佳方式。另外,真無線耳機的快速崛起也讓很多新晉的耳機品牌一躍成為產業前列的大品牌(如1MORE、QCY、恩科、mifo等等);而像森海塞爾、索尼、BOSE、哈曼等國際大牌的高端真無線耳機產品,雖然售價都在兩千元左右,卻依然是行業中關注度最高的產品,市場銷量也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這也從側面看出只要是產品力夠強,自然會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在大眾消費市場,很多消費者都表示在體驗過真無線耳機後,很難再回到傳統的有線耳機。對於用戶來說,真無線耳機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可以實現「唯一」的耳機產品,不論是通勤、運動還是差旅等場合,都有足夠優秀且全面的場景化體驗。
對於這種體驗上的升級,消費者還是願意為其買單的。而對於真無線耳機在不同價位,尤其是像AirPods等相對高昂的售價但也帶來了行業最佳的使用體驗這一點上,消費者對於耳機價格的認知也得到了一次提升——AirPods直接把入耳式耳機的消費者可接受價格從一二百元直接提升到了千元以上。
2021年,真無線耳機市場依然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我們也期待能有更多優秀的產品上市,上遊晶片商和方案商也能有更多優秀的晶片和方案提供給廠商,讓消費者切實體驗到真無線產品為工作和娛樂帶來的便利。
附錄
研究方法說明
1、關注度研究方法
本報告主要根據ZDC自主研發的「中國網際網路用戶關注度分析系統」進行研究。該系統每日24小時不間斷跟蹤中關村在線網站以及嵌套中關村在線網站產品庫的其他合作網站的網民上網行為,並將來自不同IP的網民進行分類歸屬,綜合PC相關廠商、品牌等獲得的點擊,統計出網民對PC的關注度。
關注度:亦或關注比例,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某類信息的點擊數在同類信息中的所佔比例。關注度高,表示該信息越受消費者重視,關注度可作為分析歷史形勢和預測未來發展的有力數據支持。
2、市場規模研究方法
ZDC充分運用中關村在線自身產品庫優勢,以及在廠商、渠道商、行業等方面的良好資源,通過直接和間接調查獲取一線信息以及第二手研究材料,並由ZDC市場分析員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評估、分析,最終獲得可發布的ZDC研究報告。
直接信息渠道
中關村在線在全國擁有85家分站,各地分站均派駐調查員。專業分析師與調查員與當地廠商、經銷商、用戶保持直接緊密的關係,定期對當地市場進行調查跟蹤,獲取第一手數據與資料。
間接信息渠道
立足中國ICT行業的中關村在線在建立10餘年期間,與相關行業協會保持緊密聯繫,可定期從行業協會獲取大量產業與市場方面的動態數據和信息。
作為位居中國科技專業網站前列的中關村在線與眾多上遊廠商、製造商、渠道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廠商、渠道商也會不定期將最新的信息告知中關村在線。
ZDC還從第三方獲得數據及資料,了解整個中國ICT市場狀況與發展趨勢,追蹤相關重點企業或廠商在產品技術、市場與競爭策略、銷售與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和資料。二手調查數據和資料來源為:新聞報導、行業媒介、企業年報、Internet/Web站點以及其他有利於本報告的資料。
附錄一 法律申明
本報告為網際網路消費調研中心ZDC製作,由中關村在線網站享有完整的著作權(包括版式權)。報告中所有的文字、數據、版式、圖片、圖標、圖表、表格、研究模型、創意均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及相關國際智慧財產權公約的著作權保護。未經過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基於任何商業目的使用本報告中的信息(包括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本報告中部分文字和數據採集於公開信息,相關權利為原著者所有。未經過原著者和本公司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使用本報告中的信息用於任何商業目的。
本報告中相關市場預測主要為ZDC分析師對用戶關注度調查並採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結合、線上與線下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運用了多重調研方法,對採集到的數據嚴格把關,多次進行細緻的人工篩選,保證其信度和效度,最後通過專業統計分析平臺進行數據清理和分析,找出數據間的相關性,做出相應的判斷和推測。
本報告發布的調研數據部分採用樣本調研方法,其數據結果受到樣本的影響。由於調研方法及樣本的限制,調查資料收集範圍的限制,部分數據不能夠完全反映真實市場情況。本報告只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作為市場參考資料,本公司對報告的數據準確性和分析、預測結果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包含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數據、版式、圖片、圖標、圖表、表格、研究模型、創意)的著作權屬於本公司,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及相關國際智慧財產權公約的著作權保護。對於本報告所有內容的複製、編輯(意指收集、組合和重新組合),本公司享有排他權且該排他權受法律保護。對本報告上述內容的任何其他使用,包括修改、發布、轉發、再版、交易等行為將被嚴格禁止。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權者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權利。
本報告及其任何組成部分不得被再造、複製、抄襲、交易,或為任何未經本公司允許的商業目的所使用。如果正版報告用戶將ZDC提供的報告內容用於商業、盈利、廣告等目的時,需徵得ZDC書面特別授權,並註明出處「網際網路消費調研中心ZDC」。
如果正版報告用戶將ZDC提交的報告用於非商業、非盈利、非廣告目的時,僅限客戶內部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傳遞至任何第三方機構、法人或自然人。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權者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權利。
本公司充分尊重報告中他人的智慧財產權。如果您確認您的著作權以某種方式被侵犯,並且該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請向本公司提出著作權投訴。
本報告有關著作權問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本公司保留隨時解釋和更改上述免責事由及條款的權利。
附錄二 聯繫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海澱大街3號鼎好大廈B座8層
電子郵箱:zolzdc@zol.com.cn
(7585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