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連斬數將,曹操為何不讓人殺他,反而讓無名小卒關羽出了名?

2020-12-14 大王在說史

曹操刺董失敗之後,隨後矯詔號召各路諸侯討董,拉開了三國亂世的序幕。

當初曹操刺董失敗後逃跑回家回家,開始了招兵買馬,隨後有了後來的十八路諸侯討董事件的發生。而這次的招兵買馬,使得曹操有了後來起事之時的班底。

我們先來看看曹操討董之前的班底都有誰:

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徵東將軍的李典,還有八虎騎中的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

曹操手下的這些將領在曹操發展起來之後,都是鎮守一方的存在。可謂是人才濟濟。尤其是夏侯惇,在典韋,許褚沒有來的情況下,可謂是曹氏集團中的第一猛將。

然而在汜水關前華雄連戰數將,猖狂至極,曹操的猛將卻為何不上前?

首先就是當時的十八路諸侯討董,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心不齊,儘管袁紹當盟主,但是這十八路諸侯各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想著在討伐董卓的同時,既能夠削弱對方的實力,又能夠提高自己的實力。

再來看當時華雄的戰績,打敗了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殺了孫堅四大將之一的祖茂,剩下的三大將分別是黃蓋,韓當,程普。這剩餘三大將尤其是在孫策時期,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大家想一下,能夠與這些人並列的祖茂,會是一個簡單人物嗎?結果還是成為了華雄的墊腳石。

再來看後來華雄出戰分別殺了袁術手下的俞涉,韓馥手下的潘鳳,可以說華雄的武力是毋庸置疑的。話說這個時候曹操肯定是不會讓自己的手下去的。

一是自己這些手下的將領都是剛剛投奔自己的,自己也不了解情況,對於華雄也不熟悉,也不知道自己手下能不能抵擋得住,因此也擔心自己的手下白白送死。再其次就是曹操其實也想趁機看一下聯盟之中各路諸侯的底細,最主要的是看看袁紹的底細。

當時十八路諸侯結果沒有人能夠拿得下一個華雄,這丟的肯定是袁紹的面子,說明他這麼盟主當的不怎麼樣,因此曹操也想看看袁紹手下的將領。而袁紹呢,說了一句:「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袁紹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自己手下有能打得過的,但是沒有來,所以我也沒辦法,各位看看誰有辦法吧!一句話就把這個任務給推到了下面的人。

所以曹操和袁紹的心思或者說這些諸侯們的心思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想讓對方出力,自己撿便宜。順便探探對方的實力強弱。

當然了,其實這次對華雄也只是曹操袁紹這些比較有心機的諸侯對其他諸侯的一次試探,畢竟也不可能真的不出手,就是想先看看有沒有人手下有比較厲害的人物。

這一等,不就等到了關羽出馬,來了個溫酒斬華雄。或許有人問為什麼劉備不忍耐忍耐呢?簡單的說就是沒必要。

當時十八路諸侯會面的時候,劉備兄弟們是站在了公孫瓚的背後,連個位置都沒有,還是後來公孫瓚說了說劉備的身份,袁紹給了他一個位置,讓他坐在了後面。

紹曰:「既是漢室宗派,取坐來。」命坐。備遜謝。紹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於末位,關、張叉手侍立於後。

所以說,跟別的諸侯相比,劉備不僅沒兵還沒名,還是公孫瓚提了一筆,讓諸侯們知道了「哦,原來還有劉備這麼一號人啊。」當然了,也就是知道了而已,畢竟漢朝幾百年裡,這些所謂了漢室血脈,太多了,沒啥可重視的。

而劉備讓關羽出來是幹什麼呢?其實就是刷名望呢,在華雄比較難解決的情況下,讓自己兄弟出馬,解決了,先刷一下名望,先讓大家知道有他這麼一號人。再到了後來的三英戰呂布,是為了什麼?張飛關羽和呂布打得勢均力敵的,然後劉備加進去了,不一會就敗退了,但是最起碼留下了一個三英戰呂布的名號,這樣做是為什麼?依舊是為了刷名望。

所以說,相比起劉備而言,曹操的刺殺董卓其實已經狠狠的刷了一波聲望了,比如逃亡期間被陳宮捉住了,結果陳宮直接罷官放了曹操和他一塊逃了,就是因為曹操刺殺董卓刺出來的結果,成為了忠義之士。

因此對於曹操而言,名望已經有了,自己缺的就是實力了,因此曹操也是儘量的保護好自己的手下們,不讓他們輕易出戰。

相關焦點

  • 孫堅戰敗潘鳳戰死,關羽溫酒斬華雄,曹操為何不讓夏侯惇典韋許褚出戰?
    許褚是一個既不怕馬超也不怕呂布的混不吝,面對無敵的呂布,許褚也敢抄起大刀去玩兒命:濮陽城外,呂布「引兵出陣,橫戟大罵,許褚便出。鬥二十合,不分勝負。」 身高八尺腰大十圍的許褚之勇,可能不在關羽張飛之下,如果他出戰華雄,應該有絕對的把握在一百回合之內取勝。
  • 關羽究竟冒領多少功:斬華雄的是孫堅;誅文丑的可能是曹操
    《三國志 吳書 孫堅傳》說「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而《三國演義》第5回卻詳細描寫關羽斬華雄的場面:關羽 「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
  • 《三國演義》雜聞論之:竟不是關羽溫酒斬華雄,斬華雄的另有其人!
    提起「溫酒斬華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關二爺出世以來的第一戰。劉備聽聞消息帶著關羽,張飛等人跟著公孫瓚等人前來匯合。各路諸侯共推袁紹為盟主歃血為盟。 而後孫堅帶兵去攻打汜水關,董卓命華雄為先鋒迎戰孫堅。孫堅不敵,其部下祖茂被斬殺。又來到關前挑戰,連斬關東二將,城內諸侯紛紛困擾不願派兵出戰。 袁紹見狀嘆息道:「可惜我上將顏良文丑未在,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 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當時在場的人,除了關羽,還有誰能斬華雄?
    關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義薄雲天、武藝高強,深受人們喜愛,他從凡人被奉為武財神,就可以看出民眾對他的認可度確實非常高,而關羽的成名戰,就是著名的「溫酒斬華雄」了,那麼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當時除了關羽,在場的人裡邊,還有誰可以斬殺華雄呢?
  • 十八鎮諸侯被華雄堵在汜水關,除了關羽,還有誰有實力斬華雄?
    東漢末年,西涼刺史董卓以平亂為名入駐京城,自此他便「挾天子以令諸侯」並做出了許多倒行逆施的事,而他的所作所為也遭到了人神共憤,隨後,天下的十八鎮諸侯從各地出發前往京城討伐董卓!當他們到達汜水關時,遇到了董卓手下猛將華雄的攔截,於是雙方便在汜水關外擺下了戰場廝殺了起來。在這一過程中,華雄一回合斬殺了鮑忠,三回合斬殺了俞涉,不多時斬殺了潘鳳,並且還在偷襲孫堅時斬殺了他手下大將祖茂。連殺四將的華雄曾一度讓「盟軍」將領們心生膽寒了,沒人敢再去挑戰華雄。
  • 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真實的歷史跟劉關張三兄弟可沒關係
    當時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殺敵有功,公孫瓚推薦劉備為別部司馬,守平原縣令。公孫瓚聽到曹操發天下檄文討伐董卓,積極響應,帶兵前往和各諸侯匯合。劉備聽聞,也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前往。曹操的十八路諸侯和董卓的兵馬相遇,兩軍交戰後發現董卓手下強手如雲,單單一個華雄就將十八路諸侯打得落花流水,連孫堅都被戰敗。
  • 《新三國》智慧,為何關羽能夠輕鬆斬華雄,卻遲遲不肯動手
    中國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小編同樣非常的喜歡三國這部名著,所以小編新開了一個話題來為大家單獨的解說下我們的大型連續劇《新三國》 回顧三國情節,這次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公溫酒斬華雄」。眾所周知,在聯盟軍剛剛成立之時,董卓便派手下的猛將華雄率領五萬大軍前來攻破盟軍。此時,聯盟軍的將領各個熱血沸騰,紛紛請戰,結果卻是一一被華雄斬於馬下。
  • 華雄斬將闖關,十八路諸侯束手無策,曹操手下6將為何按兵不動?
    前言:在《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的故事非常精彩,講的是關羽在十八路諸侯無人敢應戰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嘲諷關羽憑藉自己的實力,在酒溫未散之前將華雄斬殺了,讓十八路諸侯面面相覷的一個故事,體現出關羽的勇猛,當然這僅僅是小說,真正歷史上華雄被孫堅所殺,以下分析僅針對小說來講。
  • 董卓也有五虎將,第四名實力不輸劉關張,第一差點斬了曹操
    他雖然有些本事,但卻因為他的殘暴讓很多憎惡,導致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命喪刀下,後來群雄並起逐漸成為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行軍打仗將領是必不可少的,蜀國五虎上將,魏國五子良將,他們都是當時了不起的將領。但是你知道董卓手下也有不輸於五虎上將的人物嗎?接下來就給大家一一介紹董卓手下五大猛將!第四名實力不輸劉關張,第一差點斬了曹操。
  • 為何說劉備工於心計?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細節便是證明,難怪他能成就...
    在新三國的改編中,應該以「關羽溫酒斬華雄」改編的最為成功。關羽之所以能在溫酒之際斬殺華雄,全是因為劉備所說的一句話,足以彰顯出劉備的用人之道和心計。 公孫瓚為關羽報了生平,袁術大怒,覺得關羽身份低微,派他去應戰只有損眾諸侯的臉面。 關羽見此,立下軍令狀,說自己如果他斬殺不了華雄,就請眾諸侯斬了他的頭。 這時劉備也站出來說了一句:如果我二弟不能斬殺華雄,眾諸侯就斬了我們三兄弟的頭顱吧。
  • 華雄囂張叫陣,張飛為何不主動請戰?
    《三國演義》中的很多人物、故事都深入人心,以至於讓人忽略了歷史原來並非是那個樣子。就好比關羽經典戰績之一的「溫酒斬華雄」。分析「溫酒斬華雄」是關羽關二爺的經典戰績之一。正是這一戰,他吸引了曹操的注意力;也是這一戰,讓依附於公孫瓚的桃園三傑,開始受到更多人的注意;還是這一戰,讓關羽威名開始傳播,溫酒斬將之勇,古今罕有。
  • 《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而真實歷史中的華雄是被誰斬殺的呢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描述了身為馬弓手的關羽在汜水關揮刀斬華雄於馬下的事跡。而真實的歷史中,確有華雄其人。華雄(?-190年),中國東漢末年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
  • 虎牢關華雄叫陣,若沒有關羽誰能斬華雄?說出來別不信
    虎牢關之戰首戰便是華雄出戰,十八路盟軍先是派出鮑忠應對,可是一回合就被斬下了馬。後來盟軍派出多元大將都無法斬殺華雄,一時間盟軍氣勢受挫。就在這個時候,最不起眼的關羽請求出戰面對華雄。華雄之勇,各路諸侯皆知,而關羽在那個時候名氣不顯,眾人都認為關羽此去必定也和之前的將領一樣,可是關羽只用了溫酒的片刻時間就將華雄首級帶到了盟軍之處,頓時各路諸侯皆驚。
  • 三國演義最大的笑話,溫酒斬華雄的關羽,原來只是羅貫中瞎編的!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相信對於喜歡三國歷史的讀者來說,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典故應該是最耳熟能詳的了吧,在十八路諸侯都一籌莫展之時,一名小小的馬弓手能爆發出如此的氣魄,就連曹操都驚嘆「此酒尚溫!」怪不得後世之人會把關羽形容為「武聖」。
  • 汜水關外,除了關羽還有誰能斬華雄?只此一人
    儘管如此,華雄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視,當雙方開兵見陣之後,華雄展現出了令盟軍害怕的實力,連續斬殺了盟軍幾員大將,其戰績如下,一回合斬殺了濟北相鮑信的弟弟鮑忠,三回合斬殺了南陽太守袁術帳下大將俞涉,不多時斬殺了冀州刺史韓馥帳下神將潘鳳,並且還在偷襲長沙太守孫堅時斬殺了他帳下大將祖茂。
  • 曹操為何殺高順而留張遼?關羽的求情很及時
    曹操攻破下邳以後,就將抓到的俘虜一個個拉上來發落。第一個押上來的是呂布,不過呂布是敵軍主將,曹操沒急著處理,兩人只是簡單對了幾句話。第二個來的就是高順,曹操照例問一句是否願意歸降。高順拒絕回答,明顯是不肯。
  • 虎牢關若關羽不在,在場的誰能斬華雄?僅有一人能做到
    華雄來虎牢關的時候氣勢洶洶,在各路諸侯派出幾位武將前去迎戰的時候,卻都是敗仗而歸。最終再無將領派出武將前去迎戰。溫酒斬華雄是三國演義中一個比較經典的畫面,從中我們了解到了關羽的神勇,同時此戰也為關羽打開了名聲,讓當時十八路諸侯對其另眼相看。
  • 關公溫酒斬華雄 是真英雄不怕考驗 是英雄遲早要放光芒
    在和董卓對陣的時候啊,遇到了他的手下大將華雄。這個人武功非常厲害,接連砍了各路諸侯的不少員大將。幾乎無人再敢上前於與他對戰。這時站在劉備身後的關羽挺身而出。說我願前往去斬那華雄。當時的劉備只是一個旁聽生,這也是在曹操的請求下才允許他可以帶著他的兩個兄弟在旁邊參與戰事,其實他並沒有作為一路諸侯的實力,哪怕是最小的諸侯也不行。
  • 關羽溫酒斬華雄究竟用了多長時間,他們身上又有什麼樣的故事?
    關羽溫酒斬華雄究竟用了多長時間呢?在十八路諸侯進攻董卓的時候,華雄認為是「割雞焉用牛刀」,主動請纓,代替呂布擔任先鋒。董卓看到華雄請命很高興,於是任命華雄為驍騎校尉。華雄在董卓的心裡還是有一定的分量的,書中沒有提到華雄之前的官職,一直到主動請求擔任先鋒,才被臨時委任為驍騎校尉,位在呂布之下。華雄第一次作戰是跟鮑忠,當時華雄率領五百人衝出城來,「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
  • 關羽的雕像,為何都閉著眼?老木匠坦言:誰敢讓他睜眼?
    提起關羽,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溫酒斬華雄的故事。當年關羽和劉備一起參加虎牢關之戰,西涼猛將華雄連續斬殺3名聯軍武將,袁紹、袁術、韓馥等諸侯嚇得想退兵,腹黑的曹操也不想出戰。只看見關羽挺身而出,在一杯熱酒尚未冷卻的情況下斬首華雄,從此揚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