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最大的笑話,溫酒斬華雄的關羽,原來只是羅貫中瞎編的!

2021-01-20 騰訊網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相信對於喜歡三國歷史的讀者來說,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典故應該是最耳熟能詳的了吧,在十八路諸侯都一籌莫展之時,一名小小的馬弓手能爆發出如此的氣魄,就連曹操都驚嘆「此酒尚溫!」怪不得後世之人會把關羽形容為「武聖」。

但隨著我們對三國歷史的不斷研究與深入,「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似乎也以不一樣的形式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溫酒斬華雄的關羽,原來只是羅貫中瞎編的!

孫堅:搶我戰功,還要黑我?

陳壽的《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從這我們不難看出,華雄其實是被孫堅所殺,而非關羽!

在演義中,先是有十八路諸侯討董、後來才有了跟著公孫瓚露臉的劉關張三人,而在正史中,討董大軍的確是有的,但參與的諸侯卻只是十三家,馬騰、公孫瓚、陶謙、孔融等均未參加,而所謂的發起者曹操就更離譜的,當時的他是跟著張邈一起去的,並不算諸侯。

而且最關鍵的,孫堅「梟其都督華雄等」這件事是發生在諸侯討董之前的,也就是說華雄原本就跟汜水關之戰沒什麼關係。而孫堅不知道哪得罪了羅貫中,還在演義中被華雄偷襲而大敗,文臺兄,氣大傷身啊!

武將單挑?不存在的!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描寫了許多武將之間單挑的情節,三英戰呂布、張飛戰馬超、關羽戰黃忠、孫策戰太史慈……這些都是非常經典的單挑場面。但想必大家在看到這些場景時都會發出這麼一個疑問:他們在單挑的時候,如果有人放冷箭怎麼辦?就算當時古人都非常看重禮儀道德,那冷不丁出現幾個「不講武德」的人也不足為奇吧!

抱著這個疑惑,我便開始在正史中尋找答案,最後發現,在真正的三國歷史中,武將之間的單挑其實很少出現,唯一有記載的也只有呂布單挑郭汜、孫策單挑太史慈而已,而且他們當時都只是小部隊之間的衝突,並非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那樣在兩軍對壘時單挑的。

再者說了,古時候的統兵大將也不全是武藝高超的,如果說兩軍對壘都需要統帥出面單挑的話,像諸葛亮這樣只擅長排兵布陣的統帥不是早沒臉見人了?

其實在如今的許多三國類遊戲中,角色的武力值已經不是統兵打仗的唯一先決條件了。而在全新的三國SLG榮耀新三國中,就完美還原了正史中兩軍交戰的現場,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武將單挑,有的只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統帥。

就拿遊戲中的關羽來說,他的技能「威震華夏」雖然能使一個敵方目標大幅減少武力值並進入怯戰狀態,但他自己的輸出確實五虎上將中墊底的存在。而且在遊戲中想要完美發揮關羽的這一技能,我們還要配備一個攜帶怯戰的武將,才能打出失策效果。這與我們心中那個喜歡陣斬武將的關羽還是有相當大的區別的。

而且在榮耀新三國中,蜀國五虎將只有關羽的技能目標是敵方單體,其他的黃忠、趙雲、趙飛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存在,而馬超則更是將自身的武力提升到了極致,技能就是最簡單暴力的增加普攻傷害與額外翻倍傷害機率!如此看來,想要成為名留青史的中軍大將,光有一身蠻力還是不夠的啊!

那麼各位看官,你們認為溫酒斬華雄究竟是真是假呢?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關羽溫酒斬華雄,溫的是什麼酒?中學生都能喝趴關羽
    在《三國演義》中,對於關二爺的描寫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精彩片段了,酒剛溫熱,華雄人頭已經被關羽斬於馬下,這一戰也是奠定了關羽在三國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武將心目中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關羽溫酒斬華雄裡溫的酒是什麼酒呢?
  • 論三國演義之溫酒斬華雄
    說到關羽,我們會想到他許多稱呼,比如武聖,關公,關二爺等等,也會想到許許多多關於他的故事,傳說,比如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等。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關於關二爺溫酒斬華雄這件事。首先來說說關二爺溫酒斬華雄最開始的出處----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回:袁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dao、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 《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而真實歷史中的華雄是被誰斬殺的呢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描述了身為馬弓手的關羽在汜水關揮刀斬華雄於馬下的事跡。而真實的歷史中,確有華雄其人。華雄(?-190年),中國東漢末年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
  • 《三國演義》雜聞論之:竟不是關羽溫酒斬華雄,斬華雄的另有其人!
    提起「溫酒斬華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關二爺出世以來的第一戰。話音未必,關羽在臺下大呼道:「末將願斬華雄頭來,獻於帳下。 袁紹袁術,因為關羽是馬弓手不同意讓他出戰,怕被華雄恥笑。關羽則說道:「如不勝請斬某頭」。曹操支持關羽出戰,倒了杯酒讓關羽飲後出戰,關羽說道:「酒斟下,某去去就來。」隨後出城出戰,不一會便斬下華雄頭顱擲於階上,其酒尚溫。」
  • 溫酒斬華雄講的到底是哪位?
    華雄劇照 在《三國演義》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提到,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
  • 溫酒斬華雄另有其人,並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關羽,長知識了
    溫酒斬華雄另有其人,並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關羽,長知識了 2020-11-25 00:
  • 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當時在場的人,除了關羽,還有誰能斬華雄?
    關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義薄雲天、武藝高強,深受人們喜愛,他從凡人被奉為武財神,就可以看出民眾對他的認可度確實非常高,而關羽的成名戰,就是著名的「溫酒斬華雄」了,那麼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當時除了關羽,在場的人裡邊,還有誰可以斬殺華雄呢?
  • 三國演義裡「溫酒斬華雄」寫得如此精彩,但歷史上卻根本沒有
    餘吉摘要:在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是非常精彩的篇章,也是關公真正意義的首次出場,歷來為人所津津樂道。但實際上是三國演義「三分史實七分演義」中演義的部分,這就且聽老餘從地點、人物、事件等方面來一一分析。
  • 孫堅戰敗潘鳳戰死,關羽溫酒斬華雄,曹操為何不讓夏侯惇典韋許褚出戰?
    在三國名將中,死得最憋屈的可能就是董卓麾下的驍騎校尉華雄了——在他的大刀之下,江東猛虎孫堅狼狽而逃,上將潘鳳身首異處,但是關羽在轉瞬之間,就把他的首級扔在了十八路諸侯面前。羅貫中甚至都沒寫關羽斬華雄用了幾招,這可能是因為陣斬華雄太過容易,整個戰鬥過程乏善可陳。
  • 三國演義:關羽斬華雄,一刀殺敵很霸氣,會用飛刀的關羽你見過嗎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關羽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將軍,他手中的青龍偃月刀斬敵無數,很多人聽到他的名字都望風而逃,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羽溫酒斬華雄的一幕吧!老版《三國演義》中,陸樹銘飾演這一段的時候非常的乾脆利索,提著刀出去,很快就提著華雄的人頭進來,顯得非常的威武霸氣!而新版《三國演義》中,于榮光演繹這一幕的時候加了一些打鬥的場面,同樣非常的霸氣威武,兩版雖然劇情略有不同,但場面都是非常精彩刺激的!
  • 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細節便是證明,難怪他能成就...
    電視劇版的《三國》是在原著《三國演義》的基礎之上改編,比起老版《三國演義》,新三國也有自己的特色。在新三國的改編中,應該以「關羽溫酒斬華雄」改編的最為成功。關羽之所以能在溫酒之際斬殺華雄,全是因為劉備所說的一句話,足以彰顯出劉備的用人之道和心計。
  • 華雄囂張叫陣,張飛為何不主動請戰?
    描寫的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桓侯張飛張翼德。《三國演義》中的很多人物、故事都深入人心,以至於讓人忽略了歷史原來並非是那個樣子。就好比關羽經典戰績之一的「溫酒斬華雄」。分析「溫酒斬華雄」是關羽關二爺的經典戰績之一。
  • 細數三國演義說的謊,貂蟬是虛構人物,溫酒斬華雄的並非關羽!
    相信你們知道這個人物是通過三國演義的,而三國演義只是一部歷史小說,是文學家根據歷史改編的。雖然很多都是很尊重歷史,但也有不少的杜撰的成分。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是第八回出場,然後第十九回消失。這裡面關於貂蟬的介紹是這樣的:貂蟬本是司徒王允的歌姬,王允見董卓禍亂朝野,遂擔憂大漢的未來。貂蟬深明大義,願幫主家分憂。於是和王允設計一套連環計。
  • 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真實的歷史跟劉關張三兄弟可沒關係
    「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是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情節,出自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故事的背景是董卓殘暴不仁、欺君罔上,穢亂宮禁,殘害生靈,於是曹操聯合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戰神」關羽是如何「造」出來的?
    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主角之一關羽以勇猛而著稱,在小說的描寫中,關羽一出場即溫酒斬華雄,然後又是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一時英勇無敵,即使是在敗走麥城被殺後,也被後世尊崇為與孔子並列的「武聖人」。
  • 《三國演義》為加關羽功績,孫堅成二流武將,劉備變謙謙君子
    《三國演義》是一部美化蜀漢的小說,而其中美化最多的應該就是被後世不斷追封的關羽,從隋唐時期開始關羽被人一步步捧上神壇,到了明朝時期關羽已經是忠義的化身,所以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為了給關羽增加功績,做出來很多「張冠李戴」的操作,把其他人的功績都加到了關羽的身上。
  • 《新三國》智慧,為何關羽能夠輕鬆斬華雄,卻遲遲不肯動手
    中國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小編同樣非常的喜歡三國這部名著,所以小編新開了一個話題來為大家單獨的解說下我們的大型連續劇《新三國》 回顧三國情節,這次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公溫酒斬華雄」。眾所周知,在聯盟軍剛剛成立之時,董卓便派手下的猛將華雄率領五萬大軍前來攻破盟軍。此時,聯盟軍的將領各個熱血沸騰,紛紛請戰,結果卻是一一被華雄斬於馬下。
  • 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武聖關羽的幾件英雄事跡,竟都是假歷史!
    一把青龍偃月刀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在當時難逢敵手,而且忠肝義膽,為三國當中的「義絕」。但是如果告訴你關羽的這些輝煌事跡,真實的歷史卻都和他沒關係,你會不會大吃一驚呢?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關羽最廣為人知的五件大事,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一、桃園三結義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小說中第一回就提到的事,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哥,張飛是三弟。
  • 細數《三國演義》說的謊,貂蟬是虛構人物,斬華雄的並非關羽!
    相信你們知道這個人物是通過三國演義的,而三國演義只是一部歷史小說,是文學家根據歷史改編的。雖然很多都是很尊重歷史,但也有不少的杜撰的成分。 而她和呂布之間存在著只是偷情的關係。這麼看,作者是借貂蟬之名,抬升女性忠君愛國的思想。 清代名臣梁章鉅在其《浪跡叢談》中也有關於貂蟬的記載,他說正史之中無貂蟬之名,完全是三國演義之中杜撰的人物。在宋代之前跟沒沒有多少人知道貂蟬這個人。
  • 正史中的關羽跟《三國演義》裡的區別
    關羽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人物之一,他在中國民間的影響之大,地位之高,罕有與其相提並論者,關羽能有這麼大的名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功不可沒。 但是《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當正史看,裡面關羽的故事雖然精彩,但是很多都是作者杜撰的,正史中的關羽跟小說裡的形象還是有很大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