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相信對於喜歡三國歷史的讀者來說,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典故應該是最耳熟能詳的了吧,在十八路諸侯都一籌莫展之時,一名小小的馬弓手能爆發出如此的氣魄,就連曹操都驚嘆「此酒尚溫!」怪不得後世之人會把關羽形容為「武聖」。
但隨著我們對三國歷史的不斷研究與深入,「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似乎也以不一樣的形式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溫酒斬華雄的關羽,原來只是羅貫中瞎編的!
孫堅:搶我戰功,還要黑我?
陳壽的《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從這我們不難看出,華雄其實是被孫堅所殺,而非關羽!
在演義中,先是有十八路諸侯討董、後來才有了跟著公孫瓚露臉的劉關張三人,而在正史中,討董大軍的確是有的,但參與的諸侯卻只是十三家,馬騰、公孫瓚、陶謙、孔融等均未參加,而所謂的發起者曹操就更離譜的,當時的他是跟著張邈一起去的,並不算諸侯。
而且最關鍵的,孫堅「梟其都督華雄等」這件事是發生在諸侯討董之前的,也就是說華雄原本就跟汜水關之戰沒什麼關係。而孫堅不知道哪得罪了羅貫中,還在演義中被華雄偷襲而大敗,文臺兄,氣大傷身啊!
武將單挑?不存在的!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描寫了許多武將之間單挑的情節,三英戰呂布、張飛戰馬超、關羽戰黃忠、孫策戰太史慈……這些都是非常經典的單挑場面。但想必大家在看到這些場景時都會發出這麼一個疑問:他們在單挑的時候,如果有人放冷箭怎麼辦?就算當時古人都非常看重禮儀道德,那冷不丁出現幾個「不講武德」的人也不足為奇吧!
抱著這個疑惑,我便開始在正史中尋找答案,最後發現,在真正的三國歷史中,武將之間的單挑其實很少出現,唯一有記載的也只有呂布單挑郭汜、孫策單挑太史慈而已,而且他們當時都只是小部隊之間的衝突,並非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那樣在兩軍對壘時單挑的。
再者說了,古時候的統兵大將也不全是武藝高超的,如果說兩軍對壘都需要統帥出面單挑的話,像諸葛亮這樣只擅長排兵布陣的統帥不是早沒臉見人了?
其實在如今的許多三國類遊戲中,角色的武力值已經不是統兵打仗的唯一先決條件了。而在全新的三國SLG榮耀新三國中,就完美還原了正史中兩軍交戰的現場,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武將單挑,有的只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統帥。
就拿遊戲中的關羽來說,他的技能「威震華夏」雖然能使一個敵方目標大幅減少武力值並進入怯戰狀態,但他自己的輸出確實五虎上將中墊底的存在。而且在遊戲中想要完美發揮關羽的這一技能,我們還要配備一個攜帶怯戰的武將,才能打出失策效果。這與我們心中那個喜歡陣斬武將的關羽還是有相當大的區別的。
而且在榮耀新三國中,蜀國五虎將只有關羽的技能目標是敵方單體,其他的黃忠、趙雲、趙飛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存在,而馬超則更是將自身的武力提升到了極致,技能就是最簡單暴力的增加普攻傷害與額外翻倍傷害機率!如此看來,想要成為名留青史的中軍大將,光有一身蠻力還是不夠的啊!
那麼各位看官,你們認為溫酒斬華雄究竟是真是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