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爹那句「為人處世,要講仁義」,是我這輩子努力踐行的座右銘。
三星未落,王老爹就下了床。沒多久,一班老人腳跟腳地就進了王家樓門。衝水泡茶,家長裡短、舊事軼聞,無所不言。即便是年輕時的糗事,亦百無禁忌,說笑逗樂。
王爹爹的門,好認。順著「六水相連」的俞涇浦入南虹口港沙涇河段的香菸橋北堍不遠,有一河埠,上得岸來,劈面可見兩開間二進帶小院的高門樓,於棚戶平房間,鶴立雞群。早先,王氏在此經營糕點。前店後工場。其中,祖傳自產的「阜寧大糕」,片薄如雪,入口香甜。方圓一帶,老少喜食。此糕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時,賜名「玉帶糕」而揚名立萬。據傳,祖籍姑蘇的王氏先祖為避流寇之亂,遷來萬民之眾的阜寧大鎮益林,盤下一家大糕鋪,安身立命。又延請名師,得其真髓。經三代,復富貴。沒料想,大戶望族後裔的王老爹因抱打不平,遭人構陷而官司縲紲,一蹶不振。家道漸落,虎落平陽。不得已,舉家南下到了滬地沙涇河畔落腳。
俗話說:爛船還有三斤釘。王老爹造樓開店,東山再起。雖說是將本求利的買賣,但決不小肚雞腸;有錢你就扔銅板,沒錢的隨手拿去充飢。由此,廣結人緣,得了好口碑,生意頗旺。王老爹厚道仁義,且古道熱腸。那年,有落難同鄉郭氏生計無著,一家人幾張嘴吊著。犯愁。王老爹不忍心,隔出半間門面,資助開了大油餅條鋪,活了老小數口。四鄰八舍豎拇指誇。王老爹輕言淡語:為人處世,要講仁義!
於阜寧大糕之外,王氏的重陽糕,亦是一絕。每到重陽節,雞打頭鳴,灶上的幾屜蒸籠就熱氣騰騰,香彌四方。飽和嫩相的小棗發糕,布上紅綠絲,插上三角彩旗,好看,又中吃。這一天,白布圍裙的王爹爹,抱著臂膀當看客。遇見上眼的「霞子(小孩)」,隨手送一塊,激起幾聲謝。因阜寧大糕生意清淡,就改蒸發糕,兼用土灶、鐵鍋貼米飯餅,與郭氏煎的油條相匹配。公私合營後,王家糕餅店併入了臨平路上的飲食店,不幾年就退了職,養老。好在手裡有幾個閒錢,又有兒女孝敬,倒也過得平和。
銀髮雪髯、健朗樂天的王老爹,年輕時爭強好勝,撂跤是把好手,練出一副好身骨。古稀之年,依舊精神矍鑠。他有一肚子掌故,又好客,小樓終日客至如歸。我和他的「老巴子(小兒子)」安成兄,是無話不談的摯友。王老爹見我家兄弟多,睡不安生,就喚去打夥。自打住進小樓,去了憂,還長了見識。那一眾老人的茶話,上天入地,無所不包。尤其是上海灘的名人往事、幫會趣聞、地域變遷,娓娓道來,活靈活現。令我在友朋茶酒時,就多了一份炫資。沒成想,日後居然愛上了寫字著文。這些掌故軼聞遂成了寶。這也叫:歪把子,打中了正椿子。後來,安成兄娶了橫浜橋路葉氏人家的姑娘,就搬去入了贅。不久,我也交了女友,談婚論嫁。為省錢,去木材行夤夜排隊,憑戶口簿購得舊木料,自打家具。這一堆的勞什子,無地存放,怎麼辦?知情後,王老爹揮揮手:堆樓上!解了愁腸。因女方有房,又是獨生女,我也入贅成婿。
臨走時,老爹叮嚀:喜子,我老了。你要常來玩噢!聽了,心裡悸悸地酸。王老爹爹雖已作古多年,但那句「為人處世,要講仁義」,卻是我這輩子努力踐行的座右銘。(胡根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