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零售商業財經王拓
圖片/聯商圖庫
7-Eleven的故事
1927年,美國南大陸製冰公司除了售賣冰塊,還引入了牛奶、雞蛋等商品。隨後,公司探索出新的增長點並迅速鋪開,出發點是為了給早出晚歸的人提供更多的便利。1946年,南大陸公司正式將「圖騰店」改名為7-Eleven,從而真正地揭開了美國便利店時代的序幕。
1974年,7-Eleven正式被日本伊藤洋華堂引入日本,經歷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和創新,在鈴木敏文的帶領下,7-Eleven不僅在日本發揚光大,還將店鋪開到了全世界的18個國家地區。目前,7-Eleven官方宣布:全球門店突破71100家,參見《獨家首發| 7-Eleven官方宣布:全球門店突破71100家》。
為什麼叫「便利店」
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內田慎治在2020年中國便利店大會上說到:便利店不是縮小版的超市,更不是售賣廉價商品的經營場所,而是真正提高生活品質和效率,同時能讓不同階層的人享受到同等待遇的小店;通過技術、物流和精細化管理,讓有限的空間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7-Eleven內田慎治發言PPT參見《7-Eleven、每一天、羅森、Today今天 |會議PPT附下載》。
而7-Eleven便利店在中國便利店行業,讓眾多便利店從業者「又敬又怕」。「敬重」的是7-Eleven的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及品牌效應。「害怕」的是,當7-Eleven真的來「自家店」隔壁開店時,自己的門店顯得微不足道。
北京東直門的簋街,那家7-Eleven,兩層小樓的結構,一層是門店,二層是辦公室。這裡就是北京7-Eleven的總店。
很多便利店圈的人來北京都慕名前去參觀,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不僅因為它是總店,還因為這家小店曾經創下過一個令同行瞠目結舌的行業紀錄,單店日銷6萬元。
今天,【零售商業財經】就為您深度解析7-Eleven是如何定義便利店的「便利」一詞的。
服務的便利
據日媒統計,7-Eleven便利店前後共推出了1200餘種有償及無償的增值服務。例如速遞、發傳真、複印、代收公用事業費、代售郵票、代訂車票和飛機票等;銷售各類書報雜誌和非處方常用藥,彩色衝印甚至代辦銀行業務等。
關於7-Eleven便利店極致服務,參見《為什麼7-Eleven便利店的收銀員結帳前要看你一眼?》。
回看支付寶、微信的本地生活服務,他們推出的增值服務正是7-Eleven便利店在日本推出的部分服務。比如支付寶中的淘票票、飛豬旅行,微信中的同程藝龍,他們主要提供電影、演出、出行等購票服務。在中國,巨頭們告訴消費者,只用活在支付寶和微信生態圈裡。
而日本拼盡全力在抑制網際網路對人的「操縱」,打破「死宅」,給顧客提供「雲逛」和「遊逛」的雙重體驗。重視「遊逛」,這是日本實體商業做得特別好的地方。什麼是「遊逛」?簡單來說,就是為了消遣而逛街,參見《分析|反觀日本實體商業,對中國零售有什麼啟發?戶外經營會長期合法嗎?》。
總體看來,日本企業致力於提升社會協作能力、創新水平,而我們恰恰「背道而馳」。不論是雜貨商店,還是便利店,日本從業者用心布局門店,讓顧客活在現實中,讓服務有溫度,讓商品有靈魂。
時間的便利
24小時、全年無休帶來的確定性。部分餐飲店和商店,雖然能提供一些特色產品,但是經營時間和產品種類相對而言不穩定,主要存在人為因素。
因為人和供應鏈的原因會導致缺貨或者是臨時休假、提前打烊等,而7-Eleven從進入日本就在強化契約精神,不論是營業時間還是商品,7-Eleven不允許門店停止營業發生,更是做到了任何一款產品從售罄斷貨到補貨上架的時間不得超過10小時。
以中國粵滬地帶為例,步行五分鐘大概率會找到一家便利店,而在7-Eleven店內,顧客結帳的時間平均為41秒,這正是很多便利店「瞄準」大超市入口開店的原因,因為沒有人願意為了買一瓶水而去超市體驗逛「宜家」的感覺。
空間的便利
通過門店巧妙的設計實現商品分區打破空間限制,分別為常溫標品、低溫鮮食、冷凍食品、熱食食品。常溫標品以即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組成,主要滿足顧客的突發消費行為,而且7-Eleven售賣的商品只零售不批發,很多顧客說「我買一箱水,能便宜嗎?」一方面是真的不能便宜,另一方面則是7-Eleven考慮到一點,本身沒有太大的庫房,也沒有太多的庫存,一位買了一箱,其他顧客來就買不到了。
7-Eleven提供的是多樣性產品而非批發廉價產品。低溫鮮食則是依託7-Eleven強大的中央廚房模式,而且經歷了多年的用戶習慣培養和建立了極為嚴苛的食品安全標準。目前,日本各個階層都對便利店鮮食充分認可。在日本,有留學生表示,已經分不清7-Eleven到底是一家便利店還是快餐廳了。
冷凍食品也是7-Eleven一絕,7-Eleven推出的冰激凌都經過層層篩選,是零售行業最早採用買手制思維的企業之一。一位7-Eleven的採購表示,在7-Eleven不可能買到不好吃的冰品。熱食食品更為獨特,大家都知道去便利店吃關東煮,但沒有人知道關東煮這個產品就是7-Eleven捧紅的。
在大家都叫關東煮的時候,為了和其他品牌區分,7-Eleven則是主動將關東煮更名為「好燉」。有吃貨朋友表示,如果吃過7-Eleven的好燉,其他家的就不會再吃了。
購物的便利
7-Eleven在商品陳列上也極為講究,首先在選品上就Pass了在設計上不方便的產品。如果商品品質好,設計不夠方便,「強勢」的7-Eleven就會要求供應商修改設計方案,以達到其陳列標準。關鍵點在於,7-Eleven的陳列、選品都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參見《解碼|7-ELEVEn便利店的陳列心理學》。
更為重要的是7-Eleven的商品價格帶設計,一般便利店會說,我們有高、中、低三個價格區間。這種感覺看似好,但不適用於便利店,主要原因是空間有限和採購人員選品不自信。
7-Eleven為了給選擇恐懼症顧客減少後顧之憂,很多商品只上架了一種,讓你沒的選,這種善意自信從一開始不被理解到後來被無限推崇,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最終消費者,讓渡選擇空間給了7-Eleven,因為消費者知道,7-Eleven選品一定會從品質著手,也會儘可能地壓低商品價格。
霸道總裁那句「不要你說了算,要我說了算,不要你以為,你不需要以為」,這個經典的梗最早出現在7-Eleven的採購談判中。這正是鈴木敏文有底氣說出,「世界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的終極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亦師亦友的7-Eleven已經進入中國大陸16年了,從2004年北京第一家東直門店,到現在全國的2147家門店,7-Eleven為中國便利店行業培養了大量的零售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例如北京便利蜂王紫,西安每一天劉樾,哈爾濱購百特王宸等人。風起雲湧的中國便利店行業,其中不乏弄潮兒,但唯獨缺少的是像王紫等人那樣,既能高瞻遠矚,又有匠心精神的創業「實幹家」。便利店雖然小,卻是所有零售業態最複雜的一個。要做好便利店,後臺供應鏈、前臺的運營、產品研發,都需要做到精細化管理。
同時,經營者必須還是一個社會學家,對於所在的城市消費習慣、人口結構、政策法規,有深刻的洞察。7-Eleven是嚴謹教學的模範導師,他將「精益零售」和「四種便利」看作企業的生命線,不斷更迭,精進中央廚房及供應鏈,來滿足千變萬化的顧客。鈴木敏文曾說,7-Eleven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便利店,而是不斷變化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