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便利店的零售哲學

2020-11-28 騰訊網

走在商店街,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零售商店,陳列著琳琅滿目的商品。零售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是消費者,或者是商家。自從提出新零售,京東、天貓等平臺也在線下開起了小店,依託於電商的數據,是否真的能節節攀升呢?在沒有數據之前,該如何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呢?今天的這本書《零售的哲學》,講述了7-Eleven便利店的發展歷程。鈴木敏文的很多創新,今天也許是很常見的了,但了解其中的道理,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1956年鈴木敏文從大學畢業,剛開始進入了東販工作,主要收集一些出版圖書和讀者需求的數據。在這個過程中他掌握了統計學和心理學,兩個有助於經營的基礎學科。他認為面對現代消費型社會,不能僅藉助經濟學來分析,也必須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因為每個消費者的購買需求都是不同的,利用降價、新奇的活動,來吸引消費者,往往不一定都有效,所以應該嘗試去了解消費的心理。

因為懂得了解他人的心理,鈴木敏文才會發現細微的變化,並深層次地思考原因,再作出決策。被派到宣傳部之後,他擔任《新刊新聞》雜誌的編輯,期間曾向部門上司提出發行收費雜誌,可惜上司並沒有認同。後來隔壁企劃部的主任,對這個策劃很感興趣,將鈴木的想法傳達給了社長,讓他獲得了介紹方案的機會。最終項目獲得了批准,他一人承擔了新雜誌的策劃、編輯、採訪、撰稿等職責,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

接近三十歲,很多人會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鈴木敏文也是如此。是依附於公司,還是自己去做一番事業?鈴木敏文想憑藉自己的力量,去發起新的挑戰,製作一個電視節目。在尋找贊助商時,他想起了伊藤洋華堂,藉助朋友的關係,去了伊藤洋華堂總部,商談贊助的事情。那時伊藤洋華堂正在發展期,需要招聘很多人,總部的人想讓他留下,就答應了這件事。後來贊助卻不了了之,但鈴木敏文並沒有氣餒,而是選擇繼續留在伊藤洋華堂工作。也許因為鈴木敏文沒有這一行的經驗,所以他才沒有被常識禁錮,保持自己獨特的想法。正是如此,鈴木敏文才能建立起日本的7-Eleven便利店,提出了零售業的各種新改革。

20世紀60年代大型超市迎來了繁榮期,很多小型商店經營困難,覺得是超市等繁榮影響了小商店的生意。鈴木敏文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覺得經營方式的落後,才是主要的原因。同時,他也在思考大型超市與小型零售店,是否能夠共存共榮呢?

伊藤洋華堂主要經營綜合超市,每年會派人員到美國研習,鈴木敏文作為負責人也會隨行。某天,他碰巧進了一家美國7-Eleven小店,店裡有熱狗、麵包,還有生活用品,就像一個小型的超市。因為對這個小店印象深刻,回國後鈴木敏文查了資料,才知道7-Eleven屬於美國南方公司,已經開設了4000多家連鎖店。鈴木敏文十分驚訝,覺得這個便利店一定很特別,下定決心要引進7-Eleven便利店。

但是加盟美國7-Eleven的提議,卻遭到了公司的強烈反對,很多人認為在大型超市高速發展的時期,卻想去建立小型商店,違背了商業邏輯。鈴木敏文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商店街的衰敗,一是生產效率低下,因為營業時間縮短了,二是不了解市場的變化,覺得價廉等於暢銷。只要小型商店找到經營的差異化,也是能夠穩步發展的。最終鈴木敏文說服了大家,開始準備加盟的一些事項。

1973年6月,伊藤洋華堂與美國南方公司到了正式談判的環節,雙方因為特許權使用費僵持不下,鈴木敏文提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南方公司同意降低費率,我們就能擴大店鋪規模,只要經營成功,連鎖店不斷增加,使用費總額自然會提升。最終雙方作出了妥協,籤約也順利進行了。

回到日本後,鈴木敏文擔任了便利店項目的負責人,他決定將7-Eleven的1號店設置為獨立經營加盟店,並沒有採取直營的形式。鈴木敏文想表明7-Eleven的創建,是為了實現共存共榮。這時正好一個23歲的青年,在報紙上讀到了報導,寫信說想要加盟便利店。就這樣1974年5月,日本首家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7-Eleven豐洲店」正式開業,開業當天十分熱鬧,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商店。

便利店開業之後,首先要建立獨特的經營方式,核心是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價值。營業時間不能像許多商店那樣周末休息,因為顧客可能隨時需要服務,所以要24小時營業。由於便利店全年無休,鈴木敏文想要在新年也會顧客提供新鮮食品,但沒有供應商願意,因為通常年末他們都會休息。直到兩年後,長崎麵包開始接受了7-Eleven的請求,從此正月假期顧客也能買到新鮮的麵包了。漸漸更多的供應商認可了,開始在年末假期正常供貨。任何值得做的事,只要持之以恆,都會有好的結果。

另一個讓供貨商妥協的是小額配送,當時的慣例都是從批發商大批量進貨,但這樣會造成庫存積壓,對便利店是不利的。所以鈴木敏文想要減少每次的進貨量,但批發商不願意改變,覺得違背了商業的常識。因為便利店不同於大型超市,採購方式應該區別於常識,鈴木敏文說服了供應商為此改變。很多現在的常識,也許曾經是不能被理解的,但只要是正確的,最終還是會被認可的。

1號店開業之後,鈴木敏文貫徹密集型選址戰略,如果只是增加門店,在各地開店都是可以的。但為了提高便利店的生產效率,必須有合理的採購及物流,這樣才能靈活地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相比分散的「點」,連鎖店更應以「面」的方式覆蓋,在位置上毗鄰現有的門店呈網狀擴展。

密集型選址的開店優勢有如下三點:

1.在一定區域內,提高「7-Eleven」的品牌效應,加深消費者對其的認知度。而認知度又與消費者的信任度掛鈎,能促進消費的意願。

2.當店鋪集中在一定範圍時,店與店之間的較短的距離能提升物流和配送的效率。不僅是送貨的貨車,負責向各加盟店傳達總部方針並予以指導的店鋪經營顧問,更方便在各店鋪之間移動,從而有充裕的時間與店主探討。

3.廣告和促銷宣傳更見成效。店鋪如果集中在同一區域,不僅能有效節約物流、人工成本,投放一次促銷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率也變得事半功倍。

因為考慮到密集型選址的好處,7-Eleven剛開始的選址都不會超出江東區。在物流配送方面,鈴木敏文看到每天來1號店的貨車高達70輛,覺得太不合理了。他提出了商品的共同配送,生產廠家、供應商、7-Eleven總部三方合作,優化配送的路線。但他的想法又遭到了反對,很多廠家不願意運送競爭對手的商品。鈴木敏文沒有放棄,他做了一個實驗,將各個品牌的產品並排展示,讓顧客自主選擇,結果吸引了更多的顧客購買,證明了這個時代已經進入買方市場。最終廠商接受了共同配送的提議,同時7-Eleven根據產品的特性,又細分了四個溫度段:冷凍型、微冷型、恆溫型、暖溫型,這樣物流配送的效率明顯提高了,從最初需要70輛貨車,最後減少到9輛就足夠了。

消費者追求的是品質,而不是價格。鈴木敏文時刻提醒員工,7-Eleven要注重產品的品質。雖然一些低價的活動,會讓顧客衝動消費,但只有提供有價值的產品,顧客才會持續購買。為了推廣7-Eleven注重品質的理念,鈴木敏文他們在2007年創建了自有品牌,集中了各行業的專家,研發獨創了很多產品。同時他們與日本食品廠商成立的NDF(日本鮮食聯合會),專門為7-Eleven生產。NDF組織能夠各自發揮優勢,更好地製造產品,同時幫助7-Eleven壟斷了生產技術。7-Eleven獨創的這種生產體系,能夠為顧客提供「安心、安全」的食品,同時也深受顧客的歡迎。正因為鈴木敏文始終站在顧客的立場上來看待問題,所以7-Eleven才能快速地發展。

7-Eleven非常重視食品的口感及品質,有一次鈴木敏文在試吃炒飯的時候,感覺飯粒都黏在了一起,不太好吃。他立即要求所有的店下架炒飯,原來現有的工廠技術,達不到製作炒飯的高溫,所以口感不佳。後來工廠研發出了新設備,改進了炒飯的烹飪技術,口感達到了要求,7-Eleven才推出了炒飯。在買方經濟的時代,只有站在顧客的角度去要求產品,才能打造出人氣產品。在當前的時代,產品的研發能力成為了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否為顧客提供高價值的產品才是關鍵。7-Eleven始終為顧客提供便利,在這裡能享受到美食,購買到生活用品,還有繳費服務等等。相反美國的7-Eleven,經營方式守舊,店鋪雜亂無人問津。美國南方公司在壯大之後,沒有一心一意發展便利店,卻去涉足石油方面,結果後來經營慘澹。日本7-Eleven在鈴木敏文的指導下,店鋪開設的越來越多。後來美國南方公司被日本收購,鈴木敏文整頓了美國的7-Eleven便利店,採用日本店的經營方針,慢慢開始好轉。

現在7-Eleven在全球16個國家都設有加盟店,海外戰略也許是未來7-Eleven重要的一步。因為全球社會都面臨老齡化的問題,全年無休的便利店是不可缺少的。但如今便利店的競爭也非常大,差異化很小,7-Eleven未來是否能一帆風順呢?這個就很難知曉了。這本書中的零售哲學,對我們還是有一些啟發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時間看看這本書。

關注紙雪,一起讀書!

相關焦點

  • 重溫經典: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的零售哲學
    這是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學》一書開頭對自己的描述。作為便利店行業的傳奇人物,鈴木敏文對消費者有深刻的洞察,他將經營管理7-Eleven的心得寫在《零售的哲學》一書中。如今,中國的零售行業恰似當年7-Eleven成立時的日本,逐漸由大型零售業態主導的市場向中小型零售業態過渡,鈴木敏文的這本《零售的哲學》成為現在中國便利店可以參考的戰略指南。
  • 7- eleven 鈴木敏文《零售的哲學》解讀
    零售的哲學由日本鈴木敏文作,鈴木敏文和大多數人一樣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任何背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7-elecen的老闆。鈴木敏文並非7-elecen的創始人,剛畢業後為伊藤洋華堂的一個小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去沒過學習的機會,接觸到了美國南方公司的7-elecen,感覺很是符合今後世界消費,當時60年代每個家的人都很多,老年化也沒有那麼嚴重,大超市很是流行的,像7-elecen這樣的便利店很難生存,但是鈴木敏文很是看好,因為隨著時間和生活的壓力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老人也會越來越多,大家都會喜歡簡單方便快捷的小便利店
  • 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的零售哲學:未來決定現在
    日本善於出產經營大師,無論是被稱為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還是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或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這些人的經營哲學,一直影響著全球很多企業經營者。由於日本歷來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這些人身上又帶有強烈的東方主義色彩,故而對於中國的企業管理人員來說,更是值得借鑑。
  • 起源於美國的便利店大佬,7-Eleven成功背後到底做對了什麼
    當時,南大陸製冰公司創立了一家便利店——Southland Ice Company。而這家便利店也就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seven-eleven的前身。  在當時由於電冰箱並未普及,該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及零售冰塊業務。後來該公司職員戈林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居民們不僅希望在店鋪裡能買到冰塊,而且還希望能夠買到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牛奶、雞蛋、麵包等等。
  • 7-ELEVEn便利店做鮮食熟食的生意經!
    最後,受國家相關規定的限制,在便利店裡進行現場烹飪操作並沒有得到許可,有安全、衛生隱患。綜上,7-11便利店在第一階段的堂食或外帶雖然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口碑,但上述硬傷直接導致單店銷售受限,成本增加,加之政策模糊。使這一階段的餐飲零售模式漸漸被新模式所取代。第二階段:微波加熱 進入第二階段以後,7-11便利店的餐飲零售開啟全員銷售時代。
  • 7-Eleven入華16年,為中國便利店帶來了什麼?
    而7-Eleven便利店在中國便利店行業,讓眾多便利店從業者「又敬又怕」。「敬重」的是7-Eleven的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及品牌效應。「害怕」的是,當7-Eleven真的來「自家店」隔壁開店時,自己的門店顯得微不足道。北京東直門的簋街,那家7-Eleven,兩層小樓的結構,一層是門店,二層是辦公室。這裡就是北京7-Eleven的總店。
  • 馬雲說新的零售時代真的來了嗎?讀了鈴木敏文的零售哲學我才知道
    ,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鈴木先生的零售哲學「在零售業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7-Eleven的輝煌戰績離不開執掌了它幾十年的掌門人鈴木敏文,而鈴木敏文的零售哲學至今都影響著零售行業。
  • 7-ELEVEn 便利店落戶鄭州
    本報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徐剛領)拿下7-ELEVEn河南區域獨家經營權近一年的三全食品,今日終於開花結果。23日,7-ELEVEn河南首店在鄭州花園路國貿360商圈開門迎客。當天銷售額65萬元,刷新7-ELEVEn全球超7萬家連鎖店面單日銷售紀錄的業績。
  • 零售書單大佬巨作!便利店零售人的5本必備枕邊書
    7-ELEVEn 創始人。,《零售的哲學》敘述了鈴木敏文是如何從一個門外漢到現在的行業教父。在文中關於便利店零售的運營幹貨更是接地氣十足,包括選址、訂貨、銷售、物流、管理等一系列7-11門店運營的實戰經驗都是以鈴木敏文先生最實際的實踐變革中得出的真知灼見,遠比「假大空」的商業論述來得實用的多。
  • 河南首家7-ELEVEn便利店在鄭州開業
    1三全+7-ELEVEn=?12月18日,三全食品全資子公司河南叄伊便利店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叄伊)與世界500強7-ELEVEn便利店(以下簡稱:7-11便利店)籤訂協議,河南叄伊獲得7-11便利店業務在河南省的獨家特許經營權。提起三全,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他的湯圓,是的他是一個食品企業。那麼三全為什麼會選擇和7-Eleven合作呢?
  • 疫情時期,日本便利店成了最大贏家
    這直接造成大型超市、零售商店開業時間縮短。據《朝日新聞》報導,伊勢丹百貨店2月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4.3%;而中國人鍾愛的免稅百貨店高島屋2月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0%,進入三月份,高島屋預計銷售額會比去年同期減少90%。夜深人靜的時候,只有便利店的燈光依然閃爍,而便利店取得的業績多少讓人感到一點安慰。
  • 讀書筆記《7-11零售的哲學》鈴木敏文
    商業謀略 | 底層邏輯 | 增長變現這是徐雯雯的第142篇原創文章假期二天時間讀完鈴木敏文的《零售的哲學》,覺得雖然這是一本寫零售業的書,但用在其他行業都有借鑑意義,如果是和銷售相關的行業或個人,都值得讀一讀這本書。作者因學習和職業的關係早年受惠於心理學、統計學,也一直用這個知識在經營事業。
  • 7-ELEVEn河南首店今日開業,鄭州新添國際頂尖便利店品牌!
    目前,7-ELEVEn便利店分布於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71100家連鎖店鋪,是世界上擁有連鎖店鋪數量最多的連鎖便利企業。  據《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9年中國便利店行業實現銷售額2556億元,門店數量13.2萬家。其中,7-ELEVEn便利店2147家。但在此之前,7-ELEVEn並沒有進入河南市場。
  • 7-ELEVEn河南首店今日開業,鄭州新添國際頂尖便利店品牌
    目前,7-ELEVEn便利店分布於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71100家連鎖店鋪,是世界上擁有連鎖店鋪數量最多的連鎖便利企業。據《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9年中國便利店行業實現銷售額2556億元,門店數量13.2萬家。其中,7-ELEVEn便利店2147家。
  • 新零售熱潮之下,7-11、全家集這些便利店「龍頭」是這樣轉型的
    在中國的市場中,日本便利店看似遍地都是,而且在不急不躁、紮實穩妥地發展著。但事實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新零售概念的潛移默化,逐漸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也意味著,當下的便利店行業需要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 便利店也要擁抱新零售實現轉型升級?看全家集便利店怎麼做
    隨著零售市場新零售形式的快速創新發展,傳統便利店的優勢在逐步被弱化。便利店要想在這一背景下,仍然保持消費者對其的熱愛程度,就得轉型升級。如7-11、全家集便利店等行業中的龍頭品牌,TA們根據自身優勢,將原本解決人們生活中「最後1公裡」問題,轉變成解決人們生活中「最後1釐米」問題。
  • 和而不同:7-Eleven的「中國策」
    )北京】1月8日報導(文/劉永)有關7-Eleven或鈴木敏文的書籍,在中國書店新零售類別的書架上,依然賣的很火。藉助7-Eleven渠道,更好實現業務的轉型。而對於7-Eleven來說,一家擁有雄厚財力和當地影響力的上市企業,才是「如意郎君」。在7-Eleven中國官網上,關於招募合作夥伴的要求除了有零售經驗外,最注重的就是「密切的政府關係」,以及資金實力,並用括號提示:比如上市公司。在日本,老齡化帶來的人手不足問題一直困擾著便利店行業。
  • 關於便利店這門生意,看看巨頭7-Eleven是怎麼玩的
    有一句話這樣說, 世界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ELeven和其他便利店,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生活中到處都都離不開便利店,每走幾個街道都能看到一間,不論是買一瓶水或是點心飲料,甚至是寄取包裹,也都是以7-ELeven最為人熟知,這個便利店更是世界首創 24小時營業的購物形態龍頭
  • 7-Eleven後,羅森將首進福州
    此前7-Eleven已經進入福州,開業當日業績近50萬,創當時的全球開店紀錄。在福州本土,見福、萬嘉、匯寧、六意等本土便利店也發展相當迅速,均為中國便利店連鎖規模企業,其中見福便利進入2019年中國便利店連鎖百強前十。此次羅森的入駐,無疑將加劇福州本土便利店的競爭格局,福州本土便利店「七雄爭霸」的局面或將出現。
  • 便利店711的名字到底怎麼讀?
    昨天小編在群裡聽到有人問便利店711的名字應該怎麼讀,開始還覺得蠻奇怪的,不就是711嗎,難道還有什麼別的讀法?其中最常見的讀法是seven-eleven和「七么么」。一些歌曲中也出現了這個便利店,我們來聽聽是怎麼唱的。聽清楚沒,唱的都是「七十一」哦。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七么么」唱出來實在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