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論語》十二章學習內容全解

2020-12-19 唯課堂

【課文內容】

【課文朗讀】

【文章分析】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所選十二則,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關於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世的原則等論述。

背景介紹

本文選自《論語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版)。《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都屬於語錄體。本課所選12章,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為人處事的原則。其內容都與學習和為人處事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學習目標】

1.了解孔子與《論語》的相關知識,積累文言文詞語,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掌握課文重點字詞的意思,並能準確翻譯句子,理解文意。

3.掌握並學會應用文中闡述的求知、修身、做人的道理;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聯繫自身實際,體會學習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4.背誦並默寫課文。

【同步練習】

【字詞積累】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這裡指孔子。

時習:按時溫習。時,按時。

不亦說乎:不是很愉快嗎?不亦……乎,常用於表示委婉的反問。說,通假字,同"悅",愉快。

慍:生氣,發怒。

君子:這裡指道德上有修養,有才德的人。

吾:人稱代詞,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三,泛指多次。一說,實指三個方面。省,自我檢查、反省。

為人謀:替人謀劃事情。

忠:竭儘自己的心力。

信:誠信。

傳:傳授,這裡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十有五:十五歲。有,同"又",用於整數和零數之間。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認為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通常認為是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從心所欲:順從意願。

逾矩:越過法度。逾,越過。矩,法度。

溫故而知新: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疑惑。

回:即顏回(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堪:能忍受。

之:代詞,它,這裡指學問和事業。一說,指仁德。

者:代詞,"·······的人"。

好:喜愛,愛好。

樂:以········為快樂。

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飯,吃。疏食,粗糧。水,文言文中稱冷水為"水",熱水為"湯"。

肱(gōng):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裡指胳膊。

於:介詞,對,對於。

如浮雲:像浮雲一樣。

焉:於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優點。善,好。者,......的人

川上:河邊。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逝,往;離去。斯,代詞,這,指河水。夫,語氣詞,用於句末,表示感嘆。

三軍:指軍隊。

奪:改變。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這裡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晉國人,孔子的弟子。

篤志:志向堅定。篤,堅守。

切問而近思:懇切的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切,懇切。

仁:仁德。

義:即"宜",行為的尺度。

【知識連結】

《論語》

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以及孔子和他

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儒家

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為維護專制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

創始人是孔子;基本教義是忠恕 中庸 德治 仁政等;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顏子、朱熹等;代表作品《四書》、《五經》、《十三經》;思想核心是仁、義、忠信、孝悌、中庸;時期先秦。

儒家是中國古代自從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作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雖然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但也只是諸子之一,與其它諸子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係。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社會,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傳統的責任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

儒家對中國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貢獻特別巨大。據《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16世紀以前,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約有300項,其中175項是中國人發明的。正是這些重大的發明(包括發現),使中國的農耕、紡織、冶金、手工製造技術長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而儒家也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學著作如《考工記》、《天工開物》等等。這些都和因動漫小說而名聲大噪的墨家沒有任何關係。所以不要提到中國古代就是科技落後、八國聯軍或是動漫中異常火爆而現實中早已秦漢絕跡的墨家,這不符合歷史史實。

語錄體

就是個人講話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對話的輯錄。在中國古代,弟子記錄老師的言論,多用口語,故稱之為「語錄」。現在也指從文學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選錄優美警策之文辭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編輯而成的作品。作為一種文體,語錄體具有親切、警策、精闢的特點。《論語》及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二程遺書》,均堪稱語錄體的典範。

【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聖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並稱「孔孟」。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聖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結構梳理】

【句子分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因此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第一章主要談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涵養。「時習」是學習方法;「有朋自遠方來」是學習樂趣;「人不知而不慍」是為人態度。第1句講學習方法;第2句講學習態度;第3句講個人修養。 「學」是一個認識的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把「學」與「習」統一起來。學了知識,時常去複習它,這是愉快的事。不斷實習,方能牢固,學習之樂;遠道而來,切磋促進,人生之樂;自求長進,不怨他人,提高修養。孔子講的學習,包括禮(禮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詩、書。既要學書本知識,又要實習各種技能,還要跟德育結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講誠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呢?」

用了三個疑問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時加強了語氣。「吾日三省吾身」總述本段內容,下文是反省的內容。曾子從三個方面反省、檢查自己:誠實、誠信、學習。

本章強調治學的人重視品德修養。

曾子每天從哪三個方面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 與朋友交往 溫習知識

曾子對自己有什麼要求?忠(盡心力)信(誠實)習(溫習)

這裡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對自己在修養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經常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講究盡全力。

我們應怎樣做人?

要有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誠實守信、童叟無欺,做到慎獨。

這句中所包含的成語:三省吾身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有所成就,說話辦事都有把握;四十歲心裡不再感到迷惑;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天命是什麼;六十歲時能吸取各種意見而加以容納;七十歲我能隨心所欲,但不會越出法度。」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的過程。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到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

1.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十五歲到四十歲:學習領會

五十、六十歲: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觀意識和做人規則融合為一

2.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思想與言行融合,自覺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

3.我們從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道德修養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循序漸進。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之)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憑藉這一點當老師了。」

理解: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複習舊課,領悟新知。

第四章談學習方法。「知新」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體會,即認識的加深;第二是領悟到新的內容,即知識的擴展。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疑惑。」

理解: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與思考相結合,方能有所得。

第五章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表明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這兩句話闡明了學習與思考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關係。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對所學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見解是很精闢的。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 顏回的品質多麼高尚啊!一竹籃飯, 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他自有的快樂。多麼高尚啊,顏回!」

孔子為何認為顏回是賢明之士?

因為顏回能夠忍受別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並且帶著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生活。本章讚揚了顏回樂於學習、安於貧困的品質。聖人讚嘆顏回:每天一竹籠飯,一瓢冷水,住在貧民區一間破房子裡,一般人忍受不了這種清貧,而顏回卻能安貧樂道,淡然處之。雖然清貧卻能保持頂天立地的氣慨,真是了不起啊!了不起!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對於學習,懂得某種學問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把研究這種學問作為快樂的人。」

思考:用自己的話來說如何表達這則論語的哲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學問也是一樣,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那就要對學習產生熱愛之情。

本章闡述了學習態度:以學習為快樂。

這一段運用了什麼修辭?頂真 講學習的三個層次:知、好、樂,層層推進,使說理更加透徹,令人信服。

此章講的是關於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才能夠靈活地運用。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本章講人的道德修養。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追求吃穿住的享受,「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這樣樸實平淡的生活,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於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雲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 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加以改正。」

這兩句話告訴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學習態度?

隨時隨地向任何人學習,學習別人的長處,借鑑別人的短處。

該句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這句話中包含的成語:三人行,必有我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 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這章角度:講學習態度——時光易逝,應珍惜時間。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觀俯察,再看河川裡的流水,因而興起感嘆。他所說的「逝者」,沒有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羅萬象。且就天地人世而言,孔子仰觀天文,想到日月運行,晝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開木落,四時變遷,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間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後,由少而壯,由壯而老,每過一日,即去一日,每過一歲,即去一歲。個人如此,群體亦不例外。

本章運用了什麼修辭?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時間的飛逝,指明時間的寶貴。

子曰:「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一個人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

本章講一個人應當堅定信念、矢志不渝。三軍之勇,可以劫取首領,而普通的人,卻不可奪其志氣。形容一個人志氣的重要。「奪」原意是「奪走」,這裡是「改變」的意思。「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正確的解釋應該是:三軍中最重要的統帥是可以換人的,但是,一個普通人的志向卻不可以改變。 孔子說這話的目的是告訴學生,一個人應該堅定信念,矢志不渝。運用對比來說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些堅定志向的。要改變一個人的堅定意志是很困難的。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說:「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博學」指廣泛學習和學問淵博,「篤志」指要有堅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極廣博地學習又要有一個追求的中心。本節子夏闡述了治學之道:堅定信念、廣泛學習。博學與篤志是基礎,切問與近思是方法,能夠做到這四點,就可以達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內容梳理】

題目解說

《<論語>十二章》是從《論語》中節選的有關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條語錄,是孔子在不同時間與弟子們的談話記錄;「論」的意思是編纂,《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認為「仁」「愛 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並有「學而不厭,誨人不 倦」的精神。

這十二章《論語》分別闡述了哪幾個方面的道理?分別找出相應的句子。

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

闡述學習態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為樂,培養興趣)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謙虛好學)③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從正面學習其經驗,又要從反面吸取教訓。)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珍惜時間。)

闡述學習方法: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②傳不習乎?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複習)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

闡述品德修養: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寬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實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順心而為) ④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安貧樂道) ⑤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安貧樂道)⑥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堅守志向) ⑦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仁德)

宋開國丞相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目的?

讀半部《論語》就可以治理國家(天下);道出(強調)了《論語》在人格修養(修身)和國家治理(治國)方面的巨大作用。

在孔子看來,「人不知而不」也是一種「君子風範」,那麼作為「君子」應具有那些風範呢?

應具有高尚的道德,寬廣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吾日三省吾身」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請結合實際談談這麼做的好處。

這是一種嚴於律己、勇於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這樣,人才能淨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與求學方面得到提高。

我們從「溫故而知新」這句話中,得到什麼啟示?

一個好老師應該是能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的知識中有所發現。強調要獨立思考。

「溫故」和「知新」是並列的兩件事嗎?

「溫故」和「知新」不是並列的兩件事。這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絕對達不到「知新」的目的。《禮記 學記》中記錄了孔子的話「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這說明孔子認為只能記誦一些知識,是不能當別人的老師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為師」。可見,「溫故」和「知新」不是並列的兩件事,關鍵在於要「知新」。

學習與思考有什麼關係?請結合文中孔子的話加以分析。

學習和思考是辯證的關係,只學習不會思考,則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如果只思考而不能學習則會疑惑,因此二者一定要結合起來。

第一則3句話的順序能調換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第一句是對自己的要求,要重視複習,實踐。第二句除了自己講學習外,還要重視與同伴交流,才能學有所成。第三句將學習提高到自我修養的高度,指出求學的人應有君子之風。所以三者不可調換。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反映了孔子什麼教育思想,對弟子說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現實意義?

這是孔子從學習態度方面來談的。告誡弟子要善於發現並學習別人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告訴我們要向一切人學習,在今天仍有實際意義。只有用謙虛的學習態度,向周圍的一切人學習,才會有成就。

試選取與學習有關的一則,談談它對你學習的指導。

例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談的是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學」與「思」二者是一種辯證的關係,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必然,二者必須結合起來,才會學有所成。

你是如何理解「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句話的?

這句話說的是:軍隊雖然人多勢眾,但如果人心不齊,其主帥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帥一旦被人抓去,整個軍隊失去了領導人,也就會全面崩潰了。匹夫雖然只有一個人,但只要他真有氣節,志向堅定,那就任誰也沒有辦法使他改變了。這種寧死不屈的烈士事跡,可歌可泣,在歷史上不勝枚舉。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氣節,志向不堅定,則很可能在關鍵時刻受不住誘惑或經不住高壓而屈膝變節,成為人們所鄙視的叛徒。

找出本課中出現的成語:

(1)不亦樂乎:不也快樂嗎?現用來表示達到了很厲害的程度。

(2)溫故知新: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也指重溫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

(3)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

(4)簞食瓢飲: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後用為生活簡樸,安貧樂道的典故。

(5)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表示要善於向別人學習。

(6)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向他學習,也指採納並實行正確意見。

(7)匹夫不可奪志:雖是平民也不可強迫他放棄主張。

(8)富貴浮云:不義而富貴,對於我就象浮雲那樣輕漂。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你是怎麼看待「簞食瓢飲」的?

生甲:顏回的這種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真是不容易,所以說,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乙:我從顏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種高潔的學者風範。他不因為物質條件的簡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夢想,轉而投身於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終迷失了自我。

生丙:我不十分贊同二位的意見。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擯棄優厚的物質條件,利用好它為我們的學習創造更好的條件,不也很好嗎?

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樣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貧樂道的思想和樂以忘憂的心境的?

該章把高尚的感情寓於詳細的敘述之中,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個字,把清苦的生活說得富有情味,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同時又運用了一個比喻,將「不義而富且貴」比作「浮雲」,形象地表達自己堅持道義的堅定信念。

你怎樣理解第八章中「浮雲」的比喻義?你怎樣理解孔子對於富貴和貧窮的態度?

【積累拓展】

「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練習提高】

《論語》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在生活、學習、修養方面的不朽經典。不少人的名字就化用了其中的名言寓意。比如:王朝聞、陳三省、張友三,他們是化用論語中的哪些名言呢?課後不妨去查查。

課外閱讀孔子《論語》全本。

【寫作參考】

1.多方比喻,蘊含豐富;逐層深入,脈絡分明。

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等表現了孔子對於富貴,對於時光的態度。

2.語錄文體,簡短流暢、通俗易懂、詼諧機智。

由於孔子對現實人生和社會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認識,所以《論語》一書的語言往往在言簡意賅的基礎上不乏哲理性和啟發性。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用辯證的眼光來處理「學」與「思」的關係。

3.彰顯形象。

在簡短的記言、記事中,傳神地刻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鮮明形象和性格特徵。如孔子的謙虛好學,深沉博學;曾子的謹言慎行,躬身自省;顏回的賢明,安貧樂道等。

【閱讀擴展】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之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趕集,她的孩子哭著也要跟著去。母親就對他說:「你先回家待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曾子的夫人從集市上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捉豬去殺。她就勸阻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夫人)這可不能開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開玩笑。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在欺騙他,這就是教育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啊。」於是曾子把豬給殺了,煮了之後把豬給孩子吃掉了。

(選自《韓非子》)

相關焦點

  • 最好聽的語文|《〈論語〉十二章》
    《〈論語〉十二章》選自:七年級上冊 第11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播音員、播音指導,中國播音學研究會會長。誦讀者:方明戳視頻,一起聆聽最好聽的語文↓最好聽的語文 | 《〈論語〉十二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知識要點歸納,老師:考點都在這裡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知識要點歸納,老師:考點都在這裡。暑假很快就會過去,三年級即將到來。有規劃的學生和家長都會在暑假期間規劃好下個學期的學習計劃。三年級是小學生成績的分水嶺,因此,做好學期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 語文班主任整理: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每課生字組詞,含拼音
    語文班主任整理: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每課生字組詞,含拼音小同學進入二年級階段,將會面臨從拼音認讀、識字訓練到段落閱讀的轉變,圖片式學習也逐漸過渡到圖文結合式的學習。那麼,二年級的小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挑戰呢?通過教材我們可以發現,二年級要求孩子們認識的漢字必須達到1800個,而能正確書寫的漢字1000個,除此之外,看圖寫話也是一個重點內容。關於漢字的認識主要就來自於我們的課文,每篇課文中都有必須會讀、會認、會寫,還要能組詞,能合理的應用。
  • 七年級上冊語文名著導讀《西遊記》預習+教案+課件
    七年級上冊語文寫作一《熱愛生活,熱愛寫作》預習+教案+課件七年級上冊語文5課《秋天的懷念》預習+教案+課件七年級上冊語文6課《散步》預習+教案+課件七年級上冊語文7課《散文詩二首》預習+教案+課件七年級上冊語文8課《〈世說新語〉二則》預習+教案+課件七年級上冊語文寫作《學會記事》預習+教案+課件七年級上冊語文綜合性學習
  • 教師父親整理: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每課生字組詞,含拼音
    教師父親整理: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每課生字組詞,含拼音小學一年級結束了,二年級即將到來,孩子們暑假都會對二年級課本進行一定的預習,這也是老師的暑假作業的要求。那二年級語文的學習,孩子們主要有以下幾個學習內容:1、能正確書寫250個漢字,認識將近500個漢字。2、熟練掌握所學漢字的筆畫和偏旁,初步掌握孩子的間架結構,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3、學會使用字典。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1-20課精華知識大全,9月開學必備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1-20課精華知識大全,9月開學必備眾所周知,升入初中後,同學們要學習的主要課程也就從三門變成了7門,並且在初二初三還會增加物理和化學這兩門課程。就拿七年級上冊歷史來說,在部編版教材中,七年級上冊歷史一共學習4個單元,21課,主要是從人類的起源到魏晉南北朝,這個中間時間跨度較長,所以,老師建議同學們可以採用時間軸的方式來記知識點,所謂時間軸,就是某一個時間裡發生了哪些事?在什麼地點?有哪些人物?帶來了什麼影響等等,只要將這些串聯起來,那歷史成績一定不會太差。
  • 二年級語文上冊,生字表及組詞彙總,老師:家長輔助聽寫
    二年級語文上冊,生字表及組詞彙總,老師:家長輔助聽寫。現在很多學生家長反映,上班忙了一天累得不行,晚上還要回家輔導孩子功課,幫孩子聽寫生字、詞語。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二年級語文上冊,需要聽寫的生字和詞語有哪些。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生字、詞語是基礎知識,也是關鍵。很多家長很在意教科書的版本,其實對於語文來說,不管是什麼版本,其基礎都是一樣的,考試的時候也不會只考書本上的知識,就算是閱讀理解也是考課外的。因此,對於二年級語文的學習來說,掌握基礎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 初中語文提前學: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生字詞彙總!寒假必看
    初中語文提前學: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生字詞大匯總!這個寒假必看「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寒假是一個較長的假期,如果只顧玩耍,不進行有計劃的學習,很容易養成壞習慣。知識的學習在於每天的積累,同學們任何時候都不能鬆懈。最近,七年級的同學詢問小編下學期的語文資料,小編有意識地對其進行了整理,教材是部編版的,一共有23課,其中有幾課是沒有生字詞的,小編不一一表明了,同學們可以先收藏起來,在接下來的時間,慢慢學,下學期展開複習時也能派上用場。
  • 人教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材及部分內容解讀
    以下是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本拍照圖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也歡迎你告訴我,相信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後,就會發現,語文並不難。感謝你的關注、點讚、評論、轉發。拓展閱讀
  • 人教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教材及部分內容解讀
    以下是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課本拍照圖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第十五課 文具的家編者語:這一課的「讀一讀,記一記」是組詞訓練,訓練孩子們將一個字組出四個詞。口語交際 一起做遊戲語文園地七和大人一起讀 孫悟空打妖怪這裡是以童謠的形式讓同學們了解孫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在人教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的名著閱讀單元,必讀書目就是四大名著。
  • 五升六語文預習,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預習要點小結
    今天給各位即將升入六年級,已經開始暑假預習學習的同學分享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預習要點。希望對各位同學的學習有所幫助。#暑假預習#【一、基礎部分】【二、佳句積累】1.比喻句(1)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
  • 人教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材及部分內容解讀
    以下是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課本拍照圖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也歡迎你告訴我,相信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後,就會發現,語文並不難。感謝你的關注、點讚、評論、轉發。「最新」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文原文及部分解讀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 小學生先識字後學拼音
    其中,義務教育六·三學制的地區,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此次部編版教材可謂是「大有來頭」。2012年3月部編版教材啟動編寫,歷時5年多編寫完成,由於是教育部直接領導編寫,因此業界稱為「部編版」教材。
  • 課文不背熟,掉分太可惜,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內容填空專題
    #小學六年級語文學習#課文內容填空部分,只要課堂聽懂,課後多讀多背,是可以在考試的時候拿滿分的。這部分同學們一定不可忽視,也是語文複習性價比最高的部分。今天整理分享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內容填空專項練習題一套,各位同學可以收藏練習一下。
  • 2020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附參考答案(建議收藏)
    #小學四年級語文學習#新的學期課程學習已經開始了。今天給大家分享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測測你的學習成果吧。四、1.耳欲徹霄平浪鴉雀竊竊隱現2.萬籟俱寂悄然無聲無聲無息3.(1)風平浪靜 (2)若隱若現五、1.沸騰 2.奔騰 3.靜寂 4.清靜六、1.喧鬧 2.狹窄 3.清晰七、
  • 北京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狐狸分奶酪》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狐狸分奶酪》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識撿、酷、倆、始等18個新字,會寫奶、吵、急、第等8個生字。   2、讀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麼事。   3、能用關鍵詞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 七年級數學思維導圖: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思維導圖分享!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主要學習了4個章節的內容,具體內容包括了有理數、整式的加減、一元一次方程及幾何圖形初步內容,學習這個部分的內容時,可採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預習相關內容,把握各個章節內容下的具體內容,同時利用思維導圖的方法還有助於後期對於相關內容的複習鞏固,今天我們主要給大家分享一下
  •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字書寫+字義詳解,超全整理!
    各年級同步學習資料更新中……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知識點,其中包含字詞解析、組詞、形近字、書寫注意等方面的內容,超全整理,各位家長快點擊圖片進行保存吧!
  •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成語填空及詞語分類,單元、期中、期末複習
    三年級是一個兩極分化的階段,課程內容從培養學習興趣轉向大量知識系統性的學習,孩子往往不能及時地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加上訓練的不足,會出現遺忘,理解混亂等現象,所以提前讓孩子適應中年級的學習尤為重要。三年級是小學語文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語文課文由原來的文字簡單、情節單純轉向課文內容有一定的深度,字詞也逐漸成為幫助讀通課文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重點了。在這個時期,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最大的難點在於習作練習——從幾句話的段要寫到完整的一篇文章,字數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課文重點講解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課文重點講解。新學期即將開學,三年級小朋友即將進入新學期的學習了。部編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是新學期即將學習的課文,同學們可以在開學前進行預習,將本課文的重要知識點進行預習,這樣在上課時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們來看看本課文中需要認識的字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