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發財夢斷 多人合謀毒殺野生動物

2020-12-24 中國小康網

漫畫/高嶽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國鋒 羅莎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儘管公安機關持續加大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依舊有些人仍在頂風作案,繼續捕獵野生動物以牟取利益。

2020年2月,江蘇省揚州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會同邗江公安分局、高郵市公安局,成功打掉以馬某、彭某為首的兩個非法獵捕、殺害野生動物團夥。目前,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現場查扣野鴨等野生保護動物60多隻。

攝影愛好者提供線索

每年秋冬交替時節,小天鵝、黑水雞、秋沙鴨、獐雞等成群結隊地飛到揚州邵伯湖,給平靜的湖面增添動感美,成為不少攝影愛好者的大愛。可這兩年,不少攝影愛好者向揚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反映,野生動物少了,很難拍到候鳥集體遷徙的畫面。

2019年12月中旬,揚州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赴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座談交流時,獲悉一條線索,有人在邵伯湖非法獵捕野生動物,在當地造成極壞影響。對此,食藥環偵支隊高度重視,立即報請市公安局分管局領導,從邗江公安分局、高郵市公安局抽調精幹警力成立專案組,迅速開展案件偵查工作。

今年1月26日上午,食藥環偵支隊召開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專項行動部署會,成立3個工作小組,要求迅速查處邵伯湖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案件,嚴懲違法犯罪分子。為有效收集證據,專案組成員結合當前全市公安機關開展的「千警進網格,家園當衛士」活動,開展實地走訪。

專案組從當地群眾處獲悉,該團夥組織者系馬某,並獲得少量疑似被毒死的野生動物及家禽屍體。在明確馬某身份後,專案組通過大數據找到與馬某有密切聯繫的10名可疑人員。經深入調查,以馬某為首的犯罪團夥逐漸浮出水面。

2月20日凌晨,專案組決定對該團夥集中收網,後在高郵市將馬某抓獲,團夥其他成員均在各自家中被抓獲,民警還在這些人家中的冰箱內搜查出部分獐雞、野鴨等。

多人合謀毒殺野生動物

2015年,馬某在方巷鎮沿湖村經營著一家小飯店。為了吸引顧客,平日裡以打魚為生的他經常到邵伯湖、高郵湖等地去垂釣、打撈魚蝦。退漁還湖以後,馬某整日遊手好閒,總想著不勞而獲,還經常找人借錢。

一次,馬某的朋友來小飯店聚會喝酒,提到社會上有些人喜歡吃野味,一隻天鵝最高能賣到8000元,一隻野鴨也能賣到200元,只要能弄到貨,就有錢可賺。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馬某上心了。

每到秋冬交替時節,馬某在捕魚時都會發現,從遠方飛來覓食的小天鵝、黑水雞、秋沙鴨、獐雞著實不少。苦於沒有捕獵工具,且單打獨鬥成功率較低,馬某便找到楊某、孫某等人,用呋喃丹拌好的蝦皮和糧食,在島上投食覓食的候鳥,進而捕殺,一部分自己食用,一部分售賣獲利。

自2016年以來,馬某等人有明確組織分工,相互之間聯繫說暗語、打掩護,長期使用毒餌料獵捕野生動物,先後10多次獵捕野生動物共計上千隻,僅2019年10月20日,馬某等人就毒殺100多隻獐雞。捕殺野生動物後,他們通過網絡銷售、定點交易、送貨上門等方式販賣,獲利近百萬元。

快偵快破13名嫌犯落網

抓獲馬某等人後,辦案組民警連夜開展突擊審查,但團夥成員早已形成攻守同盟,落網後對犯罪事實拒不承認,避重就輕,企圖混淆和掩蓋事實真相。

審查過程中,民警轉換思路,開展政策攻心,宣傳法律知識、講明利害關係,適時拋出在手證據,逐一攻破團夥成員心理防線。根據馬某供述,民警又成功抓獲收贓者胡某、朱某等人,查扣野生動物20多隻。

在審查胡某時,民警發現其收贓的數目遠多於馬某供述的數量。經研判,民警猜測胡某另有收贓渠道。在確鑿證據面前,胡某供述出與其合夥收贓的孫某,並循線追蹤打掉了另一個以彭某為首的非法獵捕、殺害野生動物的犯罪團夥,查扣野生動物20多隻。

2月28日,隨著彭某的到案,以馬某、彭某為首的兩個團夥13名犯罪嫌疑人相繼被抓。此案為揚州公安在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中抓獲人數最多的一次。

相關焦點

  • 野味獵人講述內幕:一天捕獵幾十隻 野生動物越來越少
    事實上,禁食野味的「戰鬥」已打響多日。1月下旬至今,多地嚴查野生動物販賣案件,部分省市也出臺禁止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的地方法規。新京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不少地方,早已形成了獵人進山捕獵、供貨商「洗白」轉賣的野味產業。產業鏈的源頭,獵人的角色不可或缺。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原因就在:蝙蝠屬於源頭宿主,到人這個節點的過程中,還會有中間宿主,也就是其他野生動物都有攜帶病毒的可能,這不是駭人聽聞,2003年暴發SARS疫情就是中國人愛吃野味所致,當時曾一度把果子狸當成源頭宿主,對果子狸大加屠殺。
  • 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
    原標題: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個?央視財經(記者 童盈)截至今日20點,湖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發現確診病例444例,共致17人死亡。1月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次疫情的源頭主要在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這個海鮮市場裡相當多的不是海鮮,而是「野味」,就是野生動物。綜合各方面信息,從流行病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判定病毒的來源就是野生動物。 有專家表示,病毒源頭很可能是竹鼠、獾等野生動物。將病毒傳染給人的到底是竹鼠還是黃麂、野兔、野豬、豬獾、狗獾、果子狸、土撥鼠、活猴?
  • 野味是剛需?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近日,《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引發公眾關注。蛙類養殖委「逆流」發聲新冠肺炎疫情將「野味產業」推上前臺,禁食野生動物的觀點漸成社會主流。但16日,蛙類養殖委微信公號文章《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據悉,該發文組織的全稱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簡稱「蛙類養殖委」),於2019年3月29日在東北林業大學成立。
  • 野生動物易攜帶病毒和寄生蟲 禁食野味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拒絕野味」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熱點。2月18日,我省在全國率先立法,對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說「不」。廈門市食品安全專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賈玉珠提醒,野生動物除了容易攜帶病毒外,身上往往還有寄生蟲,守護自己和家人「舌尖上的安全」,要從拒絕「野味」做起,禁食野生動物!  有些人吃「野味」或出於獵奇心理,或誤認有「大補」功效,或想炫耀,這使得販賣野生動物有了市場需求。卻不想,人們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斬斷伸向野生動物的貪舌「毒」手
    多學科專家解讀,科普野生動物犯罪危害性參與合議庭的人民陪審員是徐州市一位食品安全專家。庭審中還邀請了中國礦業大學生物學單愛琴副教授和南京農業大學農藥藥理學王麗平教授作為專家輔助人輔助審判,從專業角度解讀涉案山斑鳩與珠頸斑鳩的生態、科學、社會價值和以毒殺方式獵捕斑鳩對生態系統的危害性以及被毒殺鳥類屍體內殘留藥物的二次毒害性、以食用為目的狩獵、運輸、加工未檢疫野生鳥類對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性等內容,幫助社會公眾樹立更加理性的認識,引導大家形成「不捕、不購、不食野生動物
  •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美麗的野生動物人類的朋友
    全國人大出臺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決定》野生動物留在野外留在大自然,我們不要去打擾它。人類傷害野生動物的行為應該自我限制,自然界與人相處的方式就和諧了。我們不僅能夠提出了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也能做到禁止食用,因為這是在中國。
  • 警示| 貪戀野味 捕殺野兔被判刑
    警示 | 貪戀野味 捕殺野兔被判刑 2020-05-12 16:2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這些野生動物攜帶多種病毒,你我都接觸過,要戒掉這口「野味」
    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不是通過物理上的意外或者非意外接觸,而是病從口入人們對「野味」的執著非同一般,只「吃」就有各種烹飪方式由於大家對「野味」的喜愛,不僅製造與增加了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與人類接觸的機會
  • 兩人毒殺偷吃小龍蝦苗的45隻野鳥:均系國家保護野生動物
    兩人毒殺偷吃小龍蝦苗的45隻野鳥:均系國家保護野生動物 2020-07-24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日本人吃什麼樣的野味?
    印象中,日本料理多以大米、蔬菜以及其他植物性食品(如豆腐)以及大量魚類為食材,並且烹調精緻,口味清淡。跟炫耀性的野味消費,似乎絲毫不沾邊。 但實際上,愛環保的日本人吃起野生動物來也很兇猛。
  • 朋友圈還有人在公然販賣野生動物!
    1月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從各方面的初步流行病學分析,病毒實際上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這是比較大的可能。它的源頭是什麼動物,基本上還不清楚。可能性比較大的,比如說像竹鼠、獾這一類。將病毒傳染給人的到底是什麼動物?最終需要醫學研究數據,但極有可能與食用野味有關。
  • 毒殺三千多隻野生灰頭鵐,江蘇一男子被判2年10個月
    庭審中,被告人稱其毒殺的鳥準備供自己食用及到年底送給親朋好友。經鑑定,被捕殺的鳥中3351隻系灰頭鵐,屬於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簡稱「三有」動物);另有386隻因形態不完整,無法確定其具體種屬。法院認為,野生動物是珍貴的自然資源,具有生態、科學、歷史、美學、文化等價值。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易造成生態失衡,同時給公共安全帶來重大風險。
  • 東北人為什麼不吃野生動物
    筆者就是東北人,在我們東北上到80歲老人下到剛懂事的孩子都知道東北五仙,在我的童年裡奶奶一直告訴我不要惹黃鼠狼和狐狸這樣出沒在人類生活區域裡的小動物,說是有靈性還記仇,傷害了一個黃皮子(黃鼠狼)就得全家遭殃,還給我講了我家鄰居張老頭當年就是因為打死了一隻黃皮子,結果第二年就得了半身不遂,這件事一直成為了我的童年陰影,不要說吃小動物就是惹了它們我們東北人還得給它們修墳祭拜
  • 日本人會吃「野味」嗎?
    我們的印象中,日本人吃得最多的料理就是生魚片、壽司、烤肉,聽起來都是中規中矩,比較清淡的感覺,也很少會跟那些林間的動物聯繫起來,而且,日本人非常環保,保護野生動物一直宣揚的不錯,那日本人會不會吃野味呢?答案是:會的。
  • 野味帝國
    如果你對全國各地的野味酒樓或者農家樂沒有很直觀的認識,那你可以去廣州黃埔古港一家叫古港人家的餐廳。那裡有一道菜叫「木瓜爆雀」,放在裡邊爆炒的,據說是麻雀。專門來吃這道菜的人,可以說人山人海,不遑多讓。蠄蚷、麻雀這種不屬於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門面不必遮蔽,更充分地體現著人們對野味的好奇與熱情。你要說好不好吃,我個人覺得,蠄蚷這種東西,放下偏見當作美食品用,味道依然是怪異的。
  • ...餐桌的病毒…抖音仍有「吃播」蝙蝠視頻,朋友圈還有人賣野生動物
    疫情發展到如此地步,讓人無比痛心。專家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某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對野味的痴迷和貪婪,釀下了如此大的惡果,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目前還沒有看到惡果的下限。不知道那些愛吃、經營、捕捉野味的人,此時此刻有沒有受到觸動,良心會不會痛,心靈會不會懺悔?拒絕野味!管住嘴,就是管住命。
  • 戒不掉的野味,到底有什麼好
    二、吃野味的執念源自何處?市場經濟的邏輯告訴我們,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供給去滿足這種需求。倘若沒有人愛吃野味,這些野生動物自然也就不會被做成菜餚端上餐桌。為什麼在每個時代都有迷戀於吃野味的人呢?經過多方考證,我總結出以下三點原因。
  • 電商平臺還在公然售賣野味 涉及果子狸等高危動物監管部門提醒不要...
    來源標題:電商平臺還在公然售賣野味 涉及果子狸等高危動物 監管部門提醒不要食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野味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日前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袁國勇也呼籲稱:「我們都不應該吃野味。」
  • 野生動物是隱藏的「病毒庫」
    然而,近代以來,隨著迅疾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人類在侵佔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同時,還對野味趨之若鶩,於是,密林深處、汪洋大澤的野味通過偷獵、圈養、貿易等渠道魚貫而出,聚集餐桌,使得本就數量稀少的野生動物更是難覓蹤跡,不少物種甚至被吃得瀕臨滅絕。物以稀為貴,諸如「龍虎鬥」之類的野味,名稱生猛,材料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