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認為旗袍是清代旗女而來嗎?淺析中國旗袍服裝樣式起源文化

2021-01-08 浮生又四日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關於旗袍的樣式起源,在學術界爭論很多,主要觀點有四種:

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為代表,認為旗袍即是從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發展而來。

第二種以袁傑英教授《中國旗袍》以及包銘新教授《中國旗袍》《近代中國女裝實錄》為代表,認為旗袍和旗裝袍有一定繼承關係,但同時認為旗袍的源頭應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裝或先秦兩漢的深衣。

第三種以卞向陽教授《論旗袍的流行起源》為代表,認為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

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同時又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構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於中國傳統袍服,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象徵的新時尚流行和服裝審美的特點,可為中西服飾交融的設計典範。

他同時認為「旗袍」名稱的起源是一種「誤稱」,因為較早倡導旗袍的群體都是都市中受西學影響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對封建禮教的新女性、學生等社會群體,她(他)們絕大多數是漢族人,她(他)們的祖先在清初經過流血抗爭才為漢族婦女取得不穿滿式服裝的權利,她們不可能去復闢帝制時代的、還是異族壓迫者的服飾,所以旗裝袍在民國復闢的條件並不具備。

而筆者更偏向第四種觀點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原因如下:

一、民國初期是西方文明和中華傳統劇烈碰撞的時期,面對思想上的湧入,年輕人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女性也追求解放。

力爭女性社會地位提高的年輕女性,從服裝上開始邁出第一步。於是第一批旗袍應運而生。

代表人物就是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她在1907年時給人印象深刻的裝束就是一身「青色長袍」。這時候的「旗袍」並不像現在一樣開放,還是延續了舊時保守風格。

因為自漢代以來,穿袍服是男性的專利,而女性只能穿兩截衣。《女兒經》中「為葚事,兩截衣,女人不與丈夫齊」,體現了封建思想下女性被歧視的現狀。

民國建立初期的一段時間裡,由於西方文化與思想的大量湧入,國家飽受列強侵略和軍閥戰爭之苦,思想先進的年輕人積極學習西方,特別是女性勇敢地追求解放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二、中西文化交融,女權意識萌芽。經過辛亥革命勝利後的女子放足、剪髮運動,女性的解放到了20年代中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伴隨女權運動的發展。

張愛玲就曾在《更衣記》裡寫道:「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於清朝提倡復闢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們初受西方文化的薰陶,醉心於男女平權之說,可是四周的情形與理想相差太遠了,羞憤之下,她們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將女人的根性斬盡殺絕。因此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王宇清先生也持有這種觀點:「旗袍,這後來流行大半個世紀的女裝,卻原來竟是新潮女子們爭女權爭平等的副產品呢」。

三、反對封建禮教,爭當新時代獨立女性。這一時期,女子思想解放潮流空前盛大,大量女性以新時代獨立女性自居。因此在服飾上延續清朝的服飾是不可能的,原因上文觀點四中以說明。

民國文化女性的名字,總伴隨著她們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吳健雄、吳貽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張愛玲、林徽因、蕭紅和丁玲等。

事實上,民國之時「旗袍」的稱呼之所以最終會流行開,是因為整個清代,漢族女裝依然保留漢族女性傳統的「上衣下裳」制。

除了貴族命婦禮服外,尋常女子一般並不穿袍服,而旗女不論貴族女性禮服還是尋常女子的日常服飾卻都是袍服。

因此在長達近300年時間的潛移默化下,普通人已經習慣了「女子穿袍=旗女之袍」的歷史記憶,所以在民國旗袍開始出現的時候會給普通人一種這是「旗袍」的聯想。

實際上民國旗袍首倡群體並不承認「旗袍」這個稱呼,而是「只叫它做長衫、長衣或長袍,與男性服裝混為一詞,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國日報》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議改稱「中華袍」。又有人提議叫做祺袍的,但兜兜轉轉的,最後還是叫回旗袍了。」

相關焦點

  • 「旗裝改漢服」民國旗袍的前世:清代旗女之袍
    在中國,自古以來女人的代名詞是「三梳頭,兩截穿衣」。一截穿衣和兩截穿衣是很細微的區別,似乎沒有什麼不公平之處,可是1920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她們初受西方文化的薰陶,醉心於男女平權之說,可是四周的實際情形與理想相差太遠了,羞憤之下,她們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將女子的根性斬盡殺絕。因此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 旗袍的起源於何時?為什麼旗袍是中國女性服飾的最佳代表
    旗袍有女性國服之稱,是展現東方美的極佳選擇,它以立體式修身剪裁為主,強調展現女性的曲線,因此旗袍最易打造S型的體態,同時又不失東方女性特有的內斂與優雅。一、旗袍的起源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
  • 旗袍的式樣是不是起源於清代?聆聽學者怎麼說
    旗袍,現在差不多人盡皆知。然而對於旗袍風格的起源,學界學者有很多爭論,主要有四種觀點由先生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代表第一種觀點認為旗袍是直接從清代齊國婦女的服飾發展而來的!然而也有學者認為「民國旗袍雖有旗女之袍的形式,卻不具備其內涵,未免有失偏頗」代表為袁傑英教授《中國旗袍》和包銘新教授《中國旗袍》《近代中國女裝實錄》第二種觀點認為旗袍與旗袍有一定的繼承關係,但來源應為西周時期的細麻布或先秦時期的深衣或兩漢有人質疑旗袍是滿族衣服,江南大學的崔榮教授在
  • 你知道旗袍的起源嗎,它是由哪兩個民族服飾文化融合的呢?
    原問題:現代旗袍是由哪兩個民族的服飾交互交融而成?眾所周知,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最流行的著裝之一,有著其非常特殊的歷史地位。不過旗袍這一華人女性著裝文化,卻在世界上引起了廣大愛好者的研究和推崇。其實旗袍的起源在中國現代是有很大的爭論的,有的人講是漢人和滿人服飾的一種融合後的改良版,有的學者卻認為旗袍是從先秦時代就留下來的一種穿著遺風。不過旗袍流行的時代也非常的特殊,是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盛行的,大街小巷裡到處都可以看到穿旗袍的女士,旗袍在那個特殊的時代成了中國社會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旗袍由滿族旗人服裝演變而來?不,旗袍是根正苗紅的漢服
    說起旗袍的歷史和由來,絕大部分人,特別是現在的小自媒體,都不假思索說旗袍是由滿族旗人的服裝演變而來的。一些旗袍愛好者和使用人群也幾乎都這麼認為。 那麼,這個說法到底準不準確,是否靠譜呢?
  • 旗袍文化中正確的穿衣指南你知道多少?
    旗袍文化的內涵通俗的理解就是中國女性自信力的表現方式一、旗袍不同於「旗人之袍」「旗袍」與滿族旗女之袍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滿族旗人所穿的袍子通常面料以厚重織錦多主,袍子上面有很多的各種織繡,通常顯得比較繁瑣寬大,一般下半身穿著長褲,十分平直,體現不出曲線美,具有保守的特點。
  • 旗韻中國:穿旗袍=旗開得勝,旗袍非國服卻是中國服飾革命的贏家
    高考臨近,據說為了討一個「旗開得勝」的意頭,家長們穿起了旗袍,一時間,旗袍成了很多時尚品牌熱推的服裝。旗袍風尚源於旗裝,興於民國。據說很多人對於漢服和旗袍究竟誰算國服而爭論不休。其實穿漢服更多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與懷念。
  • 婚慶旗袍出租_鑫禧鵲服裝
    婚慶旗袍出租,鑫禧鵲服裝,鑫禧鵲舞臺服裝先後為各大影視劇組、企業集團、事業單位、大專院校等提供高i效、全i方位的一體化服務,並為各大劇組、演出團體、電視欄i目組、廣告公司提供了各類影視服裝,演出服裝,主持禮服、晚裝等,得到了客戶的一致認可,同時也滿足了演藝界及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
  • 「旗袍」與「褀袍」之爭,這回你認同臺灣省學術界的更名嗎
    旗袍是一款在國際上是特別具有辨識度的服裝。無論你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看到一襲旗袍,看到那婀娜多姿、高貴典雅的服飾,都會想到東方大國。旗袍的設計思路以立體式裁剪為主,打造女性S型體態,極至展現女性曲線之美。
  • 包頭市龍鳳旗袍租賃專營店_鑫禧鵲服裝客戶至上
    包頭市龍鳳旗袍租賃專營店,鑫禧鵲服裝客戶至上,鑫禧鵲舞臺服裝儲備多種款式的主持服、晚禮服、舞蹈服、合唱服、古典服裝、旗袍、大型演出服、年代服裝及鞋帽、配套飾品及道具。包頭市龍鳳旗袍租賃專營店, 也就是說,旗袍是一件制的直身樣式,上衣下裳的不叫旗袍。
  • 旗袍的來源和演變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進入了近代。帝國主義的侵略,逐步使我國淪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同時,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影響也日益擴大,衣冠服飾隨之發生變化。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廢除了帝制,建立了民國,歷來具有意識形態作用的服飾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場革命。婦女服裝,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一般仍然保持著上衣下裙的形制。和清代服飾沒有太大的區別。
  • 動漫中的旗袍中國角色
    中國和日本自古以來一衣帶水,很早就開始就有了文化上的交流,所以在日本動漫中經常會出現還有中國文化的元素,或者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的人物以及故事。
  • 旗袍的由來及演變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 非遺滿繡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劉思彤講述「旗袍」的前世今生
    旗袍是「真正代表中國文化符號的服裝,傳承的是中國人的精神文明,創新 的 是「銳意進取」與時俱進」,既要「得真傳」的「繼承」,也要「得人心」的「發揚」。  有人混淆了旗袍概念,把旗袍定義是連衣裙 ,我認為這個概念不是「藝術的創新」,而是「文化的無知」,不把「無知」當「態度」,不把「惡搞」當「創新」,不把「曲解」當「傳承」,不把「破壞」當「出彩」。
  • 從《旗袍美探》種追尋民國的旗袍風情
    旗袍的發展歷史旗袍為何叫「袍」,顧名思義,它本身就是一種「袍子」。關於旗袍的形成眾說紛紜,直到如今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有學者認為它起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 旗袍「守藝人」張慧霞: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新文化名片
    來廣州創業24年間,張慧霞白手起家,從東山口一間7平方米的小裁縫店,到如今在廣佛兩地開起十多家旗袍店,見證了「生活旗袍」概念在廣州的逐步流行;如今張慧霞一直還堅持著自己的手工旗袍,疫情期間,張慧霞還為廣州的400多位「抗疫巾幗英雄」送去了旗袍,張慧霞說,作為一名旗袍「守藝人」,她希望把旗袍文化傳播開來,讓中國旗袍走向世界,也讓嶺南派旗袍成為廣州的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 「盛京之約」向世界展示中國旗袍文化
    人民網訊  5月24日,以「立足旗袍之秀 傳承文化之美」為主題的「盛京之約」向世界人民發出邀請——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在瀋陽故宮博物院拉開序幕。
  • 上海旗袍製作培訓班分享穿旗袍的幾個小建議
    穿旗袍的幾個小建議天氣漸暖,旗袍製作培訓老師對喜歡穿旗袍的女孩也提出了幾條建議:一、旗袍的長度不要達到腳面,及膝的旗袍就可以了二、穿旗袍效果如何,取決於面料怎樣。定做或購買時最好選擇品牌店。三、短髮女孩可以穿高領旗袍,這樣顯得更幹練。四、最好依據成品挑選合適的面料,讓設計師量身定做,這樣不僅剪裁合適,或許還可以進行一些創意設計。
  • 文化盛宴 動容盛京!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旗袍之都」啟幕
    9月20日,主題為「提振非遺消費 創享美好生活」的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在「旗袍之都」瀋陽隆重啟幕。強強聯合 紡織非遺攜手中國旗袍節本次中國紡織非物質遺產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瀋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桐視界(遼寧)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
  • 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在...
    「旗袍」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代表,已成為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從1636的盛京瀋陽,走到2019的中國和世界,它所延續的生命力仍煥發著勃勃生機,如今更成為瀋陽的文化IP,瀋陽的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瀋陽是一座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公元1636年清朝定都盛京,旗袍成為后妃等旗人的法定服飾。因此,1636年被專家學者認為是中國旗袍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