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為何從不說,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只因代價太慘烈

2020-12-22 歷史策論

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司馬遷。

春秋時期,大小諸侯國先後崛起,在兼併戰爭當中,只有七個國家存活了下來,分別是:秦、齊、楚、趙、魏、韓、燕,七國為了吞併小國,都實行變法,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保持住了東方霸主的地位,趙國也是當時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進獻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就派出了使者帶著國書面見趙惠文王,並表示願意以15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惠文王一時間拿不定主意,有人就推薦了藺相如。

藺相如臨危受命,帶著和氏璧來到了秦國,秦昭襄王雖然非常喜歡和氏璧,但遲遲不提換城池的事,藺相如知道他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玉璧,就說玉璧上有一塊瑕疵,他從秦昭襄王手中奪過玉璧後,以玉碎要挾秦昭襄王換取城池。

俗話說狗急跳牆,秦昭襄王怕他真砸壞了玉璧,就讓人拿出地圖,劃出了十五座城池,藺相如心想秦昭襄王肯定是騙他,要是讓出了玉璧,這城肯定拿不到手,於是藺相如就讓秦昭襄王齋戒5天。

秦昭襄王也不怕藺相如跑了,就照他的意思等了五天,不過藺相如早已經派人將玉璧送回了趙國,5天之後,他自然是拿不出和氏璧,不過藺相如有恃無恐了,在朝廷上振振有詞,甚至主動請求湯鑊之刑。

秦昭襄王十分無奈,最終將藺相如放回了趙國,趙惠文王十分欽佩藺相如,還封了他為上大夫,完璧歸趙的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後面到底發生了什麼,老師可不會告訴你。

其實從「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來看,也能發現很多的漏洞,秦昭襄王作為一國之君,真的貪圖一塊和氏璧嗎?當然不太可能,秦昭襄王在意的是趙國,他只是想用和氏璧作為藉口打壓趙國,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藺相如是一個變數,他打破了趙國的僵局,但這並不代表,秦昭襄王會放過趙國,藺相如不僅不奉上和氏璧,還在朝廷上辱罵秦昭襄王的列祖列宗,這讓秦昭襄王更加難以咽下這口氣。

趙國在連年的徵戰下,也是越來越強盛,秦昭襄王也意識到需要好好教訓一下趙國,公元前260年,秦國發動了長平戰爭,秦國主戰,廉頗只守: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

廉頗的固守讓趙王失去了耐心,廉頗也被替換掉了,換上了趙括,結果可想而知,趙括敗給了白起,秦軍「坑殺」了40萬趙軍,明白坑殺,你就知道有多殘酷了,這可不是活埋,而是一個個殺掉,趙國的國力從此一蹶不振,至於藺相如和廉頗去了那裡,在史書當中並沒有記載,但史學家認為,長平之戰時,藺相如可能就已經死了,廉頗後來投奔了魏國。老死在楚地。

完璧歸趙確實保全的趙國的名譽,但有時候示弱也沒錯,勾踐當年也能「臥薪嘗膽」,過於強勢反而會適得其反。

歷史總是這麼現實,筆者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本《資治通鑑》,作為一本記錄歷史的書,它收錄的春秋到宋朝之間的歷史,十分有趣,著名的房產大亨李嘉誠,也借閱過《資治通鑑》,說:讀一些有趣的歷史,能豐富人的閱歷。

這本書筆者也看過一些,確實非常不錯,不然也不會推薦給大家,全套原價98元,現在搞活動只要58元,價格公道,喜歡的人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因為代價實在太慘烈
    這時候,藺相如站起來說,不如讓我去把和氏璧送過去吧,如果他們不拿去等值的東西來交換,我一定將和氏璧完整的帶回。然後藺相如帶著幾個隨從就去秦國了。到了之後,藺相如發現,秦王果然沒有拿城池來換和氏璧的時候。於是藺相如找個機會拿到了和氏璧,威脅秦王必須把城池給趙國,然後才能把和氏璧送給他,不然他就要連人帶玉一起撞死在這裡。
  • 老師為什麼不告訴你,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因為真相太殘酷
    「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流傳至今,藺相如聰明勇敢、膽識過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因為他能為了國家的利益著想,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從秦國全身而退。那麼,藺相如從秦國回趙之後發生了什麼呢?在說「完璧歸趙」的後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
  • 完璧歸趙!歷史書不會告訴你,趙國之後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歷史書不會告訴你,趙國之後付出了慘烈的代價在戰國的歷史上面,有一個完璧歸趙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藺相如在故事當中被描述成為了一個足智多謀,為趙國著想的大英雄,激勵和鼓舞著大家去學習藺相如的這一種精神和智慧。
  • 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趙國下場如何?語文課本上絕對不會寫的歷史
    藺相如有高尚的情商,更是擁有大智大勇,他識大體顧大局有遠見,藺相如他愛讀書,肯上進,他的愛國思想更是無人能及。藺相如的一生可謂是光明磊落,令人敬佩。秦王便寫了一封信給趙王,說願意用15座城池換這塊和氏璧。聽聞15座池城,趙王是心動的,但又怕被秦王欺騙,最後池城沒得到,和氏璧也丟失掉,但是如果直接回絕秦國,又怕自己國家被攻打。於是趙王表想派個代表去回復秦國,思前想後也沒想到誰能應付此事。有大臣便提議讓藺相如去吧,他是個勇士,有智有謀,他一定可以勝任這份差事。
  • 《三國志14》隱藏武將藺相如厲害嗎?藺相如特性與五維數據介紹
    三國志14隱藏武將藺相如厲害嗎?
  • 《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將相和源於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廉藺交好」(或「負荊請罪」)。對於《將相和》這個故事,很多人都在語文課本中見到了,也即比較熟悉了。藺相如、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楚國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隨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於秦,歸國後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
  • 「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是怎麼死的?廉頗最終的結局如何?
    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為二人寫了一篇《廉頗藺相如列傳》,使他們的美名一直流傳至今。藺相如確實有功於趙國,當時的趙惠文王也對他進行了實質性的獎勵:"完璧歸趙"之後,藺相如由一位舍人被直接提拔為上大夫,"澠池之會"後又拜其為上卿。可謂是平步青雲。
  • 完璧歸趙真的是趙國勝利了?老師不敢告訴你,趙國之後的真實情況
    相信大家在學歷史課的時候都一定學到過一篇課文「完璧歸趙」吧?我相信當時大部分人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對藺相如的忠肝義膽可以說是印象很深,可以說後期趙國正是靠著藺相如和廉頗可以才有幾十年的喘息時間。然而今天我們就這件事再來看看,我們會發現「完璧歸趙」趙國其實輸得很慘,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靠一張嘴從不知名的門客,越為上卿,藺相如到底多會說話?
    在語文課本中,有廉頗負荊請罪的這一典故,說的就是藺相如在外交的出色表現,從一個不知名的門客一躍成為上卿,靠的就是他出色的語言藝術,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到底多會說話。藺相如這些虛虛實實的語言,互相映襯,弄得秦王不明就裡,一步步落入他的圈套。剛柔相濟藺相如從秦王手中取回璧,這必然會得罪秦王,因此,他的安危讓人擔心。對此,他抓住秦王投鼠忌器的心理,主動出擊,說:「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以死則與璧同毀的態勢逼得秦王作出了讓步。
  • 負荊請罪的典故很有名,為何老師不告訴你,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
    如果一個人太成功,難免有些飄飄然,廉頗也不例外。通常情況下,武將一般看不起文官,認為他們只會耍嘴皮子。正因如此,廉頗一開始根本瞧不上藺相如,多次在公開場合羞辱藺相如。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世人皆知的成語典故「負荊請罪」。藺相如本為大臣繆賢的門客,與當時威名遠揚的廉頗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才華橫溢的藺相如,很快就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
  • 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在如今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有這麼一篇文章,叫做《將相和》,講述的是趙國大將廉頗向趙國宰相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目的在於告誡我們要勇於認錯,敢作敢當。但是他們之後怎樣了呢?是依舊友好相處還是再次鬧崩?為何擁如此賢臣跟良將的趙國還會被秦國攻破呢?大多數老師肯定不會告訴你之後他們兩人的結局。
  • 為啥老師不願意說?
    廉頗的功勳是靠大大小小的戰役換來的,而市井出身的藺相如只幹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事兒,就位列於廉頗之上,廉頗自然是不服的。廉頗本就是一員武將,哪裡會什麼隱藏,能說出來就不會憋著,所以廉頗不喜歡藺相如是人盡皆知的。 但是當廉頗知道藺相如為了大義、為了趙國不不計較的時候,廉頗主動負荊請罪。然後兩人一文一武,一張一弛。一時間,秦國也不敢挑釁趙國了。
  •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今天我們來說說藺相如,絕大部分人知道藺相如都是因為「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司馬遷寫在《史記》中的,屬於《廉頗藺相如列傳》這部分的內容。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最後結局是怎樣?
    但藺相如也是有一定作為的,「完璧歸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而且在澠池會中,藺相如面對秦王的無賴行為不慌也不亂,從而維護了趙王的尊嚴。總的來講,藺相如並沒有替趙國徵戰,只不過動了動嘴皮子就被封為了上大夫,繼而成為上卿。這樣一來,他的排名就超過了廉頗,後者自然不滿意,畢竟藺相如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動了動嘴皮子,地位就超過了廉頗,任是誰都不會服氣的。
  •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習作——「漫畫」老師寫作技巧+範文!
    (2)能結合具體的事例突出人物的特點,表達對老師的愛戴之情。2、習作內容你細觀察過你的老師嗎?你覺得哪位老師給你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呢?這次習作,我們就用「漫畫」的手法寫寫自己的一位老師,把老師的特點介紹出來,表達對老師的讚美。
  • 小升初語文能力提升,成語的積累,靈活運用
    小升初語文能力提升,成語的積累,靈活運用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習慣用的固定的詞語,成語用得恰到,能使語言簡潔、生動。有更強的說服力,詞語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等不同形式,但是一般為四個字,成語不能隨意更改。
  • 為何說做人做事,要留三分餘地,由饅頭引發的訴訟
    為何李某要向王某道歉?如李某舉報情況屬實,王某應當受到公司的處罰,為何讓舉報者向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人道歉?接下來的事情更讓人匪夷所思,由公司工會主席主持會議,李某依照約定在公司班組會上說明情況,並向王某道歉。這究竟是怎樣的道歉?難道李某承認自己錯了,不應該揭發檢舉李某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嗎?
  • 我國古代有八拜之交,那你知道廉頗與藺相如,屬於哪一交麼?
    那這「八拜之交」又是哪八拜,其中的廉頗、藺相如又屬於哪一種交情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八拜之交第一交:知音之交。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講的是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相傳晉國上大夫俞伯牙在出使楚國期間,因在漢陽江口遇到風浪,所以被迫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後,伯牙帶著自己的琴在山上彈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