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真的是趙國勝利了?老師不敢告訴你,趙國之後的真實情況

2020-12-14 小閔學歷史

相信大家在學歷史課的時候都一定學到過一篇課文「完璧歸趙」吧?我相信當時大部分人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對藺相如的忠肝義膽可以說是印象很深,可以說後期趙國正是靠著藺相如和廉頗可以才有幾十年的喘息時間。

然而今天我們就這件事再來看看,我們會發現「完璧歸趙」趙國其實輸得很慘,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首先我們就回顧一下這個事情的始末:

完璧歸趙

在當時的戰國時期有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物名為「和氏璧」,這塊「和氏璧」原來是屬於楚國的,後來楚王被秦國囚禁,脫身到了趙國想用「和氏璧」向趙國求助來換取趙國對其庇護,可惜當時趙國的權臣李兌坐視不管,趁機也將「和氏璧」據為己有,這塊「和氏璧」就這樣幾番顛簸之下到了趙惠文王的手中。

「和氏璧」當時是無價之寶,就算是秦王也眼饞這樣的寶物,於是乎派遣使者通知趙王說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趙王擔心秦國違約,又不敢得罪秦國,就問手底下的人怎麼辦。這個時候趙國一個宦官就推薦了藺相如,於是藺相如作為趙國使臣到了秦國和秦國商談。

在盟約上,藺相如看到秦王沒有誠意換取和氏璧,於是假借「和氏璧」有瑕疵趁機將和氏璧取回來並以此威脅秦王,秦王擔心寶玉被毀,於是就叫手下拿來地圖指出需要交換的十五座城池。

而藺相如看到秦王無意交換,於是秘密派人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最終秦王也沒有辦法,藺相如也因為這次事件最終成為趙國上卿。

單純看「完璧歸趙」的事件的話趙國其實並未吃虧,保住了面子,保住了「和氏璧」,還讓秦國吃癟了。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可以說,書上的歷史上很美好的,他只給我們看到了藺相如的忠肝義膽,可是趙國之後的真實情況卻是很慘,可以說藺相如是一個合格的「外交官」,但是卻也把趙國帶入了很危險的境地。

「完璧歸趙」之後的趙國,秦趙交惡

現在有很多的人認為所謂的「完璧歸趙」其實是秦國試探趙國的一種舉動,他們想要看看當時趙國的真實實力以及趙國對秦國的態度:

自趙武靈王繼位之後,趙武靈王在趙國境內實行「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國力大增,同時最主要的是由於趙武靈王的雄才大略改變了當時的秦趙格局,當時秦國剛剛經歷「季君之亂」朝政混亂,而趙武靈王則已經滅了中山國消除了自己的心頭大患。

同時趙武靈王在當時還有一個大膽的舉動即繞過函谷關穿插至秦國縱深來滅秦國,可惜隨著「沙丘政變」的發生而被迫取消。

對於此時的秦國而言,他們不知道失去了趙武靈王的趙國是什麼樣的,於是想要用「和氏璧」交換城池來打探趙國此時的真實態度。

事實上這種說法也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沒有了趙武靈王的趙國面對秦國還是很害怕的,這和趙武靈王時期的大膽是明顯南轅北轍,所以在魄力方面,趙惠文王比之趙武靈王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但是對於秦國來說,他們也看到了沒有了趙武靈王的趙國就是「紙老虎」,面對如此咄咄逼人的態勢趙國都不敢得罪秦國,所以這在氣勢上就已經讓秦國摸清了趙國的底細。

其次,「完璧歸趙」讓趙國保住了面子也保住了裡子,可是趙國什麼都保住了,那麼反過來秦國呢?

秦國在這次事件當中既沒有得到「和氏璧」也被藺相如搞得很沒面子,外加上經過這次事件秦國也已經徹底的摸清楚了趙國的底細,所以這無疑是加劇了秦國對趙國的虎狼之心。

就在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兩年之後,秦國和趙國承平已久的和平時光被打破了,秦國對趙國發動了進攻,先是奪取了趙國的幾座城池之後又斬殺趙人士卒數萬人。

面對秦國的進攻,此時的趙國完全是一副被動挨打的局面,可以說當時的趙國有多麼的風光現在就有多麼的慘。

所以「完璧歸趙」的真實事件看起來是趙國最終保住了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可是事實上在這次事件之後趙國則是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之中,而這就是歷史老師沒告訴你的。

當然「完璧歸趙」的事件還是有可借鑑之處的,因為在藺相如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一心衛國的優秀「外交官」形象,正是因為當時的趙國有如此人才,所以才能在和秦國幾十年的交鋒之中勉強不落下風。

相關焦點

  • 完璧歸趙!歷史書不會告訴你,趙國之後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完璧歸趙!歷史書不會告訴你,趙國之後付出了慘烈的代價在戰國的歷史上面,有一個完璧歸趙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藺相如在故事當中被描述成為了一個足智多謀,為趙國著想的大英雄,激勵和鼓舞著大家去學習藺相如的這一種精神和智慧。
  • 老師為什麼不告訴你,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因為真相太殘酷
    「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流傳至今,藺相如聰明勇敢、膽識過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因為他能為了國家的利益著想,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從秦國全身而退。那麼,藺相如從秦國回趙之後發生了什麼呢?在說「完璧歸趙」的後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
  • 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因為代價實在太慘烈
    如果不給他們和氏璧,害怕秦王以此為藉口進攻趙國;如果給了,這又相當於把大好的寶貝白白送給別人,一時間朝堂上爭論紛紛。 這時候,藺相如站起來說,不如讓我去把和氏璧送過去吧,如果他們不拿去等值的東西來交換,我一定將和氏璧完整的帶回。然後藺相如帶著幾個隨從就去秦國了。到了之後,藺相如發現,秦王果然沒有拿城池來換和氏璧的時候。
  • 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趙國下場如何?語文課本上絕對不會寫的歷史
    在負荊請罪中,他深謀遠慮,不計較榮辱得失,更是把藺相如以國家利益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德表現的淋漓盡致。完璧歸趙的故事完璧歸趙是三年級時候學習的一篇課文,老師給我們講解了課文,也學習了其精神。但是藺相如沒有因此丟失風度,而是非常恭敬的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如玩笑一般接過和氏璧,更讓人氣憤的是他還把和氏璧傳給妃嬪侍從們看,根本就不把趙國看在眼裡,也沒有要給先前答應的15座城池的意思。
  • 語文老師為何從不說,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只因代價太慘烈
    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司馬遷。春秋時期,大小諸侯國先後崛起,在兼併戰爭當中,只有七個國家存活了下來,分別是:秦、齊、楚、趙、魏、韓、燕,七國為了吞併小國,都實行變法,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保持住了東方霸主的地位,趙國也是當時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
  • 負荊請罪的典故很有名,為何老師不告訴你,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
    班師回朝之後,滿朝文武都對廉頗佩服的不行,加官進爵自然少不了,直接被拜為上卿。上卿是戰國時期的最高爵位,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果一個人太成功,難免有些飄飄然,廉頗也不例外。通常情況下,武將一般看不起文官,認為他們只會耍嘴皮子。正因如此,廉頗一開始根本瞧不上藺相如,多次在公開場合羞辱藺相如。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世人皆知的成語典故「負荊請罪」。
  • 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對此,廉頗自然非常不滿,也即處處在找藺相如的麻煩,但是,就後者來說,始終以趙國的安危為重,處處對廉頗容忍謙讓,終使廉頗愧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由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成為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不過,雖然老師向我們講解了《將相和》這一故事,但是,《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卻沒有告訴我們!
  • 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在如今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有這麼一篇文章,叫做《將相和》,講述的是趙國大將廉頗向趙國宰相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目的在於告誡我們要勇於認錯,敢作敢當。但是他們之後怎樣了呢?是依舊友好相處還是再次鬧崩?為何擁如此賢臣跟良將的趙國還會被秦國攻破呢?大多數老師肯定不會告訴你之後他們兩人的結局。
  • 負荊請罪之後,廉頗和藺相如結局如何?老師一定不會主動透露給你
    負荊請罪的故事從初中開始就收錄進課本了,情節很簡單,講得是藺相如在立下「完璧歸趙」奇功後,被趙王拜為上卿,位列趙國老將廉頗之上。然而,廉頗十分不服氣,甚至要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面對廉頗的咄咄逼人,藺相如卻一再忍讓。
  • 為啥老師不願意說?
    廉頗身為趙國一員大將,還與白起,李牧等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廉頗的功勳是靠大大小小的戰役換來的,而市井出身的藺相如只幹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事兒,就位列於廉頗之上,廉頗自然是不服的。廉頗本就是一員武將,哪裡會什麼隱藏,能說出來就不會憋著,所以廉頗不喜歡藺相如是人盡皆知的。 但是當廉頗知道藺相如為了大義、為了趙國不不計較的時候,廉頗主動負荊請罪。
  • 秦趙本是同宗同源,趙國也曾如日中天,最終為何走向敗亡
    在與六國的爭鬥中,不得不說遇上了幾個比較難啃的骨頭,而趙國就是其中之一。 戰國時期,秦國的確非常強大,但趙國的綜合國力也毫不遜色。一度稱霸中原,而且在戰國四大名將中,趙國就佔據了兩位,廉頗和李牧。但是趙國國君的昏庸,聽信讒言,致使兩位名將一個逃亡,另一個被誅殺。
  • 趙國長平之戰的失敗原因是什麼?趙孝成王等五國為何不出手救援?
    另外,趙孝成王你這個人不厚道,你一邊和秦國作對,一邊派使者去和秦國和談,這讓大家怎麼看?如果我出兵,而你說成功了,那我就沒有必要白得罪秦國了嗎?做一個老好人要比做一個壞人要好得多。這表明,其餘五個國家雖然都有義務幫助趙國對付秦國,但卻沒有理由出兵相助。原因各異,怨天尤人也各不相同。趙孝成王援救,被秦昭襄王給堵住。
  • 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的必然性:SWOT分析法告訴你答案
    通過SWOT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目前自身所處的情況,進而做出相應的對策,在戰爭中亦是如此。戰爭的勝利不是偶然的,是多種條件下的共同作用。從《孫子兵法》的「五事七計」出發,對自身進行「SWOT」分析,就可以對自身實力進行一個詳細的了解,從而有效的進行戰略規劃,已達到百戰百勝的目的。
  • 《大秦賦》中趙國丞相郭開很搞笑,歷史上的郭開是怎樣的一個人?
    他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大將之一,我們讀書的時候,課本裡有一段關於廉頗的故事,「負荊請罪」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是趙國非常有名的一位老將,打仗的經驗特別豐富,特別能打,立下不少戰功,深受趙孝成王的器重。 不過,趙孝成王去世後,趙悼襄王並不信任廉頗,再加上郭開怕廉頗一直手握兵權會威脅自己的地位,所以一直在趙王面前煽風點火。
  • 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為何亡在一個妓女手上?
    不知道是不是質子做久了,智商也出了問題,在他拉出那個女人的時候,已經註定失敗了。幕簾後是娼後,順勢抓傷了趙佾的脖子,並威脅他,如果他敢謀求王位,就說他非禮自己,趙佾萬念俱灰。先不說歷史上是不是有這麼一段,也不說一心尋求奪位的趙佾會不會這麼愚蠢。不過在春平君回國之後,確實是好像變了一個人,這個本來有機會成為趙國中興之主的趙佾,完全的墮落了。
  • 「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是怎麼死的?廉頗最終的結局如何?
    秦昭襄王想要趙國的和氏璧,結果未能如願,歷史上便產生了一個"完璧歸趙"的典故。在後來的"澠池之會"中,秦昭襄王也沒有佔到任何便宜,不過成就了一位歷史名人藺相如,同時也引出了一個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藺相如確實有功於趙國,當時的趙惠文王也對他進行了實質性的獎勵:"完璧歸趙"之後,藺相如由一位舍人被直接提拔為上大夫,"澠池之會"後又拜其為上卿。可謂是平步青雲。藺相如兩次捍衛了趙國的尊嚴和利益,同也維護了趙惠文王的面子,功勞自不必說,趙惠文王論功行賞,也是理所當然。但是有一個人卻不高興了,這就是趙國大將廉頗。
  • 關於趙武靈王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邯鄲是一個古老的城市,邯鄲也稱之為成語之鄉,因為老家也是邯鄲的,從小在課文上就學習過完璧歸趙,胡服騎射,邯鄲學步等等這些成語典故,邯鄲還有一個稱呼就是千年趙都,為什麼這麼叫是因為邯鄲在兩千年前就是趙國的都城了,談到趙都就不得不提一下趙武靈王了。
  • 不敢一個人睡覺怎麼辦?偷偷告訴你這三個方法
    希望我的文字可以溫暖你,陪你走過漫長歲月。你今年多大了?你是否也有不敢一個人睡覺的困擾?這困擾來自你年少的小孩還是,你自己?我在微信中搜索「不敢一個人睡覺」,結果顯示出來的是「9歲的孩子不敢一個人睡覺」「寶寶不敢一個人睡覺怎麼辦?」「孩子不敢一個人睡覺,父母必須謹慎對待」。而我,今年二十歲。卻還擁有著九歲孩子的煩惱。其實,我並不是一直不敢自己睡。細細想來,我小學、初中一直都是自己睡得。
  • 毛遂救了趙國還是害了趙國?《大秦賦》裡的毛遂,讓我們雲裡霧裡
    閒來與侄子一起看《大秦賦》,正好看到毛遂與趙偃設計謀害趙國太子趙佾(yi),其害人思路可謂高明:先由毛遂到秦國告知秦相呂不韋,趙佾在趙國影響力極大,他將來若繼承王位,必舉國抗秦,對秦不利。呂不韋聞聽,必然想方設法讓趙佾去秦國做人質,這樣,太子趙佾不在趙國,趙偃作為趙佾的弟弟,便可以繼承趙王之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