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為何亡在一個妓女手上?

2020-12-19 李雪展家常事

歷史上,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人們總是把亡國的罪責歸到一個女人身上,亡國之君都是受了美女的蠱惑,被美女帶壞了,也就是所謂的紅顏誤國。妹喜、妲己、褒姒等等都肩負著這麼一個重要的稱號,被後來人翻來覆去的鞭撻譴責、口誅筆伐。

在最近熱門劇集《大秦賦》中這個趙國的娼後也是此一類的的女人,但是非要把亡國責任按到她的頭上,我覺得確實也冤枉。

優秀的王位繼承人春平君成為質子對趙國是個致命打擊

在劇中,受秦始皇登基的刺激,公子趙偃對王位有了覬覦,並且在郭開和呂不韋的共同謀劃下,太子趙佾被封為春平君,並被送到秦國做了質子,在趙孝成王駕崩後,趙偃成功繼位。

在現在的史料中,找不到春平君的具體名字,但是在《大秦賦》中,他叫趙佾。從劇中看,他確實比趙偃優秀,在百姓中頗有賢名,王公大臣中也很有威望。但是,在秦國的步步緊逼中,不得已才去秦國做了質子。所以,我覺得,如果是春平君繼承王位,也許趙國還有轉圜的餘地,為什麼呢?

雖然在長平之戰中,趙國被坑殺了四十萬將士,又經過了漫長的邯鄲保衛戰,但是趙國依然還是非常有實力的。特別的廉頗和李牧為趙國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面對這兩員老將,秦燕兩國都是非常忌憚的。所以,想盡辦法要除去這兩個人。事實也證明,秦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優秀,趙國逐廉頗,殺李牧,自毀長城。

在得悉趙國依然有人支持趙佾之後,呂不韋想出一個計策,放趙佾回國,擾亂趙國政壇。在《大秦賦》中,看似一步好棋,居然被娼後談笑間輕鬆化解。

趙佾剛一回國,就有一個神秘女人在等他,期待與他一會,商討王位的大問題。趙佾果然上鉤,面對這個神秘的女人,鬼使神差的與其會面。不知道是不是質子做久了,智商也出了問題,在他拉出那個女人的時候,已經註定失敗了。幕簾後是娼後,順勢抓傷了趙佾的脖子,並威脅他,如果他敢謀求王位,就說他非禮自己,趙佾萬念俱灰。

先不說歷史上是不是有這麼一段,也不說一心尋求奪位的趙佾會不會這麼愚蠢。不過在春平君回國之後,確實是好像變了一個人,這個本來有機會成為趙國中興之主的趙佾,完全的墮落了。

趙悼襄王死後,趙遷繼位,就是趙幽繆王,此時這還是一個孩子。國家大事由娼後和郭開把持,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春平君重新出山了,也做了相邦。只是,此時的春平君已經不是那個一心為國的春平君了,他變了。

他和娼後、郭開沆瀣一氣,貪贓枉法,狠命的禍害趙國。此時的寡婦娼後,獨守空房,就和春平君勾搭上了。其實說白了,春平君這些變化很是令人驚訝。作為兄長,和自己的弟妹私通,這可是亂倫啊,一個優秀人才在秦國呆了幾年,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當然了,貪些錢財,害些個百姓,都不是什麼大事。最重要的是他和郭開一起,把趙國的脊梁李牧整死了。這可真的是自掘墳墓啊,難道春平君被秦王政策反了?做了秦國的奸細?回到趙國就是協助嬴政滅趙的嗎?這些只是猜測,因為春平君到底是怎麼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想,作為趙國的太子,趙王的顯赫位子明明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可是陰差陽錯的竟然整沒了,他絕對不可能沒有怨言的。可是他能怎麼辦呢?或許這就是的的報復心態吧。能夠協助敵國對付自己的母國,這應該是一種變態心理吧。

愚蠢狂妄的趙悼襄王擔不起趙國的中興

在和娼後勾搭之初,大臣們是明確反對的。這個娼後的名聲確實不好,因為她把自己的原夫家禍害的家破人亡。這樣的女人,很多人應該是有忌諱的吧,可是趙悼襄王沒有,而且深陷其中。在《孽嬖傳·趙悼倡後》中,李牧對他說:「不可。女之不正,國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亂一宗,大王不畏乎?」按理說,這麼語重心長的勸告,你應該聽啊。可是趙王這時候說了一句名言:「亂與不亂,在寡人為政。」如此自信,如此剛愎,他把自己當成千古一帝了嗎?當然了,這話說的是很好聽,實際證明,這只是一句笑話。

受到寵愛的娼後開始有了異樣的心思,她想謀求更大的利益,特別是生了公子趙遷之後。當時趙悼襄王已經有了太子趙嘉,品行端正,深得民心,仿佛是另一個春平君。但是在娼後的策劃下,趙嘉被罷免了,趙遷做了太子。趙遷做王沒有什麼特別政績,因為他年紀還小,權利掌握在其母和春平君、郭開等手裡,他唯一的成就就是做一個亡國之君。

趙悼襄王還幹了一件蠢事,那就是罷了廉頗。這真的是一部臭棋啊,廉頗可不是一般人啊,他和李牧、王翦、白起並稱「戰國四大名將」,這名頭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秦國的蒙恬、王齕、王賁都沒資格。

公元前283年,廉頗率軍伐齊,奪取陽晉,被封為上卿。公元前279年,廉頗攻齊,破其一軍。公元前276年,廉頗進佔魏國幾邑。公元前275年,廉頗攻陷魏國防陵、安陽。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不滿趙惠文王違背盟約,出兵進攻趙地閼與,廉頗大破之。公元前262年,在長平之戰前期,率趙軍堅守不出,大破的秦軍速勝的陰謀。公元前251年,廉頗痛擊燕軍,在鄗城大敗燕軍,殺死慄腹,俘虜了卿秦、樂閒,圍攻燕都,佔五城而還,獲封信平君,並任假相。

結果這麼一個千古名將,被趙悼襄王棄之如草芥啊。《大秦賦》裡把這一段演繹的特別喜劇,但是帶著濃濃的悲哀。郭開眼淚涕流、醜態百出、毫無廉恥的污衊廉頗,請求趙悼襄王罷免他;趙悼襄王只用了一句話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你讓我好好吃頓早飯吧,隨便你怎麼做。」趙國是你自家產業啊,你一點都不考慮嗎?沒有比這個更昏聵的了吧。

李牧死趙國亡

和廉頗一樣,李牧同為「戰國四大名將」,在對抗匈奴的戰鬥中,大敗匈奴,斬殺十幾萬,此後的十幾年間,匈奴不敢靠近趙國邊界。

在「肥之戰」中,大破秦軍,獲封武安君。「番吾之戰」再次大破秦軍,同時南據韓魏。這時候很多秦國人都認為李牧是秦國的剋星,李牧不除,秦國難勝。於是,不可思議的一幕又上映了。

公元前229年,秦國大將王翦伐趙,圍攻邯鄲,此時李牧擔任大將軍,同司馬尚一起,全力抵抗秦軍。王翦知道,擋在自己面前的李牧是無法輕易戰勝的。於是上報秦王,再次使出了屢試不爽的「反間計」。這是多麼熟悉的一幕啊,當年長平之戰的時候,廉頗堅守不出,打破了秦軍速勝的策略,秦國就用了一招「反間計」,到處散播謠言,說秦國怕的不是廉頗,是趙括,趙國果然上當,用趙括代替廉頗之後,長平之戰慘敗,幾十萬趙軍被坑殺。這次又來了,吃一塹不長一智啊,這次擔任主攻的是郭開,在收受了秦國大量的賄賂之後,開始著手收拾李牧。

其實謠言很簡單,就是說李牧和司馬尚和秦國暗中勾搭,準備背叛趙國,趙王信了,派人去接替李牧。為了趙國的安危,李牧秉持「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趙王乾脆撕破臉,直接擒殺。

三個月之後,王翦就輕鬆的擊敗了趙軍,攻下了邯鄲,俘虜趙王遷。公元前222年,代王嘉被俘,趙國亡。三家分晉之後,趙國成了北方抵擋匈奴的主要力量,趙人堅毅勇猛,強悍善戰。在趙武靈王改革之後,趙國迅速的強大起來,成為一方強國,也成為六國中秦國的唯一強敵。此後的趙國賢臣良將群集:廉頗、藺相如、李牧等等無一不是當時強人,就連強大的匈奴都一度被李牧打的十幾年都不敢南侵。

可是從趙孝成王開始,君主一代不如一代,都是酒色之徒,短視之輩,此時的趙國已經是苟延殘喘了,特別是長平之戰後就註定要亡國了。非要把一個亡國的罪名按到一個婦人身上,實在是荒謬啊!

相關焦點

  • 戰國七雄之韓國,「申不害變法」的改革,為何是韓國滅亡的原因之一?
    在戰國時期,經過長時間的爭霸戰爭基本上都被周邊的大國兼併了,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而隨著各個國家之間戰爭傷亡的日益擴大,各個國家中的變法改革開始出現。而戰國時期的著名變法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的鄒忌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而韓國在當中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 韓滅鄭之戰:韓國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鄭國來說,就是被韓國消滅的。
  • 戰國七雄GDP排名如何?秦國不是第一,趙國不是第二,燕國倒數
    【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點評,全文約需3分鐘】戰國七雄GDP排名,在不同時期有著變化,津城沐雨以戰國中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樂毅伐齊之前來排名。GDP第一的諸侯國:齊國。樂毅伐齊前的齊國(不包括齊國滅宋),可以說,是戰國七雄中最富的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中GDP排名第一的國家。GDP排名第二的諸侯國:秦國。秦國原本是周朝西部邊陲一個貧弱、偏僻的國家,在商鞅變法後,秦國制定了獎勵耕戰的法令,秦國開始迅速崛起。
  • 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諸侯國是哪個?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大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對於戰國七雄來說,雖然各自的疆域是不斷變化的,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戰國七雄的核心區域還是比較穩定的。
  • 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封地被奪,如何發展為戰國七雄的趙國的?
    二、趙氏能重新崛起,最該感謝韓氏的鼎力相助趙氏孤兒趙武被程嬰秘密收養,為了使趙武有更好的條件,程嬰上門找到了韓氏的韓厥,這位是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先祖。韓厥是被趙氏撫養長大,當年趙氏也對韓氏多有扶持。韓厥感念恩德,看到趙氏還留有後人,欣喜若狂,立刻表示願意幫助趙氏。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都是戰爭與和平交替出現,每一次戰爭都意味著改朝換代,從秦始皇一統中國開始,中國就成了一個大一統國家,不過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是四分五裂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地諸侯佔據一方,自己封王封侯,直至戰國時期,出現七雄爭霸的現象。
  • 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春秋戰國時代歷時500年,造就了無數英雄人物,是一段頗有傳奇色彩的歷史。越王勾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越王勾踐可是當初春秋五霸之一,與齊桓公、秦穆公等齊名。越國地域遼闊,超過了當時燕國、韓國等戰國七雄之一。但是為何到了戰國時期,七雄之一卻沒有越國的一席之地?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名列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有一個特殊的成員,韓國。 這個國家從立國之初到被秦國滅掉,從來沒有取得過讓人亮眼的成績,更沒有主導過戰國的局勢。 那麼,這樣的一個國家,他為什麼能夠命令名列戰國七雄之一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 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存在哪些大國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雖然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的絕對主角,但是,在戰國時期,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卻遠遠不止這七個。比如大家熟悉的衛國,就堅持到了秦朝建立後才正式滅亡。
  • 戰國七雄,到底是哪七雄?
    戰國七雄 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末期(東周滅亡前夕)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兼併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從數百減少到數十。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諸侯國,分別為姬燕、嬴秦、子楚、田齊、韓、趙、魏,合稱為「戰國七雄」。
  • 戰國七雄當時的都城,是現在的哪裡?
    在我們從小學歷史課本就開始背的中國古代朝代口訣中,就有一句「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史學界通常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劃分春秋和戰國,而在戰國時期,雖然有諸多國家,最後形成了以「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大國爭霸的歷史階段,史稱「戰國七雄」。
  • 戰國七雄都城是今天什麼地方?三個沒改名,一個是千年兵家必爭地
    戰國七雄之楚國:郢都(荊州)就春秋戰國時期來說,在秦國崛起以前,楚國基本上是當時天下最強的國家。楚國在鼎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50多萬平方千米,足足佔了整個春秋戰國時一半的面積。楚前後存在了800多年,先後換了7座都城,不過郢都算是楚國的代表國都。
  • 韓國明明推行了 「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較量,往往還講究一個名正言順。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戰爭則是更加殘酷和頻繁了。
  • 秦時明月:戰國七雄最強大的將領
    戰國七雄,每一個國家都有深厚的底蘊,哪怕強如秦國,也花費了無數年的時間才完成了統一。七個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強大的將領,有一些將領成為秦國橫掃六國最大的障礙。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戰國七雄最強大的戰力。
  • 戰國七雄中,倒數第一的國家,滅亡之前慘到僅剩一郡之地
    三家分晉後,中國歷史從春秋進入戰國時代,諸侯數量大幅減少,其中齊、楚、韓、趙、魏、秦、燕七國被後世稱為「戰國七雄」。戰國七雄中,齊、楚、趙、魏、秦、燕六國,至少都有過一時輝煌,都曾是一時最強之國,唯獨韓國僅有一個「勁韓」之稱,卻幾乎一直備受挨打、從未強過,堪稱倒數第一。
  • 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為何在戰國時期沒有進入戰國七雄的行列?
    只不過到了戰國時期的時候,當時戰國七雄裡卻沒有越國的位置,這個讓人感覺到似乎有點詫異。因為所謂的戰國七雄,事實上就是春秋那些傳統四大強國而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秦楚晉齊,只不過是最強大的晉國分裂成了韓趙魏三個國家,再加上北邊的燕國。要知道越國的家底還是相當雄厚的,即使到了戰國時期,從國土面積上來講,越國也是僅次於楚國的第二大國,比秦國的地盤還要大。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到了齊威王田因齊(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時期,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國、孫臏為軍師、田忌為大將,進行軍事和政治改革,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齊國被秦王嬴政所滅。楚國是周天子在公元前1042年左右分封的諸侯國,其疆域比較大,主要位於現在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國姓是羋姓熊氏。
  • 普通人穿越到戰國時代,七雄哪個國家最好混?
    傳統意義上中國的戰國時代,從三家分晉到秦滅六國兩百多年的時間段。期間各國展開了各式各樣的變法圖強與兼併戰爭,也是中國農業、思想、軍事等領域大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那麼在這個圖強求存、朝不保夕的年代,戰國七雄中哪個國家最適合普通人生存呢?
  • 戰國七雄當時的都城,都是現在哪?
    到了戰國時期,七雄並起,雖然那個時候周王室仍然存在,但是已經名存實亡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實行郡縣制,分封制徹底消亡。不過在後面的漢朝和晉朝也實行過分封制。戰國七雄和周王室的都城在哪兒,現在又是哪些城市呢?
  • 戰國七雄都是今天的哪些省份?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諸子百家齊爭鳴;吞亡二周,伏屍百萬,一掃六合天下平。春秋戰國的名人軼事怕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先秦的燦爛文化縱是皓首窮經亦是學海無涯。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各位放心,皮醬可不是要像個老學究一樣要給大家科普什麼語文課的文言文,而是要客串下地理老師,聊聊當年的戰國七雄都對應今天中國的哪些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