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聽|家長要求越多,孩子越難教

2021-01-07 湘湘帶你看社會

來源 · 中國網小記者

作者 · 皇甫軍偉

朗讀者 · 中國網小記者喬欣樂

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表達往往都是無聲的,而且對周圍的人是沒有期待和要求的。這樣的人很容易活在自己的喜悅中,默默地積累自己的厚重,無求而無不求。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家長要懂得順著孩子。

這句話的本意是家長要能夠順著孩子的心走,懂得化解孩子的心緒,疏解孩子的壓力。而不是行為上的順從甚至是放縱,不是行為層面的聽之任之。

家長默然不動,這種狀態不是順著孩子,而是慣著孩子,是家長被動的自我逃避。順著孩子的心走,不要求孩子外在的行為,是給家長自己留出時間改變自己的行為。孩子的心不順,家長往往活成了孩子內心的障礙而不自知;家長止於對孩子的要求,反過來要求自己,最起碼不能成為孩子的障礙,讓孩子從原來的狀態裡走出來。

家長最基本的要做到先給孩子讓個道,是你堵住了孩子走出自己的門。

對別人的無求,反過來是對自己最大的要求,要求自己順著孩子的心理需要隨形就勢,是按照孩子的心態需求活出自己而又不失去自己的堅守,而不是依據自己的心理需要,要求孩子的改變而成全自己。所以順著孩子意味著不能順著自己,對孩子內心的順,意味著對自己內心的變;對自己內心的變革是不易的,甚至是艱難的,難在不被他人理解,難在他人不知不覺,難在不求他人理解。這些難,只有心在高處的人可以完成,因為這份內在的努力可以讓立在高處的心感到喜悅。這些難也正是一個人真正的德行和修養。

改變不難,難在默然無聲。家長的這種狀態同樣也會激發起孩子的默然無聲的發力。這股暗勁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且孩子對父母的要求以及對自己學習環境的要求也會慢慢降低。我們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要求是不同的,要求少的人,就容易喜悅和真誠;要求多的人,往往焦慮和恐懼。要求和期待越多,失望和不滿越強烈,心裡的坎就會越多越深,孩子的心理狀態基本上都是自己掉進自己內心的溝坎裡不能自拔。給孩子內心挖溝挖坎的那雙無形的手就是父母對這個世界的表達。

越是對別人要求多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對學校老師的要求也是苛刻,孩子與別人相處的能力也很低;父母不顧及他人及環境,孩子也會受到他人與環境的傷害,這裡面有一份深沉的因果。

越是涵德厚重的行為和話語,越是顯得輕柔甚至潤心無聲,越是發自良知的真誠,越是對這個世界無求。人在此境,內心一定是陽光燦爛。和一個神採奕奕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幸福的事。希望每個人活成他人心裡的一縷陽光,默然無求,溫暖通透。

《歸位:化解家長的教育焦慮》

編者著:皇甫軍偉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0年11月

-作者-

著名教育專家,現任中國關工委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內涵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養成教育總課題組副組長,同時也是全國知名教育空間——大德正堂的靈魂人物。出版有《回歸心靈深處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捷徑——以心養心》《家·長——如何引領還子內心成長》等著作。

-朗讀者-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向陽小學

中國網小記者 | 喬欣樂

座右銘:飯可以一日不吃,

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中國網小記者| 來源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來源:中國網教育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若有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不過,家長有沒有仔細想過,你有時候嫌棄孩子的某種行為,真的是他們的缺點嗎?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專家,近幾年,李玫瑾關於教育孩子的講座,得到了不少父母的認可,而針對帶孩子的問題,李玫瑾坦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 睡前故事,孩子越聽越興奮?家長陷入了誤區,效果只能適得其反
    睡前給講故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這樣去做了。有些孩子在聽完故事也就乖乖睡了,不過有些家長就比較困惑。孩子聽完故事絲毫沒有想要睡的意思,反而越聽越精神,還吵著讓自己趕緊接著給他講下一篇。有時候,單單是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就能將快一個小時,自己是口乾舌燥的,孩子才有了睡意。
  •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擁有的玩具越多,將來越容易變笨
    文|凝媽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本著優生優育的原則,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買各種玩具,大多是益智玩具、早教玩具、孩子喜歡的其他玩具。只要看到有助於發展孩子能力的玩具、孩子喜歡的玩具,家長就經不住誘惑,買個不停手。
  • 閱聽|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叛逆該怎麼辦?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給孩子啟蒙的10首古詩,家長經常念給孩子聽,對孩子有好處!
    其實,古詩詞平仄押韻,韻律感非常強,簡單的古詩詞對於小孩們來說,教起來也是朗朗上口。給孩子啟蒙學習的古詩,重在孩子聽和記,並不是非要孩子理解每首古詩詞的意思。而且教孩子讀古詩,也是對孩子記憶培訓的一種表現。另外,孩子到3歲以後,可能有些孩子語言方面發育比較遲緩,說出口的字可能會很少,或者急躁了還會結巴起來。
  • 玩具越多的孩子越笨,越少的反而越聰明?答案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於是,很多父母都曾感慨過「養孩子就是在燒錢」,我們小時候都沒有現在孩子這麼幸福,儘管如此依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有「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態度,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玩過的玩具越多越聰明。事實上,家長們不用每樣玩具都買,有時候孩子玩具多並不是一件好事,還有可能會「坑娃」。孩子玩具越多越好?
  • 漢語拼音,幼兒園「不能教」,小學「一帶而過」,家長有苦難言
    該不該讓孩子提前學習漢語拼音和簡單的數學,讓很多家長猶豫又犯難。同事琳琳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7歲的兒子上一年級半年多了,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成績都不是很理想。她說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家長要求幼兒園提前教孩子一些基礎的漢語拼音和簡單數學。幼兒園園長說,國家有規定,不讓教,每天教的只是唱歌、跳舞,做遊戲。
  • 孩子手上「螺紋」越多智商越高?袁隆平開心的說:我有十個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小的時候,經常聽到家裡的爺爺奶奶說,一個人手上的螺紋越多的話,那麼這個人也就越聰明,越富貴。大家也都覺得螺紋越多福氣越好。手上「螺紋」越多智商越高?關於這個螺紋,聽到最多的說法就是:手上螺紋越多,孩子越聰明。但是其實,這個手指螺紋,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指紋,它的形成至今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跟遺傳更是沒有任何關係。而民間的說法,也只是圖一個好的寓意罷了。
  • 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願意和家長溝通?教你如何正確和孩子交流
    現在的孩子,每天回到家裡就在自己的屋裡,學習、看手機,做自己的事情,和父母的對話每天都寥寥無幾,稍微多說幾句話就會吵起來。那麼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抗拒和父母溝通呢?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本就處在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有著極強的自尊心,且注重隱私。如果像事例的媽媽一樣,孩子的想法得不到肯定和重視,家長的苦口婆心,大多時候只是在努力讓他知道他的想法是錯的,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這樣根本不算是溝通交流,孩子自然也就越來越不愛和父母溝通。
  • 教家長2招正確應對孩子叛逆期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和「叛逆」、「調皮」聯繫在一起的,而如果再遇到叛逆期,那麼產生的「極致叛逆」可以說是「叛逆加倍,家長心累」了。而當家長想要解決孩子的這一系列問題時又往往會感覺無處下手:叛逆期的孩子凡事都想跟家長對著幹,你越管他越不聽,不管就更是無法無天,整個一「滾刀肉」,讓家長無處下手。
  •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為啥孩子生得越多,養得越隨意?
    但是,表姐家的老二去年出生後,到目前為止我看到了她養育兩個孩子的差異。真的是「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堂姐養二胎的時候,鬆弛很多。為什麼父母生的孩子越多,養孩子越隨意?「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是二胎家庭普遍的現狀前些日子,我和朋友聊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她表示也深有感觸。生頭胎時,自己每天緊張得不得了,生二胎的時候,自己跟「甩手掌柜」差不多。
  • 閱聽|為什麼學了那麼多教育方法,卻還是教不好孩子?
    可就是這樣一位媽媽,卻時常跟我抱怨孩子多麼調皮,自己多麼焦慮,常常不知如何是好。這個問題,很多父母都深有感觸:為什麼學了那麼多教育方法,卻還是教不好孩子?Part.01好父母,都在做知易行難的事每次我們推送文章都會看到這樣的留言:「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啊!」「我就問問有多少人能做到?」
  • 玩具並非越多越好,家長給孩子選購玩具時,可以遵循可玩性原則
    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會開始給孩子買玩具,畢竟,一個好的玩具可以提高動手能力,促進智力發展。但許多學生家長會可以發現,自己進行精心設計挑選的玩具,孩子卻絲毫不領情,只是一個簡單地放在教師一旁,翻來覆去玩的玩具就那麼兩三樣。
  • 睡前故事越聽越難睡?故事這樣講,孩子睡得快又香
    下面分享我的觀點:一、睡前故事不要冒險、驚奇通常家長會把繪本當作睡前故事講,希望幫助孩子快速平靜下來,早些入睡,但有些繪本故事只能讓寶寶越來越越聽越興奮,所以繪本內容的選擇非常重要。《大衛不可以》系列、《我要當海盜》、《11隻貓》等以好玩、有趣,冒險為主題的繪本不適合做睡前故事因為節奏快,情節搞笑、想像力又很張揚的繪本能快速讓孩子興奮起來,使寶寶聯想到自己的經歷,或者代入到故事當中浮想聯翩。
  •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玩具越多,越容易變「笨」,原因扎心
    為何要給孩子買很多玩具 家長為什麼給孩子買那麼多玩具呢?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種是因為攀比,別家孩子有的,自家孩子也要有。一種是教育目的,希望孩子通過玩玩具,開發智力,讓想像力更加豐富。當然,更重要的是玩具帶來的喜悅。 最後一種是家長自己想玩,有時候一些玩具,孩子根本不感興趣。但因為家長自己喜歡,就借著孩子的名義買回家。這其實是因為家長小時候,玩具過少,導致對玩具有一種執念。所以在長大之後,就借著給孩子買玩具的由頭,滿足自己。可家長們並不知道,玩具並非越多越好。
  • 提高學習效率,我們需教給孩子3件事
    1、課前10分鐘預習,找出問題 基礎很差的同學,越是升入高年級,對於語文課越難理解。改善和優化你的學習習慣,做好積累,這是對基礎差的同學一個基本要求。家長負責督促學習,老師負責引導,至於怎麼去做,只能靠學生自己努力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們不光是要求基礎差的學生去認真聽講,教給他們聽講的方法,更重要的還是需要學生去明確,我認真聽講是為了什麼?為了老師不批評我?為了語文在期末考試的時候能考好?還是為了提高我的學習能力?找到一個學習的目標,才能激勵我們的差生去努力。
  • 閱聽|好好愛那個發脾氣的孩子
    …… 很多這樣的情形,都是建立在「我」的感受之上,而沒有去考慮孩子的真實感受。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孩子無理取鬧,其實這個「理」往往是父母的標準,而不是孩子的標準。 只看到孩子的正面情緒,而拒絕接納孩子負面的情緒。孩子笑著,開心的時候就看到了,願意跟孩子玩玩樂呵樂呵。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讀書,家長很累?
    不少小學老師就採用,先讓家長教一遍,自己教第二遍的方式。家長教一遍叫作「預習」。以我三年級的女兒為例。語文老師的預習要求是:1.讀課文三遍,劃出生詞和好句。2.如果課文要求背誦,則背誦課文。3.抄寫生詞三遍,並注音,用規定的符號標出哪些是前鼻音、後鼻音,哪些是平舌音、後舌音。4.做完課後思考題。
  • 孩子一年級拼音總學不好?幼小銜接階段,家長這樣教比老師有效
    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上了一年級之後,才發現拼音原來比數學還要難。數學加減法背倒是還能背下來,但是語文拼音就難了,孩子讀都不讀不對,更別說拼成字了,認字都是難事。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學好拼音是我們認識字,學好語文,從而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前提。
  • 「悟」理家長課堂丨孩子寫作業越催越慢?3個妙招讓娃不再磨蹭
    編者按:「成長」不是孩子的專用名詞,也同樣適用於家長。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要聽話,要考滿分,但作為家長,我們是否學會了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是否也做到了100分?是家長用錯了方法07:58來自作業幫直播課幫幫:很多家長留言反映,孩子一寫作業就磨蹭,越吼孩子,他就寫得越慢,錯誤就越多。怎麼才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地認真寫作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