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是孔子最看好的學生,「不幸短命死矣」(《先進》)。他的一生可能沒有什麼業績,之所以青史有名,蓋得益於孔子的稱讚。司馬遷說:「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伯夷列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
古人有名有字,自稱以名,稱人以字。學生尊師曰子,師呼學生以名。顏回,字子淵,《論語》書為顏淵。《論語》中有關顏淵的語錄有22章。
顏淵以德行稱,在孔門弟子中被列為「德行」第一。孔子曾多次稱讚他。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先進》)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罕》)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子罕》)
細讀以上各章,我們感覺顏淵最突出的優點是安貧樂道,勤奮好學。簞食瓢飲,狹屋窄巷,別人不堪其憂苦,他能不以為意,一心向學修德,積極進取,「不遷怒,不貳過」;其他弟子為「仁」,偶達其境,他能「三月不違」;他學而不厭,為之不倦,是孔子心目中最優秀的學生。其為人,最接近孔子的人格理想,所以最為孔子欣賞。
顏淵對孔子也最為崇拜,他曾深切地感嘆說:「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子罕》)他對孔子的學說深信不疑,並且能夠見之於行動,身體力行。
《史記·孔子世家》中有一段記載,頗能說明顏淵篤信師教的人生信仰。孔子困於陳蔡之間,「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子貢色作。」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問曰:「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幹?」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於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爾志不遠矣。」
子貢出,顏回入見。孔子曰:「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於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子路憨直,反身求諸己;子貢聰穎,建議夫子「少貶焉」;顏淵篤信,執意前行。孔子於子路、子貢言後,皆有辯語,唯於顏淵之言「欣然而笑」,讚嘆不已。「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顏淵一席話,說到了夫子的心坎兒上。和諧共振,兩顆心緊緊地貼在了一起。
正因為如此,孔子對他才另眼相看;顏淵早喪,孔子才殊為痛心,常常懷念他,感嘆再沒有顏淵那樣好學的人了。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先進》)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先進》)顏淵死,門人慾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
顏淵在孔門弟子中悟性也頗高,有很強的理解領悟能力,對於孔子的教導多能心領神會,觸類旁通。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無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為政》)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公冶長》)
顏淵性格比較內向,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而又死得早,《論語》記錄他的話就比較少。閱讀《論語》,感覺他有大智若愚,虛懷若谷的風範。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泰伯》)
孔子教人,各以其材,材高,要求的規格也高。在孔門弟子中,孔子對顏淵的要求似乎是最高的,而顏淵聆聽教誨,也不打折扣。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
顏淵既不像子路那樣快言快語,也不像子貢那樣文採飛揚。他與冉求強詞奪理不同,更與宰我言過其實有別。顏淵大概是「訥言敏行」 「言忠信,行篤敬」一類的人。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公冶長》)
顏淵為人,平易謙遜,不驕不躁,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孔子曾對他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述而》)但他並非沒有理想追求,據《孟子·滕文公上》記載,顏淵曾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此其志不在小。
《孔子家語·弟子行》說:「夫能夙興夜寐,諷誦崇禮,行不貳過,稱言不苟,是顏回之行也。……若逢有德之君,世受顯命,不失厥名,以御於天子,則王者之相也。」《論語》有一章記載,他曾向孔子請教如何治理國家,從中可以窺見個中消息。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衛靈公》)
以此觀之,顏淵確實是一個德品、胸襟、智慧都不一般的人,他追求的是精神的崇高,人格的完美。孔子曾感嘆:「回也其庶乎!屢空。」(《先進》)只可惜生不逢時,又英年早逝,甚可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