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CPI雖然跌入負區間,但現在談通貨緊縮為時尚早。需要關注到近期央行有一些貨幣收緊的措施,目前經濟復甦的基礎還很脆弱,需要更謹慎。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陳潔
編 輯丨林虹
在豬價的「砸盤」之下,11月CPI進入「負時代」。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CPI、PPI數據顯示,2020年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6%;PPI同比下降1.5%,環比上漲0.5%。
在「三跌一漲」的背後,反映出中國經濟新的發展態勢:CPI在連續下跌4個月之後,11年來首次步入負區間,其中豬價下跌12.5%,是促使CPI由正轉負的最直接因素。與此同時,以原油、化工為代表的大宗商品走強,反映出全球經濟逐步企穩,利好中國經濟,促使PPI環比提升。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CPI雖然跌入負區間,但現在談通貨緊縮為時尚早。不過,需要關注到近期央行有一些貨幣收緊的措施。「我個人建議貨幣不能收得太緊,因為目前經濟復甦的基礎還很脆弱,需要更謹慎。」
不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指出,核心通脹和服務業CPI同比仍保持穩定,因此CPI下降並不意味著國內基本面的走弱,同時考慮到是食品供給端擾動造成的影響,短期貨幣政策或不會因此作出調整。
高基數下CPI再度走低
時隔11年之後,CPI再度出現負值。
具體來看,CPI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農村下降0.8%;食品價格下降2.0%,非食品價格下降0.1%;消費品價格下降1.0%,服務價格上漲0.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5%。
在食品細分類上看,對CPI下降影響最大的分別為蛋類和豬肉。其中,蛋類價格下降17.1%,影響CPI下降約0.11個百分點。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事業部穀物與生鮮品研究員魏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雞蛋本身的屬性是不好儲存,對於供需變化的敏感性較高。去年10月出現肉類上漲後,蛋雞淘汰大幅增加,刺激蛋價增長。而持續較好的利潤刺激了去年一整年的雞蛋補欄,導致蛋類供應逐漸走向寬鬆的局面,尤其是在今年5、6月份供應達到一個高點,隨後價格就出現壓制,即使是今年中秋節,蛋類也並沒有很好的表現。
和蛋類相比,豬肉對CPI的影響更大也更持久。11月,豬肉價格下降12.5%,影響CPI下降約0.6個百分點。
然而,從環比來看,豬價仍然在上漲。11月份,食品菸酒類價格環比上漲1.5%,影響CPI上漲約0.48個百分點。食品中,畜肉類價格上漲4.8%,影響CPI上漲約0.34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3.8%,影響CPI上漲約0.18個百分點。
魏鑫指出,去年11月,豬肉價格處於一個明顯的高峰期,今年11月份豬價已經有一個明顯的跌幅。不過,從供需的長周期來看,生豬的供應仍然處於一個緩慢恢復的過程中,甚至在10月份下跌之後,11月份豬價出現一個小反彈。
「四季度是一個消費逐步提升的季節,尤其在反彈的局面下,養殖戶更容易追漲殺跌,壓欄不出,導致價格上漲更為迅猛。」他表示。
那麼,後市豬價對CPI的影響將如何?魏鑫認為,從環比上來說,整個四季度到春節前這一段時間,豬價將維持穩中上漲的態勢,有可能對CPI環比數據起到一定拉動作用,但也不排除由於生豬集中出欄導致的價格下行。春節過後,由於需求減弱豬價或將下跌,整體供應將在明年年中到年末逐步恢復到相對正常的水平。
從同比上來看,魏鑫指出,隨著供應的逐步恢復,預期2021年豬價與2020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的下跌,因此未來一年豬價對CPI的拖累將非常明顯。「尤其在春節之後的3-5月份,拖累會越來越嚴重,到明年下半年達到一個頂峰。」
目前來看,豬價仍然處於高位。12月9日,農業農村部的監測顯示,截至當日14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2.70元,比前一日上漲0.5%。
圖/圖蟲
CPI會在豬價的影響之下,長期處於負區間嗎?
徐洪才指出,談通縮緊縮言之過早,不過目前經濟復甦的基礎較為脆弱,尤其是需求並不強。首先,10月份有中秋和國慶雙節,但是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76億元,同比增長4.3%,沒有達到以前正常的8%左右的水平。其次,過去將近一年時間,PPI都是負增長,也反映出整體的需求較弱。
中銀證券分析師張曉嬌在研報中指出,考慮到當前在豬肉的主要影響下食品價格維持快速回落的趨勢,以及一季度CPI同比基數較高的影響,預計未來3-4個月內CPI同比增速都將維持在通縮區間。但隨著經濟增速和居民收入回升,消費需求持續回暖,核心CPI有上行動力,預測2021年CPI同比上漲1.4%。
PPI回升勢頭漸明
CPI跌入負區間,會如何影響貨幣政策?
徐洪才認為,目前消費不強,投資除了房地產之外也不強,因此寬鬆的貨幣政策不能過快退出,還是要謹慎。
諸建芳指出,根據預測,未來核心CPI和非食品CPI仍將如同11月的表現,反映出基本面持續向好的趨勢。即使整體通脹水平較低,但其對於貨幣政策的影響而言,通脹走低背後的邏輯與2019年通脹走高基本一致,即由於食品端供給的影響,並非需求疲弱,因此貨幣政策對此作出調整的可能性較低。
圖/新華社
不過,也有積極的信號。11月PPI環比上漲0.5%,這已經是近一年以來的最高漲幅。
具體來看,11月,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有24個,比上月增加12個,上漲面達六成。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價格上漲2.2%,化學纖維製造業價格上漲1.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上漲1.7%,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上漲0.9%。
中信建投期貨能源化工事業部總經理李彥傑向記者表示,11月原油價格大幅拉漲,受到多重因素刺激,其中包括疫苗重大利好緩解了市場對未來原油需求的擔憂情緒。油價上漲主要帶來兩大方面的變化,一方面是原油下遊產品,首先是跟原油直接關聯的成品油價格走高;另一方面是原油作為化工的龍頭,其價格上漲將從成本方面推高化工品的價格。
此外,供暖需求季節性增加,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分別上漲2.8%和2.2%。金屬相關行業價格由降轉漲,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1.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1.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造紙和紙製品業、紡織業價格分別上漲0.7%、0.5%和0.5%,漲幅均有所擴大。
徐洪才表示,最近幾個月,中國的出口數據很好,尤其是11月份,外貿出口2680.7億美元,增長21.1%。其中,重點是家電等日常消費品的出口上升較快,這反映出「宅經濟」一類的商品有較大的需求。同時,美國等國家的經濟逐步恢復,對中國經濟的出口拉動力是很大的。未來如果全球疫苗使用較好,經濟運行能夠反彈,那麼CPI、PPI可能都沒有太大下跌的空間。
諸建芳認為,從目前的態勢來看,未來大宗商品價格仍有上漲空間,特別是考慮到美國可能明年會出現一輪補庫周期,或集中在中上遊行業中,一定程度上拉動相關產品的需求,看好大宗商品的持續漲價。預計12月PPI仍將穩步回升,明年1季度將突破至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