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鍾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院)
自古以來,中醫可通過相手、相面、相舌等方法來給老百姓診病。
實際上,西醫裡面的全身系統性疾病也可通過牙周組織的疾病變化探知一二。
首先簡單了解下什麼是牙周組織。
牙周組織就是牙齒周圍的紅色的部分,實際上,我們肉眼看到的僅僅是牙周組織的表層部分,叫牙齦。
牙周組織除了牙齦,還包括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部分,它們分別是:牙齦層下方環繞牙根的牙槽骨、牙根表面的牙骨質以及牙骨質與牙槽骨之間的牙周膜。
今天給大家介紹 5 大類牙周組織的典型疾病表現,這些表現都可能對應了一種或幾種比較嚴重的全身性疾病。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牙齦出血
牙齦出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但同時極為嚴重的系統性疾病也會有這種表現。
第一種就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得了這類疾病的患者除了會出現牙齦出血止不住以外,牙齦上還容易發生潰瘍,最終牙齦受到感染導致壞死。
最重要的是,患者的口腔黏膜看起來非常蒼白,而不是我們健康人的那種粉紅色[1]。
所以如果牙齦經常出血的情況的話,建議去讓醫生做一個口腔檢查,進行排除,如果是口腔疾病的話,按照醫生的建議治療就可以了。
第二種就是維生素 C 缺乏症,這個病也叫「壞血病」,是不是似曾相識?
其實早年這種病是在大海中長期航行的船員中發現的,海上生活條件艱苦,船員長期吃不到新鮮的水果蔬菜,就很容易導致嚴重的維生素 C 缺乏。直接結果便是船員牙齦經常出血,也不容易止住。
那對於內陸的人們來說,什麼情況會造成維生素 C 缺乏呢?奶粉餵大的嬰兒,有著不適當的烹調習慣(過熱、過度的煎炸炒及不當的燻制等)的人群比較容易發生維生素 C 缺乏[2]。
那怎麼把維生素 C 補回來?
很簡單,直接吃維生素 C 片補充,同時去口腔科就診,口腔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清理掉嘴裡會加重刺激、引起出血的因素,比如牙石、牙垢這些容易窩藏細菌的髒東西。
二、牙齒很快鬆動脫落
這類疾病的口腔表現為牙齦破壞萎縮,牙槽骨(即給牙齒提供家的部分)迅速吸收,小孩不管乳牙(暫時性的牙齒,後期會被替換,而替換的牙齒就叫做恆牙)還是恆牙,只要一長出來,很快就會鬆掉脫落。
這種情況見於三種病,前兩种放在一起說。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前兩種,一種是叫」掌蹠角化-牙周破壞症候群」的遺傳性疾,另外一種是叫「21 三體綜合症」的先天性疾病。
第一種病除了上面說的牙周組織的破壞,患者還有手、腳皮膚的嚴重的乾裂疼痛,同時伴有瘙癢。
得了第二種病的患者還伴有先天的智力障礙,患者可能無法配合治療,治療結果往往很差。
那如何治療呢?
遺憾的是,常規牙周治療收效甚微。
目前可以嘗試的方法就是,在孩子恆牙長出之前,牙醫會迅速拔掉所有患病的乳牙,目的是去除所有致病細菌附著的牙齒,以保障恆牙長出在一個良好的口腔環境。
等孩子的恆牙長出,需要常年頻繁的到醫院口腔科進行專業的菌斑清潔處理。
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十分嚴格的口腔衛生控制。家長的耐心和決心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第三種叫「家族性-周期性白細胞缺乏症」。
我們都知道白細胞是人體的護衛隊,專門抓捕、吞掉侵入人體的致病菌,而這種病與白細胞密切相關。
它和前兩種不太一樣,它的特點十分有趣:每個月會有 3~10 天持續的發生人體護衛軍白細胞的減少,狡猾的細菌便在這個時間段作妖,作妖期間不僅產生牙周迅速破壞,還會導致患者嘴裡到處長潰瘍,反覆疼痛,難以忍受。
等過了這個時間段,就是白細胞數量的恢復期,大約 21 天,身體逐漸恢復抵抗細菌的能力。
然後,又重新來一次 3~10 天白細胞的減少。這也就是它的周期性。
既然有規律可循,那就可以根據規律來對付它。
我們只要抓住疾病的時間規律特點,在 21 天恢復周期到口腔科進行專業的口腔內牙垢及牙石的清除。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嚴格控制口腔衛生,強化刷牙並使用牙縫輔助清潔同時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這樣,我們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減輕這種病對牙周的破壞了。
三、牙周組織炎症較重且病情與血糖控制有關
這個大家應該很容易猜到,那就是「糖尿病」,糖尿病與牙周炎的關係幾乎是目前研究的最多的了。
首先,糖尿病和牙周炎像一對情侶,喜歡攜手同行。
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往往牙齒鬆動率、缺牙率都較高,血糖越不穩定,牙周組織的破壞就越厲害。
因此,糖尿病和牙周病得兩手抓:一手嚴格控制飲食,控制血糖。
另一手抓日常口腔衛生維護,而且患者每年需要定期到口腔科進行牙齒周圍的衛生清潔[3]。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四、牙齦線形紅斑——專屬愛滋病的牙周特徵性表現
愛滋病是一種讓人聞之色變的傳染病。
而愛滋病患者的牙齒邊緣處可以看到明顯的、寬約 2~3毫米的反波浪形的紅邊,紅邊下面的牙齦可看到紅色的瘀斑,極易出血,常規治療基本無效。
後期縱使患者的口腔衛生一直還不錯,也會出現嚴重的牙周組織破壞。
這種情況,建議患者趕快回憶最近是否有輸血史、或不正常性接觸史,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血清學檢查。
重要的是,在愛滋病治療同時,患者需要到常規傳染病院或有隔離病房的口腔科進行常規牙周治療,全身使用抗生素。[3]
參考文獻:
[1] 陳謙明.口腔黏膜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1-27,173.
[2] 孫鑑軍.烹飪方法對食物營養成分的影響探討[J].現代食品,2019,60-62.
[3] 孟煥新.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80-186.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