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蕭光(照片由本人提供)
王蕭光為坦尚尼亞患者做手術(照片由本人提供)
王蕭光安撫小患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大眾網煙臺10月31日訊 (記者 劉慧慧 通訊員 張國傑) 2015年8月之前,坦尚尼亞對於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婦科醫生王蕭光來說,可能只是地圖上非洲的某個國家。但是,2015年8月,王蕭光成為我國第24批中國援坦尚尼亞醫療隊中的一名隊員,前往坦尚尼亞政治首都多多市的多多馬省醫院,負責婦產科的門診、查房、手術等工作。
2016年10月24日,央視四套《華人世界》報導了王蕭光在海外的工作情況,稱他是「一個給愛滋病病人做手術的華人醫生」。近日,記者通過微信,與時差5個小時的王蕭光,進行了一場網絡對話。
壓力:設施差病人多 語言不通
「這裡的醫療條件真是慘不忍睹。」王蕭光說,醫院的婦產科只有一間手術室,看起來就像一個小作坊,根本沒有無菌的概念。天氣炎熱的時候,手術室裡還會有蒼蠅。但即使這樣,在坦尚尼亞的15個月,王蕭光做了100多臺手術,救治了2000多人。
王蕭光說,做手術時最困難的是沒有順手的手術工具,幾乎全部都是破舊生鏽的器械,卡不緊剪不動很正常。一些手術器械還是上一批前輩們自己動手製作留下來的,使用起來十分不方便,也很容易刮傷自己。
除此之外,語言不通也是王蕭光援坦過程中的障礙之一。王蕭光說,去醫院就診的大多是當地人,他們普遍只會講當地的斯瓦西裡語,對英語一竅不通。而他在醫院裡並沒有翻譯助手,所以和病人溝通起來十分困難,只能不停地用手勢和肢體語言示意他們。
坦尚尼亞經濟落後,衛生保健條件很差,很多疾病都是拖到最後才到醫院檢查治療。王蕭光經常在門診看到晚期宮頸癌的病人,根本沒有手術的可能。醫院曾經安排王蕭光進行一臺經陰道子宮切除手術,但並沒有為患者做術前檢查,助手也沒有告訴他患者的基本情況。「問了以後我才知道,患者不僅已經80歲高齡,而且還患有高血壓,根本不能手術。」提起這些事情,王蕭光總是覺得很無奈,在當地人眼裡,中國醫生就像上帝一樣,因為不怕麻煩,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治癒患者的機會。
心驚:給愛滋病人做手術 小心謹慎
血液傳播是愛滋病感染的3種途徑之一,而給愛滋病人做手術,必須要絕對的小心謹慎,一旦劃破或扎傷,就很容易感染。王蕭光說,他出發之前,以前的醫療隊員叮囑他們可以無條件拒絕給愛滋病人做手術,但是做還是不做,還在於自身。
雖然可以拒絕給愛滋病人做手術,但王蕭光還是做過一次。有一次病人接到病床後,王蕭光發現這個病人沒有愛滋病的化驗報告。麻醉師確認後告訴他,這個病人是一個在吃藥的愛滋病陽性病人。
看著躺在病床上的患者,王蕭光深知自己可以拒絕,但是拒絕會讓她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患者大概60多歲,子宮完全脫垂,病情比較嚴重。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手術。」王蕭光說,危險發生在最後切除子宮的時候,由於視野有限,他不小心劃破了外層手術手套。「雖然心裡也很緊張,但是當時也顧不了那麼多,就趕緊做縫合。縫合後摘下外層手術手套,看著乾爽的內層手套,我才如釋重負。」王醫生說。
王蕭光說,他還在一臺沒有對患者進行愛滋病檢測的手術中扎傷過自己。「那是一個公休日,我接到電話說一個宮外孕大出血的患者急需手術。等我趕到醫院時,考慮到患者的情況緊急,就沒有進行術前的理性檢查,直接上了手術臺。」王蕭光說,由於器械不便,視野很差,在手術進行到最後階段的時候,他不小心扎破了手指。「因為沒有術前檢查,我並不知道患者是否攜帶愛滋病病毒。不幸中的萬幸是,她不是愛滋病患者。當我看了術後的檢測結果後,懸著的一顆心才終於落了地。」王蕭光說。
愧疚:錯過孩子的成長 不能陪伴家人
王蕭光說,自己在坦尚尼亞已經15個月,每次停電坐在駐地門前的臺階上時,仰頭看著滿天繁星,都會十分思念家鄉的一切,思念遠在中國的父母妻兒。
接到援坦尚尼亞的任務時,王蕭光的小兒子才剛剛9個月。要離開家人,離開才9個月的小兒子,自己心裡特別不舍。「那時候小兒子才9個月,還不會叫爸爸,錯過孩子的成長是最讓我難過的。」王蕭光說,自己的妻子也是一名醫生,在繁忙工作的同時要照顧兩個孩子和雙方父母,「她也很辛苦,希望回去以後能幫她分擔一些。」
但是每次聽到當地患者用斯語表示感謝,看著他們擺脫疾病重新恢復健康的時候,王蕭光都不後悔當初的選擇。「這一年讓我成熟了很多,收穫了很多。在這剩下的日子裡,我也將不斷努力,在這裡站好自己援坦的最後一班崗。」王蕭光告訴記者。
央視:這是一個給愛滋病人做手術的華人醫生
10月24日,央視四套《華人世界》播出了煙臺山醫院援非隊員王蕭光的故事,讓這個普通的援非隊員走進了千家萬戶的視野裡。
王蕭光說,他之前並不知道央視會來採訪,也沒有覺得自己做了多麼重要的事情。「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工作,我們別的隊友做得也很好。」王蕭光說,是他的一個朋友知道了他的工作情況後,覺得這是一種大愛無疆的國際主義援助精神,便聯繫了《華人世界》的編導。
「山東省衛生系統承擔援助坦尚尼亞醫療任務已經47年了,我所做的,只是傳承這47年的無私奉獻精神,因為醫療是不分國界的。」王蕭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