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診:愛滋病感染者的B面困境

2020-12-03 騰訊網

愛滋病作為一種社會行為性疾病,因為和「性」緊密相連,直接衝撞著傳統的價值觀念,容易被貼上有悖於道德的標籤,漸漸被汙名化、有罪化。而與我們老生常談的被歧視相比,被拒診成了感染者困境的另一面體現

從事「防艾」工作十五年的專業防治科科長李輝

投身「防艾」宣傳十幾年的資深志願者咔咔

多年來為「艾」發聲

在今天

他們講出了共同的心願

「希望社會更加寬容」

「慢性的傳染性疾病」

李輝是濟南市市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愛滋病防治科科長。除了本職工作外,她還申請了個公眾號,專門做與「愛滋病相關」的諮詢。

每天,她能收到近500條諮詢信息,這其中包括感染者,還有懷疑自己感染、惴惴不安的諮詢者……他們擔任著形形色色的社會角色,或許在某些小範圍的圈子裡,有些人敢於公開自己感染者的身份,但絕大數感染者,只能在匿名的網絡平臺上袒露心聲。

因為不敢公開身份而導致的傾訴無門,網絡平臺成了感染者們最好的途徑。於是在知乎平臺上,他們在「感染HIV是一種什麼體驗」的問題下,寫下了親身經歷。

25歲的阿坤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我每天都在想,怎麼安排離開後的生活。我要存一筆錢,然後悄悄離開父母,讓最好的朋友定期給父母轉錢,讓他們以為我還活在這個世上。」

阿坤一年前被確診為感染者,自此以後很少出門。他買了一臺縫紉機,靠做衣服為生。他幾乎不用社交軟體,每天都會哭,現在想起來還是流眼淚,即便如此,他依然選擇一個人待著,仿佛多個人就渾身不自在。

而回憶自己被感染的原因,阿坤也毫無保留地寫了出來:

一次醉酒後,他與一不相識女子發生了高危性行為。時隔幾月後,他便出現了頭痛、低燒、食慾下降等症狀,直到最終檢測結果確認。他沒有把自己生病的事情告訴過任何人,包括父母。

熊念確診那年12歲,剛讀初一。一夜之間,什麼都變了。親戚們不再去他家做客,往日交好的朋友連見面都成了奢望,甚至連親戚朋友結婚,父母都不在邀請範圍內。「即使他們去了,我也不能去,久而久之就習慣了,我失去了除我爸媽之外所有的親人。」

熊念一字一句地寫道: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所有人見到我都如瘟神般避開,我變得自卑且敏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靠酒精來麻痺自己,不僅身體每況愈下,成績也一落千丈。」

熊念始終不知道如何被感染的,「除去性傳播、母嬰傳播,那也只有血液傳播了……」他已經不想再追究,「我現在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這樣就夠了。」

「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因病毒造成的人心惶惶時的絕望。」熊念更新了自己的留言,「不要太害怕,這句話是給恐艾的人說的,也是給感染者的。」

「這麼多年,社會大眾對愛滋病感染者異樣的眼光始終沒變。」李輝說,其實B肝、C肝都可以通過性的途徑傳播,可為什麼只有愛滋病讓人們談「艾」色變?歸根結底還是「性知識」不健全導致的。

李輝認為,如今大環境下的醫療體系逐步健全,愛滋病感染者可以得到免費的治療,除了免費藥外,有經濟條件的,他們還能選擇自費藥。「越來越多藥品的選擇,能讓他們對醫治更有信心。」她說。另外,很多感染者在接受治療後,體內病毒載量就能檢測不到。「這樣是幾乎不影響壽命的,愛滋病對他們來說是個慢性的傳染性疾病而已。」

諱莫如深的「拒診」

即便如此,但李輝依舊很矛盾,她的矛盾點來源於「拒診」。

一方面,李輝極力主張愛滋病感染者在治療其他疾病時對醫生主動告知,但接二連三的被感染者因「拒診」而發來求助信息打破了平靜。

被「拒診」,是愛滋病感染者在普通大眾談「艾」色變而隱瞞身份後,又不得不面對的另一障礙。

李輝向新時報記者講述了一個真實的例子,為了保證隱私,敘述中,我們稱他為「A」。

A是外省的一位公職人員,雖然是愛滋病感染者,但治療情況很好,體內的病毒載量為「0」,人到中年,他的職位也接連晉升。礙於身份原因,A患肺動脈高壓後只選擇外出就醫,且不願使用醫保。他向李輝求助後,李輝推薦他到國內一所知名定點醫院治療,多日後症狀仍得不到緩解,無奈之下,A只得求診北京一所知名三甲醫院。

他沒有隱瞞自己感染者的身份,但得到的答覆是讓他轉至北京的傳染病醫院。經過多方協調,A才得以在這所三甲醫院治療。不過他最終也沒到住院部的病房,所幸的是,在門診上住6天以後,因為醫治對症,症狀緩解了。

A的經歷並非孤例。有些原本稀鬆平常的手術問題,一旦和愛滋病產生關聯,醫生的恐慌換來的是病人的碰壁。如此,醫生選擇「拒診」多了,後者諱莫如深的隱瞞也會隨之變多——惡性循環,又加劇了手術困境。

愛滋病感染者被拒診案例

在河南鄭州,一名感染者和醫生約定好時間進行肛腸手術,但在醫生得知感染者的愛滋病情況後,只說了一句「你走吧,我夠給你面子了」;在江西南昌,一位感染者在外務工,遭遇車禍,但在搶救過程中,醫院因其HIV陽性拒絕提供手術,最後經過志願者協調,才在第二天得以安排手術,但因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不得不截肢;一位愛滋病感染者,為了做痔瘡手術,跑了縣、市、省三地,終於在省級指定愛滋病治療定點醫院做了手術。

在愛滋陰影下的醫患雙方,面對著有關知情權和生命權的矛盾,他們都希望對方能夠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醫生,願意給感染者做手術嗎?如果你是患者,願意被醫生拒診嗎?

新時報記者查閱相關規定,國務院2006年初頒布的《愛滋病防治條例》第四十一條則顯示,「醫療機構不得因就診的病人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愛滋病病人,推諉或者拒絕對其其他疾病進行治療。」

事實上,「拒診和推諉」很難界定。「有時候,即便是患者住院等待手術排期了,但在得知其感染者的身份後,也會以看似合情合理的理由讓對方出院。」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志願者告訴記者,「看似合情合理的理由」諸如:不適合手術、建議保守治療、沒有床位等等。

李輝認為,傳染病醫院的醫生接觸的愛滋病感染者較多,對愛滋病的了解也更多。他們明白只要按照規範防護和操作,很少會發生職業暴露的情況,就算發生職業暴露也能及時阻斷免於感染;反而是普通醫院的醫生由於不了解、不清楚,會對愛滋病職業暴露的擔憂更多,也就出現了拒診和推諉的現象。

她能理解醫生拒診時的恐懼憂慮,也能理解病人隱瞞病情求醫時的迫不得已,「理想的狀態是,患者主動說,說完醫生得給治。」

所以,在公眾平臺上,有遭遇拒診的愛滋病感染者會把自己的經歷公布出來,希望引起公眾的關注。但更多人選擇默不作聲,因為相對於被「拒診」,他們擔心隱私被洩露。

無法獨善其身的「寬容」

在網絡平臺,流傳著一份由感染者和志願者通過「蓋樓」整理的「不拒診醫院名單」,上面登記著患者們在求醫過程中遇到的不拒診的醫生和醫院名稱,大大小小的醫院、形形色色的科室匯總在一起,給其他感染者提供參考。

實際上,在與愛滋病的對抗中,志願者組織們也在行動。在濟南,「濟南彩虹」的發起人咔咔,是個投身防艾宣傳十幾年的資深志願者。男同性戀是愛滋病的易感人群,作為男同性戀社區愛滋病幹預志願者組織,咔咔跟志願者們在這個圈子做好科普、宣傳和力所能及的工作。

咔咔坦言,經過多年運作,濟南彩虹已經有了近8名核心成員,近50名志願者。在「濟南彩虹」,志願者們幾乎都會「身兼數職」,他們的陣地不僅在線上,還會在恰當的時間和場合,走上街頭,參與社會性的公益活動。

十幾年前,咔咔還是個踏入社會的大學生,那時,他被身邊朋友的經歷觸動後,決定發起「濟南彩虹」組織。這些年,讓他欣喜的是,在「濟南彩虹」服務的目標人群中,變化是明顯的。

「不要有僥倖心理,例如,他看起來很健康或者我只有一次高危性行為……」咔咔的志願者團隊們努力向圈子裡的人普及科學的愛滋病知識,如今,組織還與醫療機構一起,提供免費的HIV公益檢測。

「他們一開始是排斥、厭惡的,認為我們宣傳愛滋病知識是帶著有色的眼光看他們,後來了解以後,他們態度就有了變化。」咔咔說,到現在,很多人變成了志願者組織裡「忠實的服務對象」,他們變得能平和參與討論,甚至主動來聊。

但在咔咔看來,社會大眾對愛滋病感染者的排斥依然是顯而易見的,這讓他非常困擾,「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繼續努力吧。」

一直在努力的還有李輝,今年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她通過製作一個H5小程序,發起了一項「我是醫務人員,我願意救治愛滋病病人」的活動。

截至發稿前,已經有全國各地的4895名醫務人員響應,還有湖北省孝感疾控中心等集體響應,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長。隨之,李輝還將發出承諾的外科醫生名單整理到公眾號上,方便感染者留存。

「H5並不算什麼創新,我只是想通過這一個小互動,把手術歧視、拒診的問題推動一點點。」李輝說,雖然她這次蹭了「世界愛滋病日」的流量,但她卻並不怎麼喜歡這個日子。「大眾什麼時候不把愛滋病單拎出來,我們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

跟李輝一樣,咔咔也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天,大眾不會把12月1日當成一個特殊的日子,不再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感染者,愛滋病人可以像一般病人那樣公開自己的身份,「希望這個社會能更加寬容,因為沒有人是能獨善其身的。」

跟愛滋病感染者接觸的人心裡都會明白,社會歧視比愛滋病本身對人造成的傷害更大。「指望一年兩年之內消除歧視,是不太現實的,可能需要一兩代人之後,才會有所改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志願者說。(文中採訪對象除李輝外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愛滋病感染者遭遇新冠肺炎:有些事情一個人很難扛下來
    他面無表情地看著確診報告,「心裡其實早就翻江倒海了。」他回憶道。此前,他很少了解過什麼是愛滋病,更不會想到自己怎麼會和「絕症」產生聯繫。在接下來的兩周內,朋友的陪伴讓圖森從緊張不安中舒緩過來,他們去爬山,去江邊散心,但問題還是要面對,他決定告訴家人。「我覺得有些事情一個人很難扛下來,我必須得跟別人說。」
  • 廣州市愛滋病感染者已超17861例
    廣州市愛滋病感染者已超17861例 2014-12-01 13:37: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廣州12月1日電 (蔡敏婕 黃穗)廣州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居廣東省第一,疫情上升勢頭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總體疫情將不斷增加。
  • 浙江新診斷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5090例 報告疫情首次出現下降趨勢
    杭州網訊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旨在強調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強團結協作,強化壓實政府、部門、社會和個人「四方責任」,攜手應對新冠肺炎、愛滋病等全球範圍內重大傳染病挑戰,共同抗擊愛滋病,為實現愛滋病防控目標、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努力。
  • ...愛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新增|深圳|血液|傳播|阻斷|口腔|-健康界
    (HIV)感染者及愛滋病人1360例(較去年同期下降20.7%)。好消息是,深圳新增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患者,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壞消息是,一些數據依然觸目驚心。今年1-10月份的新增感染者和患者中,男性佔91.2%,女性佔8.8%,男女比例懸殊得驚人。
  • 疫情之下愛滋病防控困境,如何保護好自己遠離感染?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控中心首次報導愛滋病病例,到2019年,全球流行率為0.7%,愛滋病毒感染者人數為3800萬,高於2010年的3070萬,這是由於持續不斷的新發感染和愛滋病毒感染者的壽命延長所致。在2018年的HIV感染者中,成年人為3620萬,15歲以下的兒童愛滋病病例數為180萬。
  • 29歲愛滋病感染者Ben的自述:重生後,我為什麼願意公開身份站出來?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作為上海今年愛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之一,在楊浦區濱江廣場,豎起了一個紅絲帶藝術裝置,在這個音頻裝置裡,是十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講述的生命故事。■紅絲帶藝術裝置這十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全部來自《愛的逢生——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故事》一書的受訪者,這也是國內第一部愛滋病病毒攜帶者的口述史。
  • 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在中國蔓延的態勢,是如何被遏制住的?
    自1996年進入中國以來,協助中國開展愛滋病流行形勢評估,是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一項重要工作。2002年,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對中國的一份監測報告顯示,2001年上半年國內愛滋病的報告發病率同比激增67%,如不採取行動,到2010年,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將突破一千萬大關。
  • 戒毒所裡的愛滋病感染者:躲廁所吃藥 做噩夢驚醒跟親人交代後事
    △ 11月28日中午發藥時間,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在排隊吃藥,他們的藥物會根據早、中、晚三個時間段被放置在不同顏色的藥盒裡。△ 11月28日,醫生將抗病毒藥物發給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然而並不是所有感染愛滋病的人,都能比較坦然地接受。
  • 愛滋病健康教育24問
    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開始階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還沒有受到嚴重破壞,因而沒有明顯的症狀,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當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壞到一定程度後,其他病菌就會乘虛而入,這時,感染者就成為愛滋病患者了。從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發展到愛滋病患者可由數月至數年,一般為8-10年,最長可達19年。  3.健康人是怎樣感染愛滋病病毒的?
  • 【2020世界愛滋病日】獨家對話|「我感染愛滋病病毒這一年」
    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多彩貴州網記者走訪了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滋病防治工作人員、國內首位愛滋病就業歧視案勝訴律師等,記錄他們的現實生活和工作,以展示貴州愛滋病防治一線的情況。我們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讓大眾正確認識愛滋病,並積極參與到愛滋病防治工作中。  小樂生病了。
  • 世界愛滋病日:出現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就是患了愛滋病?
    提到愛滋病,還有很多人在較真後臺提問:我出現了XXX症狀是不是感染了愛滋?得了愛滋病自己還能怎麼辦?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地壇醫院感染臨床和研究中心副主任、感染一科主任趙紅心醫生給大家科普相關知識。 二、關於愛滋病常見的大眾誤區 1、得了愛滋病很快就會死亡? 真相:早期診斷、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HIV感染者與正常人的壽命相差不大。
  • 第一位愛滋病治癒者因癌症去世,這些知識你需要知道 | 世界愛滋病日
    HIV侵入人體後,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讓感染者逐漸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導致死亡。「柏林病人」,世界首位愛滋病治癒者多年來,愛滋病一直被認為無法「治癒」,直到「柏林病人」蒂姆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的出現。
  • 愛滋病無藥可救?美國籃球明星魔術師詹森愛滋病30年依然沒事
    一、愛滋病是什麼病愛滋病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由於人體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叫愛滋病毒,隨之引發的全身性疾病。未經治療的患者,或發展到晚期的患者,會並發各種嚴重感染或腫瘤,直至死亡。
  • 男子感冒1個月,一查發現有愛滋病,要做痔瘡手術,5天跑了3個城市:再...
    原標題:一位愛滋病患者的就醫困境:做痔瘡手術,5天跑了3個城市(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我不敢說。」「我自己承受著這些壓力,不能讓家人再承受了。」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顯示,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愛滋病已造成3200萬人死亡。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95.8萬,死亡人數20999人,佔全國傳染病死亡總人數的83%。章亮患有愛滋病的事情沒有告訴自己的家人,章亮談到,「這種事情怎麼和他們說?我沒有辦法說。
  • 老年群體感染愛滋病人數9年翻5倍 請重視愛滋病預防
    愛滋病是很可怕的疾病,這種疾病是會傳染的,萬一被感染了,很多人都會崩潰。可是儘管國家一直在宣傳要保護自己,做好愛滋病預防措施。但是很多人依舊我行我素,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黴,不會得這種可怕的疾病。可是根據報導的蘇數據得知,老年群體感染愛滋病人數9年翻5倍,這增長速度非常可怕,請大家務必做好愛滋病預防措施,別抱著僥倖心理。
  • 愛滋病防治小知識,每個人都要了解!
    感染者與愛滋病患者有什麼不同?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開始階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還沒有受到嚴重破壞,因而沒有明顯的症狀,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當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壞到一定程度後,其他病菌就會乘虛而入,這時,感染者就成為愛滋病患者了。從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發展到愛滋病患者可由數月至數年,一般為8-10年,最長可達19年。
  • 世界愛滋病日丨全球3800萬人感染愛滋病,誰會是下一個被幹細胞治癒...
    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新發愛滋病感染者,69萬人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 報告還指出,2019年有69萬人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3800萬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仍有1260萬人無法獲得拯救生命的治療。 另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近32萬名青少年兒童感染愛滋病病毒,11萬名青少年兒童死於愛滋病。大約每100秒就有一名20歲以下孩子感染愛滋病病毒。
  • 世界愛滋病日,你需要了解的幾點愛滋病常識
    若得不到有效得治療,愛滋病毒就會逐漸破壞免疫系統並發展成為愛滋病。愛滋病毒通常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傳播: ž在沒有使用保險套的情況下與愛滋病毒感染者發生肛交或陰道性交; ž與感染愛滋病毒的人分享注射毒品設備(如針頭); ž愛滋病毒在懷孕、分娩或哺乳期間從感染愛滋病毒的婦女傳播給其子女,稱為母嬰傳播愛滋病毒。
  • 老年群體感染愛滋病人數9年翻5倍 安全套可防愛滋
    原標題:老年群體感染愛滋病人數9年翻5倍,每天報告超過100例中國2019年新診斷報告的60歲及以上愛滋病感染者人數3.7萬例,每天報告超過100例;中國2019年新診斷報告的60歲及以上愛滋病感染者人數佔當年新報告所有感染者的25%。
  • 愛滋病新藥上市 直指防控難
    跟以往的藥物相比,該藥物是當前包含整合酶抑制劑的愛滋病藥物中最小的單一片劑方案(STR),目前愛滋病尚無法治癒,必妥維只需一天一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患者回歸正常生活。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全國共檢測2.3億人次,新報告發現感染者13.1萬例,新增加抗病毒治療12.7萬例,全國符合治療條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療比例為86.6%,治療成功率為93.5%。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95.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