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一間的房屋裡,單人床兩邊靠牆而置,被褥疊成豆腐塊模樣擺放整齊,正中間6人坐的桌椅前,張銘(化名)正讀著寫給室友的告別信,「希望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在這裡相見。」
△ 11月29日清晨,張銘(化名)在走出戒毒所前和民警告別,民警拍著他的肩膀說:「希望以後不要再見。」
這屋子,他們稱之為班,而所有班匯聚的樓層,他們稱之為 「愛之家」。唯有屋外高聳的鐵絲 網,宣告著他們真正的名稱,北京市利康強制隔離戒毒所。在這裡,他們有著特殊身份: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 11月28日,同伴教育課堂,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在進行交流,由於條件、背景相仿,同伴之間的話更容易被接受。
△ 11月29日,主題年會上,表演節目的戒毒人員相互扶著肩膀走過窗邊。
11月29日,張銘入所期滿,走出高牆,他開始規劃未來的生活,遠離毒品,重新高考。他相信,世人的偏見總會逐漸消減,這一路的坎坷,在他看來,是一種成長。
感染愛滋 像是「活在下水道裡」
確診感染愛滋的時候,張銘正讀高三。他選擇逃避,還是正常的讀書學習,只是疾控中心打來催促檢查服藥的電話不再接,為了杜絕打擾,甚至更換了電話號碼。半年後,似乎是心理慢慢接受,當疾控中心再次聯繫到他時,他接受了醫生的建議,開始服藥治療。
△ 11月28日中午發藥時間,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在排隊吃藥,他們的藥物會根據早、中、晚三個時間段被放置在不同顏色的藥盒裡。
△ 11月28日,醫生將抗病毒藥物發給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
然而並不是所有感染愛滋病的人,都能比較坦然地接受。同在所裡的劉峰(化名)今年32歲,剛剛得知感染時他一度失去了生的希望,做噩夢哭著驚醒, 給姐夫打電話,交代後事,請求照顧好母親和姐姐。
△ 11月29日,「愛之家」新隊歌《不滅的希望》曲作者民警薛磊在和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一起唱歌。
張銘考上北京的一所高等院校,寢室裡,他將抗病毒的藥物換進「維生素」的藥盒裡,每天躲在廁所裡吃。同學看見時,只能不斷地編造謊言,「感冒」、「發燒」、「胃痛」,諸如此類。最麻煩的,是定期去北京佑安醫院取藥,以及三個月、半年一次的身體檢查,張銘總會帽子口罩層層包裹起來,就怕被認識的人看見,他形容這樣的生活,「像是活在下水道裡,沒有陽光。」
強制戒毒 遠比想像中要難
愛滋病之外,吸毒經歷是張銘身上的另一重 「壓力」。張銘在大一時被朋友帶著吸食冰毒。剛開始朋友告訴他這是水煙,他相信了。得知真相後,他沒有生氣,甚至還覺得嘗試了同齡人不敢嘗試的, 很「厲害」。
在劉峰看來,自己吸毒更多的是因為生意失敗、面臨催婚等種種壓力。吸毒之後,亢奮之外,似乎一切的煩惱都不會去想。感染愛滋後,他更是自暴自棄,放縱吸毒。後來,他們被警察抓捕進行強制戒毒,和其他所有感染愛滋的戒毒人員一起,被收治在北京利康強制隔離戒毒所裡。
△ 11月28日,北京市利康強戒所「愛之家」家園矯治中心箱庭沙盤療法室,心理諮詢師唐凡在指導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通過撫摸白沙來放鬆心情。
△ 11月28日,北京市利康強戒所「愛之家」家園矯治中心箱庭沙盤療法室,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在撫摸白沙。
△ 11月29日,一名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在進行例行身體檢查。
△ 11月28日,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從箱庭沙盤道具架上挑選了一株綠植,心理諮詢師通過觀察道具的選擇,可以從心理層面有效治療各種心理障礙和藥物依賴。
相較於普通的強戒場所,由於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體狀態,他們是被特殊對待的群體,沒有高強度的戶外訓練,治療之外,學習戒毒。利康強戒所和利康醫院相連,在所管人員病發時可以及時救治,利康醫院的醫生們會定期巡診,定期前往佑安醫院取藥,由民警給自願服藥的人員每日發藥。
△ 11月29日,北京市利康強戒所「愛之家」家園矯治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室,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在演奏各種樂器。
△ 11月28日,大白(化名)和小新(化名)在進行「愛之聲」廣播。在民警的引導和支持下,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自主開辦了吐露心聲的《愛之光》報和宣傳正能量的「愛之聲」廣播站。
戒毒遠比想像中要難。劉峰早在2013年開始吸毒,2014年第一次強制戒毒後,他又在工作的挫敗下復吸,再一次被關進利康強戒所。
走出高牆 人生還有詩和遠方
11月28日,距離張銘出所的日子還有一天。臨近離別,張銘收到了來自同所人員的告別信,囑咐他,要好好照顧母親,不要再吸毒進來。他也寫了封回信,「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彼此讀信時,不免觸動,室友摘下眼鏡, 默默哭了。
△ 11月28日下午,二班的感染愛滋病的戒毒人員在為第二天離開這裡的張銘(化名)寫下祝福信作為告別。
張銘規劃了出去後的生活,要重新參加高考, 重新讀大學,遠離那些可能帶自己吸毒的朋友,不再讓家人失望和難過。至於愛滋病,他從未想過有可能得到治癒。可他相信,世人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偏見,總有一天會消減得到理解。
△ 11月28日,北京市利康強戒所「愛之家」家園,準備在年會表演康體韻律操的感染者在排練。
11月29日,張銘換上便服,家人已經早早在利康強戒所的大門外等候,他迎上去,緊緊擁抱。他覺得,在經歷了這麼多事之後,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再打倒自己,「像是一種成長」。
△ 11月29日清晨,幹警送張銘(化名)走出強戒所。
攝影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文字 新京報記者左燕燕
版面責編 賈悅 版面圖編 王子誠
版面責校 範錦春 本期編輯 陳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