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夫妻選擇生二胎,但不是每個「大寶」都支持爸媽生二胎,大多數大寶認為弟弟妹妹會分走原本屬於自己的愛。
爺爺奶奶那一輩哪家不是至少兩個孩子?一碗水難以端平,生育多子女的父母,很難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感受,考慮到經濟條件的限制,也很難給每個孩子同樣的讀書機會和生活條件。
就這樣,不同的孩子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等父母老了,難免會有孝順的孩子和不孝順的孩子之分。在父母看來不起眼的偏心之舉很可能讓孩子難以釋懷,成為最終不願盡孝的導火索。
這些孩子誰最孝順?心理學家曾表示:往往是老二在一個家庭中更加孝順。
多子女家庭中為何是老二最孝順?原因讓人心疼,你家是這種情況嗎?
按照中國大多數多子女家庭看,父母老了以後,家中的老二可能最孝順,其次是老大。老二一般在多子女家庭中負擔起更多贍養老人的責任,原因如下:
一:從小擔負的責任大
多子女家庭中,老二不僅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分擔老大的憂愁,父母卻習慣了老二的懂事聽話、默默無聞。常常屬於為家庭付出的多,還沒什麼存在感的類型。父母習慣了老二為家庭的付出,在獲得獎勵時,卻先要讓家裡的大的和小的。
肩上扛著的責任滿滿,肩負起一個家庭的和睦幸福的責任。
二:渴望得到兒時沒得到的愛
人們常說「長兄如父」,長子長女通常受到重視,而家中最小的孩子往往備受疼愛,唯有夾在中間的老二最為難——出生時就成了老大的影子,長大一點要照顧弟弟妹妹的感受。
作為家中最不被偏愛存在感最低的孩子,老二往往更獨立更懂事,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爸媽的認可。
教育出孝順的孩子僅需兩步,還你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一:身體力行耳濡目染
培養孝順的孩子不是說說而已,正確的思想要從小時候養成。
「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不是空穴來風,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則,怎麼有底氣給孩子提要求?
別以為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沒影響,其實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都看在眼裡,甚至效仿。
首先父母要明白:孝順≠作秀。
有些媽媽和婆婆對婆婆有意見,便面上和和氣氣,背地裡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婆婆的壞話,這樣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在批評孩子愛頂嘴之前,先反思自己有沒有頂撞長輩的行為。
想為孩子做「孝順」的示範,不僅要真正關心自己的父母,還要和公婆、嶽父母和睦相處。常給孩子灌輸「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報答他們是應該的」的思想。
除此之外,父母應尊重身邊的老人,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等自己老了才不會悔不當初。
二:公平對待每個孩子
有些重男輕女的家長總是偏心兒子,有的父母總把所有愛給家裡最小的孩子。這些偏心行為孩子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父母想培養孝順的孩子,首先要意識到:孩子不管男女大小都是平等的,縱然一碗水很難端平,也要儘自己所能。
多胞胎家庭中,父母常說的這幾句話很傷孩子心,別再說了!
一:「你是大的,讓著點小的」
嘉佳比妹妹大兩歲,媽媽總未經允許把她的東西給妹妹玩。妹妹總霸佔著這些東西,有時嘉佳需要也不敢開口,媽媽總說嘉佳該懂事了要讓著妹妹。
但嘉佳不能理解:年齡小就是為所欲為的藉口嗎?父母無心的一句話不僅讓大寶心生芥蒂,更會縱容「小寶」,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大的不被疼愛、小的不懂事,誰都不孝敬父母。
二:「帶孩子不是應該的嗎你還來勁了」
小彭剛上初中,爸媽一到周末就讓小彭在家看孩子,自己倒是出去打牌了,小彭忍無可忍離家出走,父母找到他後非但不審視自己反而批評小彭「長本事了」。
大孩子再大也是孩子,不是滿足私慾的機器。父母偶爾工作忙讓大寶幫著照顧弟弟妹妹可以理解,但不能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孩子。
三:「女孩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
林立成績好準備考研究生,爸媽聽說這消息第一反應竟然是「女孩讀這麼多書有用嗎」。林立疑惑:哥哥讀到了研究生被誇贊,我卻被打擊——讀多少書和是男是女有關係嗎?
社會在進步,「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早該被摒棄。縱然父母經濟條件有限,在教育上也應該對孩子一視同仁。在這個倡導男女平等的社會,嫁人不再是唯一出路,女孩一樣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四:「攢錢給你弟弟買房子」
哪個孩子聽父母親口對自己說出這話,心裡也不會好受,會產生」憑什麼我養活自己不夠,還要給弟弟買房?是不是爸媽重視弟弟多一點?「這樣的心理。孩子一旦產生這樣的心理,很難再對父母敞開心扉。
孩子的孝順並非偶然,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孝順,首先學會尊重每個孩子,平等對待每個孩子,身體力行做到最好。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