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家庭中為何是老二最孝順?原因讓人心疼,你家是這種情況嗎

2021-01-09 糯豆包媽媽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夫妻選擇生二胎,但不是每個「大寶」都支持爸媽生二胎,大多數大寶認為弟弟妹妹會分走原本屬於自己的愛。

爺爺奶奶那一輩哪家不是至少兩個孩子?一碗水難以端平,生育多子女的父母,很難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感受,考慮到經濟條件的限制,也很難給每個孩子同樣的讀書機會和生活條件。

就這樣,不同的孩子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等父母老了,難免會有孝順的孩子和不孝順的孩子之分。在父母看來不起眼的偏心之舉很可能讓孩子難以釋懷,成為最終不願盡孝的導火索。

這些孩子誰最孝順?心理學家曾表示:往往是老二在一個家庭中更加孝順。

多子女家庭中為何是老二最孝順?原因讓人心疼,你家是這種情況嗎?

按照中國大多數多子女家庭看,父母老了以後,家中的老二可能最孝順,其次是老大。老二一般在多子女家庭中負擔起更多贍養老人的責任,原因如下:

一:從小擔負的責任大

多子女家庭中,老二不僅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分擔老大的憂愁,父母卻習慣了老二的懂事聽話、默默無聞。常常屬於為家庭付出的多,還沒什麼存在感的類型。父母習慣了老二為家庭的付出,在獲得獎勵時,卻先要讓家裡的大的和小的。

肩上扛著的責任滿滿,肩負起一個家庭的和睦幸福的責任。

二:渴望得到兒時沒得到的愛

人們常說「長兄如父」,長子長女通常受到重視,而家中最小的孩子往往備受疼愛,唯有夾在中間的老二最為難——出生時就成了老大的影子,長大一點要照顧弟弟妹妹的感受。

作為家中最不被偏愛存在感最低的孩子,老二往往更獨立更懂事,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爸媽的認可。

教育出孝順的孩子僅需兩步,還你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一:身體力行耳濡目染

培養孝順的孩子不是說說而已,正確的思想要從小時候養成。

「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不是空穴來風,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則,怎麼有底氣給孩子提要求?

別以為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沒影響,其實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都看在眼裡,甚至效仿。

首先父母要明白:孝順≠作秀。

有些媽媽和婆婆對婆婆有意見,便面上和和氣氣,背地裡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婆婆的壞話,這樣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在批評孩子愛頂嘴之前,先反思自己有沒有頂撞長輩的行為。

想為孩子做「孝順」的示範,不僅要真正關心自己的父母,還要和公婆、嶽父母和睦相處。常給孩子灌輸「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報答他們是應該的」的思想。

除此之外,父母應尊重身邊的老人,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等自己老了才不會悔不當初。

二:公平對待每個孩子

有些重男輕女的家長總是偏心兒子,有的父母總把所有愛給家裡最小的孩子。這些偏心行為孩子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父母想培養孝順的孩子,首先要意識到:孩子不管男女大小都是平等的,縱然一碗水很難端平,也要儘自己所能。

多胞胎家庭中,父母常說的這幾句話很傷孩子心,別再說了!

一:「你是大的,讓著點小的」

嘉佳比妹妹大兩歲,媽媽總未經允許把她的東西給妹妹玩。妹妹總霸佔著這些東西,有時嘉佳需要也不敢開口,媽媽總說嘉佳該懂事了要讓著妹妹。

但嘉佳不能理解:年齡小就是為所欲為的藉口嗎?父母無心的一句話不僅讓大寶心生芥蒂,更會縱容「小寶」,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大的不被疼愛、小的不懂事,誰都不孝敬父母。

二:「帶孩子不是應該的嗎你還來勁了」

小彭剛上初中,爸媽一到周末就讓小彭在家看孩子,自己倒是出去打牌了,小彭忍無可忍離家出走,父母找到他後非但不審視自己反而批評小彭「長本事了」。

大孩子再大也是孩子,不是滿足私慾的機器。父母偶爾工作忙讓大寶幫著照顧弟弟妹妹可以理解,但不能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孩子。

三:「女孩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

林立成績好準備考研究生,爸媽聽說這消息第一反應竟然是「女孩讀這麼多書有用嗎」。林立疑惑:哥哥讀到了研究生被誇贊,我卻被打擊——讀多少書和是男是女有關係嗎?

社會在進步,「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早該被摒棄。縱然父母經濟條件有限,在教育上也應該對孩子一視同仁。在這個倡導男女平等的社會,嫁人不再是唯一出路,女孩一樣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四:「攢錢給你弟弟買房子」

哪個孩子聽父母親口對自己說出這話,心裡也不會好受,會產生」憑什麼我養活自己不夠,還要給弟弟買房?是不是爸媽重視弟弟多一點?「這樣的心理。孩子一旦產生這樣的心理,很難再對父母敞開心扉。

孩子的孝順並非偶然,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孝順,首先學會尊重每個孩子,平等對待每個孩子,身體力行做到最好。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用西芊的話說,不知為何,從她嫁到這個家那一刻就明顯地感覺公婆對自己的老公不怎麼待見,反而是對小叔子和小姑子的事,再小人家二老都會很上心。為此,西芊曾經還懷疑老公是不是公婆親生的。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兄弟兩個或者三個的家庭,有不少父母都存在更偏心某一個的問題。
  • 「老大傻,老二精」二胎家庭的常態,到底是何原因?
    這視頻讓人不禁感嘆,老二怎麼這麼聰明!視頻下的評論裡也有很多寶媽表示,自己家的老二更古靈精怪,更聰明。都是一個父母生的孩子,老二真的比老大精嗎?二胎家庭,比起傻老大,老二明顯精明得多?俗話說「老大傻,老二精」,家有二胎的父母可能都會感覺到,家裡的老二笑料更多,更聰明。
  • 為啥子女越「孝順」老人越不待見?過來人給的理由,引起網友共鳴
    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卻不難發現,在部分家庭中,吃香的反而是那些「嘴甜」的子女,而真正做實事孝順父母、關心父母的兒女,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卻排在比較靠後的位置。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子女越是「孝順」老人就越是不待見呢?明明是自己陪在父母身邊,為何爸媽只記哥哥的好?
  •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喜歡最孝順的孩子?過來人說出原因,很戳心
    但有時候,孩子孝敬父母並不一定能得到父母的寵愛,反而那些沒那麼孝順的人備受父母關注和寵愛。對於孝順者來說,這實在是不公平,這到底是為啥?聽一聽過來人怎麼說?這些理由很扎心。為什麼父母總是不喜歡最孝順的孩子?過來人說出原因,很戳心。
  • 孝順:真正的含義,這才是家庭的支柱
    導語:孝順:真正的含義,這才是家庭的支柱孝順:出自《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通俗易懂就是(孝順,就是順著老人長輩的意思,有順才孝,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自古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都是這樣說大,最大的孝順就是把家族發揚光大,子嗣延綿旺盛,久經不衰的意思。孝順是一種愛什麼可以稱之為愛,當然愛分很多種,父母對子女的愛,兄弟之間的愛,戀人之間的愛,夫妻之間的愛都是一種偉大的愛。
  • 為啥越「孝順」的子女越不被待見?過來人說出實話:句句戳心
    案例前段時間有部電視劇《都挺好》簡直戳中了無數觀眾內心的痛點。在這部電視劇中,蘇明玉就是一個不被父母待見的孩子,她的父母生了兩個兒子,蘇明玉在家排行老三。由於蘇明玉的父母非常重男輕女,所以,他們可以為了讓老大出國留學而賣掉了家裡的一套房,還可以再賣一套房子給老二當新婚房子。
  • 中國70後:真的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拋棄的第一代?
    隨著時代的實時進步,每一代人的思想、行為又在實時變化,不同的觀點也在不同時代的人心中衍生出不同的理解,人們又作出不同的選擇,然後引發觀點上的分歧。而在70後與90後之間,諸多具有爭議的話題之中,70後最關心的就是"孝順"的話題。那麼,70後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 70後真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嗎?
  • 「我的房產留給你弟弟妹妹們吧」:孝順父母20年,結果卻不如外人
    ,留在父母的身邊,所以,家裡父母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和所有問題都基本上是我去處理或照顧,因為我是家裡的長子嘛,也因為弟弟妹妹都不在身邊,所以我也應該多承擔一些孝順父母的責任。04看這個中年男子的來信,我也產生了一種無名的酸楚,長子真的難當,長兄真的難做,一心一意的付出和孝順換來的卻是各種不理解,隨時隨地的照顧和關心換來的卻是把你當作最可以「得罪的人」,把你當作家裡最「老實巴交」的人。
  • 「廢物式養老」引爭議:子女自以為的孝順,實則正在摧毀老年人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有個特別怪的現象,「老人寧可一個人住自己的破平房,也死活不願住進子女寬敞的大樓房」。其實,這是老人在拒絕廢物式養老的表現,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接老人住寬敞明亮的樓房,每天陪伴老人,做點可口的飯菜、出入有電梯、平時在園區裡散散步遛遛狗,是中國多數子女眼中的養老標配。殊不知,這種兒女自以為很孝順的養老方式,實則正在摧毀許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 心理學:子女為何漸漸就開始,討厭家裡的老人了?
    老人對我們來說也是如此,覺得他們的思想落後了,不接受最新的知識了,但是這並不是老人被討厭的真實原因。那麼為什麼人老之後會討人嫌?老年人愛好節儉,他們從物質匱乏的年代過來,有的人愛搶雞蛋,擠公交,用了多年的菜板捨不得扔。你要是說黃麴黴超標,他們就會說,這麼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以前的人怎麼生活的。
  • 「把養老金都給子女,你是不是傻」?這位老人的回答讓人啞口無言
    老人為什麼會將自己的養老金,給自己的子女呢?他說出3點原因子女有了實際困難,自己不可能說坐視不管吧?人這一生就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不幸,那麼此時的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別人,所伸出的援手和安慰的話語,以此來幫助他們度過這段難關,而同樣的作為我們老人的子女來說,他們就也有遇到困難和不幸的時候,那麼這時作為我們的老人來講的話,不可能說就是「視而不見」吧?
  • 一位老人的真心話:子女這樣做,才是對我們最好的孝順
    對於如何看待子女孝不孝順這個問題?蔡大媽這樣說:「我不像有些老人那樣,非得要求子女成天陪在自己身邊才感覺他們是孝順。我們不需要孩子跟我們住在一起,只求偶爾能抽空陪伴我們一下、來看看我們一下就行了。」在老人看來,人年紀大了,還是需要親情陪伴的。
  • 據說二胎家庭裡,老二總是混的比老大好,有人來反駁嗎?
    文|文兒你們家是二胎家庭嗎?據說二胎家庭裡,老二總是混的比老大好?先聽聽這些生活在二胎家庭裡的孩子怎麼說。小月月:我哥比我大四歲,我小時候天天被我哥打,打的我媽看著都心疼,他還把我的腳提起來在地板上拖著走,他打我了,我爸媽就打他,他就喜歡在爸媽看不到的時候打我,不過這都是小時候的事了,後來我哥初中讀完就沒讀了,現在我也已經大學畢業。以上全是老二混的比老大好的例子,有人過來反駁嗎?我們都知道性格決定命運,那麼孩子以後混的好不好,其實和他的性格也是有著密切聯繫的。
  • 為啥有些家庭,越孝順的孩子越不受父母喜歡,過來人講的話很戳心
    很多人心裡會覺得父母喜歡孝順的孩子,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你們仔細觀察身邊的案例,就會發現:越孝順懂事的孩子,反而越不受父母喜歡,而那些被認為「不孝順」的孩子,卻備受父母的偏愛和照顧。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從小上進勤奮,非常懂事,但是父母並沒有特別喜歡她。
  • 腳有4大特徵的女人,一生福氣深厚,子女孝順老有所依!
    腳有4大特徵的女人,一生福氣深厚,子女孝順老有所依! 擁有這種特徵的人也比較少,但是絕對是最不缺福氣的一群人,更是在事業上可以創造出奇蹟的女強人。腳心有痣的女人,不僅自己一身富貴,還能帶動身邊的人致富,生活註定會順心無憂的度過。
  • 佛說:家中出現三個徵兆,子女厚福無窮,人才輩出,看看你家有嗎
    01開篇語家,是每個人溫馨的港灣,也是塵世中每個人最重視的地方正如佛說:家中出現三個徵兆,子女厚福無窮,人才輩出,看看你家有嗎?善良的人不管任何時候,根本不會吃虧,一個人人生的成就,家道的傳承都是用仁愛成就的。一個家庭如果常做好事,後代子孫一定享有餘福,如果你常常使壞,喜歡做缺德的事情,就算現在聰明能幹,富貴榮華,將來後代子孫必要為你承擔果報。
  • 「告我也不會給你養老」,本以為是子女不孝,可網友評論卻一邊倒
    案例王女士從小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一輩子非常操勞,好在兒子比較有出息,考上了好大學,並且自己創業收益頗豐。兒子也非常孝順,將王女士接到城裡生活,可沒多久家裡面老父親就來了電話。老父親一直比較對女兒付出很少,索取的卻比較多,對女兒的生活也不怎麼重視。
  • 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你覺得有道理嗎?
    時間要是退回到上個世紀,情況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以前的人們不管是生活在城市還是農村,一般一個家庭至少都會有兩個以上的孩子,獨生子女幾乎是非常少見的一種情況。人們不免會覺得非常的奇怪,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基本上都是不怎麼富裕的,能夠自己餬口就已經非常難得了,為什麼還會想要生這麼多的孩子呢?
  • 農村老話「老大傻,老二奸,老三老四飛上天」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老大傻,老二奸,老三老四飛上天」是什麼意思?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很多家庭當中的子女一般有好幾個。結合這個背景我們再來看「老大傻,老二奸,老三老四飛上天」這句話的含義。當老大長大之後,老二和老三也出生了,但是他們的父母在慢慢地變老,賺錢的能力在下降。所以老大除了要照顧自己的父母,還在父母的催促和逼迫下,照顧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從這一點來看,家裡面的老大似乎成了冤大頭。他們沒有享受到家庭的最好生活條件,沒有得到來自父母更多的愛,但是他們要替父母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所以這在很多人看來老大是很傻的。那麼為什麼說老二奸呢?
  • 在農村,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不願意隨子女生活,到底是什麼原因?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不願意隨子女生活,到底是什麼原因?我是老人,作為老人不願意隨子女生活不要責怪子女不孝順,是絕大多數老人自願的,要問到底什麼原因,首先要了解農村過去為什要輪流贍養老,人,筆者說說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