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十二圓覺菩薩,圓滿之覺醒,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

2020-12-05 歷史國學教堂

在佛教的歷史之中,諸多菩薩隨緣普度眾生,而在這其中,很多人在燒香拜佛的同時,卻對於佛教歷史不很熟悉,所以會有拜錯菩薩的時候,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十二圓覺菩薩,圓滿之覺醒,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

說道十二圓覺菩薩,便要先說道《圓覺經》。《圓覺經》是唐、宋以來天台宗、賢首宗、禪宗等盛行講習的經典。最早提倡此經的是華嚴宗五祖圭峰宗密,他為此經作了七部註解,著名的有《圓覺經大疏釋義鈔》、《圓覺經略疏》、《圓覺經略疏鈔》。

圓滿之覺醒。謂如來所證之理性具足萬德,圓滿周備,靈明朗然。又以一切有情皆有本覺、真心,自無始已來常住清淨,昭昭不昧,了了常知,就體而言,稱一心;就因而言,稱如來藏;就果而言,則稱圓覺。與真如、佛性、法界、涅槃、菩提等畢竟同一。

《圓覺經》共有十二章,主要內容是釋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和賢善首菩薩就有關修行菩薩道所提出的問題,以長行和偈頌形式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方法。此經在《開元釋教錄》中被列於大乘「修多羅藏」,後收入華嚴部。

佛教的十二圓覺菩薩,即是十二位大士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靜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

佛經有載:「統眾德而大備,爍群昏而獨照,稱為圓覺。其實皆為一心,背之則為凡,順之則為聖;迷之則有生死,悟之則息輪迴。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為凡夫,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為菩薩,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為如來。離圓覺無六道,舍圓覺無三乘,非圓覺無如來,泯圓覺無真法,其實皆為一道。」

此十二大士能入如來圓明境界,故稱十二圓覺菩薩,聆聽受誨大日如來,講經說法。在佛教的傳統之中,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圓覺菩薩啟佛會,農曆八月十五日亦為圓覺菩薩清淨會。

在這之中,文殊菩薩於一切無言無說無示無識,乃佛家大智慧的象徵,代表著殊勝妙法,成就智慧,引領脫離夙業。

普賢菩薩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力行善念,消解前世,因果業障。

普眼菩薩和金剛藏菩薩護持佛法,降服內心魔外天魔一切邪術邪法,慧眼視眾,引導光明,進領般若。摧毀業障,不為外界迷惑,心定自然。

彌勒菩薩慈氏菩薩系以佛四無量中之慈為首,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種,修行證果,成就佛光,無欲境界。

清靜慧菩薩得大自在,同佛境界,從法而生,故稱法生,即從自性清淨之法而生之意。脫離煩惱,放下一切,六根清淨,從而獲得佛門智慧。

威德自在菩薩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唯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折服魔障,威儀慈德,眾生自在。

辯音菩薩以音律教益眾生,辨別是非善惡;淨諸業障菩薩解脫生死.清淨罪惡.了悟業障;普覺菩薩-明悟苦樂是非,終究轉眼一場空;圓覺菩薩覺行圓滿,永斷無明,大澈大悟;賢善首菩薩指引修行,既賢且善,天人合一。

好了,佛教:十二圓覺菩薩,圓滿之覺醒,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到此,希望大家簡單了解完各位菩薩的功德之後,可以更虔誠、更明確的求願!

相關焦點

  • 怎樣斷無明,生清淨心,《圓覺經》中佛到底根文殊菩薩說了什麼?
    詳解《圓覺經》第一章,如何斷無明,如何生清淨心,看看佛到底根文殊菩薩說了什麼?自從佛教從兩漢時期傳到中國,從某種意義來說,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是從相遇到融合的過程,也成為不同時間和諧相處的典範。歷史上,中國有「梁代三傅士」之稱的傅大士(善慧大士),就擔心佛家文化與中國傳統的文化為之相融,而提倡「儒釋道」三教融合之說。
  • 佛教之圓覺經原文及譯文
    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佛有一切法的總持,能夠總持一切法的法門,叫做圓覺。"圓"是圓滿,"覺"是覺悟。這個圓滿覺悟的智慧能夠生出:一、清淨真如;二、菩提涅槃;三、波羅蜜。根據大乘佛法的教導,一定要有這三樣教法才是圓滿的。小乘佛教只有菩提涅槃、波羅蜜,沒有清淨真如的教法。
  • 四川安嶽雲居山,圓覺洞裡問圓覺,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風月無古今,情懷自淺深」,至於心在哪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那是一種機緣。縣城東南有山,名」雲居山」海拔350米,山不在高,有」圓覺洞」而出名。石洞開鑿於北宋時期,因雕刻有十二位菩薩而得名。景區隨山勢而建,清幽之中自有一股氣勢。既是石刻藝術之鄉,石刻自是主角,隨處可見,大門口的石刻廣場,全石結構的牌坊,石刻牆,石刻的浮雕……無一不精彩。
  • 佛教的基本常識和禮儀
    >佛教流派眾多,教義相對晦澀,加上各個流派對佛教的理解、儀軌等的不同,所以也造成在很多人看來,佛教的體系有些混亂、矛盾,各行其是的感覺,帶來的負面效果則是感覺有些雲裡霧裡,讓人無法去清晰明了的理解,比如菩薩裡面就有四大菩薩、八大菩薩,十二圓覺菩薩等等之說,人都搞不清這是哪哪啊,正面的效果就是感覺佛教似乎很神秘博大,凡俗不可理解。
  • 揭秘佛教四大菩薩坐騎的名稱及含義
    四大菩薩座騎含義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而這四位菩薩的坐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象徵的含義也有區別。比如,文殊菩薩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文殊菩薩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下面一起來看佛教四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什麼及其含義。文殊菩薩
  • 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聖誕!對這尊佛教大菩薩,你了解多少?
    在我國,觀音菩薩大概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佛教菩薩了。自古以來,民間就把祂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萬能之神。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很多老百姓家中都供有觀音像,希望得到他的加持和護佑。不過,對佛教的這尊大菩薩,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你對祂的認識是不是主要來源於小說和影視劇呢?
  • 與眾經書不同,一部只對菩薩所講的經書,經中小眾圓覺經
    圓覺經全名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相傳由洛陽白馬寺佛陀多羅禪師譯出。圓覺經描述的心也稱為大圓滿覺或妙覺真心,因為三界唯心,所以一切不同的佛經只講心性。因為這是諸佛的本源,也是我們眾生共所同擁有的。無論哪部經書都是對心性的描述,雖然叫的名稱不同,什麼法界門體;寂滅真心;圓覺妙心;如來藏識等等,但都是圍繞著你的心來說的。
  • 依照圓覺經進行修行 就能得到圓滿的解脫
    當時佛陀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十萬大菩薩,安住在三昧正受甚深禪定的法會中。佛陀對文殊菩薩的提問感到非常高興,當即回答文殊菩薩到:無上的圓覺法門,能夠讓禪修者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覺得到圓滿解脫,實現內心的徹底清淨。禪修者只要實現了自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圓覺清淨,就能永斷無明,涅槃成佛。普賢菩薩問佛陀,眾生沒有任何修行基礎,只有不斷分別變化的內心。
  • 準提菩薩聖誕,帶你全面認識準提菩薩,願見者皆得菩薩慈悲護佑!
    過去有七十七俱胝準提佛母-金剛母,於法界中無一人不佑有觀音與準胝者,而準胝即觀音之普門示現,準胝咒乃法界秘密藏中之三昧王,能出生諸佛菩薩之智德莊嚴,且持誦準胝咒觀自身若釋迦牟尼如來,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金色,圓滿身光,是故稱之為佛母。準提佛母的來歷相當大,是釋迦牟尼佛入等虛空大海變化神通三昧三摩地,出生大準提佛母,其尊稱是七俱胝佛母及天人丈夫觀音等,願得見聖像者吉祥如意。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再高一級別,就是「菩薩」,菩薩貌似中層領導,但是觀世音菩薩幹事情也是經常親力親為,並不見得去差遣羅漢——由此可以看出,這其中並沒有領導關係。而菩薩、羅漢都聽命於佛。其實從佛教義理來說,「滿天神佛」是不對的,「滿天神仙」是正確的,因為道教是多神論。對於佛教來說,和西方基督教一樣,屬於一神論。
  • 佛教 地藏王菩薩
    其實佛菩薩是不會跟您比大小的,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中,總共分為二十八層天,而道教的玉皇大帝統領第二層天,彌勒菩薩所教化的兜率天是第四層天,道教玉皇大帝其實就是《佛說阿彌陀經》裡提及的「釋提桓因」,也是大菩薩,是佛教最得力的大護法之一。而關聖帝君也已皈依佛教,佛學典故中有專頁記載,現在是佛教的伽藍護法,習慣稱之為伽藍菩薩。十殿閻王也是最護持佛教正法的,都是大護法。
  • 念誦大悲咒,這兩點不要有,功德更圓滿!
    《大悲咒》全名《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是佛教淨土宗所奉持的一部經咒。全文八十四句,每一句都以音譯的方式流傳。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此經是觀世音菩薩為了利益眾生,使眾生消障除礙、離苦得樂而宣說。
  • 佛教:虛空藏菩薩,利樂眾生;普賢菩薩,純一妙善,備具眾德
    所以說禮佛之前還是應該對其有一定的認識,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表示福、智二藏無量,等如虛空,廣大無邊之意。又作「虛空孕」、「虛空庫」、「虛空光」等,佛教八大菩薩之一。
  • 普賢菩薩,生日快樂(附贈:普賢菩薩手機壁紙)
    今天是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聖誕日。普賢菩薩梵文名叫:三曼多跋陀羅, 是我們常說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慧的文殊菩薩相對應,應化道場在四川峨眉山。另外三大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五臺山)、觀音菩薩(普陀山)和地藏菩薩(九華山)。
  • 佛陀對文殊菩薩的回答 就是對圓覺法門的開示
    在上一章,文殊菩薩首先向佛陀提出,禪修者如何才能在與外物一接觸時,就生起內心的清淨。要如何修行,才不會墮入對佛法的邪見之中呢?佛陀在聽了文殊菩薩提出的問題以後,感到非常高興。立即回答文殊菩薩,有無上的圓覺法門,能夠讓禪修者當下就生起清淨心。
  • 佛教:菩薩行四十二賢聖階位、脅侍菩薩
    所以一般人常稱菩薩為「大士」。菩薩,在佛教中的等級僅次於佛。據說釋迦牟尼未成佛時,就曾自稱菩薩。菩薩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大慈大悲的,然而許多人卻對其了解有限,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菩薩行四十二賢聖階位、脅侍菩薩。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上冊) 二 發願品 之 勝蓮如來剎土莊嚴
    輻輪王率眾供養如來   有一大菩薩名叫寂慧問佛說:「世尊,其它諸佛剎土清淨離垢,遠離一切汙濁,具種種功德莊嚴。唯有圓滿功德,具安樂之大菩薩,而無聲聞之名。何以釋迦如來教化之婆娑世界,壽命濁、時間濁、眾生濁、見濁、煩惱濁興盛?世尊成佛後為何為四種眷屬宣說三乘法要?為何其餘佛陀攝持遠離五濁之清淨剎土,世尊獨應化在此等惡土濁世?」
  • 淺談佛教中的財神爺—漢藏之寶藏神
    由於前些日子,筆者閱讀『大藏經.密教部四』有關於《佛說聖寶藏神儀軌經》的部分,研究了一下其咒語,才發現『漢傳寶藏神』,與藏傳佛教所傳之『黃財神』,兩者心咒大致相同,但『漢傳寶藏神』,在真言的記載比較完整(指心咒),且對於『寶藏神』的緣起及解說,更加的詳盡,相信還有許多人,不知道漢傳經典裡,也有記載關於財神(寶藏神)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