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對文殊菩薩的回答 就是對圓覺法門的開示

2020-12-22 以智見佛

在上一章,文殊菩薩首先向佛陀提出,禪修者如何才能在與外物一接觸時,就生起內心的清淨。要如何修行,才不會墮入對佛法的邪見之中呢?

佛陀在聽了文殊菩薩提出的問題以後,感到非常高興。立即回答文殊菩薩,有無上的圓覺法門,能夠讓禪修者當下就生起清淨心。

這一章我們就來學習,佛陀對文殊菩薩所講的無上圓覺法門。

佛陀對文殊菩薩說:有一種叫圓覺的修行法門,是無上的法王。包含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可以傳授給所有的菩薩和禪修者。

圓覺法門是無上法王,是總持一切佛法的大陀羅尼門,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無上,就是最好的,之上再也沒有了。

圓覺法門流出一切清淨真如,包含了所有能讓人清淨的真如。真如,就是真正的如實而來又如實而去的解脫境界。

菩提涅槃是指禪修者,通過圓覺法門的修行,能夠得到覺悟解脫,涅槃成佛。波羅蜜,是指圓覺法門可以讓禪修者,不斷累積到解脫彼岸的般若智慧。

教授菩薩,教授給所有佛法禪修的大菩薩、修行者們。整部圓覺經,就是佛陀在向我們,教授圓覺的修行方法。

相關焦點

  • 我們該如何謙恭地學習圓覺經 以使自己能真正掌握無上的圓覺法門
    在上一章我們已經知道,圓覺經是佛陀講解給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等十萬大菩薩摩訶薩聽的。我們要修行到有三昧正受、不二隨順的禪修功力時,才能真正領悟和讀明白圓覺經。今天我們來了解,自己應該如何學習圓覺經,應該如何謙恭地學習無上的圓覺法門。
  • 佛陀在圓覺經裡直接說了 要想覺悟就得打坐修行
    圓覺經是佛陀和十二大菩薩,為天下眾生解說的,具體的、系統的、全面的、完整的佛法修行手冊。所有人只要依據佛陀在圓覺經裡講解的方法進行禪修,都能得到圓滿清淨的解脫。在莊嚴的圓覺法會上,文殊菩薩首先問佛陀:所有眾生要覺悟解脫,要想實現內心的徹底清淨,應該怎樣修行呢?佛法的禪修者,發下覺悟解脫求清淨的決心以後,應該如何遠離對佛法的錯誤看法和修法呢?如何才能使遠離佛法的末世眾生,在求證覺悟解脫的禪修之路上,不會墮入對佛法的邪見之中呢?
  • 怎樣斷無明,生清淨心,《圓覺經》中佛到底根文殊菩薩說了什麼?
    詳解《圓覺經》第一章,如何斷無明,如何生清淨心,看看佛到底根文殊菩薩說了什麼?自從佛教從兩漢時期傳到中國,從某種意義來說,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是從相遇到融合的過程,也成為不同時間和諧相處的典範。歷史上,中國有「梁代三傅士」之稱的傅大士(善慧大士),就擔心佛家文化與中國傳統的文化為之相融,而提倡「儒釋道」三教融合之說。
  • 依照圓覺經進行修行 就能得到圓滿的解脫
    當時佛陀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十萬大菩薩,安住在三昧正受甚深禪定的法會中。文殊菩薩首先從禪修墊上站起來,謙恭地頂禮佛足,圍繞佛陀右繞三圈以後,恭敬地對佛陀說到:大悲世尊,祈願您能為今天在座的所有法眾和諸菩薩,解說實現內心徹底清淨的修行方法,以及禪修者應當遠離的對佛法的錯誤認識,使未來求覺悟解脫的眾生不會墮入邪見。
  • 今日農曆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
    今天11月16號,農曆十月二十日,是佛教裡文殊菩薩的出家紀念日。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另外三位大菩薩分別是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同為佛陀的侍者,是佛陀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文殊菩薩是過去無量諸佛的老師,曾引導無數修行者證得佛果。《放缽經》中,佛陀也說道: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大涅槃經》中云:若聞文殊名,或見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墮惡道;若稱念文殊名,設有重障者,不墮阿鼻極猛火處,常生他方清淨國土,值佛聞法,得無生忍。從中可見能與文殊菩薩結緣,是何等的功德利益。
  • 諸佛之母·智慧第一丨恭迎文殊菩薩聖誕
    彼時,佛座下有位妙光菩薩,曾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經常為人演說,而且他智慧深遠,能夠住持佛法,七位王子,當時都以妙光菩薩為師。後來王子們相繼成佛,最後成佛的小王子,就是眾所周知的燃燈佛,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授記師。而當初的這位妙光菩薩,就是文殊菩薩前身。
  • 《法華經》文殊菩薩的世間眼
    文殊菩薩說:東方世界裡的聲聞眾,在佛光的照耀下,我都能全部看見。還看見了許多的「比丘」,在深山老林裡,持受「淨戒」,砥礪苦行,未曾懈怠。這裡說的「淨戒」指的是三聚淨戒,是總括大乘菩薩一切戒律的三個分類,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瓔珞經大眾受學品》第七說:一切戒的根本是三受門,即攝善法戒:指八萬四千法門。
  • 天主問文殊菩薩:等覺菩薩為何供佛?文殊說:有四個目的
    文殊師利言:天子,大海深廣無有涯際,萬流朝宗嘗無盈息,菩薩摩訶薩求薩婆若供養如來,亦復如是未曾厭足。天復請言:供養佛時應何所為?文殊答言:應以四事,一為薩婆若;二為度一切眾生;三為不斷三寶種;四為攝諸佛剎功德莊嚴。
  • 佛教:十二圓覺菩薩,圓滿之覺醒,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
    在佛教的歷史之中,諸多菩薩隨緣普度眾生,而在這其中,很多人在燒香拜佛的同時,卻對於佛教歷史不很熟悉,所以會有拜錯菩薩的時候,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十二圓覺菩薩,圓滿之覺醒,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說道十二圓覺菩薩,便要先說道《圓覺經》。
  • 文殊菩薩問佛: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成就不思議事?
    因此,文殊菩薩代眾生一問,地藏菩薩憑什麼擔當此任呢?在這裡文殊菩薩的疑問其實是佛法中的方便一說,因為作為七佛之師,菩薩之首的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是以智慧見長,肯定知道原因。地藏菩薩,荷擔如來家業所以說,文殊菩薩這一問,是為了佛陀開示的方便,而隨順佛之意願,把問題引出來罷了。
  • 文殊菩薩___上古佛龍尊王佛,諸佛之師
    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釋迦牟尼佛祖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菩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在大乘佛教的典籍中,文殊是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人。他生於古印度舍衛國,系多羅聚落婆羅門種姓,父親名叫梵德,是一位著名的大長者。
  • 文殊菩薩心咒助你考入理想高校!
    現在就為大家講能夠大開智慧的殊勝法門,那就是文殊菩薩心咒。那我們持誦此咒的功效到底是什麼呢。《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中記載,佛陀說,這陀羅尼能大利益,憐憫一切有情眾生的緣故,能斷除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能為一切作法,如佛在世間沒有區別。這是文殊師利菩薩自身,為利益種種眾生的緣故。
  • 星雲大師:解讀「普賢10大願行」,得此修行法門,方得圓滿佛果!
    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是有名的大願王,也稱「普賢薩埵」、「普賢大士」、「普賢如來」、「遍吉士」等,是毗盧遮那佛的脅侍,與金剛薩埵同體,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門的護法。普賢的意義,依據《圓覺經》記載之義為「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探玄記》則解釋為「德周法界曰普,智順調善曰賢」。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
  • 文殊菩薩聖誕,美妙佛音《文殊菩薩心咒》,念誦轉發功德無量
    為粉絲佛前供燈今日四月初四,南無文殊菩薩聖誕!文殊菩薩的心咒能幫助持誦者開啟智慧,諸事心平氣和,祝孩子高考順利,學習進步,家庭充滿和諧智慧,萬事順心,生意興隆!南無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農曆十月二十日,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重溫文殊菩薩的囑託!(轉發...
    離苦得樂就是解脫,那你就應該照著菩薩教導認識這個世界。當你認識這個世界之後,生起一種厭離心,要脫離這個世界,文殊菩薩教導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苦,要把這個世界所有一切苦難,乃至咱們認為幸福的,其實也都是苦難都要認識清楚,這樣我們就沒有貪戀心,就能生起出離心。光出離心還不夠,你還得發大悲心。
  • 佛法開示:苦海掙扎不舍空幻欲望,不願抓住諸佛菩薩救度的雙手
    有人問言:諸佛菩薩神通廣大,無量恆沙之數,為什麼不主動把眾生全部都度脫呢?其實這個疑問佛陀早已回答過,在元魏時期菩提流支所譯六卷《勝思維梵天所問經》中亦有開示;當時有一個名為網明童子的菩薩代眾生釋疑,當時網明菩薩對佛陀說:佛啊,如來的身相超百千萬太陽月亮的光明,我在想這樣不可思議的大光明,完全是超出了世間凡夫的心思可以度量的。
  • 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文殊是釋迦摩尼佛的上首大菩薩,是般若的化身,主司智慧,法相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的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
  • 《華嚴經》妙覺法門的三大菩薩
    彌勒菩薩回答:「有個什麼來,有個什麼去。一切都是幻智力與大願力的如是顯現。」善財又請教彌勒菩薩從何而而來?彌勒先告之:「諸菩薩實無來去,在無來去中如是而來。」又強調大慈大悲大願大乘之菩提智慧深心是菩薩所生處,以其願力等同一切菩薩願力,而現其身充滿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