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孫權曾派人到達臺灣 記錄下原住民生活

2021-01-09 鳳凰江蘇

原標題:吳王孫權浮海求夷洲臺灣最早記載

影視劇中的孫權

在《三國志·吳書·孫權傳》中,有這樣一段敘述:(黃龍)二年(公元230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詔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數千人還。

這是有關大陸與臺灣交往的最早記載。經考證,衛溫船隊的出發地即現在的台州市椒江區章安。當時孫權的這支部隊在臺灣駐紮了一年時間,後因軍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陸。詳見《臨海水土志》。這是臺灣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政權統治及駐軍記錄。臺灣在古代曾被稱為「夷洲」、「琉求」。據三國東吳人氏沈瑩所著《臨海水土志》稱:夷洲在臨海郡(即今浙江寧海往南一帶)東南兩千裡,由此可以確知「夷洲」即今日臺灣。

早期的史籍記載三國時代的吳國黃龍二年(公元230年),吳王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1萬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宣州」,到達了夷洲。夷洲在什麼地方歷來都有爭論,有的認為在今天日本或衝繩,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夷洲即今日臺灣。有的學者指出:「夷洲之方向,地勢,氣候,風俗與臺灣極相似,舍臺灣外無可指,且近時日本人曾在臺北發現指掌型之古磚,推其時代即屬於三國,故夷洲之為臺灣,絕無疑義。」有的學者認為,成書於公元264年至280年的《臨海水土志》所記的夷洲,在地理方面無一不與今日之臺灣相合,如方位:「夷洲在臨海東南」,臨海郡北起浙江寧海一帶;氣候:夷洲「土地無雪霜,草木不死」;物產:「土地饒沃,既生五穀,又多魚肉」;文化特徵:如鑿齒,「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齒」,臺灣北部的泰雅人,直到明清時期,仍有此風,男女青年相愛,男「鑿上顎門旁三齒授女,女亦鑿三齒付男,期某日,就婦室婚,終身依婦以處」。又如獵頭,勇士「戰得頭,著首還,中庭建一大材,高十餘丈,以所得頭差次掛之,歷年不下,彰示其功」。臺灣土著居民長期保持這種風俗,「所屠人頭,挖去皮肉,煮去脂膏,塗以金色,藏諸高閣,以多較勝,稱為豪俠雲」。

據上所述,《臨海水土志》描述的夷洲就是當時臺灣的情況。吳國孫權派遣官兵前往夷洲,規模很大,時間很長,前後經歷一年之久,衛溫、諸葛直到達夷洲後,由於疾疫流行,水土不服,「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不得不帶領數千名夷洲人返回大陸。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到達臺灣。同時,由於這次行動,使丹陽太守沈瑩有可能通過到過夷洲的官兵和由官兵帶回的夷洲人,詳細地了解夷洲的情況,寫出《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有關臺灣情況最早的記述。

相關焦點

  • 三國人物性格窺探之五-孫權
    孫權古代畫像孫權是三國時的吳國君主,也是在位時間最長,最長壽的君主之一。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 64 中國史書有關遠古臺灣的歷史記載,三國時的夷州
    漢朝時,現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島嶼一概被稱為「東鯷」,有二十幾個國家,並且常常有人駕船到會稽進行貿易。臺灣與琉球的原住民都有可能是當時所稱的東鯷人。 三國時代東吳的勢力範圍是在長江以南,孫權野心勃勃,不但派兵徵服了現在的東南沿海,包括福建及廣東,
  • 文史宴:孫權的船隊曾經到達羅馬帝國,大部分竟然完全不知道
    朱崖即今海南島,漢武帝於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剿滅南越後於海南島設立九個郡,朱崖在當時本是九郡之一,後來逐漸演變為整個海南島的代稱,而夷洲就是今天的寶島臺灣。孫吳末期左將軍沈瑩早先擔任丹陽郡太守時曾著有《臨海水土志》一書,此書雖已亡佚,但其中關於對臺灣的若干描述被收錄於宋代《太平御覽·卷七百八十》中。
  • 最早派船隊下南洋的人是孫權
    梁二平 三國之吳是三國之中,水軍最強的國家。吳國長期佔據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多通江達海之地。孫權稱帝後,就啟動了海上擴張或探索行動。其中,載入史籍的有兩次:東吳孫權指揮的兩次海洋探索。 康泰和朱應在航海史留下大名 首先是受孫權派遣,衛溫、諸葛二將率領甲士萬人,浮海求夷州、亶州。史料中沒有「夷州」的明確記載,一些學者推定是臺灣。
  • 三國時期,東吳派大將去夷州幹啥?夷州是如今的何處?
    三國時期,東吳派大將去夷州幹啥?夷州是如今的何處?衛溫、諸葛直都是三國時期的東吳將領,其中,衛溫曾任將軍職,諸葛直是當時的東吳文官。黃龍二年(公元230年),東吳孫權稱帝以後,想著擴大領土,但是北方有魏國,西南有蜀國,雖然東吳有能力與蜀國一戰,但是,對東吳的消耗卻是巨大的。孫權便與衛溫,諸葛直討論,提出向外海擴展的想法。於是,命衛溫與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浮海求夷州(臺灣)、亶洲,經過日夜航行,數月之後,按照《禹貢》上的記載,他們終於到達夷州。後與當地土著人交好,二人回來後,孫權以「違詔無功」的罪行,致使二人入獄,伏誅。
  • 2019中考政治複習資料:臺灣問題
    【知識連結】     1.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1)三國時,吳國孫權就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     (2)隋朝時,隋煬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臺灣),加強了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繫;     (3)南宋時,澎湖劃歸福建省晉江縣管理
  • 太史慈為何在三國時名不見經傳?實際上他非常厲害,卻被孫權雪藏
    東萊郡太守得知後,立即派當時能力出眾的太史慈前去攔截,剛剛到達弱冠之年的太史慈立即動身,晝夜不停地趕往洛陽。到達皇宮門口時,太史慈就看見州府使者在宮門處等待傳召,於是太史慈裝作洛陽官員走到他的面前,詢問道:「你就是青州府要上表奏摺的使者嗎?」使者不知太史慈是何許人也,只好稱是。太史慈又以檢查為由,讓使者將奏摺遞給他,這使者依舊照做。太史慈接過奏摺之後,立馬掏出匕首將奏摺砍得粉碎。
  • 三國:曹操,孫權,劉備三位誰的野心最大?結果有些讓人匪夷所思
    三國的三條主線是魏,蜀,吳。記錄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這段歷史的軍閥爭鬥史。曹操,劉備,孫權是這三條主線上的三位霸主。曹操,兵起山東,顯揚武力迫使天下臣服,挾天子正名以令諸侯,志在統一全國,還天下朗朗乾坤。
  • 三國時期東吳霸主孫權,最後是怎麼死的?三國英雄一樣落寞
    這是後來人對孫權的評價,無一例外大多是讚美孫權的英雄氣,那麼同為三國中一方霸主的孫權,到底做過什麼,又是怎樣去世的呢?其實孫權在老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犯渾了,先是被反覆無常的公孫淵戲弄,之後更是斬了關羽人頭送給曹操,後來陸遜火燒連營打崩了劉備。在這一系列的事情發生之後,曹操、劉備相繼去世,三國時期的三位掌門人也只剩下東吳孫權了。
  • 三國十大「驃騎將軍」:馬超、司馬懿、孫權上榜!
    -234年),後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對於諸葛亮、李嚴的安排,就是一文一武的,也即諸葛亮為蜀漢丞相,而李嚴則執掌兵馬,鎮守永安。公元230(建興八年),曹魏大司馬曹真準備三路大軍進攻漢中。於是,諸葛亮上表蜀漢後主劉禪,遷李嚴為驃騎將軍,促使他願意前往漢中,加強防守。
  • 三國時期東吳著名人物
    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孫權,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黃龍二年(230年),所派將軍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今臺灣)。周瑜,東漢末年名將,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 專欄|陳忠海:孫權的識人與用人
    漢末三國亂世爭雄,群雄深知人才競爭是一切競爭的基礎,所以曹操提出「唯才是舉」,劉備為求賢而「三顧茅廬」。三國的開創者中,似乎只有孫權在人才建設方面顯得有些薄弱。其實這是錯覺,孫權在識人和用人方面絲毫不遜色於曹操和劉備。善於識人孫權是一位經歷過基層實踐鍛鍊的霸主。
  • 第六章 三國餘威 之蜀、吳
    無論當時的邊疆各族內附於三國中的哪一個,都加速了與民族間的融合。吳東吳政權處理國內的民族關係問題,反映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剿撫山越人;一個是平定交趾越人土著叛亂。此外,東吳時首開我國經略臺灣的先河,還首次與海外發生官方聯繫。
  • 孫權是混血兒?他為何生得碧眼紫髯?由此可見,長相在三國很重要
    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不免被孫權的長相所震撼到,好傢夥一個紫色鬍子碧綠色眼睛的人居然就是孫權。這要是派刺客暗殺孫權,一眼就能看出誰是他,放到三國那個時代,孫權這長相,那就是珍惜物種,必須要好好保存下來。
  • 三國時名將殺手,最後熟睡中死於叛亂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謀臣如雨。被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就有幾百個,其中不乏像諸葛亮,周瑜等口耳相傳的人物。今天要說的這位同名同姓的三國時期就有兩位,此人名為馬忠,蜀國有一位,吳國有一位。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吳國的馬忠。
  • 歷史上的寶島臺灣
    著名詩人余光中曾有過這樣一句:「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確實如此,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幾千年來就是在這海峽的狂風與海嘯聲中,不斷的激蕩和掙扎。大陸與臺灣大大小小共發生過數次戰役,最早一次竟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
  • 孫權守業(上):都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十九歲的孫權無奈上位
    而確實也正如曹操所說的,這個時候,孫策到達了他事業的頂峰,然而頂峰過後,就要下降,只是對孫策來說,他的事業線是直線下降。孫策殺許貢,卻不知道留下了後患孫策性格特點很簡單,有點像項羽,自恃英勇,驍勇異常,這樣的人都有稱王稱霸的可能。這話是原吳郡太守許貢說的,許貢此時已經敗於孫策之手,但孫策並沒有趕盡殺絕,許貢後來寫信給朝廷說,不如召孫策回洛陽,高官厚祿圈養著。
  • 2020年中考政治複習:臺灣問題
    【知識連結】   1.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1)三國時,吳國孫權就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   (2)隋朝時,隋煬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臺灣),加強了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繫;   (3)南宋時,澎湖劃歸福建省晉江縣管理;   (4)元朝時,政府設澎湖巡檢司管轄琉球(今臺灣
  • 三國大懸案:孫策三弟孫翊之死,居然和孫權有關!
    導語:三國歷史大雜燴系列,是本人原創作品,目前共有四個板塊:三國戰役大盤點,三國人物那些事,三國人物高手猜謎,青梅煮酒品三國 。本文為青梅煮酒品三國系列第8期。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孫權第一次徵剿黃祖的時候,由於山越族人趁機再次暴動,致使孫權不得不放棄江夏的攻勢,轉入了鎮撫山越的軍事行動。
  • 《全面戰爭三國》孫權怎麼玩 孫權技能玩法說明
    導 讀 小編為您盤點全面戰爭:三國孫權技能玩法說明,三國:全面戰爭中的孫權有哪些技能呢,很多小夥伴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九遊小編就為你們帶來了三國:全面戰爭孫權技能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