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澎湃新聞記者 何利權】;
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則約鄉中心小學校長阿說木加最近在網上走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他帶著數百名學生在課間跳鬼步舞的視頻,播放量已近兩百萬。11月21日,阿說木加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視頻系一名老師所拍,發到網上後意外「走紅」。
45歲的阿說木加已有二十多年的教齡,則約鄉中心小學是他任教的第三個學校。剛來這裡時,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風都較為一般。「從早晨6點到晚上12點,我基本上都在學校,從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到教學管理,我都得跟上。」阿說木加稱,經過兩年努力,學校教學質量「翻了幾倍」,學生數量從一百多人增長到了如今的416人。
阿說木加告訴澎湃新聞,要辦好教育,不僅要帶給孩子知識,還要帶給孩子健康的身體。據他介紹,兩年前擔任校長後,自己發現孩子們對大課間的廣播體操提不起興趣,表現「比較懶散」,他因此自學鬼步舞,再花一個學期教會了全校師生。「因為學舞、跳舞,孩子們在校園裡的生活得到了充實,找到了幸福感,從而安心呆在校園裡邊。」阿說木加稱。
【對話阿說木加】
澎湃新聞:你在學校裡面主要負責哪些課程?
阿說木加:語文、數學,以及體育、音樂,這些課都有在上。我當教練,帶小孩打籃球,拿過三個冠軍。此外,跟民族文化相關的一些課程活動,我也在牽頭做。
澎湃新聞:「鬼步舞」在廣場舞愛好者群體中比較流行,怎麼想到引進到學校的?
阿說木加:2018年9月,我調到這個學校當校長。學校距離縣城不遠,但那時學生少,只有100多人,即便加上並在一起的幼兒園孩童,也就200多人。剛來時,學校學風、教學都比較差。此外,我發現大課間(活動)時,學生們做廣播體操都比較懶散。最初的想法就是,打造一個有特色的大課間,跟上這個時代的節奏。
鬼步舞也叫曳步舞,想到把它引進學校,是因為跳起來比較活潑,而且運動量也大,如果動作規範了,跳四五分鐘相當於跑一千米。2018年10月,我在網上自學鬼步舞后,便在學校開始推廣。我利用課餘時間教,大約用了一學期,孩子們才學會。
澎湃新聞:給孩子們帶來了哪些變化?
阿說木加:鬼步舞的舞步比較活潑,又有音樂節奏,孩子們比較喜歡。偏遠地區的孩子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樣,父母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家裡對孩子們的看管以及娛樂用的玩具都少。因為學舞、跳舞,孩子們在校園裡的生活得到了充實,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感,從而安心呆在校園裡邊。去年兒童節,我們還組織了比賽,各個班級暗中較勁,比誰跳得更好。孩子們住校,冬天又冷,跳鬼步舞,身子容易暖和,睡得更香。
其實我們的大課間是「組合式」的,不僅有跳舞,還有朗誦國學經典、彝族經典。因為學生大多是農村的彝族孩子,通過誦讀《三字經》等經典,普通話語感很快提高。我剛來學校任職時,孩子們使用普通話朗讀的能力特別糟糕,現在提升了一大截。朗讀彝族傳統文化的經典,比如醫學經書,則是為了了解、傳承我們少數民族的文化。
澎湃新聞:你從教26年,經歷過三所學校,一直在教學上探索更多的可能。這個過程中,有什麼體會?
阿說木加:我們這邊的孩子,家裡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即便有爺爺奶奶帶著,也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家庭教育這塊「特別糟糕」,尤其是孩子從小的習慣養成。所以孩子們到了學校,我們第一個抓的是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然後才是學習習慣。諸如吃飯、洗手之類的生活習慣,以及言行上的文明禮貌,我們都要講、隨時講。
因為留守孩子居多,學校也承擔著家庭的角色,要在校園裡邊給他們家的溫暖,也就是讓學校成為孩子們靜下心來學習並且有快樂的地方。因此,我們帶孩子們跳舞、唱歌、打籃球,就是為了支持這樣一個理念。
澎湃新聞:視頻在網上傳播後,引發了較大關注,有媒體稱你為「網紅校長」,你怎麼看「走紅」這件事?
阿說木加:孩子們跳舞已經有兩年了,之前我都讓老師們不要發視頻到網上。但一次偶然機會,幼兒園的一位老師還是拍了發到某短視頻平臺,播放量逐步多了,有150多萬(註:現在已經有200多萬),像是「網紅」。我平時不玩短視頻的,別人給我說了才知道這事。
對我來說,沒什麼影響。就像我之前說的一樣,「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帶給孩子知識,還要帶給孩子健康的身體,我會努力辦好教育,幫助孩子們消除貧困」。
澎湃新聞:學校在扶貧工作中還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阿說木加:對於家裡較為貧困的學生家長,我們要從思想上引領。引導他們出去開闊眼界,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有收入了,解決了溫飽、住房、醫療問題以後,還要認認真真培養下一代,這才是最重要的。到外面去,看到和發達地區的差距——不僅是經濟面貌、生活質量,還有教育上的差距,尤其是家庭教育。看到差距後,就要改變觀念,勤勞致富,重點是支持孩子讀書,這樣才能改變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