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薦】神經心理學是否抹殺了人性?

2021-01-21 三倉心理學界

小提示

1、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三倉心理學界」即可關注本微信。

2、點擊右上角「 ··· 」即可分享內容到朋友圈。

- 來源 煎蛋網/ 譯者 蛋花 -

- 編輯 / 三倉小編 -


過去50年來,神經心理學的研究數量急速增長,這使得Line Joranger憂心忡忡。就我們如何進行思考和行為上,大腦研究給了我們無數答案,甚至可能同時帶來了更多問題。這些研究還使我們得以進行心理診斷和治療。但Joranger相信,這些研究的見解是極為狹隘的:你到底是誰?你為何正在做你當前所做之事?


神經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探討大腦和行為之間關係。因此,在我們對大腦有一定的了解之後,便可以預測我們對不同情境所做出的反應。而Joranger說:


人類若能被預測,先得成為一臺機器。


人格使我們不可預測


Joranger相信,人類行為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可預測的。文化和社會情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們無法僅通過大腦研究而徹底理解「作為一個人」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的行為會被文化、歷史、個人經歷(她稱之為主觀性)所塑造,而這和大腦不同。我們對事物的經歷各不相同,這是「人格」的部分定義。當僅用大腦研究和科學方法來繪製我們的行為地圖時,我們會遺漏一些東西。或許未來我們能夠鑑別出大腦何處何物導致不同的行為,但這些信息永遠無法告訴我們人類的真相。


大腦是我們的人格


Svend Davanger教授以一個問題回擊:「如果人格不潛藏在大腦裡,那又能在何處?」


雖然他覺得Joranger的想法很有趣,但他認為沒有理由相信我們能在大腦以外尋找到行為的解釋。他解釋道,我們貫穿一生的經歷實際上會改變大腦的構造;大腦十分複雜,它可以適應一切受文化和個人經歷影響的發生在我們體內的事物。但他強調,現在的神經科學並未解決所有問題。我們不可能鑑別出大腦的所有微小部件,然後告訴你你究竟是誰。不過久而久之,研究最終能夠為我們提供詳細的人格圖像。


因此,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研究,那麼最終應該能夠以相當高的精確度預測一個人的反應,甚至是對於那些只有當事人經歷過的事情。然而,我們真的願意接受以單純的科學方式繪製出我們的全部人格嗎?


人類複雜性中的自然法則


Joranger認為,科學無法解釋人類,而這便是人們每次面臨關於自身的標準化方法和理論時,總是傾向於強烈牴觸的原因之一。


Davanger認為,這是科學家如何進行實際工作的簡單化:「毫無疑問,法則是存在的,它活躍在大腦中;但將它們分解為簡單法則沒多大意義。人類非常複雜。從統計角度看,一個人能夠通過心理學測驗和大腦掃描,很大程度地預測另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需要小心謹慎


Joranger意識到神經學對精神病學很重要,但她警告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在幫助病患時不要只使用這方面知識。如果是為了理解和幫助他人,那麼就不能僅靠這點,人類遠不限於此。她提及了一種受到爭議的「預設計模板」——用於提供精神病診斷和治療,她擔心神經科學的觀點會加強這個概念,而個體的種種需求將徹底消失。


Davanger並未反對,但並不認同Joranger所描述的精神病學:「在實踐中,你會通過種種評估做出診斷——行為、和病人及親屬的談話,大腦掃描更多地是作為評估的補充。」他十分相信,如果要滿足病患的心理健康關愛需求,那麼知道對方會如何反應能夠幫助人們選擇最好的方式。


多角度思考的重要性


Joranger表示她並不反對神經科學研究,但她希望該領域的研究人員更多地反思為何神經科學研究變得如此受歡迎,以及什麼樣的概念和法則在引導著研究。她鼓勵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人員運用人文學科的知識(如思想史或哲學)以獲取不同的視角:


我們的目標是辨別我們是否會被信仰和規則所影響,它們會限制、而非啟發我們對人類的理解。


Davanger對此同樣持開放態度:


我贊同文化因素和人文觀點對理解人類很重要,但我並不認為人文觀點和神經科學觀點存在任何矛盾。相反的,我認為他們是一體的兩面。



Line Joranger



Svend Davanger




每一個研究都有它的不足之處

歡迎在評論區對本研究進行找茬


小編微信號:xiuxiuna1123


QQ群:205534286

(小提示:首頁「聯繫我們」界面可一鍵加入!)


·END·



相關焦點

  • 致遠塾日本考試乾貨:心理學最全解析在此!
    本期重點心理學是什麼日本大學院的心理學如何劃分心理學留學熱門學校推薦適合報考心理學大學院的人群類型日本心理學大學院 -- 入試介紹心理學畢業生就職前景01心理學是什麼
  • 《理解人性》: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從表象窺到人性本質以理解人生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他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生活的科學》《神經症問題:病例史手冊》《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 《人性心理學》善與惡的來源
    生活有苦有甜,人性有善有惡,那些人性中的善與惡來源於哪裡?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生活的。《人性心理學》就為我們闡述了人性中善與惡的來源,以及由此衍生出不同的情緒。首先作者大衛休謨對蘇格拉底的因果論提出了質疑。蘇格拉底的因果論,源於邏輯推理裡面的演繹歸納法。這只是一種假象或者猜測,並不能代表真理。
  • 心理學:你最先被什麼細節所吸引?測出你的大腦神經有多敏感
    心理學:你最先被什麼細節所吸引?測出你的大腦神經有多敏感 測試開始: 題目:你從下面圖片中最先看到什麼形象?
  • 今日Paper | 人臉旋轉;BiLSTM-CRF;神經注意模型;Abigail等
    神經網絡對出院總結中的藥品相關的實體信息進行抽取採用神經注意模型生成文本摘要基於指針生成網絡對Abigail進行匯總基於細觀遞歸神經網絡結構的抽象文本摘要  Rotate-and-Render: 基於單視角圖像的自監督真實感人臉旋轉
  • 讓楊冪愛不釋手的這本心理學好書,建議每個女人都讀讀
    這本書並非是雞湯,而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學書籍,它從人性的弱點,問題的根源尋求解決方案,值得每一個人讀讀,尤其是女人讀一讀。心理學認為: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人人都不願意正視問題,甚至有些人還故意拖延,希望問題自己消失。然而假裝問題不存在,它並不會真正消失,也就是說即便將問題擱淺,換得一時半會的拖延,但最終卻還是無法避免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
  • 聚焦心理學分析,心理學專業是什麼...
    比如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和教育心理學這幾類,那麼它們分別研究的是什麼呢? 1 認知心理學 是心理學研究的主流,也是比較偏向於理科的心理學分支之一。一般研究內容包括記憶和注意力等等,研究內容比較基礎。
  • 心理學:婆媳相處,不要小看了人性之中的「惡」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董事長,創始人: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婆媳、婚姻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幫助被婆媳問題困擾的朋友們解開心中的疑惑,防範被自己的婆婆、兒媳欺辱,守護好自己的幸福人生不被破壞
  • 書單丨想學心理學卻不知道該看什麼書?7本經典心理學書籍推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親密關係、人際交往、時間管理等方面時常會遇到困難,而大部分問題想要得到更好的解決,其實都可以求助於心理學。越早懂點兒心理方面的知識,越能幫助你更好地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本期推薦7本超經典的心理學必讀書目,任意一本都值得你一讀再讀,這份書單,建議你收藏!
  • 犯罪心理學專家做客《今日影評》銳評《除暴》
    11月24日,犯罪心理學專家、心理學博士夏雨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從犯罪心理學專業視點銳評電影《除暴》,並就影片在人物心理刻畫等層面的缺失與廣大觀眾朋友一併展開探討。商業合格心理硬傷正反人物集體失真作為犯罪心理學專家,做客《今日影評》的夏雨首先對《除暴》極具衝擊與痛感的視覺衝擊給出肯定,認為它是一部
  • 筆記|《臨心》C5 神經心理學與心理生理學評估 & C6 行為評估 & C7...
    C5 神經心理學與心理生理學評估當代神經心理學評估方法1.成套測驗:如霍爾斯帝德—內田成套測驗(HRB)和魯利亞—內布拉斯加神經心理學成套測驗(LNNB)。行為評估的評價尺度1.適用範圍和功用:指對於特定的群體、行為、環境或目的評估,某一評估方法是否適用。一種評估工具的適用性和功用隨著其應用目的的不同也會不同。適用性和功用尺度還會受到費用效率比的影響,即在單位時間、努力、開支中獲取信息的數量。影響評估的其他因素有理解性;社會接受性或社會效度;活動性;其他測量誤差源。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交流心理學的研究指出,當人們看到自己的缺點或弱點時,他們會感到你是真實可靠的,沒有偽善,這會產生一種親密感。如果你「隱藏」自己,你會感到虛偽和壓力大。因此,適當地暴露自己會增加彼此之間的親密感,尤其是如果你將這個秘密告訴可以信任的人,你們會很快的成為朋友。
  • 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和氣質類型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氣質分四種類型,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主要以選擇題和判斷題形式出現,分值雖小,但出題頻率高,需要著重記憶,具體分析如下:(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
  • 「血型性格」正引發一場心理學革命!心理學界竟然集體失明
    於是,俄國的巴甫洛夫又提出了關於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學說為這四種氣質類型的劃分提供了實驗室依據。但依然沒有找到影響和形成這四種人格氣質的身體內在的對應物質。比巴普洛夫創立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理論稍早,1901年奧地利醫學家蘭德斯泰納發現了血型。
  • 今日Paper|人臉旋轉;BiLSTM-CRF;神經注意模型;Abigail等
    目錄Rotate-and-Render: 基於單視角圖像的自監督真實感人臉旋轉使用基於特徵增強的BiLSTM-CRF神經網絡對出院總結中的藥品相關的實體信息進行抽取採用神經注意模型生成文本摘要基於指針生成網絡對
  • 心理學中的「神奇的魔術」——催眠,是否真的可以釋放心中的壓力?
    心理學中的「神奇的魔術」--催眠,是否真的可以釋放心中的壓力?實際上,催眠一詞並不算一個精確的心理學術語,因為它不像「感覺」「知覺」這種概念,有一個明確的心理學定義。早在十九世紀,催眠學之父詹姆士,布萊德借用希臘語中「睡眠之神」一詞hypnos創造了hypnosis,即催眠。這個詞只表達了催眠的一部分含義,就是睡眠的那一方面,因此,特別容易誤導大眾,讓人們覺得催眠就是睡眠。
  • 心理學、基督教心理學、聖經輔導的區別
    約翰·麥克阿瑟:我們今天所說的「基督教心理學」其實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說法。其中的「心理學」 不再有探究靈魂的意味,它所描述的是各式各樣以人文主義為基礎的治療及理論。心理學的前設和其中多數的學說,是無法成功與基督教真理相融合的。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心理學理論?
    心理學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掌握了這門學科,會開闊你的視野,不會迷信。心理學它有一個特點,很多人迷信偽科學的人,往往也會很關注心理學。這說明什麼呢?迷信與心理學有密切關係。如果不好好地學心理學,就容易誤解心理學,就會拿心理學為證明偽科學的武器。所以,我建議可以找一個職業的心理諮詢師去學習。
  • 理論篇—NLP, 神經語言程序學
    對人性的了解、對人們需求的挖掘(實際的、未知的)。營銷的前提是信任,只能依賴信任,才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專業。專業是基石,沒有它,難以持久。營銷首先要達成的目標是,對我的信任(包含對專業的認可),其次是讓逐步接受我的觀點。
  • 生理心理學涉及人類的四大終極問題
    那麼這些知識包括神經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等等這些學科的知識方法和技術。那麼神經生物學形成之前是由其他的很多學科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神經生物學,那麼嗯包括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神經藥理學等等。現在甚至有些人把與神經相關的所有的研究乾脆就叫做叫神經科學,所以它是包括很多方面的這樣一些知識方法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