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馳創投朱天宇談理想汽車:我們也心驚膽戰,但要時刻想著下一個...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恰恰是因為它很難,但同時又機會很大,能夠在這個行業執掌船舵的船長本身就很少。

對於大部分VC機構來說,新造車是一個充滿誘惑,同時也要繃緊神經的賽道。

「這個行業非常慘烈,淘汰了太多人,最後就只有三四個還在往上爬,我們一路也心驚膽戰。」朱天宇是藍馳創投的管理合伙人,他主導了藍馳創投對理想汽車的5次投資,在接受36氪採訪時,朱天宇直言。

7月11日,理想汽車提交招股書,將成為第二家登陸美股的新造車公司。半年1萬輛的交付量、帳上即將超過20億美金的現金儲備,都讓理想汽車暫時擺脫了存亡之虞。

理想汽車是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在2015年7月創辦的造車項目,其產品路線中的SEV低速小車、增程式SUV等大都不同於主流陣營,這也讓其融資多次遇挫。

雖然朱天宇也一路心驚,但他依然相信身為VC投資人的敏銳嗅覺,「越是大的、有超額收益的這些大機會,一開始往往是反共識的」。在理想汽車這個項目中,藍馳創投在A2輪、A3輪、B1輪、B3輪、C輪等連續5次加注,雖然未透露投資金額,但朱天宇說,從基金管理的角度來看,對理想汽車的投資已經達到一定級別,「這代表了我們最大的決心」。

「我們常說衣食住行,』行』代表的是全球這麼多人和這麼多貨,它的位移所帶來的經濟價值。而』行』的載具今後都會智能化,這會帶來新的場景,商業模式全都會被重構,所以這個商業價值太大了。」朱天宇說。

而2015年,大數據和雲計算的興起,讓朱天宇看到了載具(汽車是其中之一)智能化的路徑。

「當人工智慧15、16年來的時候,我們想得很清楚,一定要找大數據富集的方向,因為沒有數據,就相當於無米之炊,有數據,人工智慧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數據是供給側的一個變化。」朱天宇說。

當時藍馳創投關注了三個數據比較富集的方向,第一類是金融行業、通訊運營商等自身帶有大量數據的行業,第二類是信息化水平潛力較高的大公司和政府機構,第三類則是新生企業,包括無人駕駛項目。

「無人駕駛率先使用了先進的感知系統,可以把整個空間進一步數位化,所以這個數據會是個大金礦,就看誰能挖到這個數據。」朱天宇說,而沿著這條路徑,他最終選擇了能將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落地、實現閉環的造車公司。

「當時李想很清晰的告訴我們要從哪開始,先要做一個能銷量賣上去的車,然後能夠廣泛的通過這些車收集數據,最終實現自動駕駛的路線。」朱天宇說,「我們也有一句話叫,更看重的是能造血,一邊賺錢一邊賺數據的公司。換句話說,我們很注重你的造血能力來形成一個健康的正循環。」

在理想汽車的招股書中,2020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已經分別獲得8%和13%的毛利率,第二季度的經營現金流也已經轉正,財報的背後是理想汽車穩健的運營效率。7月29日,據外媒報導,理想汽車已經提前結束招股,獲得9.5億美元募資額,估值也超過80億美金。

但對於朱天宇和藍馳來說,理想汽車還未上岸,在他看來,空間的數位化是一個非常長期的大趨勢。「車在距離、載具這裡頭只是扮演一部分角色,代表了一個AI去蠶食原來的網際網路或者產品,或者說拓展它的新邊界的一個排頭兵。」朱天宇說,越是優質、頂尖的VC,「腦子裡都要時刻想著下一個』大傢伙』在哪。」

以下是對話,略經摘編:

36氪:聽說你們在理想汽車身上下注很大,2018、2019年行業這麼暗淡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到壓力?

朱天宇:首先我可以說,我們投理想的金額在基金的佔比已經達到了一定級別,換句話說,這代表了我們最大的決心。

其次,我覺得每一個基金始終腦子裡想的就是下一個大傢伙在哪,這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你要看的是大機會,而不是在本金的虧損上要小。當然我覺得本質上VC的邏輯是你投的Portfolios(投資組合),這裡頭一定有賺大錢的,也有虧損的,但是整個收益還會是非常可觀的。

越是早期的vc,這種差距反差會越大,為什麼?因為它要逮的是大傢伙,而越是大的越有超額收益的。這些大機會一開始的時候往往是反共識的。

36氪:像這麼大的賽道,有這麼多的項目,包括現在這個局面還不是那麼確定,你們為什麼押注了理想汽車?

朱天宇:首先說怎麼結識他的,李想成名很早,但那時候我們還不認識,真正認識是2014年,藍馳是羅敏趣店項目的第一個機構投資人,李想自己也有投資,我們就有了機會結識。

李想的思維非常犀利,他會儘量把問題能夠簡明扼要的說清楚,然後有明確的下一步,能看出來他非常注重效率。他之前做的汽車之家已經百億美金市值,最後跟他對手拼的就是產品和效率。

跟效率另外並行的一個詞是「體驗」,面向消費者的產品體驗。用最優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能夠更大範圍的給你的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體驗。跟他交流下來覺得,他確實是經受過歷練的。

然後說理想汽車這個項目。當人工智慧2015、2016年來的時候,我們首先想的很清楚,一定要找大數據富集的方向,這個人工智慧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因為我們自己是非常注重它的真正的需求場景,而算法、算力和數據,這僅是從供給側考慮的變化。

所以我們當時看了有三類方向是比較數據富集的,第一,原先這個行業的數據富集程度和數位化程度比較高,比如說金融行業、通訊運營商;第二類,信息化的窪地,比如很多大公司國企,他們的信息化落地快速地在迭代上來;第三類就是新生的企業,比如說無人駕駛,它率先使用了最先進的感知系統,把整個空間再進一步的數位化,所以這個數據會是個大金礦,誰能挖到這個數據?所以我們從數據這條線,來看人工智慧。

2016年,我們看了一系列的自動駕駛第三方技術公司以及Robotaxi公司,但是我們發現無人駕駛這個事,它如果從閉環場景落地的角度來看,有感知、決策、控制三個環節,技術公司能做到感知層的一個閉環,但是到控制和決策的閉環的時候,就很難實現了,必須要跟主機廠一起合作,所以整合能力更強的不是第三方技術公司,而是主機廠。

當這個結論出來的時候,在2016年我們決定找相應的整車廠,現在主流的一些創業團隊都看了。

李想很清晰的告訴我們,以終為始,我要從哪開始,就是我先要做一個能銷量賣上去,而且能夠廣泛的通過這些車收集數據,然後實現自動駕駛的一個產品路線。

我們認為技術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解決需求更重要。算力、算法這些都是供給,需求在哪兒、場景在哪兒,對場景是不是了解,滿足這些才能對需求有洞察,在需求的洞察之後,有一些約束條件,在約束條件下找到你的創新點,去滿足需求才是有價值的。

投資理想,是因為李想當時給出的答案是最清晰的。

藍馳的投資理念中,更看重的是要能造血,能「一邊賺錢一邊賺數據」的公司。健康的造血能力來形成一個健康的正循環,你一邊能造血,你還能積累數據,然後你提升你的智能水平,你還能造更多的血,然後你更健康,你有更多的技術投入,你可以拿更多的數據形成更高的一個技術壁壘。

36氪:您說以終為始,智能電動車創業很複雜,變量也很多,怎麼確定終局是什麼?

朱天宇:終局不是確定性的,終局只能是說我們在模糊的藍圖當中,在不確定性中找到一些確定性。

確定性是什麼,大數據很重要。因為高質量數據決定智能化演進的速度,而且數據變成了一個壟斷性資產,你要想清楚怎麼比別人更快、更好的把數據壁壘壘高,這就是一個確定性帶回來的思維。你再去想我們這個車要變成什麼樣,要怎麼去更快的收數據,怎麼造血等一系列的東西。

36氪:你剛才說是VC投資是找一些反共識的大機會,但我也聽到一個說法,投資是找一個共識,這樣才能按輪次往後去傳遞?

朱天宇:對於最頂尖的VC來講,是要追求這些行業裡頭的非共識。

想想過去10年行業裡最頂尖的10個、20個項目,大多在初創期都曾飽受爭議和質疑,所以最後區別一個優秀的VC,就是你有沒有勇氣去真金白銀掏出來支持基於非共識的項目。

VC發明了幾十年了,一直的遊戲規則裡,就是早期鼓勵你要去支持非共識的、有意思的不一樣的,這才能讓真正的創新出來。當然最後還是要能識別出來,這些獨創性的項目當中為什麼它是最有價值的、最大的,這還是有一套邏輯要去梳理。

36氪:結識李想這麼多年,你覺得他身上比較明顯的成長是什麼?

朱天宇:第一,是他敢於把自己身上的挑戰跟大家去分享,展示脆弱,你分享之後就會發現當大家都知道你也在這麼扛的時候,會對你表達認可和理解。

比如有些人想走,但是知道公司現在在扛這樣的事,然後也知道為什麼李想覺得現在難點和最後的成功這麼重要,把這關係說清楚了,就不走了。

另外,比如說公司內大家在業務上的一些意見不一致,李想的認知迭代到一定時候,他開始釋放更多的決策或管理空間。

他還專門成立一個組織發展部,目的就是去幫助中高層的管理人員實現管理能力的提升,把大家目標戰略價值觀能夠統一共識,大家日常的溝通可以統一語言體系,這都是實現效率的方式。

怎麼用培養的心態來管理組織,可以啟發很多創業者。培養的意思是你也有缺陷,我幫你成長,而不是說我只把好的挑出來做管理者。當一個組織能夠把這些人自己的潛能激發出來,讓他長大,這個根是很紮實的,整個組織生命力也是更強的。

36氪:你剛才說從大數據的角度來投造車行業,除了這個維度,您覺得新造車這個行業它還有哪些意義?

朱天宇:理想汽車這個案子是我們所有盤子裡單個投資額度最高的。對於傳統的VC來講,投資額都不會少,大家願意下注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賽道太大、太有價值了。

首先,在衣食住行中,「行代表的是全球這麼多人和貨,它的位移帶來的經濟價值。這些位移它的載具今後都會智能化,載具智能化之後會帶來一些新的場景,新的商業模式全都會被重構。

第二,人工智慧的浪潮已經熱鬧了幾年了,但是如果用30年的視角、更長的時間尺度來看的話,其實才剛剛拉開帷幕,很難想像後邊這麼多事。

我們的另外一個投資主題,基於智能載具,或者稱其為「具有自治能力的機器」,它有眼睛、有耳朵,有大腦、小腦,眼睛可以視覺,耳朵可以聽,有感知大腦可以思考決策,小腦可以控制運動,這些機器會越來越多。

當AI的能力成熟、成本降下來的時候,我覺得身邊的很多東西都會智能化,智能化會進一步帶來空間的數位化。因為有這麼多自治機器幫我們探索人類的邊界,延展人類的運動能力的時候,會把我們身邊的空間進一步數位化。

所以空間的數位化是一個未來非常長期的大趨勢。車在距離、載具在這裡頭只是扮演其中一部分角色,代表了一個AI去蠶食原來的網際網路或者產品,或者說拓展它的新邊界的一個排頭兵。因為它是更強大的一個載具,可以率先去做一些智能化的嘗試,而且它產生的經濟價值體量也很大。

36氪:聽說理想汽車早期融資不太順,從理想汽車的毛利能看出來,產業端對它還是挺支持,為什麼在資本端會出現融資不順的情況?

朱天宇:融資難有很多的因素在裡頭,和資本市場的周期、李想在產品路線上經歷的一些波折都有關係,尤其是大家都朝純電去的,你為什麼偏做增程。

其實我們連續幾次投,最後一次在19年,那時候加倉加還挺多的。我們當時做了一些盡調,把汽車之家上的用戶評論,用爬蟲抓下來看大家對於電動車的需求看法是什麼,發現排在第一名的是,大家對電動車都有裡程焦慮。

然後統計公開數據,市場上當時增長最快的車型的品類是什麼?大型SUV,因為跟中國二胎,以及和老人在一起生活有關,這是中國的用戶構成的真實需求。我們是通過實際的評論得到了一些確定性的信號,但其實在兩年前李想在定義它SUV車型的時候,已經捕捉到了這個產品趨勢。

這個過程當中,你就會發現,其實幾年前李想對特斯拉的路線已經很清楚,預言了特斯拉會屠殺整個市場。所以他從這個角度來想,我要定義什麼車型,特斯拉遲早要進中國,我怎麼贏?選擇什麼車型能贏?

36氪:您覺得李想他個人的風險偏好怎麼樣,蔚來在服務和研發上重投入,允許自己去年走到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李想會允許這樣的情況嗎?

朱天宇:李想還是非常注重經營效率、資本效率,他的SUV其實就用10億美金做出來。這就是他的選擇,每個人風格不一樣。

你看他為什麼做SUV之前做小車,都跟主流不一樣。我覺得大家都是想贏,優秀創業者你如果沒有贏的心,你就不要來了。

但是大家想怎麼贏,每個人有不同的打法,都有贏的機會。2015年李想自己先拍出4000萬美金,到現在跟李斌、何小鵬一樣,個人投入都有幾億美金。你要是說他不冒風險,為什麼敢把自己的錢拍進來?

36氪:跟造車相比,就資本需求和造車相當的行業,也有不少,還有挺多燒錢的行業,為什麼造車行業反而更需要創始人把自己的身價壓進去?

朱天宇:因為我覺得造車行業的創新曲線鴻溝比別的行業,更深更寬,因為它機會大。你在跨越鴻溝的時候,你的彈跳力,你的步子,你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比其他行業都要更大。

而且這個行業的資本需求確實很高,一開始已經是非常大的資本投入,沒賣車之前都要融資,對於通常的VC來講,大家都要想想,因為這錢下去的話能不能回來,怎麼跟LP交代?

這個行業淘汰了很多人,過去幾年大家一路往上爬,最後只剩三四個,非常慘烈,我們一路也心驚膽戰。

所以恰恰是因為它很難,但同時又機會很大,能夠在這個行業執掌船舵的船長本身就很少。這跟他們的信念、決心,受過的創業訓練,以及他們自己抗風險能力,包含他自己口袋裡的錢都相關。

相關焦點

  • 從18層地獄爬出的「理想」
    要走「非主流」之路並成功,也並不僅僅是「關注事實真相」、「用戶產品思維」那麼簡單。比如,一旦非主流,融資這關大部分人可能就過不去。 C輪融資的艱難時刻,是經緯創投的張穎給李想出了主意:「你去把所有有錢的朋友都找一遍,看有沒有人投你。」這才有王興和張一鳴在理想汽車C融資中下注,聯合老股東共投資5.3億美元。
  • 理想汽車上市 市值100億美元
    北京時間7月30日晚間,理想汽車(LI.US)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發行價為11.5美元每股,高於8-10美元的定價指導區間,總募資規模接近11億美元。按照發行價計算,理想汽車的市值超過97億美元,而持股21%的李想,身價也隨之達到20億美元。這是繼2018年3月24億美元的愛奇藝之後,中國企業在納斯達克最大規模的IPO,也是繼蔚來之後,美股的第二家中國造車新勢力。
  • 第二次敲響納斯達克鐘聲的李想,除了給我們帶來了理想汽車,還有什麼?
    而就在不久前,我們依然能從諸多渠道看到類似「『火』考理想:後浪汽車的現實困境」;「銷量不佳,資方退場,自燃的理想汽車恐怕過不去2020」以及「理想和蔚來,一個沒理想一個沒未來,理念再好,架不住活不靈?」等充滿質疑甚至嘲諷的報導。
  • 深氪|從18層地獄爬出的「理想」
    要走「非主流」之路並成功,也並不僅僅是「關注事實真相」、「用戶產品思維」那麼簡單。比如,一旦非主流,融資這關大部分人可能就過不去。C輪融資的艱難時刻,是經緯創投的張穎給李想出了主意:「你去把所有有錢的朋友都找一遍,看有沒有人投你。」這才有王興和張一鳴在理想汽車C融資中下注,聯合老股東共投資5.3億美元。
  • 大江大河2路司長和宋運輝談成年人理想:我們有著共同的理想
    我們在關心關注農村勵志青年宋運輝的前途命運時,劇中出現了「絆腳石」路司長後,開始為宋運輝的命運擔心了。事實上,擔心是多餘的。這個路司長真的不簡單,和宋運輝一樣,也是有志青年,徹徹底底的一個「不拼爹、不靠背景」的勵志青年,他和宋運輝有著共同的理想,那是把我們的化工事業搞上去,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國家!「成年人談理想有點矯情」,路司長如是說。
  • 理想汽車簡史|汽車之家|車和家|低速電動車|理想汽車|理想one|智能...
    不過由於要經過多次轉化,能量損耗也會增加,尤其跑高速時會更費油。目前,國內採用增程式的主要還是商用車,鄭州宇通、蘇州金龍、廈門金旅、上海申沃等都有相應的產品。理想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它沒有像其它造車新勢力那樣租用工廠,而是選擇了自建,還在2018年12月作價6.5億元全資收購了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獲得了生產資質。
  • 36氪專訪|理想汽車投資人黃明明:偉大的項目早期總是反共識,有一個...
    雖然理想汽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黃明明更加確信,「越是偉大的創業項目,提出的產品路線,看到的東西一定是反共識的。有一個算一個。」黃明明: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明勢投了150多家早期創業企業。我們發現,每個企業跟他的創始人特點都息息相關,李想也一樣。李想最核心的一個特點,就是對中國用戶有深刻的理解,他是超級產品經理,同時他對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會堅持去做。而這也是他所打造的理想汽車最打動我們的特點。
  • 這次我們「潛入」理想汽車總部,竟發現了「李想」這些秘密!
    恰逢此時北京順義區政府拋出一個橄欖枝,理想汽車作為順義區的重點項目,在預留的科技園區內,也是北京的自動駕駛測試基地上,為理想汽車提供一大塊土地。雖然場地已經規劃好了,但理想汽車並不想豪擲千金,買房、買地,從此走上人生巔峰。畢竟,理想的「摳」人盡皆知,與其一下子花這麼多錢,還不如租房合適。於是,理想提出一個小目標,先租個幾年。
  •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戰場已進入下半場,這或許是理想汽車的又一個機會
    去年12月2日,夜幕籠罩在理想汽車常州工廠的上空,但蒼穹之下的工廠廠區裡卻無比喧囂。 數十輛新車有序地開上了拖車,將連夜被送往全國各地的車主手中。就在車隊發車前夕,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拿出手機拍下了這個畫面,並配以開頭那句話和一個流淚的表情發了微博。
  • 理想ONE汽車動力系統解析
    導語理想汽車於2018年10月18日正式發布首款增程式智能電動車--理想ONE,並全力研發比燃油車更完善的智能電動車,並與2019年年末進行交付。近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官方App上發文表示,理想ONE在2019年12月共生產了1530臺,其中交付量超過了1000臺。▼
  • 理想汽車,二檔起步
    從淨利潤數據角度進行觀察,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2020年Q3理想汽車已經實現了1600萬人民幣的淨利潤收入。由於發放了一筆1.3億元左右的股權激勵費用,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錄得淨虧損1.069億元,同比增長42.2%。但相較於蔚來、小鵬,理想汽車已然成為了最有可能率先實現真正盈利的造車新勢力。
  • 理想汽車下擺臂用塑料件,到底是簡配還是高配?
    最近微博上很多人討論理想汽車下擺臂用塑料件,一些人認為這是簡配,為了省成本已經不顧車主安全了;但也有人覺得不必大驚小怪,這是特殊複合材料,非普通塑料可比,而且成本比金屬材料還高。
  • 投資界24h|理想汽車IPO首日收盤大漲43%;美團打車再掀價格戰;B站...
    投資界(ID:pedaily2012)7月30消息,今日晚間,理想汽車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11.5美元/股,按照發行價計算,理想汽車的市值超過97億美元。至此,美股迎來繼蔚來之後第二家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收穫人生第二家上市公司。
  • 理想汽車:對不起,是我們太蠢了
    這次出事的是蔚來汽車股東之一的理想汽車,有一位車主朋友在試駕理想ONE的時候,發現該車即使將油門踩到底,最高車速也僅為30邁,而且只有開啟「定速巡航」功能上高速,車速才能恢復,但也只能達到100邁左右的速度,也就是說,如果不開定數巡航,該車就是「龜速」運行,甚至還比不過自行車。
  • 理想汽車IPO,與特斯拉之間還差了20個蔚來
    資料顯示,在上市前,理想汽車已經完成了含天使輪在內的8輪融資,投資人名單中不乏梅花創投、元璟資本、明勢資本、利歐集團、華興新經濟基金、深圳成弘資產、源碼資本、藍馳創投、山行資本、Star VC、經緯中國、中金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背後還有網際網路巨頭美團和王興的大力扶持。在理想汽車最新的兩輪融資中都有美團和王興的身影。
  • 下一個金爵獎最佳導演,或許會是從這個創投訓練營裡出來的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項目陳述和焦灼等待,2020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訓練營終於決出了第一個「最佳訓練營項目」,一個頭扎馬尾、一個穿羽絨服,兩位年輕女生「手舞足蹈」地從導師鄭大聖和頓河手上接過小小的榮譽證書,這意味著她們的項目獲得了下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的直接入圍資格。
  • 「不要貪心,專攻一點」,面對年輕電影人,上影節創投訓練營導師這麼...
    各大電影節的項目創投歷來是許多優秀青年電影人最初的孵化基地,他們在創投中要面對經驗豐富的行業內人士和資本的審視,有的乘上東風帶著自己的項目前進到下一站,有的則繼續蟄伏修煉。在剛剛參加完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訓練營(SIFF NEXT)第二階段活動後,導演鄭大聖、導演鵬飛和製片人頓河作為導師,對在此次工作坊中看到的新鮮項目感觸良多。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幾位導師談了談參加上影節創投訓練營的感受,也講述了他們對於面前這股新鮮力量的建議和期待。
  • 報導稱理想汽車要推純電動車型
    打開APP 報導稱理想汽車要推純電動車型 振亭 發表於 2020-12-06 10:20:48   理想汽車打造的理想ONE被錘子科技CEO羅永浩不止一次點讚。
  • 學生時期那些「心驚膽戰」的瞬間,第一種常見,第三種心態崩了!
    說到學生時期我們總會有著一些特別的回憶,總會做一些「小動作」,伴隨著驚險,其過程往往也是心驚膽戰的!而關於學生時期那些「心驚膽戰」的瞬間,小編總結了三種,第一種常見,第三種心態崩,你經歷了哪些?讓我們來看看吧!
  • 理想汽車美股上市 特斯拉蔚來們怎麼看?
    早在四年前,李想就為自己做的事情定下了基調:我們不是網際網路造車,我們是一個真正的一個汽車企業——自己做研發,自己生產製造,自己提供銷售和服務網絡。然後便一頭扎進創業大潮,偏居江蘇常州打磨生產線,據源碼資本創始合伙人曹毅向網易科技回憶,在2016年初我們A輪投資理想汽車時,我們就組織幾位碼會小夥伴去他們最早來廣營的樸素簡單的小辦公室交流,李想給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