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敲響納斯達克鐘聲的李想,除了給我們帶來了理想汽車,還有什麼?

2020-12-22 騰訊網

總編 | 張克環

編輯 | 張雲潔

作者 | 秦義勇

來自汽湃(GREATAUTO)的報導

「我已操盤過百億美元級公司,我希望再操盤一家千億美元級公司。」

7月30日,隨著理想汽車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鐘聲正式敲響,這家賭上創始人李想個人名義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成功邁出了千億美元級企業發展徵途的第一步。

隨之而來的是「理想汽車上市首日暴漲,市值超蔚來成造車新勢力一哥」;「市值超百億美元,創始人李想身家再增200億」等報導,迅速攻佔各大媒體頭條。而就在不久前,我們依然能從諸多渠道看到類似「『火』考理想:後浪汽車的現實困境」;「銷量不佳,資方退場,自燃的理想汽車恐怕過不去2020」以及「理想和蔚來,一個沒理想一個沒未來,理念再好,架不住活不靈?」等充滿質疑甚至嘲諷的報導。

當你成功了,

所有的嫉妒都會變成羨慕,

當你優秀了,

過去的嘲笑都會變成愧疚。

一路走來,李想和理想汽車周邊一直充斥著觀望、肯定和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再次創業;用5年的時間再創一家上市公司;40歲之前兩次敲響納斯達克的鐘聲……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理想汽車獲得資本青睞的背後

就投資者而言,項目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永遠是人,優秀的創始人往往能決定企業的命運。作為曾經的汽車之家創始人並成功將企業推向納斯達克上市,李想作為重複創業者的能力毋庸置疑。能夠獲得美團、經緯中國、字節跳動等一系列優秀投資人的支持與信賴,也證明了李想個人的吸引力。

不僅如此,理想汽車在產品設計和運營方式方面,也深深打上了創始人李想的個人烙印。

與其他造車新勢力紛紛採用純電動方案不同,作為理想汽車品牌的首款產品——「理想ONE」採用了增程式電動解決方案,綜合解決了用戶對電動車的「裡程焦慮」、「充電不便」和「節能環保」的問題。

作為一名特斯拉車主,李想深知當前電動車產品在續航方面的劣勢,理解用戶的憂慮,在電動車尚不能有效滿足用戶需求的當下,一輛融合了燃油車和電動車雙重優勢的車,似乎更能獲得用戶的青睞。

「我就在想,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把一輛燃油車的續航優勢和智能電動的優勢融合在一起的車。雖然你可以說,買個電動車日常市區開,買個燃油車周末和節假日外出旅遊,但是,整個中國停車資源怎麼可能支持所有人去這麼搞?中國80%的車主連固定停車位都沒有,晚上的北京望京主路上都停了兩個車道的車,大多數的中國消費者最後一定是希望通過一個車儘可能滿足更多的需求。它既可以在城區裡純電行駛,是一輛完美的電動車,也能出去玩,不亞於任何一輛燃油車,更智能更平順;它能開著去上班,很有面子的接客戶,也能周末帶著一家老小出去玩。」

——李想

「想客戶所想」容易,但真正深層次地想客戶所想,進而滿足客戶所需的,少之又少。

事實也證明,李想另闢蹊徑的做法行之有效。雖然比蔚來、小鵬、威馬等首款產品的交付時間都要晚,但從2019年12月開始交付,理想ONE僅用6個半月左右的時間就已交付破萬,其中第二季度交付達到6604輛,較第一季度的2896輛(受疫情影響)環比增加128%,成為造車新勢力中名副其實的後起之秀。

市場和銷量是檢驗產品好壞的唯一標準,良好的銷量走勢肯定了理想ONE的市場價值,也印證了李想的獨具慧眼。

最「摳」的造車新勢力?

說到理想汽車的「摳」,並非浪得虛名。今年7月初,李想發布過一則廣為流傳的朋友圈,「理想汽車超過3200人的團隊,只有兩個VP,連高級總監都寥寥無幾。行政要求出差經濟艙都必須買折扣最低的,經濟酒店都要兩個同性在一起住,理想ONE的上市發布會用了不到200萬拿到上萬的訂單……」

正是在這種「摳」到極致的成本控制下,2018年、2019年理想汽車分別淨虧損為15.32億元、24.38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淨虧損為7711萬元;二季度淨虧損7502萬元,加起來「僅」40億人民幣出頭。

而據最新的招股書財務數據顯示, 理想汽車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8.5億元,毛利0.68億元,對於一家新造車勢力而言,毛利率的扭虧為盈幾乎可以看作企業發展中的裡程碑式節點。

相比之下,蔚來汽車2017年在五棵松會場的一場發布會耗資8000萬,全年虧損25.73億元;2016年虧損50.21億元;2018年虧損96.39億元;2019年虧損112.957億元……且至今尚未扭虧為盈。

此外,對比拜騰燒光84億仍舊難產;賽麟敗光66億董事長遠避美國等案例,理想汽車走到今天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李想「摳」出來的戰績。李想曾轉發過一篇《拜騰汽車怎樣燒掉84億元融資》文章並評論稱:「這麼難的汽車行業,必須訓練一個從18層地獄為起點往上爬的創業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IPO前,理想汽車5次累積融資額度約20億美元,如今現金儲備約10億美元,這意味著理想汽車5年幾乎只用了10億美元,就實現了造車新勢力極難跨越的從0到1的盈利過程,這在燒錢如燒紙的汽車產業實屬難能可貴。而多達10億美元資金儲備,也為理想汽車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理想汽車出色的自我造血能力,離不開李想精打細算的創業理念。在資本市場遇冷的大環境下,如何高效的開源節流,更是造車新勢力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理想汽車趕上上市關鍵窗口期?

7月30日,理想汽車正式以「LI」為證券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繼蔚來汽車後,第二家成功在美上市的國內造車新勢力。開盤當日最高漲幅約50%,最高市值為148億美元,一度超過蔚來汽車的145億美元。截止當日收盤,理想汽車股價16.46美元,總市值139.17億美元。

有人說,此次理想汽車上市的時間點也非常好。特斯拉在美國受追捧,最高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雄霸全球第一,這對理想汽車的爆發起了積極作用。不可置否,特斯拉的強勢表現確實助推了大眾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持續看好,但時代發展趨勢以及理想汽車本身的發展潛力,才是根本。

顯然,特斯拉能夠斬獲3000億+美元的市值,靠得不僅僅是造車,其背後還有自動駕駛、智能物聯、太陽能等一系列先進的汽車科技支撐。而理想汽車想要突破1000億美元市值,僅僅靠造車是遠遠不夠的。

放眼汽車領域,唯有萬億級美元規模的自動駕駛市場,能匹配理想汽車的野心。在一次採訪中,李想也坦誠當前拼命地造車、賣車,就是希望在2025年時,能夠獲得一張自動駕駛賽道的入場券;到2035年的時候,讓理想汽車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商。

在上市之前,理想汽車公布的短期(成為中國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和長期目標(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商),也印證了李想此前的說法。造車只是第一步,打造集網際網路、數位化於一體的智能駕駛終端,改變人們的出行生活,才是理想汽車的終極目標。

理想汽車風險猶存?

目前理想汽車僅有一款車型在售,產品線單一。在理想ONE啟動大規模交付之後,接連爆出的剎車失靈、自燃等產品問題,也產生了一些信任危機。

此外,增程式電動車本身屬於過渡能源體系(有碳排放)產品,在市場上亦並非主流。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和續航能力的提升,增程式電動車的續航優勢也會日益弱化。進一步豐富產品線,以及如何突破現有產品格局,成為理想汽車必將應對的問題。

理想汽車成功上市,為企業發展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新的挑戰才剛剛開始。當然,理想汽車的利好表現,也為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傳聞小鵬汽車、威馬汽車也在籌備上市,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會更加熱鬧。

結語

曾經那個年少輕狂過的「汽車之家創始人」、「80後創業楷模」,如今在四十不惑的年齡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第二個高光時刻。在李想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成功可以複製」,但前提是,你得至少成功一次。

「比起豪言壯語,理想汽車上市後的首要任務,依然是活下來。」正如李想自己所說,當前取得的階段性勝利,還遠沒有達到盲目樂觀的資本。在車市下行、疫情大考及產業動蕩等大環境之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淘汰賽還在加速,「剩者」即「勝者」,理想汽車接下來要迎接的是資本市場新的考驗,相信有過一次經歷(汽車之家)的李想,會在新的徵途中更加的成熟。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這次我們「潛入」理想汽車總部,竟發現了「李想」這些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在理想汽車辦公區,所有的桌椅都是從此前辦公區搬過來的,將節儉用到了極致。◆ 李想的辦公室,有什麼秘密?整個辦公區最神秘的莫屬CEO李想辦公室了,當我們「潛入」進去的時候,卻發現與想像的大相逕庭,辦公室的玻璃牆上密密麻麻寫著企業戰略和發展規劃,看上去是下了一番苦工。
  • 80後李想二次人生巔峰!理想汽車上市 市值100億美元
    北京時間7月30日晚間,理想汽車(LI.US)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發行價為11.5美元每股,高於8-10美元的定價指導區間,總募資規模接近11億美元。按照發行價計算,理想汽車的市值超過97億美元,而持股21%的李想,身價也隨之達到20億美元。這是繼2018年3月24億美元的愛奇藝之後,中國企業在納斯達克最大規模的IPO,也是繼蔚來之後,美股的第二家中國造車新勢力。
  • 從18層地獄開始攀爬的理想汽車,現今怎麼樣了?
    7月30日,當李想敲響人生中第二次納斯達克上市的鐘聲時,理想汽車終於揭開了它的應有的面目,首次公開發行9500萬股,發行價格為美股11.5美元,當天一度漲浮超過52%。收盤市值達到139.17億美元。想「再操盤一家千億美元級公司」的李想董事長,用五年的時間邁出了他最為堅實的一步。
  • 理想汽車簡史|汽車之家|車和家|低速電動車|理想汽車|理想one|智能...
    2015年7月,李想開始了第三次創業,創辦車和家,成為造車新勢力的一員。不過和高調的蔚來汽車不同,車和家在開始時非常低調,低調到人們都要忘記,除了入股蔚來外,李想還有自己的造車項目。2016年4月,李想終於在個人微博發布了車和家產品計劃。基於手機市場的發展演變,李想認為,未來汽車用戶也會更關注產品的使用價值,而非價格。
  • 理想汽車衝刺納斯達克:第一季營收8.5億 李想持股25%
    理想汽車今日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股票代碼為「LI」,準備衝刺美國納斯達克。  理想汽車與蔚來、小鵬、威馬並列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一旦理想汽車美國上市,將成為繼蔚來之後第二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智能電動汽車企業。
  • 李想的理想是在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
    來源:雪球「我可能在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還有什麼事比這個更刺激的?」抱著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念頭,早已財務自由的李想離開了他一手創辦、當前市值超過100億美金的汽車之家,義無反顧地砸錢造車,硬把自己逼成財務不自由。
  • 藍馳創投朱天宇談理想汽車:我們也心驚膽戰,但要時刻想著下一個...
    半年1萬輛的交付量、帳上即將超過20億美金的現金儲備,都讓理想汽車暫時擺脫了存亡之虞。理想汽車是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在2015年7月創辦的造車項目,其產品路線中的SEV低速小車、增程式SUV等大都不同於主流陣營,這也讓其融資多次遇挫。
  • 理想汽車CEO李想:理想3200人的團隊,只有兩個VP 出差經濟艙必須買...
    來源:金融界網站理想汽車CEO李想在朋友圈轉發《300人吃掉5000萬元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騰怎樣燒掉了84億?》一文稱,理想汽車超過3200人的團隊,只有兩個VP,連高級總監都寥寥無幾。理想ONE的上市發布會用了不到200萬拿到上萬的訂單。這麼難的行業,必須訓練一個從18層地獄為起點往上爬的創業企業,熬出地面才能有更強的競爭力。別說外人不明白了,就是大部分同事也需要五年才能理解這切。選擇和時間做朋友。
  • 利歐股份董事長王相榮:與李想聊了個把小時 就決定投資理想汽車
    「投資收益不是主要的,當年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來找我們時,已經在業內找了一圈,我當時聽了就覺得挺好。主要因為兩個方面,一是我們想找一個新能源汽車項目投一投,因為新能源汽車將會是未來一個重要的傳播媒介和流量入口,能與我們的數字營銷業務相結合;二是我們覺得增程式電動車這個工藝路線好。理想汽車首款車型的定位是家用中大型豪華SUV,產品自帶油箱和發電機,解決了續航裡程的問題,技術難度比純電動車高。
  • 新造成企業非死即傷,理想汽車卻迎來「牛市」?
    打開理想汽車的官方微博可以發現,理想汽車幾乎每天都和會用戶進行互動。比起蔚來對於品牌形象的建設,小鵬更傾向於P7智能化運用場景的推廣,理想汽車似乎更像李想本人的個性。務實的理想汽車,不斷地說產品,反覆咀嚼產品,成了理想汽車每日必修課。
  • 理想市值緊逼蔚來,現金流極大充足,李想還要過苦日子嗎?
    一片肅殺之下,向來低調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忍不住唱起「苦情戲」,公開表示「理想汽車超過3200人的團隊,只有兩個VP,連高級總監都寥寥無幾,行政要求出差經濟艙都必須買折扣最低的,經濟酒店都要兩個同性在一起住。」寥寥數語,李想勾勒出理想汽車團隊的極度節約,也透露出「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的辛酸。
  • 理想汽車:對不起,是我們太蠢了
    這次出事的是蔚來汽車股東之一的理想汽車,有一位車主朋友在試駕理想ONE的時候,發現該車即使將油門踩到底,最高車速也僅為30邁,而且只有開啟「定速巡航」功能上高速,車速才能恢復,但也只能達到100邁左右的速度,也就是說,如果不開定數巡航,該車就是「龜速」運行,甚至還比不過自行車。
  • 理想汽車美股上市 特斯拉蔚來們怎麼看?
    明顯起勢的還有高端電動車市場,比亞迪、北汽們的平價走量型電動汽車完成了前期市場教育,而當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續航焦慮也隨著電池技術進步而緩解,人們希望有更多樣化和更高端的產品供選擇。現在的接力棒到了特斯拉、蔚來、理想們手裡。
  • 「後來者」理想汽車與它的三萬輛交付記錄
    某造車新勢力汽車廠商工作人員韓肖對媒體表示。除了產品端的優良品控,日常運營效率也成為理想汽車經營策略又一「殺手鐧」。正如李想曾表示,「第三季度公司表現強勁,這不僅歸結於我們產品的卓越價值所帶來的強勁增長,同時也來自我們對運營效率的不懈追求。」
  • 中國汽車製造下半場,告別粗製濫造,理想汽車可能成為最大的黑馬
    說到理想汽車,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說到汽車之家,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理想汽車成立於2015年,它由汽車之家的創始人理想創辦的,目前李想持有理想汽車25.1%的股權和70.3%的投票權。另外美團創始人王興代表個人和美團持股23.5%,是僅次於李想的第二大股東。
  • 36氪專訪|理想汽車投資人黃明明:偉大的項目早期總是反共識,有一個...
    但是在攫取更廣大市場時,電動汽車面臨的是能源加注效率和續航裡程等多重難題。蔚來汽車投入近300億元塑造電動汽車的消費認知,也在2019年遭遇存亡危機,承擔補能重任的能源業務被推到剝離位置。還有大量新創電動車公司,在資本退潮後瀕臨倒下。
  • 李想又爆經典語錄,這次講的是特斯拉,新能源那些事被他研究透了
    不僅僅是理想集團的老大,同時也是一個網紅人物,甚至說是預言帝也不為過,他赴美IPO的餘溫尚存,最近他又徹底的火爆了一次。原因就是李想在微信群裡面說了幾句話。第一句是:我們還沒有搞清楚特斯拉是什麼贏得,比續航,比智能,比性價比,這三個(我們)已經都贏了也沒有改變任何的結果。
  • 雪球方三文對話李想:汽車行業的「假門檻」和「真門檻」
    雪球創始人方三文請來了同樣是雪球資深用戶的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想,圍繞汽車行業發展趨勢、未來的投資機遇和投資戰術等進行了一場觀點碰撞。李想早在 2017 年就曾在雪球社區預言,特斯拉市值在 2020 年可以達到 1000 美金。如今不僅預言成功,作為產業參與者他依舊直言看好特斯拉能夠達到「3000 億美金」的市值。
  • 理想汽車為什麼二度投資新石器?
    在這輪融資完成後,理想汽車成為新石器繼 CEO 餘恩源之後的第二大股東。這並不是理想汽車第一次投資新石器。早在 2018 年 5 月,理想汽車的公司主體車和家就加入了新石器的天使輪投資。新石器 CEO 餘恩源表示,啟動這筆融資主要有 3 個原因:資本市場越來越冷,「要趕緊拿一筆救命錢。」
  •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戰場已進入下半場,這或許是理想汽車的又一個機會
    理想汽車作為後入場的選手,看到了這些問題。於是,在創立初期就選擇增程式技術作為理想ONE的動力系統。李想曾在理想ONE的發布會上,稱該系統「將永遠解決電池裡程焦慮的問題」。 除了產品端的優良品控,日常運營效率也成為理想汽車經營策略又一「殺手鐧」。正如李想曾表示,「第三季度公司表現強勁,這不僅歸結於我們產品的卓越價值所帶來的強勁增長,同時也來自我們對運營效率的不懈追求。」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理想汽車共有45家直營零售中心,覆蓋到38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