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的「異想天開」,奇葩的BA349「蝮蛇」截擊機,真是浪費飛行員

2020-12-24 中國小康網

曾幾何時,德國的軍事能力稱霸全世界,但它的強大給很多國家帶來了困擾,這引起了不少人的憤怒。美國與英國就曾夜以繼日的把成噸炸彈都傾瀉在了德國人的頭上,使得德國的工業受到了嚴重損耗。

德軍幾乎被逼到了絕境當中,便開始設想用自己超前的技術來彌補空中力量的空缺,為此我們看到了很多黑科技,在這其中就不乏花樣百出的噴氣式戰鬥機。早在1939年德國就開始了噴氣機的研發工作,但上層軍官並不待見這一技術,畢竟有螺旋槳戰機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噴氣機的研發因缺少推力而停滯不前。

直到自己頭頂布滿了炸彈,噴氣機的研發才被提上日程,但與此同時德軍還在妄想研發出成本低、消耗少、易操作、便於批量生產的高速截擊機,用以攔截敵軍的轟炸機,於是我們看到了十分奇葩的BA349"蝮蛇"火箭截擊機。

在多家競標的公司當中,巴赫姆的計劃一開始並不被德軍看好,因為它們的方案不是常規戰機,而是載人火箭,是一種一次性產品,不過巴赫姆找到了黨衛軍的投資希姆萊,最終得到了支持,終於進入了設計生產階段。

與其說這種截擊機是一種飛機,不如說它是一個小型火箭,它採用了HWK-109-509A火箭發動機,選擇了C型和T型燃料,這都與"彗星"戰鬥機相同,在機身的兩側還加裝了四具斯密丁533助推火箭,從BA349"蛇"的使用過程來看,它真的很像是一個一次性武器,但德軍不這樣認為。

為了讓火箭發動機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德軍將爆炸螺栓安裝在了駕駛艙的後面,一旦攻擊完敵軍的轟炸機,就讓駕駛員俯衝加速離開,待和地面將近1400米時,由飛行員將螺栓引爆,讓機頭和後部機身分離,後部機身攜帶著火箭發動機,自動把降落傘打開,然後再自動收回,飛行員一旦完成飛機接替任務,就自行跳傘離開機艙。

設想很玄幻,甚至有些扯淡,整架戰機最適合用"異想天開"這四個字來形容,也許它未來有實現的可能,但一定不是情況緊急的那個年代,不過就是因為時間緊迫,德軍才沒有多做考慮,就這樣死馬當活馬醫了。

事實證明這些擔心都是對的,BA349"蝮蛇"的穩定性不夠,推力巨大且不夠均勻,保持正常的飛行路線都很困難。值得一提的是,在進行載人飛行試驗的過程中,待進行到助推火箭脫離這一步,戰機竟然開始翻轉直至失去控制,飛行員當場失去生命。

BA349"蝮蛇"後來又試飛了多次,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但德軍依然把它投入到了生產階段,只可惜他們沒有如願以償遇到美軍的轟炸機,而是美軍的裝甲部隊,BA349"蝮蛇"根本就沒機會進入戰場。為了不讓其他國家掌握這種先進發動機技術,所生產的BA349"蝮蛇"就都被銷毀了,只剩下兩架還分別待在德國與美國的航空博物館裡。

相關焦點

  • 曇花一現,德國納粹瘋狂之作,可垂直起降的Ba349「蝰蛇」截擊機
    在戰爭末期,德國納粹終於研製出來了一款火箭動力戰機,這款火箭動力的飛機就是Ba-349截擊機了。這款Ba-349截擊機可是德國納粹的瘋狂之作,該機根本不需要機場,在發射架上以垂直發射的方式起飛,攻擊方式用德軍的話來說叫人控火箭。今天咱們就好好的來了解一下德國納粹的瘋狂之作,Ba-349「蝰蛇」截擊機。
  • 探秘蘇聯版「櫻花彈」:速度遠超德軍戰鬥機,飛行員只能躺著飛
    在當時的航空界人士看來,火箭戰鬥機速度快(如果火箭足夠大),爬升到高空的時間極短,能夠讓德軍轟炸機防不勝防。這種戰鬥機在性能上看似乎是無敵的,只是航程太短,但用於要地防空卻已經足夠。為此,蘇聯設計師開始研發多種火箭式戰鬥機,例如著名的「比-1」火箭飛機。
  •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戰爭末期德國的Ba-349「草蛇」截擊機
    Ba-349 主體結構,從設計就能夠看出這是一款主打高空高速的截擊機戰爭末期的應急產物二戰末期,德軍面對蝗蟲一樣的盟軍轟炸機已經束手無策,雖然德國空軍在二戰期間湧現了很多王牌,也擁有大量先進的戰鬥機,然而這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卻顯然是無濟於事的,戰爭中後期,西線的盟軍基本上佔據了制空權
  • 德軍秘密武器被蘇軍王牌飛行員擊落
    闊日杜布出生在1920年,後來成為飛行員。但戰爭一開始,他是航空學校的老師,並未被派往前線。儘管多次請戰,都不被批准。只是,隨著大量飛行員陣亡,他終在1943年春天一圓戰場夢。儘管年輕人很希望為國血撒疆場,但前線,只有血色,絕無浪漫。
  • 德國二戰的「黑科技」,Ba349截擊機,起飛方式獨特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見到介紹一下德國二戰時的「黑科技」Ba349截擊機。在二戰中後期,盟軍的B-17轟炸機和P-51戰鬥機,讓德國感受到了壓力,於是為了應對盟軍的飛機,德軍急需一型截擊機。這種截擊機,能在P-51的護航中,輕鬆擊落盟軍的轟炸機。並且這種截擊機它的使用應該也是簡單、高效和廉價的。於是Ba349就應運而生。
  • 空戰英豪,二戰德軍10大王牌飛行員,戰績恐怖無人可及!
    二戰時德國是擁有王牌飛行員最多的國家,有很多知名的王牌飛行員,他們不僅在二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長得還英俊帥氣,今天咱們就來看一下這些知名十大王牌飛行員。因為一度把引擎蓋周圍漆成了黑色鬱金香圖樣,使得有些蘇軍飛行員把他稱為了「來自南方的黑色魔鬼」。
  • 俄羅斯研發世界最快截擊機,米格-41號稱比飛彈還快
    (為了確保高速飛行,米格-25甚至連座艙的高度都降低了,因此飛行員的視野可以說很不好)然而有趣的是,作為米格-25的對手,美軍的SR-71黑鳥使用的鈦金屬,居然還是從蘇聯進口的!原來美國雖然同樣國土面積不小,但是鈦礦卻非常貧乏,這也說明了為何冷戰期間美國沒有造一艘鈦合金潛艇的問題。
  • 老當益壯,俄米格-31截擊機依然強悍,在巴倫支海攔截北約飛機
    環球網8月26日引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消息稱,25日,俄軍米格-31重型截擊機在巴倫支海上空攔截了挪威空軍的P-3C反潛巡邏機。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的消息稱,米格-31截擊機在挪威飛機返航後也返回了基地,全程"並未發生挪威飛機入侵俄羅斯領空的情況",俄羅斯國防部如是說。
  • 暴風中的振翅怪鳥,二戰德軍噴氣戰機Me-262研發史
    雖然這種飛機早在1942年就第一次試飛成功了,但是在其具體用途上卻產生了一些小問題:希特勒在看過Me-262表演之後認為本該作為截擊機的它更適合作為轟炸機來使用,然而在後來的使用中人們發現由於結構問題,在高速俯衝時這種飛機很可能出現解體的情況,這才再一次改裝成了截擊機,這一過程讓Me-262的正式服役時間推遲了兩百多天。
  • 最為奇葩的禁飛事件,飛行員擊落60架敵機,結果軍隊不讓他上場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飛行員的實力越強那麼越會受到重用,他就好像是軍隊的王牌,是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在空戰領域可以說這些飛行員的存在,擁有極高的威懾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培育多很多的傑出飛行員,他們駕駛戰機立下各種卓越戰功,贏得了該有的榮譽,但神奇的是有個別飛行員卻因為這個原因被「禁飛」了。伊萬·闊日杜布是蘇聯空軍的一名飛行員,在蘇德戰爭爆發前,他的職業是一名飛行教官,專門給飛行員們教導各種知識以及實戰經驗。戰爭爆發之後,飛行員犧牲的速度快過培養的速度,使得伊萬·闊日杜布不得不親自上戰場。
  • 超級截擊機滿血復活,俄最新米格31BM航程趕上轟炸機
    《軍事維基》網站報導,俄羅斯北方艦隊獨立混成防空團的飛行員們最近在戰術訓練中,與俄羅斯空天軍遠程航空兵協同,完成了用伊爾-78加油機空中加油的科目。【準備起飛的米格-31BM】在訓練當中,有20名米格-31BM截擊機和蘇-24MR戰術偵察機的飛行員完成了空中加油這個最困難的科目。
  • 德軍的頭號王牌飛行員,一生擊落80架敵機,人稱紅男爵的空中神話
    就像冷兵器時代的騎士對決一樣,早期的空戰因其勝負往往取決於飛行員個人的勇敢和智慧,因而被稱為「空中對決」,那些拼殺於天際的戰鬥機飛行員,便被稱為「空中騎士」。對於戰績爆表的「空中騎士」,大家更喜歡用另一個詞來稱呼——「王牌」。一位位王牌飛行員在世界大戰這個波瀾壯闊的舞臺上,用自己的神勇與無畏創造出了一個個超越常人的戰爭奇蹟。
  • 第一種用火箭垂直發射的載人飛行器,巴赫姆Ba 349蝰蛇截擊機
    想像中齊射的Ba 349垂直發射的火箭截擊機的概念最早是1937年由著名的馮·布勞恩提出來的,他設想的火箭截擊機可以在發射臺上垂直升空,攻擊轟炸機後以普通飛機的方式在機場著陸。誰料加蘭德當時因為嘴大正遭到戈林的打壓,不但沒能幫上忙反而令德國航空部對其惡感倍增,這真是燒香找錯了廟門。你以為巴赫姆該走投無路了吧?誰也沒想到的是他找到了黨衛隊,巴赫姆生產V-1飛彈部件和他們有著點點業務關係。當時赫爾曼·戈林在高層已經失寵,黨衛隊開始向德國空軍伸手。
  • 國土防空衛士,飛行的不鏽鋼——米格-25截擊機
    神通廣大的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自然很快就發現了美國軍方的"小動作",所以蘇聯空軍立即著手開發全新的,足以對抗黑鳥和女武神的先進截擊機,這就是後來的米格-25截擊機。談米格-25之前,必須要科普一點小知識:米格-25嚴格來說不能算是"戰鬥機"而是一個非常小的分類:截擊機。
  • 既是截擊機又當預警機,還能打高超聲速飛彈
    因此,一些人就想著和俄羅斯一樣,採用可以超音速飛行的米格-31截擊機作為載體,發射高超聲速飛彈。有意思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米高揚設計局確實向中國積極推銷過米格-31和米格-31M超音速截擊機,並羅列了一系列好處,但最終還是被我軍婉拒。
  •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截擊機,美國的YF-12高速截擊機,最後卻夭折了
    說起截擊機呢,截擊機是一款專門用於對敵方偵察機、轟炸機等攔截的飛機,保護己方重要目標,截擊機具備有速度快、爬升率快等特點。在冷戰時期,美國更是研製了一款每小時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截擊機,這款截擊機就是YF-12高速截擊機。到現在為止,能夠達到每小時飛行速度3馬赫的飛機更是寥寥無幾。
  • 一閃而過的「彗星」,二戰中納粹的「黑科技」,Me-163火箭截擊機
    而德國更是在二戰期間研製了一款火箭動力截擊機,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使用的火箭動力截擊機,這款火箭動力截擊機就是大名鼎鼎的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之父——亞歷山大·利皮施要說起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呢,可能很多人會說這是由梅塞施密特公司研製的,因為其編號的開頭是Me。
  • 俄米格-31截擊機將迎「第二春」
    第一階段,至2021年底,在進行相關試驗的基礎上,將米格-31截擊機使用壽命延長至3000個飛行小時。第二階段,至2022年8月,將這一數字提高至3500個飛行小時。米格-31截擊機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發的雙座全天候重型超音速截擊機。目前,俄軍所有現役米格-31截擊機都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製造的,使用壽命為2500個飛行小時。
  • 二戰兵器全集,航程八十公裡的德國梅塞施密特Me163單座火箭截擊機
    梅賽德斯Me 163「高邁特」火箭截擊機的研發工作早已開始,到戰爭爆發時已持續了15年。1941年春原型機進行了滑翔飛行,之後才裝上了沃爾特RII-203火箭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