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吞盡五大洲,飲幹三大洋,可惜身無雙翼與手足,徒嘆對天無可奈何,我是世界之蛇——耶夢加得。」伴隨著這句臺詞,發射架上的運載火箭緩緩升空,這是日本軍事題材動漫《軍火女王》第一集中的第一幕,這句臺詞搭配著氣勢恢宏的背景音樂和畫面,著實在我幼小的內心裡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臺詞中的耶夢加得也就是北歐神話中著名的塵世巨蟒,其體態龐大的能夠環繞世界,然而作為一條巨蛇,它也只能「徒嘆對天無可奈何」了,在二戰末期,德國有一款代號為「草蛇」的截擊機,卻直插雲霄,向著天空發起了它的衝擊,它就是德國研製的火箭動力截擊機Ba-349。
Ba-349 主體結構,從設計就能夠看出這是一款主打高空高速的截擊機
戰爭末期的應急產物
二戰末期,德軍面對蝗蟲一樣的盟軍轟炸機已經束手無策,雖然德國空軍在二戰期間湧現了很多王牌,也擁有大量先進的戰鬥機,然而這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卻顯然是無濟於事的,戰爭中後期,西線的盟軍基本上佔據了制空權,隨著全金屬機身的B-17轟炸機大量投入到歐洲戰場,德國空軍的防空任務也越發嚴峻,更何況這些B-17轟炸機周圍還有性能先進的P-51保駕護航,1943年開始,德國本土的大量重要設施接連遭到空襲,尤其是對軍工廠的空襲更是使得德國的武器生產計劃大受打擊。
Ba-349沒有設計起落架和任何降落設備,只能用降落傘回收
對此,德軍一方面研製更先進的戰鬥機,例如戰爭末期的Me-262等,另一方面也想了大量的「歪點子」。咱們今天所說的Ba-349截擊機就是戰爭末期德國在絕望和瘋狂下誕生的一款火箭動力截擊機,該型飛機和很多戰爭末期的瘋狂武器一樣非常簡陋而且危險,由於戰爭末期金屬資源的稀缺,再加上追求極致的爬升率和機動性,Ba-349截擊機的機身大量使用木材製成,而且沒有設計起落架,起飛後飛行員只能跳傘。
Ba-349大量使用木材製造,博物館收藏的Ba-349可見表面漆料剝落後的木質主體
極不可靠的各項子系統
動力方面,Ba-349截擊機使用HWK 109-509A 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其主要使用的燃料是極為危險的過氧化氫和甲烷,這兩種燃料的腐蝕性很強,而且相當不穩定,所以大家估計就能知道Ba-349有多危險了。除HWK 109-509A火箭發動機之外,Ba-349還擁有四臺在起飛時使用的固體助推火箭,以便於該機在60秒之內爬升到與美國空軍轟炸機相同的高度,也就是一萬一千米。
Ba-349的發射架和幾個型號,可見前期型曾經有過起落架設計,後期遭到了取消
飛行控制方面,該機採用垂直發射架發射,機翼上無控制面,所有舵面全部在尾翼上,而且該機發射時前60秒是由地面使用無線電控制的。因為戰爭末期。該型截擊機是為毫無經驗的菜鳥飛行員甚至志願兵準備的,在這種情況下,地面無線電控制顯然能夠讓飛機平穩順利的爬升到預定高度。想要發射Ba-349截擊機時需要先架設高達20多米的發射架,或是用削直的樹幹發射,簡而言之Ba-349截擊機相較於飛機更像是一個載人的火箭或是飛彈。
發射前的準備工作,這是簡易的發射架,主體是削直的樹樁
由於不是傳統的活塞動力,Ba-349的動力系統都在機身後部,便於機首安置大量武器,期初德國人準備為Ba-349安裝兩門30mm機炮,然而隨著戰局的變化,Ba-349的乘員們變成了毫無經驗的飛行員們,所以最終Ba-349的武器變成了嚇人的24 發亨舍爾 Hs 297 「暴風雪」火箭彈,而Ba-349的使用戰術也相當簡單,在起飛後由地面無線電引導,在一臺火箭發動機和四個固體燃料助推火箭的推動下,該機將拔地而起,在60秒內爬升到11000米高空,飛行員稍稍平復心情後,就可以改平尋找敵機了,找到敵方轟炸機後,該機將在距離敵機很近的距離一次性發射出24枚火箭彈,隨後飛行員再跳傘逃生。
Ba-349機頭的火箭巢特寫,這樣的火力不可謂不兇猛了
由於戰爭末期德軍的資源已經相當緊缺,所以Ba-349並不完全是一款一次性用品,襲擊後,德國人會想方設法回收它的發動機部分,具體做法是,飛機在發動襲擊後,飛行員先用預先安設的小型炸彈將機身炸斷,隨後機尾的部分會彈出預先設定好的降落傘,待炸斷機身後,飛行員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後才能跳傘,否則斷掉的機體很容易在空中將飛行員撞死。
原本的設計中,Ba-349的機體後部是可回收的,以此來節省燃料,。回收發動機
從Ba-349看岌岌可危的德國局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駕駛Ba-349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先不說該機的可靠性有多差,本身的設計使得該機的機動性非常差,再加上極高的飛行速度,顯然Ba-349是很難操控的,更不用說利用毫無駕駛經驗的新手飛行員來操控了。其次,Ba-349攜帶的武器註定了該機必須在極為接近敵機的情況下才能發動攻擊,以當時德軍上空主流的B-17轟炸機為例,該機擁有極為完善的自衛火力,顯然不會放任Ba-349筆直的飛過來,咱們退一萬步,就算Ba-349成功地發動了襲擊,也沒有撞到敵機上被拍扁,後續的逃生方式也處處存在危險,可見駕駛Ba-349絕對是一件九死一生的差事,說得不好聽點,Ba-349除了設置有逃生方式外,跟日本的自殺機「櫻花」沒有什麼區別。
新手想要駕馭這樣的武器顯然是十分困難的,總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到德軍想要迫切找到應對盟軍轟炸機的方法
從Ba-349的設計來看我們已經能夠看到德軍當時有多絕望了,Ba-349這種極不可靠的截擊機事實上是不得不對現實妥協的產物,其設計方針就是對資源的利用最大化,該機大量使用木質部件,同時還想盡辦法要回收寶貴的發動機,只能證明一點,那就是當時的德國的的確確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戰後盟軍繳獲的Ba-349,從戰後的實驗來看,這款飛機的設計相當不成功,死亡率和事故率極高
而當時德國黨衛軍明確指出,要用僅受過最基本訓練的飛行員來駕駛這款截擊機。為何要採用垂直發射跳傘逃生這種危險的駕駛方式呢?因為這些飛行員們甚至不需要學習起飛和降落就能夠升空迎擊敵人,可見不僅僅是資源稀缺,到戰爭結束前德國連飛行員也成為非常稀有的資源了,而面對盟軍龐大的轟炸機群,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可能挖掘潛力,最終造就的也就是Ba-349這樣的怪物。
注意駕駛員後部的燃料箱,裡面裝滿了極為危險的液體燃料
慘澹收場的草蛇
1945年2 月 25 日,Ba-349首次進行了假人飛行測試,測試結果的成功大大增強了人們的信心,然而在第一次正式飛行中,Ba-349就發生了嚴重的事故,升空不久後就凌空爆炸,飛行員也當場去世,戰爭結束前Ba-349隻製造了36 架,並沒有參與任何空戰,想想也知道,這種可靠性極差的玩意就算大規模量產,在僅僅接受過最簡單訓練的菜鳥飛行員手裡也很難發揮出作用。
戰爭結束前,Ba-349隻製造了極少數量,也沒有參與任何實戰
總而言之,Ba-349是一種相當危險的飛行器,即便是最富經驗的老手也很難駕馭,更不用說剛接受訓練不久的新手了,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日本在戰爭末期研製出了「櫻花」這樣的載人飛彈,雖說Ba-349並非是一種自殺式兵器,但是其安全性實在是太差了,和「櫻花」載人飛彈一樣都是草菅人命換取效率的武器,Ba-349垂直起飛和跳傘回收的設計思路就註定它不是一件新手能夠輕鬆駕馭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