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海報。
《天上掉下個UFO》海報。
8月18日,美國《綜藝》雜誌發表文章,高度關注近日中國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的《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此文的配圖是一張《流浪地球》的劇照。
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工業逐漸與西方縮小差距,好萊塢影人越來越重視中國科幻電影,任何一部中國國產科幻片的上映,都會引發國外同行的高度關注。
1
《意見》發布於10天前,國家電影局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意見》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科幻十條」的落地,中國科幻電影甚至整個科幻產業都將迎來「春天」。
「科幻十條」要求加大對科幻電影劇本的培育力度,鼓勵扶持原創,促進科幻文學、動漫、遊戲等資源轉化,豐富科幻電影內容創新源頭,推動建立多層次多樣化可持續的科幻電影劇本供給體系。支持在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徵集、扶持青年優秀電影劇作計劃、電影劇本孵化計劃等工作中設立科幻類別。鼓勵有關電影節設立科幻電影單元等。
「科幻十條」還提出,鼓勵組建全國科幻科普電影放映聯盟,支持各級科技館、科學館、工業博物館、青少年宮、文化主題公園等加盟,推進資源共享,豐富片源供給,支持加入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
中國電影的特效技術首次被單獨「劃重點」,《意見》明確指出,科幻電影特效技術發展引領帶動電影特效水平整體提升。「鼓勵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影特效底層核心技術和平臺工具,支持電影數字內容加工處理和數字版權保護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國產高精尖電影裝備的研發生產和推廣應用,建立完善電影特效技術標準體系。」
2
近年來,我國科幻文學的進步,帶動了科幻電影的發展。早在2015年8月,劉慈欣的《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中國科幻的「軟實力」讓國際社會為之側目。
2019年,以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上映,其呈現出的成熟、厚重質感,讓全球影人對中國科幻電影的「硬核氣質」刮目相看。
去年《流浪地球》火遍全國的同時,這部影片也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上映,並贏得高口碑。不少海外媒體紛紛對這部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給予肯定,並試圖藉此解讀中國文化內核,思考東西方文化差異。
2019年2月4日,《紐約時報》發文稱: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是後來者,在電影業中,中國也是科幻片領域的後來者。不過「這種局面就要改變了。」
美國著名科技網站The Verge表示,《流浪地球》展示了中國電影製作的新面貌 ——專注於未來,而不是中國傳統的歷史史詩。而此次國家電影局牽頭髮布的「科幻十條」,讓國外影人感受到了中國科幻電影崛起背後的強大後盾,這就是整個國家從上至下對科幻電影產業的大力扶持。
美國《綜藝》雜誌引用了《意見》中的不少指導性意見,比如要落實財稅支持政策等,幾乎「科幻十條」中的每一條,外媒都單獨進行了引用和說明。
3
與去年好幾部高質量國產科幻電影爭相亮相大銀幕不同,今年上映或即將上映的科幻片乏善可陳。只有《平行森林》《機械畫皮》《外星人事件》《外太空的你》等幾部網絡電影,且多數口碑撲街。
《意見》中稱,中國缺乏強大的科幻電影主要是因為缺乏創新思想和好的劇本。不過《綜藝》雜誌的觀點稍有不同,「中國的電影產業比較急功近利,投資者通常都會選擇投資回報快的電影項目,這導致中國缺少優質的科幻電影。」
或許上述種種原因匯總在一起,才導致了此次「科幻十條」的出臺。著名科幻作家、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韓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科幻電影產業目前要做的是怎麼把這個利好政策落到實處,這需要包括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特效、投資者在內的廣大電影工作者,甚至是觀眾等在各個方面進行突破,《意見》的發布無疑是非常大的推動力。
雖然今年國產科幻片相對落寞,但也有亮點。國慶檔中,《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重磅影片,該片由導演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分別執導5個故事,張藝謀擔任總監製。
近日,《我和我的家鄉》中由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單元曝光8位演員,黃渤、王寶強、劉昊然、王硯輝、王迅、董子健領銜主演,佟麗婭、彭昱暢特別出演。唐探組合探案瘋狂外星人,8人在貴州黔南上演了一場啼笑皆非的奇遇經歷。片方給出的宣傳語是:「一場土味科幻大戲」。從題材上看是一部軟科幻作品,至於該片能不能在「中國科幻電影編年史」裡記上一筆,不妨拭目以待。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