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畔,健步走,迎新年。1月1日,迎著新年的首縷陽光,第三屆大運河江蘇段沿線八城新年行走活動,在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淮安、宿遷、徐州火熱啟動。數萬名群眾在縱貫江蘇的大運河畔,用健步行走的方式為新一年祈福、為新江蘇喝彩!
9點18分,伴隨著舞龍、抖空竹等民俗表演,「走大運」活動在淮安市裏運河文化長廊拉開帷幕。作為今年活動的主會場,這裡張燈結彩,熱鬧喜慶,數千市民組成59支方陣聚集在國師塔前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大家從國師塔出發,過清江大閘、越河橋、青龍寺、裏運河北岸步道、長虹橋、清江浦1415街區,最後回到起點,全程4.5公裡。沿途還設置「幸福門」「健康門」「平安門」等精彩紛呈的網紅打卡點,讓市民在走路的同時還能參加富有年趣的各類遊戲。
與此同時,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宿遷、徐州7市也分別「鳴槍」,一起邁開新年走運之旅。
千年古運河,逢春展新姿!在蘇州啟動儀式上,由吳中區編撰、出版的新書《吳運流長》發布,展示了運河文化與吳文化交相輝映的文脈淵源。
「運河長長、吳韻流芳;世代滋養,魚米果香」,同步發布的吳中大運河主題曲《為夢遠航》,為人們描繪出一幅為夢想遠航的運河盛景。現場,奧運舉重冠軍陳豔青、技巧世界冠軍吳俊和跆拳道世界冠軍劉利平領銜數十位「運河兒女」為大運河代言。活動還重磅推出「運河文化與美食集市」,讓市民近距離感受蘇工蘇作、文創產品、運河美食等的魅力,呈現一場以運河為主題的精彩迎新「嘉年華」。
數千名徒步愛好者沿古運河徒步5公裡,成為新年第一天無錫街上的別樣風景。徒步隊伍從南禪寺廣場出發,途經南下塘、大公橋、祝大椿故居、伯瀆橋、清名橋、中國絲業博物館、南長街。沿路設有5個互動打卡點,讓廣大群眾在健身中體悟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感受家鄉新變化的同時也給新年第一天增添新的趣味體驗。
「向著2020年出發!」常州徒步走愛好者熱情洋溢,他們貼上「我愛江蘇」的酷炫logo,穿上藍馬甲,開啟新年第一走。在青果巷街區內,不僅設置了中途補給點,還增加了「學習強國」答題贏獎環節,行走達人答題後憑獲得的通關標識,即可在終點處領取精美獎品。今年54歲的市民孫愛一大早就和100名隊友來到出發點,拍下新年第一波集體照,她開心地說:「『新年走大運』這項活動不僅形式好,寓意也很好。大家都希望新年鴻運當頭。」
鎮江分會場活動當天,健行愛好者及廣大市民行走古運河畔,喜迎新年。大家從蘇寧廣場出發,沿著市區古運河步道,途經珍珠廣場、珍珠路、雙井路,到如意江南餘福裡廣場,全程約5公裡。主辦方還為參與者設計了各種創意環節,如籤名牆、祈福貼紙、獎品派發,出發點還設置了各類宣傳展板,宣傳和展示鎮江市保護大運河的成果。
揚州是大運河的原點城市、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當天,大批揚州市民從三灣公園西門廣場出發,途經凌波橋、剪影橋、古運河等地點。63歲的許劍斐已是第三年參加走大運活動了,今年她還帶上了自己的兩個好朋友,她告訴記者,參加走大運活動不僅能鍛鍊身體、領略文化,也是做父母的在新年為子女祈福的一份心意,期盼全家能真正在新一年「走大運」。主辦方為參與者準備了「好運馬甲」,走完全程的市民都獲得了一塊紀念獎牌,他們舉著獎牌在「朋友圈曬圖」留影板中記錄下這開心幸福的一刻。
宿遷分會場啟動儀式在宿豫區千鳥園廣場舉行,現場有精彩的舞龍表演、充滿正能量的大運河保護倡議宣讀、活力滿滿的健身操表演。健步走選擇在宿遷中運河風光帶,沿途有多處運河文化景觀,這些景觀節點串聯起的綠色休閒長廊已成為城市景觀中的一大亮點。科學健身成為市民們本次「走大運」亮點之一,宿遷市體育局對市民們進行現場指導。
「漢風中國年,新年走大運」。在徐州市戶部山,伴著鐘鼓樓的鐘聲,漢服愛好者和市民一起穿梭於戶部山青磚灰瓦的古建築中,展現著徐州楚風漢韻的獨特魅力。沿途設大運河文化體驗展區、非遺體驗區、書畫區、年貨區等。漢服愛好者郭宗政第一次參加新年走大運活動,他說「穿漢服,走大運」,為行走增加了文化溫度,傳達出徐州對於漢文化傳承的自覺和擔當。
作為中國大運河的發祥地,江蘇是大運河河道路線最長、流經城市最多、運河遺產最豐富、列入大運河世界遺產點段最多的省份。作為江蘇第一主流全媒體集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把「挖掘大運河文化,展示大運河風採」作為自己的責任擔當,2018年和2019年聯手省有關部門,成功舉辦第一屆、第二屆大運河江蘇段八城新年行走活動,得到社會廣泛讚譽。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收官之年,江蘇萬名群眾又一次相聚在運河之畔。活動由省委宣傳部指導,省文旅廳、省水利廳、省體育局、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中國江蘇網承辦。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這個活動每年都能舉辦,成為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常態化、品牌化活動。
新華日報沿運河八市分社、記者站集體採寫 蔡志明整理
南京市民登城迎新健步走
觸摸歷史文明 領略城市風採
新年伊始,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和揚子晚報共同舉辦「奮鬥新時代」登城迎新健步走活動,近千市民爭相參與。不少參與市民表示,南京城牆是本內容廣博的歷史書,行走其上,更能深刻體味中華文明之偉大,中國勞動人民之偉大。
此次活動,起點為明代十三座內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城門之一的神策門,終點則是因韋莊、劉禹錫等詩人的名詩名句享譽古今的臺城。早上八點多,神策門售票口便已排起長龍。
帶著10歲孩子前來登城的李琴,因工作關係,2019年初才舉家搬遷至南京,她告訴記者,早就聽說過南京城牆的大名,上下班也經常路過城牆,但登上城牆還是第一次。「感覺很不一樣,在城牆上看玄武湖、紫金山,看紫峰大廈,才真覺得這個城市很特別,古樸莊重又充滿時代氣息,真是山水城林融為一體。」
劉潔是南京南春暉幼兒園老師,也是一位漢服愛好者,這次特地一身漢服裝扮前去登城健步走。劉潔說,漢服和城牆的氣韻特別相稱,漢服的交領和袖子,就寓意天圓地方。而南京城牆是隨地形地貌建設的,借著山脈河流的走勢,城牆和自然融合在一起,也是天人合一理念的體現。「在我看來,南京城牆裡,有借勢自然的設計創新,更有這『圓融』的智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