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能力顯著提高

2020-12-21 界面新聞

文 | 央視新聞

央視新聞客戶端6月23日消息,北鬥系統是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鬥系統,全面實現了關鍵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

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能力顯著提高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謝軍:整個北鬥系統建設的時候,實際我們一直是立足於自主可控,星上的產品,關鍵產品,元器件都堅持走國產化這條道路,這個初心,我們一直堅持。到北鬥三號,我們全面實現了,星載產品百分之百的國產化。

據了解,北鬥三號系統在研製過程中共攻克數百項關鍵技術,並在星間鏈路、信號設計等三個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謝軍:我們在建設北鬥系統中間,非常有代表性的,自主創新的一個產品就是星載的原子鐘,目前國際上上星的原子鐘,有銣原子鐘、氫原子鐘和銫原子鐘,經過我們科技工作者的集智攻關,都實現了在星上的配置使用。

原子鐘是導航衛星的「心臟」,如今北鬥系統採用新型氫原子鐘、甚高精度星載銣鍾以及原子鐘的無縫切換技術,這項突破讓導航系統的時頻精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謝軍:為了提高整個服務定位精度水平,在北鬥三號上,我們又自主設計了,利用星間鏈路,來實現星和星之間的精密測量,信息傳輸,控制指令的傳送,北鬥三號採用星間鏈路以後,對整個系統服務精度的提升貢獻非常大,我們現在可以達到優於兩米,這樣一個水平。

通過不斷研究試驗,北鬥三號衛星的使用期限由原來的八年,提升至十到十二年,衛星壽命延長可以減少備份衛星的數量,保證長期穩定為用戶提供服務。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謝軍:這個系統又是一個長期穩定提供服務的一個這個基礎設施,是這樣一個系統。那麼今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運行中間,那麼這些產品的更新換代了,也必須基於我們自己的能力,自主設計的自主研製。這樣的對國家的安全,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才能有一個基本的保障。

自主創新,北鬥助推國產晶片發展

隨著北鬥系統全球組網的步伐,北鬥晶片研發生產技術也逐步成熟。

從最初的全部進口到現在的自主研發,從當年的跟隨學習到現在的比肩引領,國產北鬥晶片逐步替代國外產品並實現產業化。

近期,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鬥兼容型晶片及模塊銷量已突破1億片,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臺。北鬥晶片供應商 周儒欣: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不容易的,但是我們一路走下來,我們幹了10多年,從90納米一路走到現在開發了十幾顆晶片,現在已經推出了22納米的晶片是國際最先進的。

然而在北鬥導航系統研發形成伊始,我國絕大部分的導航終端還都要依賴國外晶片,2007年以前,我國北鬥接收機的晶片也均由國外企業提供,這些關係著國家安全的核心器件,制約了北鬥的整體建設發展。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 冉承其:那個時候基本上國內沒有北鬥自己的晶片,國外晶片也很貴,作為中國一個大國來講,發展關鍵的核心基礎的東西,還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2004年,我國開始建設北鬥二號區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鬥系統的建設,也讓國內夢想爭做「中國芯」的科技公司看到了發展的前景,在國家扶持下,晶片企業先後解決技術人才和資金等問題,國內自主研發北鬥晶片開始快速發展。

北鬥晶片供應商 周儒欣:這第4代的晶片是高精度,同時接收4個全球的系統,同時具備全頻點,然後同時滿足車軌跡的要求,那麼這顆晶片出來以後所做的這個模塊,它的尺寸會更小功耗會更低性能會更強,我們也是肯定價格會更便宜,這樣的話用這樣先進的技術推動產業的發展,我們也順應這個智能時代這種需要,那麼進一步的方方面面代替解決國產替代的問題。目前國內以北鬥為核心的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創新持續活躍,國產晶片、模塊等關鍵技術進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 冉承其:現在全世界衛星導航晶片,中國晶片價格最低,關鍵我們的性能也做得很好,現在也是世界第一,北鬥系統的建成,不光是航天強國的標誌,是中國第一次為全世界提供公共服務的產品,關鍵我們還是免費的。

相關焦點

  • 北鬥總設計師:北鬥三號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
    北鬥總設計師:北鬥三號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 2020-11-26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於高鐵建設領域
    「北鬥慣導小車」在京瀋高鐵的成功應用,標誌著自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後,首次工程化應用於高鐵建設領域,直接服務於軌道精調,確保軌道的位置和平順性嚴格達到設計標準,進而保障高速列車平穩運行。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千億產業化落地疾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千億產業化落地疾行2020年對於整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而言,都是一個有歷史性意義的年份。2020年6月23日,伴隨最後一顆靜止軌道衛星(GEO)成功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 北鬥總設計師:北鬥三號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將加速與5G深度融合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世界5G大會組委會供圖11月26日上午,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開幕。在大會主論壇上,楊長風以「北鬥+5G:萬物互聯」為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 北鬥三號系統將全面建成 產業鏈公司爆發式增長可期
    「這是看得見的機會,現在大家都看好北鬥產業,導航院具有核心技術和資源。」上海某券商研究員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北鬥產業正成為風口。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2020年6月前,計劃再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將全面建成,邁入全球服務新時代。
  • 核心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vivo率先支持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出現,讓高精度時空信息服務擁有了更多可能。(圖源:世界5G大會官網)在服務精度方面,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供多個頻點的導航信號,通過多頻信號組合使用等方式使得服務精度得到了提升。而在服務能力方面,得益於導航和通信能力的創新融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具備了導航授時、定位等多種服務能力。
  • 愛星 吉星 萌星 北鬥三號衛星家族新特點
    6月23日上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直衝九霄,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共30顆,其中有24顆是中圓地球軌道,3顆地球靜止軌道,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被親暱地稱之為「萌星」「吉星」「愛星」。各司其職 拱衛北鬥全球覆蓋「萌星」,英文縮寫MEO衛星,星如其名,小巧靈活。
  • 北鬥正式開通: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幾顆+功能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MEO)、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組成,共同構成了北鬥三號星座大家族。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的發展歷程
    2003年5月25日,00:34分我國發射第三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作為備份星,跟前兩顆衛星組成了中國完整的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這就是北鬥一號。2004年,北鬥二號系統工程建設啟動。2009年北鬥導航衛星迎來了的高密度發射期,2011年建設完成北鬥區域衛星導航的基本系統,具備向中國大部分地區提供初始服務的能力。
  • 超級工程,中國北鬥!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今日(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衛星狀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視頻直擊升空瞬間(@人民日報微博)▲ 9時43分!點火!
  •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推遲
    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臨射前測試過程中,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發射任務推遲,發射時間待定。 此前消息:發射窗口確定!楊長風講述北鬥幕後傳奇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窗口定為6月16日10時11分至10時50分,瞄準窗口前沿實施發射。航天測量船做好準備。地面測控系統做好準備。
  • 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100%國產什麼情況?終於真相了,原來是這樣!
    8月3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
  • 北鬥三號總指揮遲軍:數萬參與者都是「北鬥人」
    出乎意料的是,三月、四月,中國航天遭遇兩次發射失利,其中一次就在西昌,就是即將發射北鬥三號的長三甲系列火箭。隨即,北鬥三號試驗隊也開展起了質量大整頓,全面複查火箭和衛星的質量。這是遲軍在整個組網過程中壓力最大的時候,北鬥三號收官任務與長三甲系列火箭失利後首次復飛重疊,航天系統內的目光都盯著他們。
  •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全球137個國家!如何誕生的→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經過一個月的在軌測試,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測試全部合格,即將正常開工,全球組網將正式啟動,使我國擁有了覆蓋全球、同時又全面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從手機導航,到漁船定位,北鬥已經悄然存在於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隨著北鬥衛星完成全球部署,又將推出哪些最新的應用呢?
  •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北鬥人,仍在進擊!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國家「863」計劃疫苗項目首席科學家、國藥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作家黃燈,甘肅省鎮原縣郭原鄉毛莊村第一書記陳郝傑,導演、編劇路陽,以及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護士柳雯悅出席了盛典現場。
  • 中國農大榮獲「北鬥衛星導航應用推進貢獻獎」
    中國農大榮獲「北鬥衛星導航應用推進貢獻獎」 2020-11-30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完成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收官雙星發射
    「這表明,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完成部署,中國北鬥邁出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楊長風說。2009年,北鬥三號工程正式啟動,並按照最簡系統、基本系統、全球系統三步實施組網。「目前,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楊長風說,後續將於2020年底前建成由30多顆北鬥導航衛星組成的全球系統,具備全球服務能力。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於成。
  • 最亮「星」:中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來源:海外網前不久,從火神山雷神山測繪到無人機防疫消毒,再到珠峰測高,中國北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中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人民政協網專訪: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談北鬥應用
    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自1995年成立以來,伴隨了我國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北鬥三號系統逐步建設完善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