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77歲的羅奶奶,本享著天倫之樂,不料,4月24日起床後,突然出現右側肢體乏力,活動障礙,不能言語。家人急送當地醫院,查頭顱CT,讓家人驚訝的是,羅奶奶顱內長著多個腫瘤,當地醫院建議手術切除。但因年齡高,腫瘤多,且位於功能區,手術風險大,難度高,建議轉長沙進一步治療。
患者家屬輾轉長沙多家知名三甲醫院,醫師均向患者家屬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如不手術,腫瘤進一步增大,引起顱內高壓,會危及生命,而且手術風險也會隨著增大,併發症增多。5月7日慕名來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就診,劉少波主任醫師建議住院手術治療。
住院後進一步完善頭顱核磁共振,結果顯示腦部有7個腫瘤,分別位於大腦的前、中、後,腫瘤為花生米粒到小雞蛋大小。
5月13日,由劉少波主任醫師主刀,谷萬春主任醫師和王凡副主任醫師協助下,在顯微鏡下,精準定位,精細操作,避開重要功能區,保護好神經、血管。近3小時,一次性順利摘除顱內多發腫瘤,術後病理報告確診為腦膜瘤。術後患者功能障礙,術後第2天,即可下床活動,交流正常。
「大腦突面單個腦膜瘤,手術難度並不高,但對於高齡患者,多發腫瘤且位於功能區,與血管結合緊密,還是存在一定的挑戰的。」 湖南省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主任劉少波主任醫師介紹,包括術前精準定位,手術方式,切口選擇,術中麻醉的管理,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等等,能成功一次性摘除顱內多發功能區腫瘤,標誌我院神經外科在國內達到較高水平。
據劉少波主任介紹,腦膜瘤起源於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是顱內常見腫瘤,僅次腦膠質瘤,其中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2:1,發病高峰年齡在45歲,兒童少見。而顱內出現兩個以上相互不連的腦膜瘤時稱為多發性腦膜瘤。 多發腦膜瘤多見於大腦凸面,分散在一個較大的腦膜瘤周圍,也可發生於顱底。有時可見多個腦膜瘤同時出現在腦室內與腦室外,或同時發生於幕上和幕下。
「腦膜瘤多緩慢起病,症狀主要表現為腦、腦神經受損等症狀,百分之五十的患者的首發症狀為腦部病變。」劉少波主任醫師提醒,腦膜瘤患者一般症狀為頭痛、嘔吐,但因為腫瘤位置的不同,也有患者有可能會表現為精神症狀,比如記憶力下降、失語、性格改變、反應遲鈍等。一旦出現以上症狀異常,應儘快到醫院就診,做到早就診早治療。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李浪 徐珊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