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老人肢體乏力無法言語,一查腦內長有7個腫瘤

2020-12-12 瀟湘晨報

邵陽77歲的羅奶奶,本享著天倫之樂,不料,4月24日起床後,突然出現右側肢體乏力,活動障礙,不能言語。家人急送當地醫院,查頭顱CT,讓家人驚訝的是,羅奶奶顱內長著多個腫瘤,當地醫院建議手術切除。但因年齡高,腫瘤多,且位於功能區,手術風險大,難度高,建議轉長沙進一步治療。

患者家屬輾轉長沙多家知名三甲醫院,醫師均向患者家屬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如不手術,腫瘤進一步增大,引起顱內高壓,會危及生命,而且手術風險也會隨著增大,併發症增多。5月7日慕名來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就診,劉少波主任醫師建議住院手術治療。

住院後進一步完善頭顱核磁共振,結果顯示腦部有7個腫瘤,分別位於大腦的前、中、後,腫瘤為花生米粒到小雞蛋大小。

5月13日,由劉少波主任醫師主刀,谷萬春主任醫師和王凡副主任醫師協助下,在顯微鏡下,精準定位,精細操作,避開重要功能區,保護好神經、血管。近3小時,一次性順利摘除顱內多發腫瘤,術後病理報告確診為腦膜瘤。術後患者功能障礙,術後第2天,即可下床活動,交流正常。

「大腦突面單個腦膜瘤,手術難度並不高,但對於高齡患者,多發腫瘤且位於功能區,與血管結合緊密,還是存在一定的挑戰的。」 湖南省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主任劉少波主任醫師介紹,包括術前精準定位,手術方式,切口選擇,術中麻醉的管理,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等等,能成功一次性摘除顱內多發功能區腫瘤,標誌我院神經外科在國內達到較高水平。

據劉少波主任介紹,腦膜瘤起源於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是顱內常見腫瘤,僅次腦膠質瘤,其中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2:1,發病高峰年齡在45歲,兒童少見。而顱內出現兩個以上相互不連的腦膜瘤時稱為多發性腦膜瘤。 多發腦膜瘤多見於大腦凸面,分散在一個較大的腦膜瘤周圍,也可發生於顱底。有時可見多個腦膜瘤同時出現在腦室內與腦室外,或同時發生於幕上和幕下。

「腦膜瘤多緩慢起病,症狀主要表現為腦、腦神經受損等症狀,百分之五十的患者的首發症狀為腦部病變。」劉少波主任醫師提醒,腦膜瘤患者一般症狀為頭痛、嘔吐,但因為腫瘤位置的不同,也有患者有可能會表現為精神症狀,比如記憶力下降、失語、性格改變、反應遲鈍等。一旦出現以上症狀異常,應儘快到醫院就診,做到早就診早治療。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李浪 徐珊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頑固性低血鉀、高血壓,突發眼瞼水腫,一查竟是腦內長了腫瘤!
    高血壓、低血鉀、眼瞼水腫竟是腦垂體瘤惹的禍 今年48歲的耿女士(化名)患有糖尿病10餘年,高血壓病3年,平時規律服藥,血壓、血糖控制得還不錯。可就在2個月前,耿女士出現雙眼瞼水腫不退、四肢乏力,到醫院檢查發現血鉀只有2.9mmol/L(血鉀正常值3.5-5.5mmol/L),給予補鉀治療後血鉀只能短時間維持在正常範圍,很快又出現頑固性低鉀血症。心急如焚的耿女士輾轉多家醫院治療,可低血鉀和眼瞼水腫並未得到緩解。
  • 11歲少女腦幹被腫瘤「佔據」,射波刀治療保住命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圖/醫院提供一個幾乎將腦幹完全「佔據」的腫瘤,讓年僅11歲的小唐(化名)在短短兩個月內,從突然腿腳乏力,變成全身癱瘓,意識模糊,甚至無法言語交流。醫院副院長王洋教授將醫護捐款交給患者家屬腿腳乏力,竟查出腦膠質瘤4月10日,原本聰慧活潑、年僅11歲就跳級上了初一的小唐,突然腿腳乏力、言語不清。
  • 體內有栓,頭部先知!頭部出現這3個現象,建議立即查腦CT
    血栓的形成需要三個因素:血管內皮損傷、血流速度減慢和血液粘稠的增加,任何一個因素出現問題,都會有形成血栓的風險。如果繼續發展影響到大腦的內囊,就會出現肢體活動受限。體內有栓,頭部先知!頭部出現這3個現象,建議立即查腦CT1.頭暈頭痛頭部血管堵塞發生腦梗的患者大部分都會出現明顯的頭痛頭暈,如果患者還有高血壓和高血脂,就會使頭痛更加劇烈,嚴重還會出現嘔吐,甚至發生暈厥
  • 深圳16歲高中生突然雙腿無力像踩棉花,一查才知是骨髓裡長了瘤
    術前,神經外科團隊預估這是一臺常規手術,但手術進行到一半時驚訝地發現患者這個腫瘤竟是在所有神經鞘瘤中僅佔1%的髓內神經鞘瘤!這臺手術也是深圳市首臺髓內神經鞘瘤切除術。16歲高中生突發雙腿無力無法正常生活現年16歲的小方(化名)是一名高中學生,半年前,他突然感覺自己左腿無力。
  • 廣西一女孩腦袋裡取出5釐米長的活蟲,這些壞習慣你有嗎?
    8月11日,柳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從一名年輕女孩芳芳(化名)的腦袋裡取出一條5釐米長的活蟲。術後芳芳知道了,可把她嚇了一跳。25歲女孩診斷為寄生蟲(裂頭蚴)感染家住柳州市郊區的芳芳今年25歲,正當花季,可她在2年前右側肢體開始出現反覆抽搐,到當地醫院就診時發現她的腦部有一個米粒大小的病灶,結合既往她有外傷病史,當時診斷為腦內軟化灶、繼發性癲癇,僅服用抗癲癇藥物治療,未做其它處理。近段時間以來,芳芳右側肢體抽搐的頻率明顯增加,還伴有右側肢體乏力的現象。
  • 心房上長了雞蛋大的粘液瘤 專家為老人巧施施全胸腔鏡下微創心臟手術
    七旬老人李大爺胸痛、頭暈、乏力十多天,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左心房上長了個叫粘液瘤的良性腫瘤。瘤子雖說是良性的,但個頭卻不小,有雞蛋大小,完全擋在二尖瓣的瓣口,易造成栓塞,隨時會發生猝死。這該如何是好?
  • 脊髓內腫瘤,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當腫瘤緩慢生長壓迫脊髓時可逐漸產生不同的臨床症狀,,如頸背部疼痛、肢體麻木、感覺減退甚至喪失、肢體活動受限、大小便異常等,產生此類症狀多與腫瘤所在位置呈現一定相關性。 星形細胞瘤 中樞神經系統3%的星形細胞瘤生長在脊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發生於30歲以下。 10歲以下兒童約佔90%,青少年約佔60%,是兒童髓內腫瘤中最常見的類型。 60歲以後,星形細胞瘤與室管膜瘤發病率相似。
  • 24歲小夥腰腿無力排尿困難,竟是脊髓裡長了「臘腸」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通訊員 鄭琳澳門24歲小夥近三個月來開始出現雙下肢無力的情況,自以為是腰椎間盤突出,也沒有過多留意。不料,右側肢體漸漸失去知覺,甚至排便也出現困難。最終,廣州醫生從他脊髓內完整剝離了一個長達10cm形似「臘腸」的腫瘤。專家提醒,脊髓腫瘤容易隱蔽在一些普通症狀下,出現腰腿疼痛、行走困難,或對冷熱疼痛變化不敏感甚至排尿困難,要注意就醫排查。圖/視覺中國(圖文無關)腰椎間盤突出?
  • 老人腦內竟藏有10釐米尖刀,26年毫無症狀,醫生表示不可思議
    而對於青海的多日傑老人來說,他的頭內真的藏著一把長達10釐米的刀,並且隨時都有「要命」的危險。最近,老人經人幫助來到山東濟南,想要把腦中的刀取出來。醫生們看過之後也捏了把汗,刀子能順利取出來嗎?圖片中的那把長十釐米的尖刀,就插在青海省海晏縣甘子河鄉達玉村76歲牧民多日傑的顱腦中。據老人回憶,當年因為一場意外,這把刀在他的顱腦裡已有26年。
  • 腦供血不足的人,早在爆發前會有8個提示,細心一點就能避免悲劇
    說起腦供血不足太常見了,尤其在老人當中,如果出現頭暈,看醫生進行檢查時頸椎和頭顱CT又沒有明顯問題時,第一個考慮的就是腦供血不足。為了更好回答這個問題,我特地查閱一下文獻,據報導,60歲以上人群有三分之二的人出現慢性供血不足,80歲以上老年人有80%出現慢性腦供血不足。
  • 老人中風偏癱 打亂一家人生活
    浙江在線8月7日訊 每個人都談癌色變,其實,癌症並不是我國國民健康的頭號殺手,中風才是!我國居民的死亡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肺癌。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統計,我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中風,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於中風。
  • 80歲高齡老人愛打哈欠,不是困了,可能是疾病找上門
    高齡老人平時愛打「哈欠」,不一定是困了,還有可能是腦部血管狹窄或堵塞。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80歲高齡患者王爺爺(化名),王爺爺在散步時突然摔倒,頭部活動性流血,沉默不語,家屬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救護車接診後立即行簡單頭部止血包紮送至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外科。
  • 小夥腰腿無力 竟是脊髓長了「臘腸」
    ,一開始他以為是腰椎間盤突出,也沒有過多留意。不料,右側肢體漸漸失去知覺,甚至排便也出現困難。最終,醫生從他脊髓內完整剝離了一個長達10cm形似「臘腸」的腫瘤。  誤以為腰椎間盤突出  剛剛大學畢業的田填(化名)在一家美妝店工作。今年7月份,田填在店裡幫忙搬重物時,不小心扭到了腰。不過,從8月起,他便覺得下半身似乎經常乏力,尤其是右腿乏力得更加明顯。「以為是之前扭到腰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 恩曲替尼/ENTRECTINIB成為腦轉移患者的又一重要選擇!
    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19年歐盟預計肺癌死亡人數約有18萬,美國約有15萬,佔癌症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 近十年來,肺癌患者的治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肺癌協會報導,美國的5年生存率從2009年的17.2%提高到2019年的21.7%。
  • 肺癌病人頭痛、嘔吐,腦轉移的可能性要警惕!怎麼查?怎麼治?
    肺癌易發生腦轉移或許與部位有關,肺靜脈與椎靜脈有交通支,而椎靜脈沒有防返流的靜脈瓣,為癌細胞遊蕩到顱內提供了便利。肺癌腦轉移的具體機制目前仍不明確,血液豐富可能是「易轉移」的原因之一。一、腦轉移有哪些症狀?
  • 7個月大寶寶胸腔內長直徑20釐米腫瘤 重慶醫生摘除「炸彈」
    04-20 16:35:31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來自四川廣安7個月大的男嬰俊俊,體內長了一個直徑20釐米巨大「腫瘤」的腫瘤,在重醫兒童醫院進行手術取出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個罕見的「胎中胎」。
  • 本以為是腦轉移瘤 原來是罕見遺傳病在作怪
    2020年5月,在家休養了一年的王女士重新就業,結果頭痛、頭昏再次發作,且合併左側肢體麻木,四肢乏力,經CT/MRI檢查後,發現左腎上極有一佔位病變,約「荔枝」大小,考慮腎癌;顱內多髮結節灶,考慮腦轉移瘤可能,王女士及家人難以置信,先後輾轉了多家省級醫院就診,得出的結論都是腎癌晚期並腦轉移瘤,在其中一家醫院進行了腎腫瘤穿刺活檢及消融治療,病理結果顯示為腎透明細胞癌。
  • ...頭暈乏力一年,沒想到是腫瘤在作祟!醫生提醒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
    持續補鐵補血依然貧血沒想到體內暗藏腫瘤75歲的王奶奶非常注重「清淡飲食養生」,平時的菜品少油少鹽少葷。談及原因,她認為自己年齡大了,腸胃功能退化,牙齒功能也不好,另外這樣的方式可以少生病。不過近一年,王奶奶總是感冒,偶爾頭暈、乏力,胃口越來越不好,身體日漸消瘦。在附近醫院檢查發現有貧血的症狀,她開始口服鐵劑藥物治療,可吃了幾個月都沒有好轉。 三個月前,她來到陳志爐的診室,要求再配點補血藥物。陳志爐檢查後認為,王奶奶的貧血不僅僅是缺鐵的問題,身體還可能隱藏著大的問題。
  • 53歲男子,腦梗入院,留下偏癱,出現1黑2硬3多,及時查腦CT
    晚上,53歲的老王,因突發失語,失聲失語,被120緊急送往醫院。經CT掃描,高壓180毫米汞柱,低壓102毫米汞柱,顱骨CT顯示左側基底節,放射冠多發腦梗死。醫師立即通過綠色通道,對病人進行治療。在三個多小時的搶救後,病人的生命算是保住了,但留下了偏癱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