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16:35:31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來自四川廣安7個月大的男嬰俊俊,體內長了一個直徑20釐米巨大「腫瘤」的腫瘤,在重醫兒童醫院進行手術取出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個罕見的「胎中胎」。20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重醫兒童醫院打探到,俊俊的手術非常成功,恢復狀態良好,近期即可出院。
幾經生死關 俊俊重獲新生
3月30日,7個月的患兒俊俊因「咳嗽4天,氣促2天」入住當地醫院治療。胸片提示心影增大,還沒來得及進一步檢查,俊俊卻突發呼吸困難,心率下降。在當地醫院進行心肺復甦後,經川渝兩院溝通,於當日轉院至重醫兒童醫院急診科繼續治療。
俊俊的CT等檢查顯示:一個佔據大半邊胸腔的佔位性病變。可能就是這個「巨大腫瘤」突然發生位置變化壓迫到氣管和心臟引發的呼吸驟停,當務之急是要解除壓迫才能挽救俊俊的生命。
「必須行手術治療。」經重醫兒童醫院胸心外科、重症醫學科、腫瘤外科、呼吸科、麻醉科、超聲科等多科聯合會診,確定了下一步治療方案。
但由於孩子父母難以接受「寶寶胸腔長了個巨大腫瘤」的事實,以及考慮到手術的風險,遲遲猶豫不決。時間一天天過去,俊俊的病情逐漸加重,「巨大腫瘤」已開始壓迫心臟引起心力衰竭,同時壓迫上腔靜脈引起顏面浮腫。
「不能再等了。」胸心外科醫護人員再次與家屬進行溝通,最終解除家屬的諸多顧慮,決定手術。
克服三大難題,切除「巨大腫瘤」
4月10日,重醫兒童醫院麻醉科主任葉茂教授為孩子進行了手術麻醉,胸心外科主任吳春教授主刀進行手術。術中發現想要切掉這個「巨大腫瘤」並不簡單,需解除三大難題:大、雜、緊。
大:腫瘤巨大,實體組織就有15cm大小,包括周圍軟組織最大徑已達20cm,接近患兒胸腔的2/3。
雜:腫瘤上端為軟組織,中間有骨骼不易移動,下段有類似脂肪的組織一碰就碎。
緊:腫瘤和後縱膈粘連緊密,腫瘤通過滋養動脈緊緊地生長在主動脈上。
「主動脈上任何一個閃失引起的出血都是致命性的,必須確保萬無一失。」吳春說。
經過三次大會診、兩次手術,最終吳春仔細精確地成功分離並結紮了3支由主動脈直接發出的滋養動脈,採用多角度多方位、分段切除的方式、耗時近2個小時,將腫瘤完美切除。
甩掉「巨大腫瘤」後的俊俊呼吸循環系統很快轉為正常。
「後期病檢在「巨大腫瘤」中發現了類似脊柱和骨盆的組織,還有肌肉、脂肪、腸壁,屬於廣義的寄生胎。」吳春介紹,寄生胎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遺傳學上又稱「胎內胎」,是指完整胎體的某部分寄生有另一個或幾個不完整的胎體,發病率僅五十萬分之一。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宋劍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