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4次的小「腫瘤」,醫生在我舌頭下縫了個人民幣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袁小肚 果殼病人

如同死纏不休的渣男,我舌頭底下的小「腫瘤」長了4次。每次都是用不同方法切掉,前三次是在日本,最後一次在中國。中國醫生的手術後終於再沒復發,只不過在舌底留下一個人民幣符號(¥)的疤痕,和一個永久發麻的舌尖。

等等,「腫瘤」?別嚇我!

那是我留學去日本的第一天,飛機落地,我就感覺舌底起了個泡。由於之前有起水泡的經歷,那個水泡一咬就破,所以我根本沒把這個泡放在眼裡,任由其存在了兩天。

第三天,我發現這個泡還在,我妄圖用牙咬破它的表皮並放水,但失敗了。因為我發現這個「泡」的表皮下面不是水,好像還是肉。

於是我放棄了破皮放水療法,並天真地以為:「火」下去了泡就消了。

不過一周後,這個直徑約5毫米的「泡」依然存在,而且越來越結實,異物感十分強烈,已經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頓時,我感覺我可能真的有點上火了,我想咬掉它,但嘗試幾次之後發現這是不可能的。

我決定看醫生。找到一家離家很近的口腔診所,用我蹩腳的日語掛號、排隊。

說實話,日本診所的乾淨程度和服務態度,都讓我覺得「很日本」。

環視等待區,完全看不出是診所,色調自然溫和,有各種雜誌和小孩的玩具供患者消磨時間。

從等待區看不到診室內部,排了一會,一個護士姐姐在診室門口溫柔地喊我的號碼,我隨著她進入候診區,候診區依然看不到裡面的病人,充分保護了病人的隱私。

終於排到我了,大夫看我是個留學生也有點不知所措。於是我們用日語、手語、筆談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親切的病情交流。

是的,大夫手寫了幾個日語單詞:「腫瘤、麻酔、手術、切る」,秒懂。

然而,等等,腫瘤?別嚇我!我指著這個單詞瞪大了眼睛抬頭看著大夫,大夫從我的眼神中讀出了疑惑,又寫了兩個字「良性」。

我長籲了口氣,好傢夥,嚇我一跳,不過想來我也不會得個舌癌的。

達成一致意見後,開始進入手術環節。

首先是麻醉,說實話,這個環節讓我很崩潰。因為是在舌底,所以肯定是在舌底打麻醉,可麻醉針挨上舌底皮膚的一瞬,舌頭就本能地彈開了,彈來彈去,這麻醉針半天也沒打上。

大夫也不生氣(可能在心裡罵我),就這麼扎、彈、扎、彈了幾個回合,大夫還是不生氣,只是用日語溫柔地告訴我「我慢(忍耐)」。

為了不耽誤大夫和其他病人的時間,我心一橫,閉上眼睛,抵抗身體本能,用舌頭用力頂向了針尖。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時候我想到了黃繼光……

等待了一段時間,確認麻藥起作用後,進入手術第二步:切除。

我被安排躺在一個床上,為了不讓我感到尷尬,護士貼心地在我下半身蓋上一個薄毯。

我躺在上面,醫生坐在旁邊,我歪著腦袋完成了手術。

切完後也沒縫針,休息了一會就讓我回家了。

我完成了一件其他留學生都沒做到、並讓我為之自豪的事:獨自看醫生並完成了一個手術。這讓我在朋友圈吹了好久。

第二次復發和電糊

沒多久,舌底的腫瘤又出現了,像個糾纏不休的前男友,在不經意間出現在你的面前。

在「養」到足夠大(大概直徑5毫米)時,我決定再次就醫。當然,還是原來那個診所。

和之前一樣,掛號、排隊。

這次和醫生的交流比上次好很多,醫生還誇我日語進步了。我對打麻藥心有餘悸,於是用我進步的日語問醫生,有沒有不打麻藥的方法?

醫生說:用電。

只見他拿出一個設備,雙手舉著這個設備伸出的兩個「可能是電極」的東西,在我的腫瘤上一頓操作,只聽呲啦啦的幾聲,燒頭髮味就出來了。

「烤肉」完事之後,我感受了一下舌底,這是一塊硬硬的5毫米直徑的黑糊嘎巴。

這個黑嘎巴沒過多久就掉了。

第三次復發和雷射切除

可能留學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腫瘤第三次復發了,再見它已經不覺得意外了。前男友哪能那麼好對付?

於是,我再次來到這個口腔診所,大夫看到我也覺得意外,就像看到了糾纏不休的前女友一樣,估計同時也對自己的醫術產生了一瞬間的懷疑。這次,他給我提出了新的治療方法:雷射切除。

繼刀切、電糊,我的腫瘤接受了第三種手術方法。沒有麻醉,除了絲絲的觸痛沒有其他感覺,很快小腫瘤就被再次消滅了。

之後的一年多,「前男友」小腫瘤不再找我了,我覺得它可能也不想嘗試新的手術方式了吧。

第四次復發和深度切除

回國後,我認識了現在的老公,那時候他還是預備老公,尚未轉正。也許是看到我有了新的感情,「前男友小腫瘤」又來找我了。

我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後兩次的電糊和雷射沒讓我受什麼罪,我勇敢地再次就醫。

中國大夫的風格,一般沒有細緻入微的服務、沒有和風細雨的問候,但是用我熟悉的母語給我提出了手術方案:切除。

手術一共分三步。

第一步:麻醉。

這是最難的一關,我以為還會折騰很久,沒想到中國大夫比較注重效率,二話沒說拿著一塊紗布捏住我的舌頭,針頭一按,麻醉完成。

有時候簡單粗暴的操作,比溫柔的問候有用。

第二步:切除

兩次都是切除,區別應該就是治標和治本吧。在日本的時候,醫生切除的是腫瘤表面;而這次,我感覺大夫在腫瘤下方深深切入,像是把腫瘤的根也挖了出來。

第三步:縫針

由於缺了一塊肉,所以需要縫針,這是我沒有想到的環節,也是比在日本第一次切除時多出的一個環節。

一針針穿梭在舌頭的肌肉裡,雖然不疼,但我能感覺到那一拉一拉的感覺,很酸爽。

幾針之後,舌頭底下被黑線縫好,肌肉被繃著,舌頭不能自由活動,說話也成了大舌頭。

回家後,麻藥逐漸失效,這個疼啊,和皮膚表皮縫針不一樣,這舌頭底下揉不了也碰不得,預備老公給做了粥,但舌頭不敢動,只能幹看著。

我疼哭了,預備老公瞧著我,也哇的哭出來,摟著我說心疼我。這時候我就心想,可以轉正了(其實一點兒也不耽誤婚後吵架)。

一周過後,我去醫院拆線,也挺疼,不過只是在剪開的一瞬間。

舌頭底下留下了一個疤,我從沒想過會在這裡留疤。

疤痕的形狀居然就像一個日元和人民幣的符號,真是一種莫名的緣分。

在手術之後,我的舌尖總是發麻,大夫說時間長了就好了,不過現在已經很多年了,依然有點發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不過已經不在意了。

我已經適應了這樣的舌頭,反正對我吐字發音和吃飯都沒有影響,但小腫瘤已經不再出現了。

再見,小腫瘤!

醫生點評

劉文釗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副主任醫師

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手術後反覆復發的情況,舌頭底下的小「腫瘤」最有可能的疾病是小唾液腺黏液囊腫。

那麼什麼是唾液腺呢?簡單直白來說,唾液腺就是分泌唾液的腺體,既包括大家熟知的大唾液腺如腮腺,也有廣泛分布於口腔黏膜下層的小唾液腺。

小唾液腺雖然存在感比不上老愛發炎的腮腺,卻有個簡單的方式不需要生病也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吮吸一下局部的口腔黏膜,如唇、上顎、舌下部等,都會有唾液被吮吸出來。如果吮吸的部位沒有大唾液腺的導管開口,這些唾液主要就來源於黏膜下大量存在的小唾液腺啦。

引發小黏液腺黏液囊腫的原因可能有腺體和導管的損傷、導管系統的阻塞和彎曲、分泌物濃縮等。腺體和導管的損傷是最常見的原因,如很多的小唾液腺黏液囊腫是腺體導管破裂、黏液外漏入組織間隙所致。

小唾液腺黏液囊腫如何治療呢?其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保守治療可在抽淨囊液後,向囊腔內注入碘酊,停留2至3分鐘後抽出。目的是破壞囊腫上皮,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腫。目前,最常用的還是手術切除。防止復發的關鍵就在於操作時候儘量減少周圍腺組織的損傷,尤其是不能損傷臨近的腺泡和導管。

那麼,小唾液腺黏液囊腫為什麼反覆發作?

黏膜下的小唾液腺的結構就像是葡萄串一樣。引發囊腫的主要原因是創傷,而治療往往導致新的創傷。文中作者提到的日本醫生的三次治療,第一次作者認為是切除,但看上去只是簡單地把囊腫上皮夾取移除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如果是手術刀切除的話一般都是需要縫合的。而這種夾取的方式顯然可能會殘留囊腫上皮,和作者自行牙齒咬的原理大同小異,復發機會非常大。第二次的電刀和第三次的雷射原理類似,基本都是通過燒灼去除囊腫。燒灼的範圍很難控制,囊腫上皮不一定完全去除,而且也可能造成臨近組織的損傷。就這樣,作者的小唾液腺黏液囊腫在反覆的治療過後反覆發作,這種反覆損傷的黏液囊腫可形成瘢痕並與囊壁粘連,不易分離。

反覆損傷的小唾液腺黏液囊腫形成瘢痕和粘連後怎麼處理呢?對於此類情況,手術治療還是首選。可在囊腫兩側作梭形切口,將瘢痕、囊腫及其鄰近的組織一併切除後縫合。文中的中國醫生就是採取這樣的方式,這也是患者認為的切除深度大大超過之前的原因。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唾液腺黏液囊腫經歷。我的下唇部有過一次小唾液腺黏液囊腫,在多次的牙齒咬破以後不治而愈。其實,通俗來說小唾液腺黏液囊腫就是在偶然的機會下,腺上皮包裹唾液形成的一個唾液「小包」,如果不是位於比較特殊的位置,大小不至於影響發音和咀嚼等,可以順其自然地與之和諧共處。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袁小肚

原標題:《復發4次的小「腫瘤」,醫生在我舌頭下縫了個人民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腫瘤患者術後需警惕二次復發,謹記6個事項,麻煩或「繞路走」
    腫瘤患者早期會選擇完全性手術切除來治療,但病情發展比較迅速,難免會出現腫瘤復發或轉移。腫瘤患者做完手術後免疫力不同程度降低,往往出現併發症,若沒有得到有效處理,會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因此手術後需做好後續治療,這樣才能防止病情二次復發。
  • 胃癌術後CA724升高,是腫瘤復發了嗎?還有沒有辦法再治療?
    胃癌術後,病人會定期做一些複查,腫瘤標誌物常常是必查項目,人們對它的關注度非常高,心情會隨著它的變化而變化。腫瘤標誌物是腫瘤本身的物質、或分泌的物質、或機體應激反應後產生的物質,它的多少與腫瘤大小、疾病嚴重程度存在一致性。
  • 肺腫瘤患者,手術後該如何做好護理?醫生:4個注意事項,別馬虎
    肺腫瘤患者在經過治療之後,術後恢復非常重要,如果護理不到位的話,容易造成腫瘤的轉移和復發,醫生提醒大家:腫瘤患者在術後恢復期,要做好4項護理,不要馬虎。>仍然很虛弱,像胃癌、肺癌這樣的腫瘤性質比較的惡劣,很容易就會出現復發、轉移。
  • 白血病復發,又做不了移植,2歲寶寶該怎麼辦?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
    過了20多天,童童突然發燒,吃退燒藥也沒用,最高時燒到40℃,還不停地喊:「媽媽,我冷……」這下可把一家人急壞了,趕緊抱著童童上當地大醫院,醫生馬上讓辦了住院。4月,童童接受了2個周期CAT方案(環磷醯胺、阿糖胞苷、拓撲替康)鞏固化療。5月,童童又改換HD-MTX方案(大劑量甲氨蝶呤)化療,治療過程順利,童童的病情也得到緩解。  正當陳女士舒了口氣時,6月7日,童童又發燒了,到醫院一檢查,陳女士最不願看到的情況還是發生了:童童的白血病復發了。
  • 發物能導致肺腫瘤轉移?復發就是轉移?踩上這些誤區,難怪心裡慌
    3、復發就是轉移多數腫瘤患者認為復發就是轉移,其實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復發是腫瘤細胞曾經有消退過程,但一段時間後腫瘤細胞又重新生長出。轉移是指腫瘤病灶從原發部位擴散到其他部位,如肺腫瘤出現腦轉移或骨轉移等。
  • 腫瘤就是癌症?醫生:腫瘤也分「善」和「惡」,從4點可區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腫瘤就是癌症,腫瘤和癌症沒有什麼區別,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腫瘤是發生在人身體部位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的結果,但是在臨床上腫瘤的性質分為惡性和良性的區分,性質的不同,所代表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 山東腫瘤醫院認準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冷凍讓腎癌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山東腫瘤醫院認準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冷凍讓腎癌患者重返正常生活2020年12月10日 14:59:34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醫生,我的腎癌檢查如何?是不是癌症復發了?」
  • 腫瘤醫生:牢記3點可帶瘤生存
    其實癌症一旦出現,就很難完全治癒,沒有任何一個醫生能保證你治癒之後,就不會復發。假如一個人得了癌症,還能活多久這個問題取決於癌症的類型,病情的發展程度,患者的治療情況,醫生的治療方案等多個因素。通常醫生在描述癌症的存活率的時候,都是通過「五年生存率」來進行描述。說的就是五年內沒有出現復發轉移,就可能意味著臨床上的治癒。
  • 腫瘤科醫生說:這4個症狀才是腸癌信號
    「要不是尷尬,我都不會去醫院檢查。」出院後的張女士這樣對看望自己的親友說。 莊河的張女士今年50歲了,平常身體硬朗的很,每周沒事還會跟朋友去公園舞舞劍、跳跳舞,但是1個月前,張女士的身體有了些變化,開始頻繁的打屁,多則三十幾個,少則二十幾個。
  • 醫生,你們誤診為腫瘤的肺結節我切掉了,但是今天還是來謝謝你
    周六門診,進來一個病人,一進門就對我說:「醫生,你還記得我了嗎?」我仔細看了一下她,好像以前來就診過的病人,還沒有等我說話,她又說到「醫生,你們誤診為肺癌的肺結節我切掉了。」一聽到誤診了,我心裡先一驚,想她不會是來索賠的吧。
  • 六旬大伯14年身患四種癌症 醫生提醒注意飲食
    本以為絕處逢生,今後可以和老伴一起種種地、養養雞,含飴弄孫,沒想到,口底癌又找上了他……講話不清,吃飯困難,那活著有什麼意思今年年初,沈大伯在吃飯時感覺右側舌頭下方有一小個腫物,不痛不癢,他還是忐忑不安地去當地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是口腔息肉,他就配了藥回家了。
  • 保定4歲「毒液」腫瘤寶寶:爸爸曾想給他申請世界紀錄
    當天,他和妻子一起,第二次為了自己4歲兒子腹部腫瘤的病情確診而在北京各大醫院奔走。而孩子因為考慮為急性闌尾炎,剛剛手術切除完11天。主刀醫生出來對H先生說,手術很順利,但切除的闌尾異常的小,上面包裹著紅色的「果凍一樣的物質」,同時還切除了一個淋巴組織,並發現了一小粒「像骨頭一樣的東西」。這位醫生表示,會進一步做病理分析。如果病理分析沒問題,就沒事了。之後,孩子恢復得很好,也很快出了院。當時大家都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在成人身上都罕見的惡性腫瘤,這麼小的兒童更是罕見。
  • 癌症術後該治而未治,靜等復發?降低復發風險,有5點建議!
    吳女士挺不幸的,獨自拉扯兩個孩子,小女兒剛剛上了大學,自己卻被診斷出乳腺癌。今年8月份做了手術,腫瘤細胞免疫學檢查為ER95%、PR60%、Her-2+1、Ki-6720%,基因分型提示預後還不錯,但是腫瘤最大徑2.5cm,腋窩淋巴結也有轉移,病理分期為ⅡB期。
  • 迄今為止最全的腫瘤質子治療39大適應症盤點!
    然而,由於X射線束由初級光子和二次電子組成,射線是以直線方式穿過身體,在入射初能量最大,過程中不斷衰減,也就是說從皮膚表層下一定深處到腫瘤靶區前方的正常組織都會受到X線照射,並且正常組織接受的放射劑量會高於腫瘤靶區劑量,同時位於腫瘤周邊和射線輸出路徑的組織也不可避免地受到X線照射。 而質子是相對較重的帶正電的粒子,它們在擊中目標時停止。
  • 同是乳腺癌,為什麼有人三年就復發,有人10年還活著?
    JUST DO IT 一個乳腺癌的患者說:三年前,我在一次正常的體檢中,查出長了三年的乳腺結節突然變大並伴有鈣化灶。 醫生建議我動手術,我也就動了。活檢結果出來很不幸,但也算萬幸只是原位癌。
  • 14歲男童顱咽管瘤復發 讓微笑留下 把腫瘤帶走
    4年前,赫赫像往常一樣上學,頭痛總是一陣陣的襲來,有時候夜裡痛得睡不著,眼睛看人也斜視。起初孩子的媽媽吳女士還以為是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導致頭痛、失眠等症狀。 不過赫赫的症狀一直沒有緩解,吳女士一看孩子情況比較嚴重,立即帶著孩子去當地醫院檢查。經檢查發現,赫赫的頭痛,眼睛斜視的病因考慮顱內有個巨大顱咽管瘤在作怪!
  • 腫瘤醫生提出這3個建議!
    聽聽腫瘤醫生的建議!01乳腺癌有三個階段,早期、中期和晚期各階段有什麼症狀?乳腺的腫瘤有惡性和良性之分,惡性才被稱之為乳腺癌,而良性一般是乳腺纖維腺瘤,還有少部分是乳腺局部腺體增厚沒有明顯的邊界和腫塊,一般這類屬於乳腺增生。所以發現腫塊還是要有所區分的。
  • 腫瘤科醫生的痛心呼籲:早一步的預防意識也許會讓結局不同
    「明天回家一趟吧,大伯走了」父親壓低著聲音告訴我這個噩耗。 眼前又浮現出與大伯最後一次見面的景象,身體虛弱的他,強撐著站起來,緊緊地拉著我的手, 「我知道我的日子不多了,以後還要你幫忙多照顧弟弟」。
  • 肝癌手術後復發2次,這是為何?提醒:常見的致癌因素要遠離
    當時,醫院立即給朱大爺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通過手術成功將腫瘤切除,手術很成功,朱大爺術後的恢復效果也不錯。然而,僅僅一年多的時間,朱大爺腹部腫脹的情況再次出現,這次,去醫院複查時醫生告訴他,這是肝癌復發的跡象,這次,醫院採取的是靶向治療方法,朱大爺的病情又一次得到了控制。
  • 腫瘤也分良性與惡性,5個區分要點,幫你儘早辨識
    腫瘤在醫學上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其中的惡性腫瘤,才是大眾朋友們所害怕的「癌症」,而良性腫瘤在確診後,如能從病因上加以幹預,往往可以從根本上控制病情進展,避免再次復發的風險。那麼,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具體如何區分呢?本期文章,我給大家總結5個區分要點,幫助大家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