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肝癌,腫瘤有20多釐米大!60歲大伯一度被告知:手術還是不手術都...

2020-12-17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陳曉華 魏芳強 記者 吳朝香

老徐今年60歲,紹興人,剛退休,正準備享受美好「第二春」的時候,一個驚雷炸響了,他被確診巨大肝癌,四處問診後,醫生的結論都差不多:腫瘤巨大,且位置不佳,如果手術,很有可能下不了手術臺;不手術,只能等死,且有限的日子裡生活質量會很差。

安逸的小家一下子亂套了

兩個月前的一天,老徐突發腹痛,被家人送到了當地醫院。一系列檢查後,一家人頓感天塌了:巨大肝癌。原本安逸的小家一下子亂了套,妻子、兒子、親戚、朋友四處奔走,杭州、上海、北京,能問的醫院都問了,結果卻都不理想。

幾經周折,多方輾轉,老徐一家找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微創外科主任醫師胡智明教授。經過詳細的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影像學資料閱讀後,胡智明建議立刻住院治療。

終於有醫院肯接受住院了。老徐一家雖然對未來還是很迷茫,但總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第一次治療後,他順利出院

入院後,胡智明立即安排了各項針對性的檢查,結果不出所料,非常棘手:腫瘤位於中肝葉、直徑約15cm、第一肝門及下腔靜脈受壓明顯,稍一不慎腫瘤破裂很可能大出血直接危及生命……經多學科討論、充分評估後,胡智明與家屬進行了充分溝通,因為腫瘤巨大,考慮先做一次經肝動脈介入栓塞化療,短期內減少腫瘤破裂出血的風險,等腫瘤縮小為後續手術創造更佳的治療機會。

出於對胡智明的信任,老徐一家當即達成共識,進行了介入治療。介入治療非常順利,3天後疼痛明顯減輕,老徐順利出院。

胡智明教授(右)手術中

腫瘤瘋長,他面臨生命危險

1個月過去了,眼看著快到再次入院複查的日子了,老徐發現自己的皮膚、眼睛逐漸變黃,小便顏色也日漸變深,自己感覺除了皮膚瘙癢和稍感勞累外也無太大異常,再加上臨近複查也就沒特別放在心上。

複查時,老徐如約而至。然而老徐的「小黃人」造型和良好的健康狀況讓胡智明有點意外。

按理,肝癌病人發生黃疸意味著肝功能衰竭,但老徐一般情況良好,又不像是肝功能衰竭的表現。抽絲剝繭後真相揭秘:腫瘤經過介入治療不但沒有減小反而變本加厲地瘋長。最大直徑已由當初的15釐米長到了20多釐米,臥床時已經可以看到腫瘤隆起於腹部。因為巨大腫瘤壓迫後方的肝門部膽管引起了梗阻性黃疸,所以老徐全身發黃,血液中總膽紅素水平高達200mol/L(正常範圍3.4-24)以上。這種情況,1-2周病人就有面臨死亡的風險。

放手一搏,完美切下巨大腫瘤

家屬焦急的心情、病人憂鬱的面孔,胡智明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這麼大的腫瘤實屬罕見,手術,可能會出意外;不手術,病人活不過兩周。

看到家屬的焦急,胡智明很快提出建議:手術。

這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基於多年複雜肝膽胰外科手術經驗作出的判斷。

患者腫瘤雖然很大大,但是有假包膜形成,對周圍的血管都是推移而不是侵犯,腫瘤是有界限的。再一次多學科MDT討論後,專家形成一致意見,先行減黃,再考慮手術切除。

胡智明再次與老徐的妻子、兒子進行了充分溝通,詳細講述手術利弊及方案。原以為家屬需要時間考慮,徵詢更多家屬意見後才能作出決定。

「胡醫生,一切拜託您,手術!」聽了胡智明的講解後,老徐的妻兒當場決定。

面對棘手的腫瘤、開明的家屬,胡智明團隊制訂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先通過超聲定位肝內膽管穿刺置管引流減黃,充分準備手術所需的血製品、藥品、器械等,同時藥物改善病人的各項異常指標。

入院一周,老徐達到了符合手術的條件,被推進了手術室。胡智明教授及肝膽胰外科副主任吳偉頂主任醫師主刀。

術中,巨大的瘤體在腹腔內擋住了視野,對於關鍵結構的顯露造成了困難。胡智明、吳偉頂憑藉豐富的經驗、過硬的技術,硬是啃下了最硬的骨頭。慢慢地第一肝門被解剖出來,阻斷帶被準確放置,多次阻斷、鬆開,阻斷、鬆開後,直徑23CM的巨大腫瘤被完整切除。

經過肝膽胰外科、微創外科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和細心護理,老徐很快康復出院了。出院那天,細心的兒子特意製作了錦旗,以表對胡智明團隊的由衷謝意。

接下來,老徐還將接受介入、靶向治療等一系列的鞏固治療來預防腫瘤的復發。老徐和家人因此看到了希望。

新聞+

據胡智明教授介紹,原發性肝癌的致病因比較複雜,有以下情況者務必每半年定期到醫院檢查:

1.B型肝炎病毒(HBV)或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2.長期酗酒者;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者;

4.食用了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物者;

5.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

另外,胡智明教授提醒,做到以下幾點,肝癌完全可以預防:

1.避免B型肝炎病毒(HBV)和C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接種B肝疫苗是預防B肝病毒感染的最佳方式;

2.積極治療肝臟基礎疾病,如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

3.保持健康的作息和飲食,戒菸戒酒;

4.保持健康體重。對於超重和肥胖人群,減重並維持在正常體重,不僅能降低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還能預防肝癌;

5.遠離致癌毒物,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物(發黴的花生、小麥、大豆等)一定不能食用;

6.不要隨意用藥、停藥:很多藥物對肝臟代謝產生影響,易造成藥物性肝損傷,因此用藥必須遵醫囑。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來看看肝癌的發展速度有多快!短短一個月他的腫瘤從15釐米長到...
    杭州新聞紹興的老徐(化名)今年60歲,剛退休。正在他準備享受美好退休生活的時候,一個驚雷炸響了:2個月前的一天,老徐突發腹痛,被家人送到了紹興當地醫院。一系列檢查後,一家人頓感天塌了,查出巨大肝癌!腫瘤巨大、位置不好如果手術風險也極大原本安逸的小家一下子亂了套,妻子、兒子、親戚、朋友四處奔走,杭州、上海、北京,能問的醫院都問了,結果相似:腫瘤巨大,且位置不佳,如果手術,很有可能下不了手術臺;不手術,只能等死,且有限的日子裡生活質量會很差
  • 身患B肝30年未治療發展成巨大肝癌 肝移植手術成功續命
    葉啟發教授團隊在手術中張先生今年56歲,家住黃岡地區。在其26歲時就發現感染B肝,但一直沒有治療也沒有到醫院複查,只當沒這個病一樣,任其發展。直到30年後的2018年,張先生經常感到腹部隱痛不適,在當地醫院看病,影像檢查發現肝臟右側有巨大腫塊,經過系列檢查,診斷為「右肝巨大肝癌」,做了肝癌切除術。手術僅過半年,張先生再次出現不適症狀,檢查發現肝癌復發。
  • 剛退休的他查出肝癌,腫瘤一個月從15公分長到23公分
    老徐今年60歲,紹興人,剛退休,正準備享受美好「第二春」的時候,一個驚雷炸響了。2個月前的一天,老徐突發腹痛,被家人送到了當地醫院。一系列檢查後,一家人頓感天塌了:巨大肝癌!原本安逸的小家一下子亂了套,妻子、兒子、親戚、朋友四處奔走,杭州、上海、北京,能問的醫院都問了,結果驚人的相似:腫瘤巨大,且位置不佳,如果手術,很有可能下不了手術臺;不手術,只能等死,且有限的日子裡生活質量會很差。先試試介入治療吧幾經周折,多方輾轉,老徐一家找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微創外科主任醫師胡智明教授。
  • 海南省腫瘤醫院介入科主任牛惠敏:從事介入治療40年 為肝癌患者帶...
    牛惠敏主任(右一)在進行手術今年32歲的許先生獲得命運轉機,一年前他查出肝癌晚期,經海南省腫瘤醫院介入科主任牛惠敏精心治療,如今病情好轉。經了解,牛惠敏從事介入治療40年,有3萬多例介入手術經驗,給很多肝癌患者帶去了希望。
  • 肝癌手術後復發2次,這是為何?提醒:常見的致癌因素要遠離
    ,為何肝癌組織被切除後,還是會發作呢?常見的致癌因素有哪些?這是本文要帶大家來了解的重點。我院有一個典型的病例,患者是一位65歲患肝癌多年的朱大爺,他的病情可以追溯至五年前,當時,朱大爺因為經常感到腹部脹痛,肚子異常隆起而來的醫院檢查,查出了肝腹水,並確診肝癌。
  • 5年曆經10多次手術,化療完能爬樹摘桃,46歲肝癌患者活成奇蹟
    給陶文亮(化名)打電話時,他的回答著實令人震驚,難以想像這是位才做完8個療程化療不久的肝癌轉移患者。今年46歲的陶文亮,18歲高考體檢時查出B肝,34歲時進展為肝硬化,41歲確診為肝癌,最近的5年因肝癌反覆復發轉移,大小經歷了10多次的手術。
  • 減肥不成功,竟是「養了」60斤腫瘤,上海仁濟醫院成功切除腹膜巨大...
    一名青少年的體重不過60斤,這名中年人卻長了一個足足60斤重的腫瘤。6月22日,上海仁濟醫院膽胰外科團隊成功為這名患者進行了巨大腫瘤手術切除,手術排除了很多困難。而回頭來看,令人費解的是,這名患者是如何「揣著」這個巨瘤而遲遲沒有去醫院看病的呢?
  • 60多歲大伯先後患4種癌症,家人也因癌症去世!堅強熬過10多年的他...
    今年年初,沈大伯在吃飯時感覺右側舌頭下方有一小個腫物,雖然不痛不癢,他還是忐忑不安地去當地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是口腔息肉,他就配了藥回家了。日子一天天過去,沈大伯感覺舌底腫物正在慢慢變大,吃飯也會感覺不適,下頜區有時候會脹痛麻木,想著自己之前患過舌根癌,會不會復發轉移了,他心理一陣緊張。
  • 大伯腰子上長了個大腫瘤,竟然還帶「把兒」?危急時刻,高精尖...
    檢查結果印證了醫生的猜想:王大伯的右腎有一個巨大的佔位!提示腎癌。 進一步的CT檢查更讓人捏一把汗!王大伯的腎臟腫瘤不但巨大,而且蔓延至下腔靜脈,形成10餘公分長的癌栓,且往心臟方向蔓延。
  • 「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完成330例手術啦!
    婦科成功開展卵巢癌手術卵巢惡性腫瘤由於手術難度高,手術範圍廣,手術創面大,一直以來都是婦科微創手術界的「高嶺之花」。近日,60歲的卵巢癌患者張阿姨在哈醫大四院婦科二病房接受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卵巢惡性腫瘤全面分期手術。
  • 49歲男子經常肚脹腹痛!一查竟是肝癌晚期!保命3招快收好
    近日,一名49歲的男子因腹痛到醫院檢查,竟發現肝臟長了個巨大腫瘤!這個腫瘤直徑有18釐米,(臨床上將直徑超過10cm的肝臟腫瘤稱為「巨大腫瘤」)已經向上頂入胸腔,相當誇張。幸運的是,經過王主任和其他專家的謹慎評估,最終患者這個直徑達到18釐米,重達5.8斤的巨大腫瘤被成功切除,患者也已經恢復出院。
  • 凱裡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切除重達三斤罕見巨大腫瘤
    近日,凱裡市第一人民醫院外一科團隊成功完成一例腹腔內巨大肝腫瘤切除術,切除的瘤體重達3斤多,最長徑20cm,佔據半個上腹。手術過程順利,腫瘤完整切除,術後患者恢復良好,今日順利出院。患者為50歲男性,3個月前因進食後感上腹飽脹不適到某醫院就診,檢查發現上腹有一巨大包塊,由於醫院當時告知無法手術而放棄了治療。此後腹脹症狀逐漸加重,包塊進行性增大,於6月2日到凱裡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專家門診找到紀旭博士就診。經CT檢查,紀博士認為患者還有手術機會,遂住入我院外一科。
  • 70歲阿姨肚子大得像7個月孕婦,多學科合力切下直徑20多釐米包塊
    近日,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的病房裡,即將出院的70歲的李阿姨(化姓)激動地說道。前段時間,李阿姨的肚子隆起大如懷孕7個月,出現排尿困難等症狀。終於在中大醫院婦產科、普外科、介入與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學科共同努力下,卸下沉重的包袱。成功手術後,李阿姨已經回家休養。
  • 攜手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修肺」
    手術前:咳嗽撕心裂肺,該不該手術成難題   張先生65歲,有40多年的吸菸史,常年有咳嗽氣喘。   多家醫院都認為手術風險太大,建議他採用非手術的姑息治療。後來找到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許林教授,許林教授和助手李明主任醫師詳細評估了張先生的情況,情況很不樂觀。
  • 7個月大寶寶胸腔內長直徑20釐米腫瘤 重慶醫生摘除「炸彈」
    04-20 16:35:31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來自四川廣安7個月大的男嬰俊俊,體內長了一個直徑20釐米巨大「腫瘤」的腫瘤,在重醫兒童醫院進行手術取出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個罕見的「胎中胎」。
  • 天津腫瘤醫院哪家好選擇廣州復大:治腫瘤選擇手術還是消融?
    腫瘤治療需要多種治療手段。根據患者的病理分析結果來確定實施哪一種治療手段。比如,早期的腫瘤,大多數還是以手術為首選。但是,很多腫瘤患者等到確診時身體狀況愈下無法耐受手術或者患者本人抗拒手術,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局部消融的方法。
  • 「南方都市報」等肝來,新未來:一場縫合了200多針的馬拉松肝移植手術
    用於手術前進行呼吸訓練的小工具裡有三個小塑料球,韓永平最多能夠吹起其中的兩個。一切的一切,都提示著這個老人的生命正在快速消逝,不進行根本的治療,她最後的生命是在以月計算。導致韓永平如此嚴重肝病的,是在我國廣泛存在的病毒性B肝。一種一度在我國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的病毒性疾病。
  • 肝癌有新突破!我國揭示肝癌復發與3種細胞有關,成治療新依據
    「兒子有B肝,畢業後忙於工作,經常忘記吃藥,結果得了肝癌。」提到兒子的病,王女士(化名)淚流滿面。 王女士是湖南人,他的兒子歐陽(化名)今年26歲,在1年前被診斷為肝癌。
  • 如何讓肝癌患者術後24小時下床?看名醫毫釐間對戰癌症之王
    術後24小時,60餘歲的右肝巨大腫瘤患者傅先生(化名)欣喜地發現自己可以下床行走了,激動地向醫生們連連道謝。5天後,他康復出院。這是近日浙大二院院長王偉林教授團隊成功完成的又一例前入路右半肝切除術,患者身體恢復良好。目前,浙大二院肝膽胰外科已常規開展前入路右半肝切除術,手術成功率全國領先。
  • 杭州七旬大伯查出輸尿管癌
    視覺中國供圖據杭州市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於勇介紹,典型的輸尿管結石常常有突發的腰腹劇烈疼痛,伴或不伴有噁心嘔吐,肉眼血尿等症狀,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或CT常常可發現腎輸尿管裡的結石,以及輸尿管及腎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