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腫瘤醫院介入科主任牛惠敏:從事介入治療40年 為肝癌患者帶...

2020-12-19 瀟湘晨報

牛惠敏主任(右一)在進行手術

今年32歲的許先生獲得命運轉機,一年前他查出肝癌晚期,經海南省腫瘤醫院介入科主任牛惠敏精心治療,如今病情好轉。經了解,牛惠敏從事介入治療40年,有3萬多例介入手術經驗,給很多肝癌患者帶去了希望。

男子身體不適 一查竟是肝癌晚期

許先生是儋州市那大鎮人。去年5月初,他感覺身體不適,在當地醫院檢查時,發現右肝葉有一個22釐米的巨大腫塊,病理檢測結果為惡性肝腫瘤,且已是晚期。

半個月後,經當地醫院醫生推薦,許先生抱著一線希望,到海南省腫瘤醫院找牛惠敏看病。「患者當時已出現肺部轉移,呼吸困難,全身浮腫,連陰囊都腫得像吹足的氣球。」牛惠敏和團隊經過全面檢查評估後,決定為許先生實施肝癌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是在現代化的醫學影像引導下,通過微導管技術,進行疾病診斷和精確治療的新興學科。隨著數字減影、微導管等新技術的出現,肝腫瘤介入治療發展更加迅速。省腫瘤醫院引進的DSA(數字減影)設備,通過血管造影,能高清度顯示從頭到腳人體全部大小血管圖像和腫瘤的供血動脈,為肝癌介入治療創造了技術條件。

「患者許先生的情況,比較適合做介入治療。」牛惠敏表示。

經過一年治療 給他帶去希望

手術中,許先生的肝腫瘤供血路徑清晰顯示在手術屏中,牛主任利用頭髮絲粗細的微導管,找到腫瘤的供血動脈,將栓塞劑精確的分別注入數十條微小血管內,閉塞腫瘤的供血動脈,切斷腫瘤營養源,讓腫瘤「餓死」。在栓塞腫瘤「供應鏈」的同時灌注抗癌藥,讓藥物沉積在腫瘤血管內緩慢釋放,達到長時間、高濃度殺滅癌細胞目的。

許先生接受介入治療第二周,病情開始好轉,腹水消失,肝功能改善。隨後,許先生又接受了2次介入栓塞治療,切斷了腫瘤營養源。在閉塞腫瘤供血血管的同時,又進行了射頻消融治療,對栓塞以後殘存的活性肝癌細胞進行清除。在此基礎上,多管齊下,結合國際先進的靶向和免疫藥物,進行了組合治療。

一年後(2020年5月中旬),許先生第3次複查,腫瘤標誌物接近正常人標準,肝腫瘤由原來的22cm縮小到5cm,PECT檢測腫瘤已被滅活,肝功能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

從事介入治療40年 給肝癌患者帶去希望

我國是肝癌發病大國,肝癌一經發現,很多病人就已失去了手術治療機會。「由於介入技術的臨床應用,使得肝癌治療獲得了革命性的進步。」牛惠敏表示,從事介入治療40年,通過綜合介入治療,給很多肝癌患者帶去了希望,其中有的患者重新獲得手術根治機會,有得患者甚至達到臨床治癒,還有的患者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全國先進工作者、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科主任付朝軍的故事
    他,就是全國先進工作者、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科主任付朝軍。自1999年付朝軍擔任放射科主任以來,他採用介入療法,成功實施肝癌TACE術、肺癌BAI術和腰間盤突出症髓核切吸術以及肝血管瘤硬化術、大咯血時支氣管動脈栓塞術、部分脾動脈栓塞術、子宮動脈栓塞術等。
  • 「新冠肺炎」疫情下,肝癌患者該如何應對?
    河南省腫瘤醫院 微創介入科 鄭琳審核黎海亮近日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家都減少出行。然而對於肝癌患者這一特殊人群,較常人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在此特殊時期,作為腫瘤醫院的醫生,我們想對病友們提幾點建議,並結合最新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附上疫情期「肝癌診療攻略」,供大家參考。1.
  • 肝ca介入治療的特點
    肝癌是指發生於肝臟的惡性腫瘤,發病速度快,預後性差,且在我國的發病率僅次於胃癌,是一種危害性極高的癌症。目前,介入治療是肝癌保守治療中效果較為可靠、安全的一種方法。簡單來說,介入治療就是將一根導管經肝動脈直接插到肝癌的供血血管,將化療藥品及栓塞藥品注入,用化療藥直接殺滅癌細胞,閉死其血管「餓」死惡性腫瘤以達到治療目的一種治療方法。
  • 腹脹4個月,體內居然有一塊巨塊型肝癌!
    近日,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血液科聯合多學科成功為一年輕巨塊型肝癌患者實施醫院首例肝左動脈——門靜脈瘻封堵+肝動脈化療栓塞介入術。為挽救年輕的生命,經過MDT(多學科聯合會診)確定最佳治療方案,為其實施肝門區及門靜脈癌栓處局部調強放射治療配合TACE治療。腫瘤血液科放療副主任醫師楊實華為患者進行了細緻查體,並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後,立即給予直線加速器適形調強放療,精確定位、精確計劃、制定靶區並完成勾畫。
  •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抗癌路上 你我同心——腫瘤六科主任王方寒
    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醫學系臨床專業,先後至復旦大學附屬上海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臺灣童綜合醫院進修交流學習。開展腫瘤精確放療,包括鼻咽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等各部位腫瘤的適形調強放療,開展包括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前列腺癌、胃腸道腫瘤等各部位腫瘤的同步放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腫瘤免疫治療等,;開展癌痛的規範化治療,顯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
  • 大醫鑄精誠 揚帆激浪行——海南省腫瘤醫院5周年發展紀實
    「政府主導,社會資本投資」的創新機制,凝結了海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執政為民、為民辦醫的創新智慧與遠見卓識。  2015年12月25日,經過2年零2個月的艱苦努力,海南省腫瘤醫院建成開診,填補了海南省腫瘤防治的空白,結束了海南沒有腫瘤專科醫院的歷史,圓滿完成了海南省十大民生工程的建設任務。  勵精圖治。
  • 河南腫瘤患者福音!射波刀治療10月20日正式「入保」
    大河網訊 腫瘤患者福音!日前,河南省醫療保障局、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發通知,將射波刀治療項目正式納入醫保報銷範圍,自2020年10月20日執行。這意味著,凡參加河南省省市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異地醫保的腫瘤患者,屆時到鄭州頤和醫院進行射波刀住院治療,均可實現醫保報銷,真正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 晚期肝癌一線治療從單藥走向聯合, 個體化綜合治療格局正在來臨
    肝切除術是肝癌主要的根治性方式之一,也是實現肝癌患者長期生存的主要治療辦法,可現實中只有不到30%的患者能接受肝切除。在近日舉行的泰聖奇®免疫聯合療法肝癌適應症北京上市會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一科主任邢寶才教授告訴《醫師報》記者,我國肝癌5年生存率提高的關鍵在於,讓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能夠得到更有效的藥物治療,從而使他們中更多的人獲得根治性手術切除或局部治療的機會。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 鄭大一附院:化療藥納米化可提升治肝癌療效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聯合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在腫瘤化療藥物納米化方面取得新突破。該研究構建了一種基於順鉑的新型有機納米治療藥物,實現了化療和化學動力療法的聯合,發揮了優異的抗肝癌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在納米醫學頂級期刊《先進材料》在線發表。
  • 五大中心建設|贛州市立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腫瘤中心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石賢鈴報導:2020年5月,為打造一批省級醫學重點學科,贛州市立醫院整合院內醫療資源後成立「腫瘤中心」(初步涵蓋胃腸腫瘤、胸部腫瘤、肝臟腫瘤、婦科腫瘤、頭頸腫瘤、血液腫瘤六個專家小組),至此將在腫瘤諮詢、腫瘤篩查、腫瘤多學科診療、腫瘤隨診方面為每一位贛南老區人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 臺灣醫學界發現治療末期肝癌新方法
    東方網7月10日報導:臺灣醫學界最新研究發現,使用光子刀合併栓塞治療,可有效控制晚期肝癌患者的腫瘤增長、擴大,成為治療晚期肝癌的新希望。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葉啟源在臺灣「肝癌治療新進展」的學術研討會指出雖然非手術療法已研發出局部酒精注射、肝動脈血管栓塞術等,不過,前者僅適用腫瘤兩公分以下的表淺性肝癌,栓塞術治療則有容易復發的缺點。
  • 身患B肝30年未治療發展成巨大肝癌 肝移植手術成功續命
    年輕時查出肝炎未重視,30年後發展成巨大肝癌,切除手術後再次復發,生命垂危。中南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為其採取「奔馳切口」成功實施了肝移植手術。4月28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術後5天的張先生各項指標正逐步恢復正常。
  • 巨大肝癌,腫瘤有20多釐米大!60歲大伯一度被告知:手術還是不手術都...
    第一次治療後,他順利出院入院後,胡智明立即安排了各項針對性的檢查,結果不出所料,非常棘手:腫瘤位於中肝葉、直徑約15cm、第一肝門及下腔靜脈受壓明顯,稍一不慎腫瘤破裂很可能大出血直接危及生命……經多學科討論、充分評估後,胡智明與家屬進行了充分溝通,因為腫瘤巨大,考慮先做一次經肝動脈介入栓塞化療,
  • 剛退休的他查出肝癌,腫瘤一個月從15公分長到23公分
    2個月前的一天,老徐突發腹痛,被家人送到了當地醫院。一系列檢查後,一家人頓感天塌了:巨大肝癌!原本安逸的小家一下子亂了套,妻子、兒子、親戚、朋友四處奔走,杭州、上海、北京,能問的醫院都問了,結果驚人的相似:腫瘤巨大,且位置不佳,如果手術,很有可能下不了手術臺;不手術,只能等死,且有限的日子裡生活質量會很差。
  • 射波刀專家李玉:精確定位是放射治療的核心
    射波刀除了像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病灶外,還能繼續保存體能和機能組織,為後續治療的銜接和承接提供了可行性的保障。李玉同時表示,放射治療的核心在於精準定位。李玉教授,1980年代從第四軍醫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瀋陽軍區總醫院,先在先心病科從事心臟介入,6年之後改學放射治療。1996年,李玉在國內首次引進開展全身立體定向適形放射治療系統(俗稱X刀)。
  • ...來看看肝癌的發展速度有多快!短短一個月他的腫瘤從15釐米長到...
    正在他準備享受美好退休生活的時候,一個驚雷炸響了:2個月前的一天,老徐突發腹痛,被家人送到了紹興當地醫院。一系列檢查後,一家人頓感天塌了,查出巨大肝癌!入院後,胡智明立即安排了各項針對性的檢查,結果不出所料,非常棘手:腫瘤位於中肝葉,直徑約15釐米,第一肝門及下腔靜脈受壓明顯,稍一不慎腫瘤破裂很可能大出血直接危及生命。經多學科討論、充分評估後,胡智明與家屬進行了充分溝通,因為腫瘤巨大,考慮先做一次經肝動脈介入栓塞化療,短期內減少腫瘤破裂出血的風險,等腫瘤縮小,為後續手術創造更佳的治療機會。
  • ESMO Asia 中國之聲丨韓玥教授團隊:肝癌一線系統性治療如何選
    在近日舉行的ESMO Asia大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韓玥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入選壁報交流,這項網狀Meta分析試圖在不同一線治療方案間尋找最優答案。 研究背景 自2008年索拉非尼的SHARP和Oriental研究開啟了晚期肝癌患者的靶向治療以來,10年間多種靶向藥物與索拉非尼在肝癌中頭對頭比較的臨床研究紛紛失敗。
  • 「大醫有道」張建軍,肝病治療領域的「降魔」高手
    他率先提出肝癌的「三位一體」療法,臨床取得較好效果。他主持參與科研項目10餘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獎7項。 他的不斷探索,讓一名名患者受益。十餘年前,一位在武漢做生意的楊先生患原發性肝癌,在一家大醫院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半年後肝癌復發。於是,他找到張建軍教授。
  • 九江學院附屬醫院開展兩例肺栓塞經皮肺動脈導管介入下碎栓、溶栓...
    患者程某某,64歲,因右下肢脛骨骨折保守治療1月,長期臥床,後出現胸悶、咯血入呼吸內一科診治,入院檢查後確診為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急診行導管介入下碎栓、溶栓術,術後恢復良好,已痊癒出院。患者聶某,41歲,因急性腦梗塞、肺血栓栓塞症、肝硬化伴食管靜脈曲張入醫院NICU,該患者有多次上消化道出血病史,今年8月在醫院行CTPA提示右肺動脈主幹栓塞,給予抗凝治療效果差;11月行複查提示,肺栓塞仍存在並有加重,且呼吸衰竭明顯,高流量吸氧情況下氧合仍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