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惠敏主任(右一)在進行手術
今年32歲的許先生獲得命運轉機,一年前他查出肝癌晚期,經海南省腫瘤醫院介入科主任牛惠敏精心治療,如今病情好轉。經了解,牛惠敏從事介入治療40年,有3萬多例介入手術經驗,給很多肝癌患者帶去了希望。
男子身體不適 一查竟是肝癌晚期
許先生是儋州市那大鎮人。去年5月初,他感覺身體不適,在當地醫院檢查時,發現右肝葉有一個22釐米的巨大腫塊,病理檢測結果為惡性肝腫瘤,且已是晚期。
半個月後,經當地醫院醫生推薦,許先生抱著一線希望,到海南省腫瘤醫院找牛惠敏看病。「患者當時已出現肺部轉移,呼吸困難,全身浮腫,連陰囊都腫得像吹足的氣球。」牛惠敏和團隊經過全面檢查評估後,決定為許先生實施肝癌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是在現代化的醫學影像引導下,通過微導管技術,進行疾病診斷和精確治療的新興學科。隨著數字減影、微導管等新技術的出現,肝腫瘤介入治療發展更加迅速。省腫瘤醫院引進的DSA(數字減影)設備,通過血管造影,能高清度顯示從頭到腳人體全部大小血管圖像和腫瘤的供血動脈,為肝癌介入治療創造了技術條件。
「患者許先生的情況,比較適合做介入治療。」牛惠敏表示。
經過一年治療 給他帶去希望
手術中,許先生的肝腫瘤供血路徑清晰顯示在手術屏中,牛主任利用頭髮絲粗細的微導管,找到腫瘤的供血動脈,將栓塞劑精確的分別注入數十條微小血管內,閉塞腫瘤的供血動脈,切斷腫瘤營養源,讓腫瘤「餓死」。在栓塞腫瘤「供應鏈」的同時灌注抗癌藥,讓藥物沉積在腫瘤血管內緩慢釋放,達到長時間、高濃度殺滅癌細胞目的。
許先生接受介入治療第二周,病情開始好轉,腹水消失,肝功能改善。隨後,許先生又接受了2次介入栓塞治療,切斷了腫瘤營養源。在閉塞腫瘤供血血管的同時,又進行了射頻消融治療,對栓塞以後殘存的活性肝癌細胞進行清除。在此基礎上,多管齊下,結合國際先進的靶向和免疫藥物,進行了組合治療。
一年後(2020年5月中旬),許先生第3次複查,腫瘤標誌物接近正常人標準,肝腫瘤由原來的22cm縮小到5cm,PECT檢測腫瘤已被滅活,肝功能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
從事介入治療40年 給肝癌患者帶去希望
我國是肝癌發病大國,肝癌一經發現,很多病人就已失去了手術治療機會。「由於介入技術的臨床應用,使得肝癌治療獲得了革命性的進步。」牛惠敏表示,從事介入治療40年,通過綜合介入治療,給很多肝癌患者帶去了希望,其中有的患者重新獲得手術根治機會,有得患者甚至達到臨床治癒,還有的患者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