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衝鋒德軍、蘇軍都做不到:二戰日本兵最勇敢?

2021-01-11 快哉風

文/快哉風

二戰中,日本士兵有一種別無分號的瘋狂衝鋒:萬歲衝鋒。

西方人稱這種聞所未聞的自殺衝鋒為「Banzai charge」,日本人則稱「萬歲突擊」——因為衝鋒時,日本兵口呼「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

圖:萬歲衝鋒

按照日本人的定義,「萬歲衝鋒」並非一種戰術,而是以「玉碎」為前提的自殺突擊。二戰的多次戰役中,日軍在彈盡糧絕之後,由軍官帶領,包括傷員在內所有能動的士兵都會端起刺刀和手榴彈,向敵軍陣地做最後一次衝鋒,以求榮譽的「玉碎」。

圖:瘋狂的日軍

太平洋戰爭中,美國人一次次目睹了萬歲衝鋒的瘋狂:最早是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戰役,接著是瓜島的拉鋸戰,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中,多達4300名日軍發動了垂死的萬歲衝鋒,鋪天蓋地衝向美軍的機槍陣地,結果是屍橫遍野。

圖:1942年瓜島戰役中萬歲衝鋒的日軍屍體

目睹過日本兵冒著槍林彈雨刺刀衝鋒,嘶喊「板載」(萬歲的音譯)的恐怖面孔,讓很多美軍士兵染上了戰爭憂鬱症。這一幕,我們在《現代啟示錄》、《兄弟連》、《血戰鋼鋸嶺》等很多美國影視劇裡可以看到。

圖:板載衝鋒的日軍

二戰中,像日本人這樣殺到最後一人的作派,號稱強悍的德軍、蘇軍都做不到——動輒數十萬成建制的投降比比皆是。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日本兵在二戰士兵中最勇敢?

自殺衝鋒與勇敢無關。其原因,是日本軍隊的無降伏主義。

圖:二戰日軍宣傳畫,兩個傷兵互刺自殺

日本近代軍隊的產生是模仿學習西方的,一開始,也是以歐洲的戰爭標準來對待敵軍和自己的投降。比如,日俄戰爭時期,日軍中被俘虜的官兵也有後來升職甚至獲得金鵄勳章(日本的戰時勳章,分七個級別)的。直到二戰前夕,日本舉國暴走,軍國主義甚囂塵上,無降伏主義終於成了軍隊的唯一聲音。

圖:日俄戰爭中的日軍突擊

二戰中,日軍的陸、海軍刑法規定:「沒有盡力而投降」的指揮官是死刑,「盡力後而投降」的指揮官則要處以禁錮六個月的處罰。這意味著:投降就是違法的!1939年的諾門坎事件中,被蘇軍俘虜的日本官兵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們被交換俘虜放回後,全部被逼切腹自殺,而他們在日本的家人則被鄰居視為「國賊的家屬」、「非國民」,受盡冷眼和歧視。

圖:諾門坎戰役被俘的日軍,下場很慘

東條英機擔任陸軍大臣時,在1941年(昭和16年)泡製了一個臭名昭著的「戰陣訓」,這裡面有一段訓詞:「活著就不能接受成為俘虜的侮辱。」這實際上把日軍士兵逼到了絕處:彈盡糧絕時,只能拼死不能求生。

圖:戰陣訓活活逼死日本兵

圖:日本戰時報紙,鼓吹戰陣訓和「玉碎」

一幕幕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日本士兵:只要你活著成為俘虜,你就喪失了軍人的榮譽甚至作為「國民」的身份,日本的家人也會因遭受歧視而活不下去。所以,每個被洗腦的日本士兵都害怕自己被俘。侵華日本兵東史郎在日記中寫道:出發前,他的母親贈他一把短刀,告誡他危急時候就自殺,千萬不能被中國兵俘虜——那樣的話,全家都會為你自豪。

圖:一個日本新兵的出徵前壯行會

圖:一個日本兵的祝出徵旗,充滿「七生報國、一死奉公」字樣

正是在這種如山的壓力逼迫下,垂死的萬歲衝鋒才會一次次上演。在沒有糧草彈藥,沒有後援的絕境中,日本兵整齊劃一的默念「戰陣訓」,端著刺刀大喊著「天皇萬歲」迎接死亡。

圖:暴走的日本兵

這不是勇敢,而是國家瘋狂背景下的士兵群像。

參考資料:《日本陸軍史》等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騎兵為何是「夕陽兵種」?德國步兵輕鬆粉碎蘇軍集團衝鋒
    尤其是調往太平洋戰場的各師團,不改制也確實不行,島嶼作戰騎兵沒啥用武之地,並且美軍速射武器較多,騎兵衝鋒跟送死沒有區別,日本人再二桿子也明白這個道理。從這一層看,騎兵在二戰時期的作戰能力確實被誇大了。尤其是在蘇德戰場上,蘇軍騎兵的早期應用更是證明了這個理論,比如1941年11月17日上午,正在向莫斯科進攻的霍普納裝甲集群第5軍所屬之第106步兵師,在攻擊前進中遭到了蘇軍騎兵的反突擊。然而訓練有素火力強勁的德軍,很快就粉碎了蘇軍騎兵的集團衝鋒,我們不妨通過這個戰例的細節,了解一下二戰時期騎兵戰術的弱點。
  • 二戰蘇軍步兵班火力配置如何?憑什麼在反攻戰中打得德軍一潰千裡
    蘇軍攻克柏林二戰初期根據蘇芬戰爭期間的經驗,在二戰初期蘇軍的一個步兵排下轄4個步兵班和一個迫擊炮班,其中1941年的步兵班裡,編有11人。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蘇軍著重於打近身戰,避開德軍優勢的裝甲和空軍,不過這個配置沒有持續太久,主要原因就是物資不允許。
  • 二戰蘇軍的師級兵力為何遠少於德軍?步兵師番號太多造成補充困難
    二戰蘇軍師級建制的額定人員和充實程度,其實也有一個變化的過程,而不是靜止於某點。戰爭初期蘇軍野戰師的編制雖然略遜於德軍和美軍,但是差距並不是特別明顯,造成軍事愛好者「視覺誤差」的主要原因是蘇軍在戰爭的中前期戰損太大,而補充又不及時。
  • 身穿鋼胸甲 火燒日本兵,打不死的蘇軍突擊工兵旅
    該旅的單兵火力也是蘇軍中最猛烈的,每個突擊士兵攜帶一支波波莎衝鋒鎗和一把芬蘭刀,班排還配有狙擊步槍、反坦克地雷、DP機槍及各種型號的手榴彈,其中有LBK-43反坦克手榴彈、F-1、RKD-33步兵手榴彈和特種燃燒瓶。這種燃燒瓶主要用於打擊敵人的半永備工事。
  • 日本兵拼刺遠超美蘇,為何不敢和他們近戰?日軍:傻子才衝鋒
    二戰中日本兵擅長白刃戰是公認的,與蘇聯的諾門坎戰役、與美國的太平洋戰爭都不乏日本兵用自殺式衝鋒扳回武器裝備上劣勢的戰例。可奇怪的是美國人和蘇聯人無論體格還是營養都要比日本人強得多,他們為何還會在近距離的白刃戰中吃虧呢?
  •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為了在戰場上能讓敵人很好區分醫護人員和作戰人員,二戰時期美軍也算是煞費苦心。在混亂的戰場環境下,最顯眼直接的區分方法就裝備標誌,這些美軍醫護兵們會在鋼盔上塗上鮮明的紅十字標誌,同時還會在左右兩臂都佩戴紅十字袖套,以此鮮明地表明其醫療人員的身份。這種美軍塗裝在義大利戰場逐漸出現,在諾曼第登陸後的歐洲各大戰區是一種普遍做法。
  • 二戰時,希特勒的「骷髏師」為何讓蘇軍聞之色變?看他們都做了啥
    這些部隊在二戰前期所向披靡,讓每一個歐洲國家都為之戰慄。而其中,讓蘇聯最恐懼的一支德國部隊,當屬當時希特勒的「骷髏師」了。這是黨衛軍下的一支裝甲部隊,前身叫第三骷髏總隊。聽這名字便不像是什麼善茬,事實也確實如此,這支部隊都是由一些極端的納粹分子所組成,早前是專門管理納粹集中營的。
  • 1000名日本騎兵偷襲蘇軍,躍馬揚刀當場傻眼:大佐,俄國人有戰車
    盤踞在東三省的日本關東軍一直以來都對蘇聯的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報以窺視,西伯利亞平原富含的豐富自然資源是日本最急需的東西,同時,地處遠東的海參崴軍港也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念念不忘目標。這處港口最大的優勢是一個天然不凍港,一年四季均可出航沒有封凍期,這對於在北方缺乏一個行動基地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有著難以抵擋的巨大誘惑,嘗試著拿下蘇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成了日本最終付諸實踐的危險舉動。
  • 衛國戰爭中的蘇軍政委:是在隊後拔槍督戰,還是去陣前帶頭衝鋒?
    要說二戰中什麼崗位的軍人死亡率最高,可能有人會列舉鋪設電話線的通訊兵、困在「鐵棺材」裡的潛艇兵等等。其實,當年蘇軍中有個角色,可稱得上是那個年代風險最高的崗位——政委和指導員(連級為指導員,團級單位才有政委)。他們也是半個世紀以來,西方二戰電影裡「妖魔化」的主要對象。
  • 二戰時期,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哪個的實力更強?
    提起二戰,就不能不說蘇德戰場。可以說,這個戰場堪稱二戰中陸軍機械化戰役與戰術對抗的巔峰舞臺,更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為嚴重的陸戰戰場。而對於在此交鋒的蘇德兩軍來說,他們引以為傲的「拳頭」力量,毫無疑問當屬雙方的坦克機械化部隊。這其中,尤以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最具代表性。
  • 骷髏師:一個讓蘇軍最恐懼和頭疼的部隊,二戰後他們的結局如何
    二戰中,他們經常幹這種事,對得起他們身上的「骷髏」標誌。1941年,骷髏師從兩萬人增加到四萬人,作為法國和挪威的常駐警備部隊駐紮在兩國。4月,該師被編入德軍北方集團軍,準備入侵蘇聯。戰爭開始後,骷髏師迅速穿過了立陶宛和拉脫維亞,越過史達林防線,在列寧格勒地區與蘇軍作戰。不久,他們就攻佔了從莫斯科到列寧格勒鐵路線上的重鎮丘多沃。
  • 二戰中相互制約的蘇軍T34和德軍虎式坦克,該如何評定其優劣
    在慘烈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坦克T-34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不論是T-34/76還是加強版的T-34/85,其性能和特點也都是耳熟能詳。T34坦克之所以能夠成為蘇聯在二戰中的主力坦克,它在數據上的性能,和在實戰中的優越性能起到了關鍵作用。
  • 全世界都用火箭筒,只因這兩個原因,二戰蘇軍卻仍鍾愛反坦克步槍
    而德軍則利用先進的空心裝藥理念,先後開發出HHL-3型磁性反坦克雷與著名的「鐵拳」。英軍也有專門為步兵單位配發「PIAT」的「大彈弓」,雖說效果比前兩者要次,但是在近距離下,仍能對IV號甚至是豹式構成威脅。反觀蘇軍,卻在二戰中一直使用PTRD/PTRS型反坦克步槍,這又是為什麼呢?
  • 蘇軍的基輔之殤,數十萬蘇軍喋血基輔,慘遭德軍合圍殲滅
    基輔戰役是十分慘烈的,其結果是近七十萬的蘇軍官兵投降被俘。這是一場突然且充滿爭議的戰役,但是不能否認蘇軍確實是英勇抵抗了德軍,前線多個高級將領戰死沙場彈盡糧絕的官兵在沒有人指揮的條件下還是抵抗了三天,並且德軍的武器裝備和人數上都遠遠高於他們。
  • 二戰時期,德軍「骷髏」師一戰成名,4萬人能戰勝23萬精銳蘇軍
    不管是刀槍盾牌引發的戰爭,還是現代化武器參與的戰爭,任何一件武器在戰爭中都是無情的,槍林彈雨的戰場,帶來巨大的破壞和人員傷亡。而在自古以來的戰爭史中,二戰時蘇德兩國的交戰令人印象深刻,現場一片慘烈。當時,德國專門訓練了一支意志力驚人的精銳部隊,被稱為黨衛軍第三「骷髏」師。
  • 二戰中的舊日本師團和德軍師,人數差多少,戰鬥力差多少
    【話說軍世】二戰中,德軍和舊日本軍隊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給其他國家都製造了相當多的麻煩,那麼當時德國陸軍和舊日本陸軍師級單位的人員國模差距有多大?戰鬥力差距有多大呢?
  • 為何蘇軍損失整個方面軍都沒事,德軍損失一個集團軍就失掉主動權
    蘇德戰場是歐洲二戰的主要戰場,蘇德兩軍都在戰爭中付出了很慘重的代價。基輔丟了,對於蘇軍而言不是最致命的損失。而莫斯科丟了,這對於蘇軍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蘇軍完全有理由放棄基輔,集中兵力守衛首都。
  • 二戰故事:德軍閃擊戰下,蘇軍的「堵漏」式反擊,葬送了幾十萬人
    【話說軍世】在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然對蘇軍發動的閃擊戰下,蘇軍多數通訊中斷,失去及時反擊中的有效指揮,而德軍的快速推進,讓蘇軍一時間難以有效地建立防線,大量傷亡和被俘也是在所難免,不過其實蘇軍還是組織了一定的反擊,不過更像是「堵漏」。
  • 二戰德軍步兵班裝備,火力有多強大,能否壓制日軍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軍工科技領域中,德軍的發展應該是非常超前,現代飛彈、制飛彈藥、坦克等「科技樹」,實際上都是德軍點開的,簡單的說,二戰後蘇軍發展的反坦克飛彈,其實就是源於德軍的技術,美軍更是吸收了大量德軍的技術人員,那二戰中,德軍的基礎步兵班裝備,很強大麼?
  • 作為火焰噴射器的始作俑者,二戰時德軍還有使用嗎?
    一個香豔玉軀瞬間就在烈焰中化為一具焦黑的骷髏,成為了我童年最恐怖的電影場面。 火焰噴射器是一種依靠加壓燃油燃燒,噴射出火焰用於進攻的武器裝備。在二戰時期、火焰噴射器是參戰國的主要作戰武器之一,在各戰場上都有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