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拼多多新消費研究院發布了一份「宅家十大熱銷商品」。
你可以大概猜猜,熱銷第一的商品會是啥。
……
……
……
答案揭曉:
理髮器榮登榜首。
嗯,意料之中,這不給疫情鬧的,理髮店不開門。
男生們以為自己被迫變成這樣:
實際上在別人眼中,你是這樣:
歡哥,對不住了
再不自己動手,腦袋就要成雞窩咯。。
完整的熱銷商品榜單,也很有趣。
你幾乎可以通過這些商品,勾勒出生動形象的宅家狀態。
有人練習瑜伽,有人鑽研廚藝;
有人睡個痛快,有人瘋狂追劇;
夫妻倆白天打打桌球,晚上一起……農藥吃雞。
害,這就是生活。
不過,還有一項是數據中沒有展開講的。
據媒體報導,疫情期間,拼多多上「吃雞神器」的搜索量增長237%,多款遊戲輔助設備銷量累計突破10萬。
與此同時,大家為了玩遊戲也不惜下血本。
任天堂Switch、索尼PS4,還有遊戲本等單價較高的設備銷量,也漲了130%。
這點,機哥實在是深有體會,因為在家裡工作不飽和閒得蛋疼,所以……也剁了臺遊戲機。
你們猜,我剁的是PS4 Pro還是任天堂Switch呢?
PS4 Pro現在正處於生態的巔峰期,該出的大作基本都出了。
就比如2018年TGA最佳遊戲《戰神》,誰不想操縱奎爺,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還有《荒野大鏢客2》,把PS4 Pro的機能發揮到極致。更別說人手一份的《GTA5》、《最後生還者》、《神秘海域》……
這段時間大熱的《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夠刷一輩子。還有《大亂鬥》、《異度神劍》、《歧路旅人》,一個比一個誘人。當其他平臺的PS4 Pro,售價普遍在2600左右的時候。
拼多多上
只賣2399元。
就因為動森的大熱,這樣一臺發售3年的遊戲機,居然被炒到比首發價還高。但拼多多依然是默默補貼,讓消費者能用儘可能低的價格,享受到隨時隨地遊玩的快樂。
但關於
「怎麼買」,其實也經歷了很多變遷。但你也懂,那種地方水很深,且不說價格虛高、以次充好。
有時候小白啥都不懂,被導購一頓騷操作,可能就花了冤枉錢,買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十幾年前,機哥清楚記得家中表哥,購買一臺索尼PS2遊戲機有多折騰。表哥當時找人買水貨,被鎖區、改機、奸商加價等問題搞得頭都大了。很快,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2.0時代來了。
各大電商平臺崛起,我們可以在上面買到絕大多數數碼產品。
同時信息不對稱現象被打破,價格也變得透明。拼多多帶來了3.0時代——補貼時代。原價賣,早已不稀奇,拼多多卻賠本賺吆喝,用
「百億補貼」給原價再砍一刀。就拿定價控制最嚴格的蘋果產品來舉例吧。歷年iPhone自發售後,很長時間內都不會有太大的價格波動。發售一個月,拼多多就把iPhone11的價格從5499元,拉到4899元。
在這之後,AirPods Pro、iPad Pro 2020,拼多多每次都能帶來更低的價格。
這種補貼的壕氣,給用戶的心理衝擊,在上個月iPhone SE發售時,達到頂峰。
iPhone SE本身性價比就很高,原價3299已然夠香。但拼多多再次通過「百億補貼」,讓它再降400元。根據拼多多後臺數據顯示,蘋果在4月15號晚上發布iPhone SE後。
截至第二天12時,就有超過148萬的消費者,湧到百億補貼平臺,搜索「新款iPhone」等關鍵詞。
截至4月18號19點50分,有29884人在專場頁面,表示「想買」。
很多人說:「拼多多便宜,那是因為上面賣的東西質量不好。」
事實上,各大平臺上的很多商品源頭都一樣,可為什麼拼多多的偏要便宜一點呢?一般來說,商家賣貨,商品的總成本中,有30%是「銷售成本」。
以往,這個銷售成本有一半用在「打折促銷」,另一半則是「行銷費用」,通俗地說就是要用這個錢去電商平臺上買流量推廣。但拼多多的邏輯不同,在這個主打「低價」的平臺上,流量推廣的效果也許還不如降價效果好。久而久之,拼多多的商家便選擇,把「行銷費用」省下的錢花在打折上。根據拼多多2019年報的數據,拼多多2019年全年收入為301億元人民幣,而銷售和營銷費用高達271.7億元,佔比高達90.2%。但是,拼多多歷來貫徹「摳」到底的原則,這麼多錢從不拿來辦晚會,不搞花活。你看,在商家和平臺兩方的努力下,拼多多的價格自然就便宜啦。
最終看到實實在在的折扣,享受到真實的優惠,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