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與共,守護生命」,這是對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貼切描述。一直以來,我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團隊始終堅持守護生命、救死扶傷的信念,甘冒風險直面疫情,捨生忘死守護患者。
擔當 守護患者健康
今年初春,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首當其衝,成為這次抗疫的主力科室之一。
「我們的工作就是治療呼吸道疾病,我們不上誰上?」在疫情面前,他們沒有後退,紛紛在請戰帖上按下手印。
據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科室的覃少佳、胡慶文、梁燕、張鴻魁、鄧碧玉等30人加入抗疫前線,與病毒戰鬥。其中,胡慶文、梁燕兩人更是遠離家鄉,千裡迢迢馳援湖北。
防護服、N95口罩、外科口罩、護目鏡、面屏……在隔離病房裡,他們每天要穿上多重防護裝備,時間久了會感到胸悶氣短、心跳加速,甚至說話都困難。但是,挑戰遠不止這些,護目鏡容易起霧,造成視線模糊,醫護人員在為患者診療時,需小心翼翼,這無疑給他們帶來巨大挑戰,但他們無所畏懼,全身心投入抗疫中,圓滿完成了任務。
如今,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又回到原來的崗位,繼續為患者服務,做患者健康的守護者。
用心 仔細尋找病因
「呼氣!吸氣!放鬆!」11月27日,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覃少佳和護士正在為一名呼吸困難患者做檢查。「患者的病情比其他患者複雜許多。」覃少佳說,科室主要救治的病人以老年人為主,這些人群多半患有多種疾病,很考驗醫生的救治能力。
近日,該科室就接診了一名特殊的患者,這名72歲的患者咳嗽伴呼吸困難已有一個多月,入院時,患者出現呼吸不暢、大汗淋漓、肢體微涼等症狀,病情危重。經詢問病史,覃少佳得知患者還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遂決定給患者進行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等搶救治療。可治療一段時間後,患者呼吸困難仍未得到緩解,「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呼吸困難?」考慮到患者病情嚴重,無法進行支氣管鏡檢查,這讓覃少佳和科室團隊犯了難。
為揪出病因,覃少佳與科室團隊討論後,決定採取氣管三維重建技術,經檢查發現,患者的呼吸氣道明顯狹窄。隨後,他們為患者進行纖支鏡檢查,發現其聲門下氣管新生物增生糜爛幾乎閉塞。
最終,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治療團隊通過支氣管鏡介入治療技術,終於把患者聲門下主支氣管新生腫物切除,打通了患者的氣道,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得到明顯緩解。目前,患者的病情正逐漸好轉。
覃少佳說,此類患者的救治成功,標誌著該院的呼吸內鏡介入診療技術已跨入廣西區內先進水平。
未來 不斷提升技術水平
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於一體的來賓市臨床重點專科。從2014年起,該科室每年組織舉辦自治區繼續教育項目「來賓市呼吸疾病診療技術提高學習班」,通過學習,不斷提高來賓市醫護人員呼吸系統疾病專業技術水平。同時,醫護人員還擔起傳播公共衛生知識的責任,在醫院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共健康知識,每個月在醫院內開展線上線下健康宣教活動,邀請患者和市民前來聆聽。此外,他們還建立相關微信群,向患者和市民傳播健康知識。
目前,該科室正積極開展呼吸衰竭與呼吸支持技術、肺栓塞與肺血管病、間質性肺疾病、胸膜疾病、鼾症及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等各種呼吸系統常見病、少見病、罕見病及疑難危重症的診療和科研工作。此外,該科室積極參與區內外技術協作及交流,並多次受邀參加全國學術交流,不斷提升呼吸疾病的診治水平,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醫療服務。
稿件來源來賓日報
圖:吳禎浪
編發:宣傳統戰科
【來源:來賓市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