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三國時代——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究竟是誰笑到了最後

2020-12-15 心向青史

公元前8世紀,中國進入了春秋時期,而同時期的古希臘則在愛琴文明滅亡之後重新出現了滿天星鬥般的城邦文明。

古希臘城邦

1、伯羅奔尼撒同盟盟主——斯巴達

斯巴達和雅典是古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斯巴達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雅典則靠近小亞細亞。

斯巴達以軍事立國,全民皆兵,其男性公民終生過著嚴格的軍事生活。

至公元前6世紀,斯巴達憑藉其號稱無敵的陸軍稱霸伯羅奔尼撒半島,斯巴達糾集了大多數的城邦組成伯羅奔尼撒同盟,斯巴達是當然的核心和領袖。

2、民主政治——雅典

雅典與斯巴達大約同時建立,最初的國家首腦和斯巴達一樣也是國王。

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雅典城邦的領袖不再是國王而是執政官,成立貴族議會,雅典進入貴族統治時代。公元前683年,執政官的任期由十年改為一年,雅典的貴族政治達到頂峰。

雅典從公元前594~前593年梭倫改革開始,中經前509~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逐步從貴族政治過渡到民主政治時期。

3、希波戰爭——雅典以提洛同盟稱霸海上

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當希臘城邦臻於極盛時,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也擴張到了小亞細亞。隨著公元前500年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反抗波斯的統治,希臘和波斯的戰爭遂不可避免。

波斯帝國崛起

希波戰爭開始於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和希臘諸城邦締結合約結束,波斯三次入侵共43年。

希波戰爭

第一次戰爭:公元前492年至前490年,以馬拉松大捷為標誌,希臘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國。

第二次戰爭:公元前480年,以陸上溫泉關戰役和海上薩拉米灣海戰為標誌,雅典和斯巴達聯手擊敗了薛西斯的進攻。

溫泉關斯巴達三百勇士

第三次戰爭:公元前479年波斯再次攻入希臘,此後希臘轉入攻勢,直至公元前449年希臘和波斯議和。

帝國崛起

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結束,雅典成為諸城邦中最有威信的霸主。

公元前478年,雅典組織一些城邦組成新的同盟,即提洛同盟,也稱雅典海上同盟。

4、伯羅奔尼撒戰爭——伯羅奔尼撒同盟(斯巴達)VS提洛同盟(雅典)

隨著希波戰爭的結束,雅典對盟邦的控制與日俱增,同盟變質,提洛同盟逐漸變為雅典帝國。

雅典的帝國政策引起了斯巴達及其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敵視,外敵消失後,兩強相爭,必有一戰。

公元前431年,斯巴達軍入侵雅典,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

伯羅奔尼撒戰爭

戰爭第一階段(公元前431-前421年),雅典在伯裡克利的領導之下,憑藉強大的海軍,採取陸上防禦和海上進攻的策略。而斯巴達在阿基達摩斯二世的領導之下,憑藉它令人畏懼的戰士,戰爭一直處於僵持,直至締結合約。

戰爭第二階段(公元前415年~前404年),這一階段,雅典想以空前規模的海軍遠徵西西里,但事與願違,雅典海軍被斯巴達全部殲滅,雅典戰敗。

此後,提洛同盟解散,雅典成為俯首聽命於斯巴達的二等城邦。

5、科林斯戰爭——底比斯崛起(彼奧提亞同盟)

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後,斯巴達成為希臘霸主。

斯巴達的強勢和獨斷又引起了原提洛同盟諸邦和伯羅奔尼撒同盟內部的不滿,代表城邦便是底比斯。

底比斯位於愛琴海西北希臘中東部的波提亞,與雅典,斯巴達並稱為希臘三大主要城邦。

底比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時(建議斯巴達消滅雅典人,但遭拒絕。於是底比斯和雅典、科林斯等結盟對抗斯巴達,並公元前395年爆發了科林斯戰爭。

底比斯的崛起

科林斯戰爭中斯巴達窮於應付,遂向波斯請和,由波斯出面與底比斯等締結了合約。

斯巴達出賣希臘討好波斯引起了公憤,底比斯建立了以底比斯為首的彼奧提亞同盟並於公元前371年徹底擊敗斯巴達,成為希臘新的霸主。

但底比斯贏了斯巴達,卻又輸掉了希臘,最後的勝利者並不是底比斯。

6、漁翁之利——馬其頓的崛起

馬其頓地區古為希臘文明北端的邊疆地區,如果做一個對比的話,馬其頓猶如中國戰國時期的秦國。

結束中國戰國紛爭的不是魏國、不是齊國、也不是趙國,而是西北邊陲的秦國。

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同樣結束古希臘城邦紛爭的不是雅典、不是斯巴達,也不是底比斯,而是北方邊境的馬其頓。

亞歷山大的崛起,徹底埋葬了雅典、斯巴達與底比斯,同時也終結了波斯帝國。

相關焦點

  • 留克特拉擊敗斯巴達,古希臘末代霸權,底比斯緣何只是曇花一現?
    提到古希臘的城邦文明,大多數情況下會想到雅典和斯巴達,他們兩個城邦所代表的文明,佔整個古希臘文明重要的比重。底比斯也是古希臘時代重要的文明組成部分。其後隨著慢慢的歷史演變,成為古希臘時期的城邦,由於當時雅典和色薩利(如今希臘一大行政區)崛起,底比斯和其存在很深的矛盾,因而在當地結成同盟以便自保。
  • 提前2000多年上演的「美蘇冷戰」,古希臘的斯巴達與雅典爭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蘇聯聯手擊敗了法西斯德國,但在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卻因為意識形態的差異,打了幾十年的美蘇兩極冷戰。然而這並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冷戰對抗,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一個叫做雅典和另一個叫做斯巴達的國家,就曾有過一場與美蘇冷戰高度相似的對抗。
  •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斯巴達與雅典(四)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斯巴達與雅典(四)斯巴達王李奧尼達在溫泉關戰役的畫像,目前這幅畫在珍藏在法國羅浮宮。是由法國十八到十九世紀的著名畫家達維特畫的。殘破的斯巴達遺址斯巴達的文化和雅典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雅典是以文化上的繁榮昌盛而著稱,和斯巴達形成了天壤之別,而且當我們談到希臘的城邦制度的時候,當然言必稱雅典。
  • 夾縫中求發展:前有雅典,後有斯巴達,小城邦底比斯為何能崛起?
    底比斯在雅典與斯巴達爭霸戰爭中的特殊地位經過了普拉提亞大決戰之後,波斯帝國的入侵勢力已經江河日下,而由雅典和斯巴達領導的希臘聯軍卻高歌猛進,隨時準備徹底清除入侵者。而作為其內鬼的底比斯,卻必然要接受諸城邦的戰爭懲罰,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此時的雅典和斯巴達卻因為爭霸的原因,對底比斯該如何處置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斯巴達想要通過嚴厲的手段懲罰底比斯,藉此機會削弱雅典的影響力。而雅典卻想要扶持底比斯,使其成為自己日後對抗斯巴達的重要力量。如此一來,這種二流城邦似乎在雅典和斯巴達爭霸時期非常吃香。
  •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直到特洛伊戰爭之後,古希臘人發現,經過一番艱難困苦,他們不僅可以戰勝強敵,還可以獲取安逸的生活。於是古希臘人大範圍定居、殖民,結束了四處遷徙的時代。那靠什麼生存呢?海軍。 通過海上業務,增加收入,獲取金錢和土地,滿足自身需求;反過來,為了進一步滿足自身需求,就不得不努力進行海上擴張。
  • 古希臘世界為何遲遲未統一?主要由於雅典和斯巴達不是「一條心」
    二、 雅典和斯巴達戰爭不斷 雅典和斯巴達,作為希臘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兩個城邦, 擁有著各自的特性 。作為最強大的兩個城邦,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都在希臘世界裡成就了一部分的霸權,那麼它們為何沒有統一希臘世界?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原因。
  • 斯巴達是誰?他與雅典是什麼關係?
    以克裡特島和邁錫尼為代表的愛琴文明是希臘文明的先河。此後,斯巴達和雅典等眾多城邦陸續興起。 斯巴達和雅典是古希臘城邦國家中最強大的,但斯巴達和雅典屬於不同類型的城邦:兩者雖都是奴隸主統治的城邦
  • 當半民主遇上奴隸制,雅典與斯巴達誰將稱霸?奴隸經濟戰爭後遺症
    斯巴達方面情況基本就是這樣,再看雅典及其周邊城邦,其實狀況和伯羅奔尼撒半島差不多,基本上也是通過以雅典為首建立的同盟,然後雅典一步步走向同盟主導地位,支配其他城邦這樣的道路。雅典城邦一直都是古希臘城邦政治中的核心,與他能夠相提並論或者說有資格能與雅典齊名的也只有斯巴達了。
  • 希臘古典城邦阿爾格斯——除雅典與和斯巴達之外的真正民主城邦
    在每一次提到希臘城邦文明的時候,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最大城邦。但其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古典時代的希臘是多中心的文明組成的集合體。在巴爾幹半島上,雅典和斯巴達僅是具有代表性的最大的兩個城邦。同時這兩個城邦又因為後世的諸多歷史記載使得他們成為我們對於希臘文明認知的核心。
  • 瘟疫中的最強者:誰說幹掉雅典的是斯巴達?其實是這場雅典大瘟疫
    在古希臘人的神話傳說裡,人類社會有四個發展階段,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黑鐵時代。傳說中,黃金時代的社會裡四季如春,人們不用耕種就能生活富足,真理和正義是所有人所認可並尊崇的準則。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恰恰就是如此,青史留名的伯利克裡在擔任雅典領袖的三十年裡,讓雅典成為了現實中的「黃金時代」。
  • 強邦相爭的留克特拉會戰,斯巴達的光輝終被底比斯遮蓋
    尤其是在古希臘上百個城邦之間,由於領土以及利益之間的衝突,往往會爆發戰爭。在這些城邦之爭中,尤以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鬥爭最為激烈。但鷸蚌相爭之下,底比斯卻在悄然興起。底比斯逐漸崛起,慢慢走上了強盛之路,成為希臘的又一個強邦。
  • 從拉斐爾名畫《雅典學園》解讀古希臘哲學
    拉斐爾將西方文明不同時期的人集中在同個空間,古希臘、古羅馬和作者所在時代義大利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身篤信人類智慧和諧,並讚美西方文明的智慧結晶。蘇格拉底的名頭或許人人都熟都不能再熟悉不過了,但蘇格拉底的思想究竟怎麼產生?究竟有那些主張呢? 從研究哲學史的歷史分期來說,蘇格拉底生活的時代背景是這樣的:公元前5世紀,波斯帝國入侵希臘,爆發了世界史著名的希波戰爭,這場戰爭在希臘的主導下成立了提洛同盟(也稱雅典海上同盟)戰勝了強大的波斯帝國。
  • 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雅典實力的增強引起了斯巴達及其盟友的恐慌,因而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修昔底德的這個結論其實有些過於概括。畢竟雙方實力差不多,而且都各自有一群小弟,周邊還有各種敵人存在,隨便挑起戰爭並非明智之舉。
  • 雅典和斯巴達,要進行伯羅奔尼撒內戰的原因
    雅典和斯巴達,要進行伯羅奔尼撒內戰的原因雅典和斯巴達都是希臘的城邦,而且是最強大的兩個。需要繳納供金,如果有違反的,雅典則加以軍事介入。不但如此,還牽涉到價值觀領域。因為雅典是民主制的,她要求大多數聯盟必須也是民主制,否則,比如有僣主制的島嶼,雅典就會剷除僣主的勢力。所以這樣,就引起了斯巴達,地處半島中西部的,希臘陸軍霸主的恐慌。
  • 古希臘半島上,雅典和斯巴軍事集團強勢崛起
    這種航海時代當然和近代意義上,西歐航海家和政府組織的遠洋航行不同,首先兩者所蘊含的政治意味以及航海探險的初衷就不同。近代西歐組織的遠洋航行,實際上是在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時期的產物。希波戰爭後,希臘文明出現大的變動古希臘城邦時代的遠洋航行,幫助希臘人第一次享受到了大航海時代所帶來的成果,他們通過已有的航海技術在,在不斷冒著生命危險的情況下進行出海航行,以此來積累經驗,逐漸形成了當時可以稱得上最為發達和完善的航海體系,這使得古希臘人對於半島以外的世界,擁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認識。
  • 古希臘城邦的標配長矛之中,斯巴達最短威力卻驚人
    雅典雖然是古希臘的政治中心,但它在軍事上卻偏向於海戰,所以大量製造軍艦,而單兵矛也是服務於海戰的,設計的比較長,另外在斯巴達城邦則不一樣,它們主要重視陸戰,所以長矛都設計得比較短,但論起威力來,恐怕整個希臘的單兵矛都不及斯巴達城邦來得威力強大,可以說斯巴達城邦的單兵矛為整個希臘最強的存在。
  • 古希臘重裝步兵的興衰過程以及歷史影響
    在歷次大戰的歷練中,重裝步兵本身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這種發展主要體現在武器裝備的制式化改進和戰略戰術的革新。古風時代步兵的武器裝備主要有長矛、盔甲以及沉重的巨大盾牌,與荷馬時代似乎沒有多大差別。到了古典時代,古希臘重裝步兵的裝備有了很大的改進,它一般包括盾牌、胸甲、頭盔、脛甲、長矛、短劍與匕首。
  • 古希臘內戰,戰勝的斯巴達為何沒能像秦朝一樣統一希臘?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講到了希波戰爭,希波戰爭使得一眾希臘城邦,在面臨強敵波斯時集體抱團。但是希波戰爭結束後,提洛同盟的功能已經發生退化,變成雅典保持和加強其在愛琴海上霸權的工具。
  • 戴著鐐銬起舞,從古希臘雅典制度改革看被「裹挾」的平民意志
    雅典民主改革  雅典作為共和制度下的一抹亮色,其制度並非是一天形成的,從王政時代過渡到奴隸制社會初期的時候。雅典一度也是貴族寡頭式政治,國家政權都掌握在部分貴族的手中,平民沒有話語權,而雅典從貴族政治過渡到民主政治,前後歷經四次改革。
  • 說說古希臘、以及之前
    多利安人建立的斯巴達,實施軍事化制度,而雅典則在前六世紀由梭倫進行改革,擴大雅典公民權利。希臘大陸以南,有阿提卡半島,雅典位於此半島;再往南,則有伯羅奔尼撒半島,斯巴達位於此半島。希臘城邦紛紛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建立新領土,著名的有敘拉古、塔蘭託和那不勒斯。公元前5世紀初,在雅典與斯巴達的領導下,希臘城邦聯軍在兩次希波戰爭中,戰勝波斯帝國,此時希臘文明進入了最高峰,古典哲學,科技,藝術以及民主政治高度發展,被稱作「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