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世界為何遲遲未統一?主要由於雅典和斯巴達不是「一條心」

2020-12-15 騰訊網

古希臘地圖

希臘,是一個自治城邦制度的國家

,簡而言之,就是國家內部之間的各城邦相互獨立,各自為政。這種分裂的局面,在給希臘帶來多樣性的文化財富和文明財富以及多樣性的經濟貿易活動的同時,也讓希臘在長久的歷史上

一直都未完成統一。

而在希臘世界的內部,

最強大的兩個城邦,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這兩個城邦之間的

內戰十分頻繁,

實際上也是希臘一直未完成統一的重要原因。本文就通過分析雅典和斯巴達城邦之間的矛盾,來分析希臘世界未完成統一的原因。

一、 自治城邦原則是完不成統一的根本原因

造成希臘這種長期分裂局面的

最根本的原因,其實也就在於其城邦自治這一基本原則

。即使是在歷史上出現過統一的傾向——城邦同盟,但實際上這種同盟彼此之間也是分裂的,甚至同盟內部都有著一些無法克服的矛盾。

1、自治城邦原則和民族統一原則之間不可克服的矛盾

首先,這種自治城邦原則和民族統一原則之間,本身就是有著完全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希臘是一個城邦制度的世界,這一個

制度本身就和統一的帝國之間存在著矛盾

。自給自足是城邦生活的主要特色,在這種情況下,

城邦各自要求絕對的政治獨立

。自給自足使得希臘的城邦,成為一個個完全獨立的個體。經濟獨立的同時,政治獨立也是渴望自治的希臘人所需要的。因此,

就算是面對外來的敵人之時,希臘的內部城邦之間,依然是分裂作戰的,

並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在普拉提亞戰役、撒拉米斯戰役和波斯戰爭當中,

希臘的城邦內部都是分裂作戰的。即使是形成了短暫的同盟,但是在

同盟之間,也是一個分散的集體,

無法凝聚成為一個完全統一對外的國家,發展成為如此分裂的世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城邦自治原則。

2、雅典帶領的提洛同盟和斯巴達帶領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的分裂

上文中也提到了,希臘世界的城邦,

也曾經形成過城邦聯盟

。這其中最為強大的兩個聯盟,就

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

這兩個同盟實際上是最接近統一的城邦同盟,但最終也因為內部的分裂和外部的壓力而被迫分裂。

雅典同盟在贏得前期的內部戰爭的勝利之後

,開始提高要求其他城邦對同盟繳納的貢款,之後被其他內部的城邦聯合起來反抗。因此,強大的提洛聯盟,經不起內部的一點點分離,

最終以解體為主要結局

。雖然之後,雅典又與其他城邦聯合起來了,反底比斯聯盟、反斯巴達聯盟等等,但最終都只是短暫性的,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也沒有給希臘帶來統一的世界。

斯巴達帶領的伯羅奔尼撒聯盟,因為斯巴達的過分保守,以及斯巴達自身對分裂統治的政策,也最終宣布解體。這基本上已經可以得出一定的結論,那就是在希臘歷史上,

不管多強大的城邦同盟,最終都會走向分裂,

都是不穩定的。其中,

自治城邦原則是造成這種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也是造成希臘世界無法走向統一的根本原因。

二、 雅典和斯巴達戰爭不斷

雅典和斯巴達,作為希臘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兩個城邦,

擁有著各自的特性

。作為最強大的兩個城邦,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都在希臘世界裡成就了一部分的霸權,那麼它們為何沒有統一希臘世界?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原因。

1、作為內陸國家的雅典,海上和陸路軍隊力量之間的矛盾

雅典是一個內陸國家,但是其

海上軍事力量卻強於其陸地軍事力量

。這種矛盾,直接阻礙了雅典在希臘的稱霸計劃。雅典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但是作為一個內陸國家,

海上軍事力量與雅典城邦中心的距離太過遙遠,因此無法發揮出來

。作為內陸國家,保障其港口的運輸通暢,是雅典的生存保障,因此庇裡猶斯港是雅典必須要保衛的港口。

雅典海軍

但是因為雅典衛城與庇裡猶斯港之間的距離太過遙遠,因此在戰爭發生之時,雅典必須兩者兼顧,

雅典衛城因此成為雅典的重要拖累

,使得雅典不能毫無顧忌的使用自己的海上軍事力量。因此,

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使得雅典就算是有稱霸的野心

,也沒有足以匹配的能力和防衛措施來應對。

2、過分保守的斯巴達,沒有強大的野心足以支撐完成統一

與野心強大的雅典相比,斯巴達則是一個過分保守的城邦,

實力強大卻沒有統一的野心

,使得斯巴達也無法完成統一。作為伯羅奔尼撒同盟的盟主,

斯巴達擁有著其他城邦都無法比擬的陸上軍事力量

,而且在波斯戰爭當中也成為了反波斯戰隊的領袖,但是斯巴達卻沒有利用這一優勢來發展壯大。斯巴達在試圖建立自己的帝國失敗之後,最終還是選擇退居伯羅奔尼撒,甚至,在之後也不再派兵參加反波斯戰爭,

放棄了自己領袖地位。

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同盟內部的城邦,自然而然不願意再待在同盟內部,最終也只能分裂。

這種過分保守的特性,使得斯巴達也不適合擔當起統一希臘世界的責任。

與此同時,與雅典相反,斯巴達

擁有強大的陸上軍事力量,卻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海上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斯巴達城邦內的希洛特人也發生了幾次暴動,使得斯巴達對外擴張的壓力愈發強大,無法完成統一。

三、 雅典和斯巴達在對外政策上的失誤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在面對外部力量的入侵時,都產生了錯誤的決策,

使得希臘不僅失去了統一的機會,而且最終還被馬其頓所徵服。

1、野心巨大的雅典,沒有採取正確政策來應對波斯

波斯在雅典和斯巴達的內戰中,處於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

在波斯入侵希臘之時,雅典和斯巴達都一致對外

,因此波斯入侵策略失敗之後,就開始對希臘內部搞分裂政策。在

後來的雅典和斯巴達長達27年的內戰當中,波斯承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波斯不斷慫恿雅典發動內部戰爭

,並且在內戰當中,搖擺不定。

雅典的實力過強之時,波斯會選擇支持斯巴達;斯巴達實力過強之時,它會選擇支持雅典

。因為波斯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持希臘這種內部分裂的局面,從而從中獲利。

而雅典,正是因為沒有對波斯採取正確的政策,因此在內戰當中輸給了斯巴達。在雅典的內戰當中,波斯一直影響著雅典的決策。在一場戰役當中,本來一直支持雅典的波斯,最後反而投向了斯巴達,使得雅典稱霸帝國的野心一直無法完成,

最終在長期的應對內戰和波斯之中,雅典的力量完全被內耗,最終被馬其頓徵服。

2、過分保守的斯巴達,反對一切合併,希望保持分裂局面

斯巴達一貫的政策就是反對一切合併,並且保持希臘的分裂局面,維持一種孤立的體系。

但是在雅典的不斷挑起戰爭的情況下,斯巴達也開始反擊,導致了伯羅奔尼撒的爆發。

而且為了反對雅典這種帝國稱霸的策略,斯巴達一直尋求外援,這其中,就包括波斯。為了取得波斯的經濟支持,斯巴達承諾,在戰爭勝利之後,讓渡小亞細亞半島的主權給波斯,

最終因為波斯成為了小亞細亞諸城邦的控制權,使得波斯成為了希臘內戰當中的一種仲裁者。

在波斯的兩面倒戈之下,斯巴達和雅典的戰爭持續了很久,最終雙方的力量都被消耗,受到巨大損失。

斯巴達這種過分保守的策略,

直接使得波斯成功入侵了希臘內部的戰爭,不利於希臘世界的統一。

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正是因為斯巴達對分裂局面的支持,甚至用讓渡小亞細亞諸城邦的控制權來獲得波斯的支持,以

反對雅典的稱霸計劃,從而導致了希臘世界的統一失敗

。波斯的目的只是利用一方來牽制另一方,而雅典和斯巴達在應對波斯上面,都採取了錯誤的政策,導致了希臘世界無法完成統一,最終長久的內耗使得希臘

無法應對與強大的馬其頓的戰爭,最終滅亡。

四、總結

自治城邦原則和民族統一原則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

這也是希臘世界無法完成統一的根本原因。野心巨大和過分保守的雅典和斯巴達,

都曾經達到了一小部分稱霸的高度,

但最終因為各自的特性以及錯誤的對外政策,而失敗。從歷史這一方面來看,當時的雅典和斯巴達都無法完成希臘世界的統一事業,長久的自治城邦原則使得各同盟內部就是分裂的,

想要統一,就必須依賴於外來的力量

,因此最後馬其頓人打破了這種局面,徵服了希臘世界。

相關焦點

  • 古希臘的三國時代——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究竟是誰笑到了最後
    古希臘城邦1、伯羅奔尼撒同盟盟主——斯巴達斯巴達和雅典是古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斯巴達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2、民主政治——雅典雅典與斯巴達大約同時建立,最初的國家首腦和斯巴達一樣也是國王。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雅典城邦的領袖不再是國王而是執政官,成立貴族議會,雅典進入貴族統治時代。公元前683年,執政官的任期由十年改為一年,雅典的貴族政治達到頂峰。
  • 提前2000多年上演的「美蘇冷戰」,古希臘的斯巴達與雅典爭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蘇聯聯手擊敗了法西斯德國,但在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卻因為意識形態的差異,打了幾十年的美蘇兩極冷戰。然而這並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冷戰對抗,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一個叫做雅典和另一個叫做斯巴達的國家,就曾有過一場與美蘇冷戰高度相似的對抗。
  •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斯巴達與雅典(四)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之斯巴達與雅典(四)斯巴達王李奧尼達在溫泉關戰役的畫像,目前這幅畫在珍藏在法國羅浮宮。是由法國十八到十九世紀的著名畫家達維特畫的。因為雅典到了公元前六世紀以後,就成為了整個希臘城邦的楷模。無論它的民主制度還是文化成就,都已經成為了領導者,成為希臘城邦世界無可爭議成為持牛耳者,獨佔鰲頭。雅典文化的繁榮,與政治制度當然是分不開的,當時的雅典已經開始走向一種民主制。根據雅典的復原圖,雅典與斯巴達是天壤之別。斯巴達是一個泥古不化,極其愚昧。當然它戰鬥力非常強,但是在文化上可以說是一踏塗地。
  •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在修昔底德的語境中,隨著雅典的實力不斷增強,引起了斯巴達及其盟友的恐慌,因而發生戰爭。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案例:英國挑戰西班牙、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戰爭,以及離人類最近的一戰、二戰等等,似乎都說明了修昔底德論斷的正確。
  • 古希臘內戰,戰勝的斯巴達為何沒能像秦朝一樣統一希臘?
    但是希波戰爭結束後,提洛同盟的功能已經發生退化,變成雅典保持和加強其在愛琴海上霸權的工具。 公元前425年,斯巴達人憑藉強大的軍力,洗劫了阿提卡。各有優勢的兩大軍事集團開始出現僵持的局面。 公元前424年,伯裡克利的繼任者克裡昂在斯法特克裡亞島附近的海戰中取得了對斯巴達的重大勝利。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斯巴達希望和解,不過由於斯巴達的要求很刁鑽,因此被雅典拒絕。
  • 同屬古希臘城邦,雅典和斯巴達的婦女地位,為何有如此大差別?
    作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希臘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它的文化及一系列民主思想更是直至今日仍在不斷得到改進使用,備受推崇。但是,它也脫離不了古代社會的弊端,那就是對女性表現出較為歧視的態度。無論是在生活上、婚姻中還是法律規定裡,婦女都被嚴格限制,無法真正做到和男子享有平等權利。這既是古代的必然,也是希臘獨特的社會體制所造成。
  • 斯巴達是誰?他與雅典是什麼關係?
    以克裡特島和邁錫尼為代表的愛琴文明是希臘文明的先河。此後,斯巴達和雅典等眾多城邦陸續興起。 它們給歷史增添了豐富多彩的畫卷,也給世界,特別是歐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相同點:斯巴達和雅典都是希臘的著名城邦
  • 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雅典實力的增強引起了斯巴達及其盟友的恐慌,因而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修昔底德的這個結論其實有些過於概括。畢竟雙方實力差不多,而且都各自有一群小弟,周邊還有各種敵人存在,隨便挑起戰爭並非明智之舉。
  • 希臘史15:古希臘城邦的形成背景、類型、特徵及主要城邦介紹
    其地理範圍主要指以巴爾幹半島及其周圍島嶼的希臘本土為中心,北及黑海沿岸,南達北非的埃及地區,東至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西到地中海的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馬賽利亞(今法國的馬賽),直達伊比利亞半島最南端與非洲隔海相望的直布羅陀,其中希臘半島是主要部分。古希臘城邦也是一個籠統的政治實體的概念,它是在古希臘這片土地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許多城邦國家的總的稱謂。
  • 從拉斐爾名畫《雅典學園》解讀古希臘哲學
    所以,古希臘哲學在這些先哲們不斷爭論與探索的時候,巴門尼德在糾結與彷徨、繼承與發展的情況下,找到了一條認識「真理」的道路——「存在」! 在追問、尋找世界本原的道路上,巴門尼德經過無數次的思考,在繼承與發展上,他終於提出了「存在」這個概念。臘麼,他的存在是什麼概念呢?一種是,「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
  • 留克特拉擊敗斯巴達,古希臘末代霸權,底比斯緣何只是曇花一現?
    提到古希臘的城邦文明,大多數情況下會想到雅典和斯巴達,他們兩個城邦所代表的文明,佔整個古希臘文明重要的比重。底比斯也是古希臘時代重要的文明組成部分。其後隨著慢慢的歷史演變,成為古希臘時期的城邦,由於當時雅典和色薩利(如今希臘一大行政區)崛起,底比斯和其存在很深的矛盾,因而在當地結成同盟以便自保。
  • 古希臘城邦的標配長矛之中,斯巴達最短威力卻驚人
    雅典雖然是古希臘的政治中心,但它在軍事上卻偏向於海戰,所以大量製造軍艦,而單兵矛也是服務於海戰的,設計的比較長,另外在斯巴達城邦則不一樣,它們主要重視陸戰,所以長矛都設計得比較短,但論起威力來,恐怕整個希臘的單兵矛都不及斯巴達城邦來得威力強大,可以說斯巴達城邦的單兵矛為整個希臘最強的存在。
  • 夾縫中求發展:前有雅典,後有斯巴達,小城邦底比斯為何能崛起?
    底比斯在雅典與斯巴達爭霸戰爭中的特殊地位經過了普拉提亞大決戰之後,波斯帝國的入侵勢力已經江河日下,而由雅典和斯巴達領導的希臘聯軍卻高歌猛進,隨時準備徹底清除入侵者。而作為其內鬼的底比斯,卻必然要接受諸城邦的戰爭懲罰,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此時的雅典和斯巴達卻因為爭霸的原因,對底比斯該如何處置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斯巴達想要通過嚴厲的手段懲罰底比斯,藉此機會削弱雅典的影響力。而雅典卻想要扶持底比斯,使其成為自己日後對抗斯巴達的重要力量。如此一來,這種二流城邦似乎在雅典和斯巴達爭霸時期非常吃香。
  • 瘟疫中的最強者:誰說幹掉雅典的是斯巴達?其實是這場雅典大瘟疫
    在古希臘人的神話傳說裡,人類社會有四個發展階段,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和黑鐵時代。傳說中,黃金時代的社會裡四季如春,人們不用耕種就能生活富足,真理和正義是所有人所認可並尊崇的準則。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恰恰就是如此,青史留名的伯利克裡在擔任雅典領袖的三十年裡,讓雅典成為了現實中的「黃金時代」。
  • 斯巴達國王和三百勇士為何求死?因皆一個神靈的預言
    在溫泉關外的一座小山包上,安葬著列奧尼達國王和他的300勇士,為了讓世人銘記他們的英勇與無畏,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得斯在這尊紀念碑上刻下了這段銘文。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90年,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國,對希臘進行了兩次遠徵,但均遭到失敗,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為此鬱鬱而終。
  • 與阿爾戈斯結盟是雅典對斯巴達的直接挑戰
    公元前460年以後,雅典對外政策有了變化,它放棄了同斯巴達人的聯盟,轉而與從前的敵人一斯巴達的勁敵阿爾哥斯和薩利亞結盟。雅典同阿爾戈斯的友誼反映在埃斯庫羅斯的劇中。該劇中的阿加門農不是新近被滅的邁錫尼的王而是阿爾哥斯之主。與阿爾戈斯結盟是雅典對斯巴達的直接挑戰。
  • 希臘古典城邦阿爾格斯——除雅典與和斯巴達之外的真正民主城邦
    但實際上古希臘城邦並不是以雅典和斯巴達為主的。在古希臘的歷史上,民主城邦有很多種形式,只是雅典和斯巴達最具典型性,但並不意味著古希臘城邦僅此而已。在古典時期,希臘城邦並沒有絕對的霸主,民主政治也是由各個城邦獨立演進發生的。雅典的民主政治既不是第一,也並非有多典型,只是現存於世的歷史記載當中,關於雅典的最為豐富。
  • 古希臘半島上,雅典和斯巴軍事集團強勢崛起
    而相比之下,將近兩千年前的古希臘人就不是這樣了,生產力的低下以及土地的貧瘠,使得他們難以在本土實現自給自足的物質資料生產體系。對此,這是對古希臘人生存和未來的一種嚴重威脅,而為了尋求生存之道,古希臘人不得不採取相當冒險的方式橫跨愛琴海、地中海,去尋找更多的生存空間和生產資料。
  • 當半民主遇上奴隸制,雅典與斯巴達誰將稱霸?奴隸經濟戰爭後遺症
    斯巴達方面情況基本就是這樣,再看雅典及其周邊城邦,其實狀況和伯羅奔尼撒半島差不多,基本上也是通過以雅典為首建立的同盟,然後雅典一步步走向同盟主導地位,支配其他城邦這樣的道路。雅典城邦一直都是古希臘城邦政治中的核心,與他能夠相提並論或者說有資格能與雅典齊名的也只有斯巴達了。
  • 波希戰爭後,雅典與斯巴達全面爭霸,梳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脈絡
    它是以雅典為一方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另一方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的對峙和衝突,幾乎涵蓋了整個古希臘語地區,堪稱古代東地中海地區的「全面戰爭」。 然而由於在波希戰爭中,雅典出力最大(先後參加馬拉松戰役、薩拉米斯海戰、普拉提亞戰役和米卡勒海戰),故而其所領導的海洋同盟勢頭漸漲。